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酰胆碱受体 (AchR)是一个配体介导的离子通道蛋白。由 5个同源亚基组成 ,亚基在内质网组成一个环 ,其中 β亚基参与组装序列 ,而未组装的亚基易被降解。肌肉乙酰胆碱受体是神经传导的重要媒介 ,是神经突触处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相互转换的关键物质。通常肌体内不产生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 ,但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紊乱 ,该抗体与乙酰胆碱结合 ,削弱了骨骼肌间的神经传导 ,引起肌无力。因为肌无力症具有典型的自身免疫疾病特点 ,因而对它的研究与自身免疫疾病紧密相关。1 .肌肉乙酰胆碱受体与自体免疫应答反应早在 6 0年代 ,科学…  相似文献   

2.
《蛇志》2015,(3)
<正>Lambert-Eatonl综合征又称癌性肌无力综合征,其发病原因与重症肌无力不同。重症肌无力是指神经、肌肉接头之间的传递功能障碍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受累的肌肉容易疲劳,通常休息后症状缓解[1]。而Lambert-Eatonl综合征是指因癌瘤远距离作用而引起的周围神经和肌肉病变,休息后不能缓解症状。Lambert-Eatonl综合征可见于多种恶性肿瘤,但主要见于小细胞肺癌引起的异位激素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乙酰胆碱受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乙酰胆碱受体是一种神经递质介导的离子通道受体 ,由 5个同源亚基组成。乙酰胆碱受体包括肌肉型和神经型两种。肌肉型乙酰胆碱受体是肌肉神经传导中的重要媒介物质以及自身免疫疾病重症肌无力的主要免疫原 ,神经型乙酰胆碱受体的突变也可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扼要介绍了近年来乙酰胆碱受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述Tfh细胞及相关分子在重症肌无力发病中的作用.通过分析Tfh细胞及相关分子在眼肌型和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差异,阐明眼肌型和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发生了不同的体液免疫反应;在描述重症肌无力患者症状严重程度方面,比较绝对评分和QMG评分的优劣性.方法:运用抗体标记Tfh细胞相关分子CXCR5、ICOS、Bcl-6及CXCL13,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这些分子在非重症肌无力、眼肌型和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对病情做QMG评分和绝对评分,分析其与CXCL13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在眼肌型、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中,CXCR5、ICOS和Bcl-6分子在CD4+T细胞的表达增高,其中CXCR5、Bcl-6分子表达在3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随MG病情发展,外周血CXCL13的表达上调,CXCL13与QMG评分和绝对评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669和0.797.结论:Tfh细胞及相关分子CXCR5、Bcl-6、CXCL13的表达参与了MG的发生、发展过程;Tfh细胞及相关分子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的表达高于眼肌型重症肌无力,这是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症状更重和症状评分更高的原因,也是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抗体阳性率高于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原因;在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评测中,绝对评分较QMG评分更加准确,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获得性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累及神经肌肉肌接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受到免疫攻击而破坏,以致不能产生足够的终板电位,突触后膜传递功能障碍而产生肌无力.多数患者在病程的不同时期需要接受免疫治疗,并通过适当治疗获得完全或部分缓解.本文将就重症肌无力的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及胸腺切除手术的常规方法及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常用药物的剂量、用法、疗程、适应症、副作用以及针对副作用的临床对策.治疗的目标是使患者达到临床或药物缓解并将治疗的副作用降到最低.同时针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治疗应根据疾病分型、严重程度、是否存在合并症而个体化,并强调患者的积极参与.近年来由于新型免疫抑制药物逐渐应用到重症肌无力的治疗中,使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转归明显改善,故本文重点介绍免疫抑制药物,特别是新型的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霉酚酸酯、他克莫司及利妥昔单抗等,并介绍这些药物的治疗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挖掘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可能的风险基因。方法:通过人工挖掘在Pub Med数据库收集重症肌无力风险基因,通过Gene数据库获取重症肌无力风险基因编号,用以表示基因或者其相应的蛋白。应用基因功能分析软件DAVID(http://david.abcc.ncifcrf.gov/)对重症肌无力风险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挖掘重症肌无力风险通路,进而对任意两个通路进行关联分析。应用基因功能分析软件DAVID的Gene Ontology,对MG风险基因进行功能注释,以P0.01来判定注释是否有显著意义。结果:(1)本研究挖掘出97个重症肌无力的风险基因,KEGG基因富集分析共筛选出44条与重症肌无力显著相关的通路,主要包括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通路、信号转导相关通路、肿瘤相关通路、抗原的加工提呈通路等等。(2)以上44条风险通路两两通路间均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本研究共挖掘出44条重症肌无力风险通路,8个重症肌无力风险基因,分别为:NF-kB、TNFR、MEK、AP-1、Raf、MEK1/2、MSK1、TAPBP。其中,MEK同时出现在多个风险通路中,考虑其风险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重症肌无力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重症肌无力小鼠模型。方法电鳗乙酰胆碱受体(TnAChR)和完全弗氏佐剂(CFA)混合物免疫C57BL/6J小鼠,经二次加强免疫后,检测肌力、腓肠肌肌电图、膈肌终板电镜、血清抗体水平等指标。结果与对照小鼠相比,发病小鼠表现出肌力减弱的症状,肌电图显示小鼠腓肠肌复合动作电位振幅幅度显著下降,电镜证实神经肌接头处突触后膜变平、皱褶减少、空泡样变性,发病小鼠血清抗体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成功建立了重症肌无力小鼠模型,有助于探讨其发病机理及探索治疗自身免疫病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肿瘤抗原相关自身抗体在肿瘤诊断、临床应用方面的价值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它不仅可以作为肿瘤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也可监测治疗效果、判断预后,但目前关于肿瘤抗原相关自身抗体产生机制的研究较少,深入研究其产生机制是阐明肿瘤抗原相关自身抗体促肿瘤或抑肿瘤作用的前提,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就近年来肿瘤抗原相关自身抗体的产生机制、肿瘤早期诊断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为积极寻找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肿瘤抗原相关自身抗体及检测组合,明确肿瘤抗原相关自身抗体在不同肿瘤中的意义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孤独症是一种遗传度高达90%的多基因复杂疾病,具有典型的遗传和表型异质性,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对近年来孤独症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3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细胞遗传学法、全基因组扫描及候选基因法是孤独症分子遗传学研究中较为常见的3种方法.虽然应用上述方法发现了一些孤独症易感基因集中的染色体区域,但确切的致病或易感基因仍未被检出.因而,越来越多的关注被集中于如何提高样本同质性、如何将遗传学机制与环境作用相联系、如何提高微效基因的检出率上.在提高样本同质性方面,功能核磁共振及交叉表型的研究正在进行.同时,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可以联系遗传与环境因素,从而更好地解释孤独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对染色体上表观遗传与遗传共同调控的区域,如7号和15号染色体长臂,进行了大量研究.在神经生物学方面,神经递质、神经发育及神经免疫学假说均有一定的进展.其中,针对神经递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5-羟色胺、?-氨基丁酸及谷氨酸.在神经发育假说方面,神经发育相关蛋白,如肝细胞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及Reelin,研究得较为深入.  相似文献   

