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立白术挥发油指纹图谱,并结合网络药理学对白术挥发油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初步预测分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白术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对11批白术饮片挥发性成分进行相似度评价、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筛选挥发油中的Q-Marker候选成分;对筛选的Q-Marker候选成分进行靶点搜集和网络药理学分析,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预测白术挥发油的Q-Marker。结果显示11批白术饮片挥发油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90,提示不同产地和批次的白术饮片挥发油成分整体组成上具有一致性;PCA分析显示浙江产区白术分布更集中,HCA分析显示当分类距离为15时,浙江产区的4批白术被聚为一类,这表明道地产区的白术挥发油质量更稳定;根据GC-MS共有成分得到白术挥发油中10个Q-Marker候选成分,网络药理学分析提示这些成分涉及19个关键靶点和66条通路。本研究初步预测棕榈酸、β-桉叶醇、γ-榄香烯、榄香醇和苍术酮是白术挥发油的Q-Marker,为白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他类似中药材的质量标志物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杜仲不同部位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杜仲潜在质量标志物。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理论依据,结合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对杜仲Q-Marker进行初步预测分析,对63批杜仲不同部位样品进行相似度评价,同时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杜仲相关成分的靶点和通路,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预测杜仲的Q-Marker。本研究建立了63批杜仲不同部位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00,经筛选得到8个化合物,173个靶点,包括PIK3R1、HRAS、AKT1、EGFR、SRC等11个核心靶点,涉及氨代谢、癌症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癌症蛋白聚糖、PI3K-Akt信号通路、卵巢类固醇生成等主要通路,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图。预测绿原酸、芦丁、京尼平苷为杜仲叶潜在Q-Marker,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松脂醇二葡萄糖苷为杜仲皮潜在Q-Marker,京尼平苷酸、京尼平苷、桃叶珊瑚苷为杜仲雄花潜在Q-Marker,将绿原酸、京尼平苷酸、桃叶珊瑚苷为杜仲果荚潜在Q-Marker。  相似文献   

3.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指纹图谱预测分析一枝蒿Artemisia rupestris L.抗乙肝病毒的潜在质量标志物(Q-Marker)。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筛选和分析一枝蒿的相关靶点和通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一枝蒿药材指纹图谱,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组间差异性成分,综合预测一枝蒿Q-Marker。结果表明,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潜在的15个活性成分,18批一枝蒿HPLC指纹图谱共有18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了8个共有峰,分别为绿原酸、芦丁、蒙花苷、木犀草素、一枝蒿酮酸、芹菜素、蔓荆子黄素和洋艾素,综合分析初步预测一枝蒿酮酸、蒙花苷、芹菜素和木犀草素为一枝蒿潜在的Q-marker。一枝蒿Q-Marker预测分析为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分析预测蓍草的潜在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蓍草的指纹图谱,对21批蓍草进行相似度评价并对共有峰进行指认和归属,再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分析预测蓍草的Q-Marker,并测定其含量。结果:建立了21批蓍草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10,确认了13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出6个色谱峰并测定其含量,6个峰分别为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百蕊草素Ⅱ和3,4,5-三咖啡酰奎宁酸。经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出发挥抗炎、抗菌作用的绿原酸、百蕊草素Ⅱ和3,4,5-三咖啡酰奎宁酸3个活性成分,38个核心靶点和20条关键通路。初步预测绿原酸、百蕊草素Ⅱ和3,4,5-三咖啡酰奎宁酸可作为蓍草潜在的Q-Marker。结论:预测分析得到的蓍草QMarker,为蓍草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一定参考,为后续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山银花具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功效,应用前景广阔。目前《中国药典》仅将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及川续断皂苷乙作为山银花质量评价指标,不能全面评价山银花质量。本研究建立了山银花HPLC指纹图谱,对29批山银花进行相似度评价,应用聚类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初步筛选出山银花8个潜在Q-Marker;通过网络药理学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进一步分析验证山银花潜在Q-Marker的有效性。本研究发现绿原酸、异绿原酸A、新绿原酸、獐芽菜苷、异绿原酸B、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咖啡酸、川续断皂苷乙可作为山银花质量标志物,其为较全面评价山银花药材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桔梗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探讨。研究采用YMC Hydrosphere C_(18)分析色谱柱(250×4.6 mm,5μm),以水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建立不同产地15批桔梗药材HPLC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不同产地桔梗质量及其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建立的桔梗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21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指认其中7个成分;不同产地桔梗相似度在0.927~0.991之间;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都将15批桔梗分为3类,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造成桔梗差异的13个色谱峰。