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东省潍坊地区汉族青少年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利新  朱钦 《人类学学报》2004,23(3):229-232
应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山东省潍坊地区2511名(男1253名、女1258名)7—19岁的汉族学生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是:城市汉族男生平均体型7—15岁为三胚层中间型,16—18岁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乡村男生平均体型7—10岁为中胚层-外胚层均衡型,11—14为偏中胚层的外胚层体型,15—17岁为三胚层中间型,18—19岁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城市女生平均体型7—9岁为三胚层中间型,10岁为均衡的内胚层体型,11—12岁为外胚层-中胚层均衡型,13—18岁为均衡的内胚层体型;乡村女生7—12岁为均衡的外胚层体型,13—14岁为内胚层-外胚层均衡型,15—18岁为均衡的内胚层体型。  相似文献   

2.
侗族成人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为探讨我国侗族成人的体型特征,本文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515例(男254,女261)20—60岁的土著侗族成人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表明:1)侗族成人男女的平均体型值分别为2.2—4.5—2.4和4.3—4.2—1.5,侗族成人男女分别属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和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2)侗族成人男女间SAD值为2.33,T为11.9,男女间的体型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 ;3) 与国内 、外资料相比, 侗族男女的内、中因子值和男性外因子值居中, 女性外因子值最低。  相似文献   

3.
黑衣壮族成人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我国黑衣壮族成人的体型特征,本文采用Heath 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那坡县城厢乡331例(男165,女166)20—60岁的黑衣壮族成人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表明:(1)黑衣壮族成人男女的平均体型值分别为1 58-5 19-2 69和2 99-4 43-1 79,黑衣壮族成人男女分别属偏外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和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2)黑衣壮族成人男女间SAD值为1 85,T为16 04,男女间的体型有显著性差异(P<0 001);(3)与国内八个少数民族群体相比,黑衣壮族男性内因子值最小,中因子值最高,男、女性其它因子值居中。  相似文献   

4.
布依族成人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运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体型方法,研究了贵州省布依族494例(男259例,女235例)成人体型。研究结果表明:(1)布依族男性与女性平均体型均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男性均数为3·0—5·3—2·4,女性均数为4·3—4·9—1·9。(2)随年龄增长,布依族男性内因子值变化不大,中因子值增大,外因子值减小。但总的说来,男性体型各年龄组变化不大。(3)随年龄增长,女性内因子值与中因子值增大,外因子值减小。(4)布依族体型介于南方人群和北方人群之间。  相似文献   

5.
壮族幼儿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我国壮族幼儿的体型发育规律,本文应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439例(男228,女211)3-6岁的壮族幼儿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1)壮族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因子值和中因子值逐步下降,外因子值明显上升;(2)各年龄组体型均值均为中因子值>内因子值>外因子值,其中3-5岁男女各组均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男6-岁组为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女6-岁组为三胚中间型;(3)壮族幼儿各年龄组男女间SAD值为0.33-0.54,T为1.69-2.35,男女间的体型除3-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其余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汉族资料相比,各年龄组男女内、中、外因子值均为汉族高于壮族;壮族的体型分布比汉族分散.  相似文献   

6.
鄂温克族成人的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34  
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357名(男162,女195)20~60岁的鄂温克族进行了体型平定。鄂温克族男女的平均体型值为3.5~5.0-、.6和5.2、4.4-1.5,分别属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和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20~44岁期间,随着年龄的增长,鄂温克族男女存在着内、中因子值上升和外因子值理降的趋势,男女性的体型有显著性差异。将鄂温左族的体型值与国国内外资料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仡佬族成人体型的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为探讨我国仡佬族成人体型特点与规律 ,本文应用Heath Carter人体测量法 ,对贵州道真县凇江乡4 0 9例 (男 2 0 4 ,女 2 0 5 ) 2 0— 6 0岁土著仡佬族成人体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仡佬族平均体型男性为偏外胚层体型的中胚层体型 (1 .7— 4. 8— 2. 5 ) ,女性为偏内胚层体型的中胚层体型 (2 .8— 4. 4— 1. 8) ;(2 )随着年龄的增长 ,仡佬族男女体型呈内胚型值增大 ,外胚型值减小的变化。女性 35岁以后体型变化显著。 (3)男女间体型除 2 0~组差异有显著性外 ,其余各年龄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4)仡佬族与其他群体体型比较 ,仡佬族体脂较少 ,骨骼肌肉不太发达 ,身体线性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3-6岁幼儿的Heath-Carter体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运用Heath-Carter体型测量法,对芜湖市区汉族441例(男222人,女219人)3-6岁的健康幼儿进行了体型分析.结果显示汉族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因子值和内因子值略有下降,但变化不大,外因子值逐步上升,变化较快;男女孩各年龄组体型均值都是中因子值>内因子值>外因子值.幼儿期低龄段体型分布较集中,在随后的增长过程中,体型分布逐渐扩散,3-5岁男女各组体型均为偏内胚型的中胚型为主,6岁时男孩均衡中胚,女孩三胚层中间型比例增多.与布拉格幼儿相比,体型特征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乌孜别克族成人的体型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乌孜别克族成人的体型特点。方法:运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201名(男110,女91)乌孜别克族成人体型进行分析。结果:乌孜别克族男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型体型(3.7—5.1—2.0),女性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型体型(5.9—4.9—1.4)。60岁之前随年龄增长,男女性均呈内、中因子值上升而外因子值下降的趋势,二者体型的性别差异极显著。与其他群体相比,乌孜别克族女性的中因子成分明显占优,男性平均体型则与加拿大人最相似。结论:乌孜别克族成年男女的体格都比较健壮。  相似文献   