10.
眼镜蛇神经毒素化学性质稳定,易于保存,用~(131)I或~(125)I标记,方法简便,比活性高,能专一性地与菸硷型乙酰胆硷受体结合,常作为一种分子探测剂,用来研究蛇毒的毒理作用(杨钦照1977)、测定菸硷型乙酰胆硷受体的浓度,于临床还可以检测重症肌无力患者抗乙酰胆硷受体抗体(Lindstrom,1976;Lefvert 1978)。对研究神经肌接头的生理功能,阐明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理、辅助诊断和观察疗效均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配体指数级富集系统进化(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技术是一种组合化学技术,可经过反复筛选扩增得到针对靶分子的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的适配子.适配子通过识别、结合特定靶分子并对其进行功能调控从而达到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近年来SELEX技术在神经系统功能和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现已经筛选出针对朊蛋白、肌腱蛋白-C、β-淀粉样肽、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抗体等靶标的适配子,促进了对朊病毒病、脑肿瘤、阿茨海默病、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为这些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12.
自身免疫疾病治疗的常规方法(如免疫抑制剂和血浆置换等)缺乏足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免疫吸附(immunoadsorption,IA)是一种通过选择性或非选择性去除自身致病抗体,从而实现对自身免疫疾病治疗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免疫吸附在扩张型心肌病、特发性膜性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4种自身免疫疾病中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讨论了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指出,免疫吸附要在更多的疾病中实现临床应用,还需要在可信度、地域性、样本量等方面做更加深入的临床前试验。  相似文献   

13.
自身免疫疾病治疗的常规方法(如免疫抑制剂和血浆置换等)缺乏足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免疫吸附(immunoadsorption,IA)是一种通过选择性或非选择性去除自身致病抗体,从而实现对自身免疫疾病治疗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免疫吸附在扩张型心肌病、特发性膜性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4种自身免疫疾病中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讨论了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指出,免疫吸附要在更多的疾病中实现临床应用,还需要在可信度、地域性、样本量等方面做更加深入的临床前试验。  相似文献   

