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一  严杰  杨蕾  张佳谊  战欣 《动物学杂志》2022,57(3):422-428
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是生产附壳珍珠的大型海水经济贝类,其依靠强壮的足丝将自身固定在硬质基底上,抵抗水流的冲击和抵御被捕食等。足丝分泌和足丝的形状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本实验采用盐度30为低盐度组、盐度35为中盐度组和盐度40为高盐度组,研究这3种盐度对企鹅珍珠贝足丝分泌、足丝直径和足丝拉力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LSD法)分析这三个足丝相关指标在3种盐度组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显示,3种盐度下企鹅珍珠贝足丝附着率无显著差异,但在整个实验周期72 h内,中盐度组的足丝分泌总数为(48.7 ± 15.1)根,显著高于低盐度组的(24.7 ± 5.0)根和高盐度组的(13.3 ± 1.5)根。在实验的前6 h内,中盐度组的足丝首次附着率显著高于低盐度组和高盐度组(P < 0.05),但在后续的12 h、18 h、30 h、42 h、54 h和66 h这6个时间点,3个盐度组的足丝首次附着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足丝直径未受盐度变化的影响,但盐度对足丝拉力具有显著影响,中盐度组的足丝拉力显著高于低盐度组和高盐度组(P < 0.05)。上述结果表明,企鹅珍珠贝为适应一定范围内盐度的改变,会在短时间内通过抑制足丝分泌来减少能量消耗,随着对环境的适应足丝分泌会恢复。盐度影响足丝分泌且对足丝拉力影响显著,但对足丝直径无明显影响。本研究可以为企鹅珍珠贝养殖及珍珠插核培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研究利用5个高度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500个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的4个生长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显示, QEB-D15和CL-232两个微卫星标记与企鹅珍珠贝的壳宽呈极显著相关(P<0.01);位点QEBD15基因型是239/263的个体壳宽为最大值,基因型是239/273的个体壳宽为最小值,推测263 bp等位基因与壳宽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273 bp等位基因与壳宽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位点CL-232基因型为157/174的个体壳长、壳宽、总重的均值较同一位点的其他基因型均为最大值,该基因型推测为优势基因型;而基因型为177/192的个体壳长、壳宽、壳高和总重的均值较同一位点的其他基因型均为最小值,推测该基因型为劣势基因型,上述结果可为企鹅珍珠贝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背景】福寿螺是危害极其严重的入侵我国的水生生物,目前利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对福寿螺形态性状变异的研究较少。【方法】随机采集7个地区的福寿螺(雌雄比例差别很大),测量其壳高、壳宽、口宽、层高4个形态性状和体质量,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方法计算福寿螺的各形态指标变异系数、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剔除对体质量影响不显著的指标,确定每个地区与体质量最相关的指标。【结果】除惠州之外,其余地区福寿螺的壳高和壳宽与体质量的相关性较高,且口宽与壳高共同作用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很大。【结论与意义】此结果为研究不同生境、不同温度下福寿螺的形态性状变异程度奠定了基础,同时为福寿螺形态鉴定、分类及其灾害预测预报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三角帆蚌幼蚌贝壳形态及体重的生长规律,采用模型拟合的方法研究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幼蚌一个生长周期内4个贝壳性状形态及体重性状的生长规律。结果显示,三角帆蚌幼蚌的贝壳形态与体重的增长过程均遵循Logistic生长模型。运用Levenberg-Marquardt迭代法估计出生长模型中的3个生长参数,得到在观测周期内各性状的生长极限值分别为,壳长9.216 cm、壳高4.985 cm、壳宽2.212 cm、全高8.262 cm、体重75.240 g;各性状的快速生长区间分别为壳长2.211 ~ 5.181月龄、壳高2.107 ~ 5.363月龄、壳宽2.712 ~ 5.470月龄、全高2.294 ~ 5.026月龄、体重4.247 ~ 8.065月龄,可见体重具有明显的生长延缓现象。各性状的瞬时增长率曲线均呈钟型,先增大到达生长拐点后又逐渐减小;瞬时增长加速度曲线为倒S型曲线,有最高和最低点;相对增长率在养殖初期最大,然后随着生长逐渐下降。上述结果可为三角帆蚌的养殖生态及选择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选择中华草龟、中华花龟及其杂种F1代幼龟共270只,测定了体重、背甲长、背甲宽、壳高、腹甲长等17个形态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3种龟的测量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显示背甲长、背甲宽、壳高、腹甲长和甲桥长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它们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性状,其中背甲长和壳高是影响体重的共同性状;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所选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分别为R2=0.945、0.920和0.958,表明影响体重的主要自变量指标已经找到;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以背甲长、壳高和腹甲长,背甲长、壳高和甲桥长,背甲长、背甲宽和壳高等3种龟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156.764+9.895X1+17.449X3+14.347X4,Y=-295.040+13.443X1+40.603X3+38.632X9,Y=-280.960+14.908X1+14.290X2+43.129X3。  相似文献   