10.
运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云南省迪庆400例康巴藏族成人和西藏林芝507例卫藏藏族成人进行了体型研究。卫藏藏族男性(5.0-6.2-1.1)和康巴藏族男性(4.4-5.1-1.6)均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卫藏藏族女性(5.7-6.1-0.8)和康巴藏族女性(5.6-5.7-1.1)均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体型。总体上看,卫藏藏族和康巴藏族体型具有一致性,也存在差异。卫藏藏族男、女性和康巴藏族男、女性都属于身体线性度低,骨骼、肌肉发达,体脂丰满的体型。卫藏藏族男性、女性比康巴藏族男性、女性的脂肪更多一些,肌肉、骨骼更发达一些,体态更丰满一些。本文从藏族族源的形成以及生活环境的视角,探讨了同为藏族的卫藏与康巴藏族之间体型的异同,和同为生活在高海拔族群间体型差异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提示藏族具有中国北方民族的体型特征。藏族的多脂肪,骨骼肌肉发达,身体粗壮的体型特征也是对高原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体型的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研究   总被引:30,自引:9,他引:30  
本文运用Heath-Carler人体测量体型法,研究了内蒙古科左后旗480例蒙古族人的体型。研究结果表明:(1)蒙古族平均体型男性为内胚-中胚均衡型,女性为偏中胚型的内胚型;(2)男女间体型存在差极显著性差异;(3)随着年龄的增长,蒙古族男女体型均呈内胚型值增大,外胚型值减小的变化。女性35岁以后体型变化显著;(4)与其它群体相比,蒙古族人内胚型值较高,男性中胚型值偏低、女性外胚型值偏低。  相似文献   

12.
达斡尔族成人体型研究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25  
郑连斌  朱钦 《人类学学报》1998,17(2):151-157
本文运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体型法,研究了内蒙古莫力达瓦旗456例达斡尔族成人体型。研究结果表明:(1)达斡尔族平均体型男怀为偏内胚层体型的中胚层体型,女性为中胚层休蝗内胚层型;(2)随年龄增长,达斡尔族男女体均呈内因子值增大,中因子值增大,外因子值减小的变化,男性30岁以后,女性35岁以后体型变化较大;(3)男女间体型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女性中因子值、外因子值低于男性值,而内因子高于男  相似文献   

13.
张振标 《人类学学报》1984,3(2):132-140
从“t”值测验表明,黎汉通婚后裔在形态特征上有些变化。与黎族相比,蒙古褶出现率显著增多,上眼睑皱褶发育明显减弱;与汉族相比,波形鼻梁明显增加,上翘型鼻尖和鼻基底显著增多,水平型明显减少。从测量性特征的比较表明,通婚后裔在体征上较多地显示汉族的性状,比黎族更接近于汉族。  相似文献   

14.
湖南侗族体质人类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对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575名侗族成年男(295)女(280)进行了活体测量,根据身高、头面部等测量结果,分析该民族的体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青海土族体质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25  
戴玉景 《人类学学报》1997,16(4):274-284
1995年7—8月对青海土族251人(男131、女120)进行了53项活体测量和13项活体观察,结果表明,青海土族的体质特征是:男性眼裂开度中等者较多、女性宽者过半。蒙古褶出现率男性过半,女性占40.8%。94%有上眼睑皱褶。鼻型属中鼻型,头型属中头型。面型,男性以过狭面、狭面和中面型为主,女性以狭面和中面型为主。男身高为1634mm,女为1543mm。通过与西北及其它少数民族比较发现:青海土族与东乡族、保安族、羌族体质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