14.
自身免疫疾病治疗的常规方法 (如免疫抑制剂和血浆置换等)缺乏足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免疫吸附(immunoadsorption,IA)是一种通过选择性或非选择性去除自身致病抗体,从而实现对自身免疫疾病治疗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免疫吸附在扩张型心肌病、特发性膜性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4种自身免疫疾病中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讨论了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指出,免疫吸附要在更多的疾病中实现临床应用,还需要在可信度、地域性、样本量等方面做更加深入的临床前试验。  相似文献   

15.
<正>NO的产生在神经肌肉萎缩病变过程中有重要影响,然而其具体致病机制尚不清楚。最新研究显示,在年幼亚硝基化谷胱甘肽还原酶(GSNOR)敲除小鼠体内,蛋白质亚硝基化水平的升高会导致肌肉质量减少、肌纤维体积减少和神经病变,从而呈现神经肌肉萎缩表型。这项研究首次揭示GSNOR的缺陷所导致的蛋白质亚硝基化水平升高,而非硝基化水平升高,是引  相似文献   

16.
黄紫妍  侯汪衡  袁权 《微生物学报》2023,63(11):4081-4100
新型冠状病毒的全球大流行,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秩序带来了巨大的危害。疫苗、小分子药物及各类抗体药物的研发在遏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传播、降低重症率和死亡风险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新冠病毒庞大的感染基数及自身易突变的特征,当前已经演化出多种能逃逸疫苗及中和抗体的变异株,显著削弱了抗体的保护效果。研发新型冠状病毒广谱甚至泛β冠状病毒广谱的中和抗体对于未来新冠变异株及其他高致病性β冠状病毒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的筛选制备策略、作用机制、中和效果及广谱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对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发现多种疾病的发生与表观遗传学相关.有证据显示表观遗传学信号在大脑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在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DNA甲基化动力学被发现是表观遗传学调节的主要组成,染色质修饰药物的快速发展显示出对神经系统中范围广泛的退行性功能紊乱出人意料的治疗作用,促进了人们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其中,研究得比较多的是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及染色质重塑.这些研究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并为开发相关药物提供了线索.对疾病表观遗传学机制及药物的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将为疾病治疗提供更多靶点,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确切的有效治疗途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体能与遗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传芳  王沥  张涛  金锋 《遗传学报》2004,31(3):317-324
近年来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已经在不断揭示人类的很多能力与遗传因素相关。如肌肉力量、耐力、肌肉动作能力、平衡力、神经肌肉动作技巧和协调性、柔韧性、有氧运动能力、无氧运动能力、训练应答,以及疲劳恢复等都有重要的生物学背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人员通过孪生子分析、过继亲属分析、同胞兄妹分析、父子母子分析等,对健康和体能表型的遗传率作了大量的分析,从而确切认知遗传对人类的健康和体能有重要影响。简言之,在环境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不同个体在健康、体能、领悟力以及训练应答存在明显差异性。通过对近年来人类体能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重点讨论在一定环境因素下,遗传因素与人类体能各性状的相关性,及其在各性状表现方面的大小,并对体能相关的基因座作一概述,并对当前的研究状况和研究思路作一总结,旨在提示人类遗传学研究中一个新的视点。我国的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航天技术的应用都需要在特殊体能的个体选材中重视相关的遗传因素,以便在后期培养和系统训练中节省经费和时间。  相似文献   

19.
探讨重症肌无力自身抗体分子结构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利用PCR从分泌乙酰胆碱受体(AChR)单抗A49的杂交瘤细胞株扩增抗体可变区(V)基因,经转化大肠杆菌DH5α克隆后,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A49的重性V区基因由小鼠VHNP族基因编码,轻链V区基因由小鼠VK2组基因编码。与致病性AChR抗体V区比较,其同源性均在70%以下。A49的分子结构与致病性AChR抗体不同。  相似文献   

20.
光遗传学技术是结合遗传学和光学对生物体特定细胞实现精确光控的新兴生物技术。自基于微生物视蛋白的光遗传学策略应用以来,光遗传学在视蛋白的开发与优化,基于病毒和重组酶的遗传学定位表达以及光学传输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光遗传学在现代神经生物学领域应用广泛,在神经环路、行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的机理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介绍光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光遗传学工具的优化以及定位表达,旨在为光遗传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