本研究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方法简便准确,能够为桔梗的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建立滁菊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手段对不同滁菊的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滁菊的质量控制和产地追溯提供依据。采用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并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和系统聚类、主成分分析2种化学计量学法对指纹图谱和特征峰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发现样品有27个共有峰,12个滁菊样品具有较高的相似度,杭菊与滁菊的相似度较差,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和相似度分析结果一致。将HPLC指纹图谱与化学计量学结合可对滁菊进行鉴别和质量评价,为其质量控制和追溯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不同产地女贞子化学质量特征,为女贞子质量控制标准的完善提供依据。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不同产地女贞子药材中女贞苷、特女贞苷和红景天苷的含量,建立了可以表征女贞子整体化学质量特征的HPLC指纹图谱,并利用相似度、主成分及聚类分析三种方法对指纹图谱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女贞子中三种成分含量变化规律有差异。指纹图谱结果显示,虽然不同产地女贞子的化学成分种类一致,但整体质量特征具有一定差异,其中女贞苷、红景天苷及其他未知成分均作为主要因子参与了这种差异的表达。各产地女贞子的质量特征相互交叉,无明显区域性。因此,不同产地女贞子化学质量特征存在差异,现行的评价指标并不能真实反映其差异,其质量控制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利用转录组学、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技术预测五味子-枸杞子保护放射性肝损伤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五味子-枸杞子主要活性成分,从五味子中筛选出14个活性成分,枸杞子中筛选出25个活性成分,核心成分主要为槲皮素、黄豆黄素和去氧紫草素;通过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获得辐射损伤的靶点基因,利用UniProt对所获得的基因进行校正,共同关键靶点共66个,利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放射性肝损伤调控网络,将活性成分与疾病共同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库,构建药物靶蛋白-放射性肝损伤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根据度值筛选关键核心靶点为CASP3、EGFR、ESR1;对关键靶点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及通路富集分析,五味子-枸杞子活性成分主要参与化学致癌-受体激活、脂质与动脉粥样硬、PI3K-Akt、MAPK、凋亡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提示3个活性成分与靶蛋白结合能力较强。本研究初步发现五味子-枸杞子可能通过槲皮素、黄豆黄素和去氧紫草素调节化学致癌-受体激活、脂质与动脉粥样硬、PI3K-Akt、MAPK、凋亡等多个信号通路发挥保护放射性肝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并结合HPLC-3D图谱分析13个不同产地延胡索药材中生物碱成分,并以5种主要生物碱作为指标,采用相似度评价和非共有峰的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延胡索HPLC-3D图谱和二维指纹图谱的特征分析,13个产地延胡索的特征共有峰有12个,图谱相似度均在90%以上。非共有峰的系统聚类分析显示不同来源延胡索的三个聚类群,其中安徽-亳州、广西-河池和辽宁-清原被分为一类;湖北-郧西、山东-泰安和黑龙江-绥化被分为一类;河南-辉县、湖南-新化、吉林-通化、浙江-东阳、浙江-磐安、浙江-仙居和汉中-城固被分为一类。HPLC二维指纹图谱结合HPLC-3D图谱能够更全面的反映药材中的成分构成,在质量控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3种不同品种百合鲜品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其中5种成分。利用聚类(CLA)、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考察不同来源百合质量,为其质量控制评价提供参考。方法:HPLC梯度洗脱法建立了20批百合鲜品的指纹图谱,通过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聚类、主成分分析等进行分析。并同时测定5种成分的含量。结果:标定15个色谱共有峰,20批药材共有峰相似度为0.930~0.997;通过聚类分析分为2类;PCA筛出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6.70%的2个主成分;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百合药材存在明显差异,对样品有显著影响的色谱峰分别为3号、6号(王百合苷C)和10号。三种分析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和多指标成分定量方法可行,可为系统评价不同品种百合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探讨化湿败毒方治疗COVID-19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并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化湿败毒方治疗COVID-19的作用机制。通过查阅文献及临床报道,总结化湿败毒方治疗COVID-19现代药理学研究。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化湿败毒方的主要活性化合物及对应靶点并利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COVID-19的疾病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对核心靶点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利用Cytoscape3.7.0软件构建化合物-靶标网络。最后把主要核心化合物与SARS-CoV-2 3CL水解酶及ACE2受体进行分子对接。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化湿败毒方有抗炎、抗病毒和调节免疫作用。结果筛选到261个中药靶点,251个疾病相关靶点,药物和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关键靶点49个。GO富集包括1 547条生物过程、29条细胞组分以及86项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得156条通路与COVID-19相关(P0.05),涉及卡波西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甲型流感、IL-17通路、TNF通路、AGE-RAGE通路等相关通路。预测出主要的核心化合物有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汉黄芩素、柚皮素、β-谷甾醇、黄芩素等,在整个网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与3CL水解酶和ACE2均有较好的结合。本研究较为全面揭示了化湿败毒方治疗COVID-19"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为深入探讨化湿败毒方治疗COVID-19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控制山鸡椒挥发油的质量,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分离出山鸡椒挥发油,利用GC-MS建立了山鸡椒挥发油的指纹图谱,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显示16批样本图谱共匹配出27个共有峰,以此27个峰为评价指标,样本的相似度均大于0.98。