6.
中街山列岛海域厚壳贻贝生物学特征及生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3年4月—2014年2月厚壳贻贝Ⅰ龄个体跟踪调查和2013年8—12月Ⅱ龄个体取样调查数据,利用Taylor公式、线性函数和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对中街山列岛海域厚壳贻贝生物学特征及生长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雌雄样本间壳长、壳高、壳宽、体重、贝壳重和软组织湿重差异不显著;壳长与壳高、壳宽之间有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壳长与体重、贝壳重、软组织湿重之间有极显著幂函数关系;壳长生长方程为Lt=87.48(1-e-0.348(t+0.913)),体重生长方程为Wt=79.51(1-e-0.348(t+0.913))3;8—10月是厚壳贻贝生长旺季,8月下旬为性成熟拐点,建议厚壳贻贝春季苗的最佳收获期为10月中旬。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实验随机选取137尾半滑舌鳎幼鱼为研究对象,测量全长、体长、体高、体厚、头长、吻端至鳃裂前缘长6个形态性状,并称量其体重.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找出主要影响因子,并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实验所测定的各形态性状间表型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各形态性状通过其它形态性状的间接作用均大于其直接作用,说明体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由多个形态性状组成的.采用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y=-77.901+2.404X_1+6.168X_3+33.046X_4+2.950X_5,其中Y为体重(g),X_1为体长(cm),X3为体高(cm),X_4为体厚(cm),X_5为头长(cm).经回归预测,估计值与实际观察值差异不显著,说明该方程可以简便可靠的应用于良种选育及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中华稻蝗形态特征与地理特征的关系,选取中华稻蝗体长(LB)、头长(LH)、前胸背板长(LP)、前胸背板宽(WP)、前胸背板侧片长(LLP)、前胸背板侧片高(HLP)、前翅长(LEL)、后足股节长(LF)、后足股节宽(WF)和后足胫节长(LT)等10个性状,采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进行比较,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体长方差分析、各个性状在不同种群间的多重方差分析以及各性状间与海拔高度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9个中华稻蝗种群分为南方组、北方组及一个过渡种群,雌雄虫中北方种群的体长均明显小于南方种群;各性状测量值呈现出随纬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10个性状中除前胸背板长、前翅长、后足股节长和后足胫节长与海拔高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之外,其余性状均与海拔高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结果表明,秦岭的分隔是造成南北方种群形态特征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体型较大、后腿股节较宽的中华稻蝗更有利于在高海拔环境生存。  相似文献   

9.
【背景】福寿螺因其食性杂、抗逆性和繁殖力强以及自然天敌少等不断扩散,侵害农作物,被列为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对其的防治与监控。自然界中福寿螺存在2种壳色——黄色和黑色,壳色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广东省福寿螺多以黑色为主,福寿螺倾向于与不同壳色的螺交配。壳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交配的选择性,但2种壳色的福寿螺繁殖力指标差异不显著。而关于这2种壳色的螺在形态学上的差异鲜有报道。【方法】利用生物统计软件和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计算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研究2种壳色福寿螺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结果】2种壳色福寿螺的体质量、层高的变异系数较大,且黄色比黑色变异系数大。对黄色福寿螺体质量影响较大的依次为壳高、口宽;对黑色福寿螺体质量影响较大的依次为口宽、层高。【结论与意义】2种壳色福寿螺在形态性状方面差异显著,可以将壳色作为特征标记,为福寿螺的监测与灾害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应用19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微卫星引物,分析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涠洲岛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19个微卫星位点在野生和养殖群体中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4.0和3.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3.255 5和2.803 5,群体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48 5,说明企鹅珍珠贝群体的多态性水平较高。野生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679 8,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74 9,平均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1.197 9;养殖群体的Ho、He和I*则分别为0.554 8、0.551 1和0.900 1,说明涠洲岛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要高于养殖群体。各座位平均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38 9,平均基因流(Nm)为6.177 5,说明涠洲岛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间基因交流较频繁,群体遗传分化很小。采用通径分析法探讨涠洲岛野生和养殖群体的壳长、腹缘壳高和垂直壳高对壳宽的决定效应,以探索形态性状与分子标记的关联。结果显示野生群体壳长对壳宽的直接影响最大,养殖群体垂直壳高对壳宽性状的直接作用最大。将三个指标与腹缘壳高的比值进行比较,以消除两个群体年龄差异造成的误差,结果显示涠洲岛野生群体的壳长/腹缘壳高值(0.701 6)明显低于养殖群体(1.077 9),可作为SSR分子标记的有力补充用于快速鉴别企鹅珍珠贝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  相似文献   