对27个共有峰中的18个峰进行了定性,以此18个峰为评价指标,方法学考察结果较好,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建立的GC-MS指纹图谱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模式识别显示不同产地间和同一产地内的山鸡椒挥发油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锁阳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和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锁阳的最佳质量标志物(Q-marker),为锁阳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锁阳的指纹图谱,建立正交偏最小二乘(OPLS)模型探讨HPLC指纹图谱上的质量差异性成分;从TCMSP、TTD、BATMAN-TCM等数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中药质量评价中一测多评与指纹图谱结合的考察模式,以重庆市售玄参饮片为研究对象,以肉桂酸为参照物建立玄参饮片HPLC指纹图谱及其与其余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计算其含量,实现一测多评。结合建立的玄参HPLC指纹图谱,对饮片进行相似度评价,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了玄参饮片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8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3个共有峰,11批饮片相似度在0.731~0.960之间,16批饮片中只有11批饮片含量符合药典规定,并将其有效地区分为三类。结果表明一测多评结合指纹图谱的质量控制模式适合于玄参饮片质量评价,重庆市售玄参饮片质量参差不齐,应加强中药饮片的规范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银杏叶治疗高血压的潜在作用机制。首先,通过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Uniprot等数据库获取银杏叶的化学成分与对应靶点;运用OMIM、DrugBank及Gencards疾病数据库搜索高血压相关靶点。然后,取银杏叶对应靶点与高血压相关靶点的交集即可得到银杏叶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预测,筛选发挥治疗作用的关键成分与关键靶点。最后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揭示银杏叶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对筛选出的关键成分与治疗高血压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共筛选出银杏叶治疗高血压病的活性成分21个,靶点190个。PPI网络分析结果显示,银杏叶治疗高血压关键成分有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异鼠李素、金圣草黄素5个,关键靶点有PTGS2、AKTI、EGFR、TNF等20个。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银杏叶治疗高血压病的靶点显著富集于乙型肝炎、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HIF-1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通路。分子作用结果显示,木犀草素、金圣草黄素、异鼠李素等与PTGS2、AKTI、EFGR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该研究初步揭示了银杏叶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高血压的潜在作用机制,为银杏叶治疗高血压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中药质量评价中一测多评与指纹图谱结合的考察模式,以重庆市售玄参饮片为研究对象,以肉桂酸为参照物建立玄参饮片HPLC指纹图谱及其与其余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计算其含量,实现一测多评。结合建立的玄参HPLC指纹图谱,对饮片进行相似度评价,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了玄参饮片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8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3个共有峰,11批饮片相似度在0.731~0.960之间,16批饮片中只有11批饮片含量符合药典规定,并将其有效地区分为三类。结果表明一测多评结合指纹图谱的质量控制模式适合于玄参饮片质量评价,重庆市售玄参饮片质量参差不齐,应加强中药饮片的规范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12个产地土荆芥的挥发油,通过GC法分析其成分.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建立共有模式,以相关度评价图谱的相似性,以共有峰与对照峰的比值对各产地土荆芥药材挥发油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个产地的土荆芥药材的挥发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有17个共有峰,其中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在0.85以上的有11个,12个产地的土荆芥药材的挥发油可通过系统聚类归为两类,不同产地土荆芥药材的挥发油相似度较高.该方法简便,所得挥发油中各成分分离度高,建立的指纹图谱重现性好,可作为土荆芥药材挥发油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不同产地的苍术属植物水提物不同极性部位的指纹图谱,并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及SPSS软件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及综合聚类分析,以探讨苍术属7种植物的种间亲缘关系。结果显示:茅苍术与罗田苍术聚为一类,北苍术与朝鲜苍术、部分茅苍术聚为一类,关苍术与白术聚为一类,鄂西苍术单独聚为一类,该聚类分析结果与以挥发性成分为指标的聚类分析结果一致。苍术属植物水溶性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聚类分析可为苍术属植物的分类,寻找苍术属植物亲缘关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HPLC指纹图谱和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评价不同产地前胡药材质量。采用Agilent SB-C18(4.6 mm×250 mm, 5μm)色谱柱,以甲醇-0.5%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检测波长321 nm,建立指纹图谱并对4个香豆素类成分进行定量,采用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 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对不同产地前胡药材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显示16批前胡药材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66~0.999,确定了21个共有峰,共指认了9个成分。通过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将16批样品聚类为三类:以安徽宁国、亳州等为主的道地产区前胡,以湖南、贵州、重庆等为主的前胡,以及高海拔云南产区的前胡,并确立8个差异性质量标志物。多指标含量测定不同产地前胡的佛手柑内酯、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