11.
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是我国最具潜力培育大型海水珍珠的优质母贝,其贝壳色泽及珍珠层颜色与黑色素(melanin)的合成水平有关。为了筛选安全有效的企鹅珍珠贝黑色素抑制剂和增强剂,探讨其有效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分析其毒副作用,实验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熊果苷(arbutin)和丙戊酸(valproic acid)浸泡1月龄稚贝不同时间,观察3月龄,5月龄和7月龄幼贝壳色,并统计熊果苷和丙戊酸的使用对幼贝变色率、存活率、壳长、壳高、壳宽的影响。结果显示,2 mmol/L熊果苷处理稚贝1h或5 mmol/L丙戊酸处理1h即可显著提高壳色变异的比率(p0.05),且幼贝变色率随熊果苷和丙戊酸的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对熊果苷和丙戊酸的毒性检测发现,熊果苷达到10 mmol/L处理8h时,仍不会影响幼贝的存活率、壳长、壳高、壳宽(p0.05);但丙戊酸在浓度为5 mmol/L处理4h时,幼贝的存活率即显著下降,壳长、壳高和壳宽亦显著低于对照(p0.05)。研究表明,熊果苷和丙戊酸对企鹅珍珠贝幼贝而言分别是有效的黑色素抑制剂和增强剂,熊果苷在10 mmol/L处理8h以下都未检测到毒副作用,丙戊酸在5 mmol/L处理4h时即存在一定毒性。  相似文献   

12.
不同光周期条件下谷子农艺性状的光周期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连续2年在海南和洛阳两个不同日照长度的生态区调查了156份谷子材料的株高、叶片数、抽穗期、穗长、穗粗、穗码数、码粒数、穗粒重、千粒重9个主要农艺性状,通过9个性状的相对光周期敏感度比较分析、构建光周期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标D值对各性状进行回归分析两种方法评价9个性状的光周期敏感性,筛选能够准确反映谷子光周期敏感性的指标性状,为开展谷子光周期敏感性遗传学分析、光周期敏感性相关基因的定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光周期相对敏感度排列顺序为:穗码数抽穗期穗长株高叶片数穗粒重;各个农艺性状对光周期敏感综合指标D的回归方程为D=-8.803×10-18+0.187X_1+0.041X_2+0.146X_3+0.202X_4+0.130X_5+0.081X_6+0.098X_7-0.086X_8+0.126X_9,其中X_1、X_2、X_3、X_4、X_5、X_6、X_7、X_8、X_9分别代表抽穗期、穗粒重、株高、叶片数、穗长、穗粗、穗码数、码粒数、千粒重。9个农艺性状对光周期敏感综合指标D的直接作用最大的是穗码数(0.395),其次是穗长(0.239)、抽穗期(0.228)、穗粒重(0.176)、叶片数(0.164)、株高(0.144)。结合各个农艺性状的相对敏感度比较分析结果以及各农艺性状对综合指标D的回归分析结果,得出穗码数、穗长、抽穗期3个性状为谷子光周期极敏感指标,叶片数光周期敏感度较弱,可以作为谷子光周期敏感性评价的次要指标,株高、穗粒重在两种评价方法中排序差异较大,稳定性差,不适合作为谷子光周期敏感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在鉴定滇粤两省绒茧蜂标本时,发现我国新记录三种,报导如下: (1)稻三点螟绒茧蜂Apanteles amaris Nixon 形态。雌:体黑色;足除后足基节基半部黑色外,前足和中足、后足基节端半部、转节,腿节,胫节(末端色暗)均为红黄色;前翅中室密布有色微毛,翅痣有暗褐色边缘;中胸背板刻点细而密,盾纵沟上刻点粗糙;并胸腹节有模糊皱纹,中区不明显;腹部第一背板黑色,两侧平行,长明显大于宽,密布网状皱纹,两侧有较宽的暗红褐色膜质边缘;第二背板中域有模糊网状皱纹;产卵管鞘稍长于后足胫节。  相似文献   

14.
通径分析在脊尾白虾育种形态性状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胶州湾134只野生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对其体长、全长、头胸甲长及体重等24项性状进行测量,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并构建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全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第一腹长、第二腹高、第三腹宽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所选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R2=0.954;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全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第一腹长、第二腹高、第三腹宽对体重的回归方程Y=-2.783+0.014X1+0.130X4+0.095X13+0.126X5+0.045X6+0.149X11.试验结果为脊尾白虾良种选育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网湖水域中绢丝丽蚌贝壳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网湖1368枚绢丝丽蚌贝壳形态研究表明:前排小棘或棘痕数介于3-5之间,4个者居多;所排小棘或棘痕数介于1-4之间,2个者居多。壳长与壳厚的直线回归方程为:L=7.2406T+2.4392,贝壳的角质层最薄,呈棕褐色或者黑色;核柱层稍厚,呈黄褐色;珍珠层最厚,皎白闪亮。生长轮在棱柱层上和珍珠层外表面清晰可见。贝壳外表面背部肋嵴细弱,只在近壳顶处较明显;其棱柱层背部和后部呈黄褐色者为雌蚌。贝壳外表面背部肋嵴粗壮,且整个背部都十分显著;其棱柱层背部和后部呈红色或红褐色者为雄蚌。  相似文献   

16.
无角牦牛体尺性状对体重影响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旨在通过无角牦牛体尺性状对其体重作较为准确的估计,剖分牦牛各体尺性状对体重的影响。实验随机选取247头8-10月龄的无角牦牛为研究对象,其中公牛155头,母牛92头;测量各牦牛的体长、体高、胸围和管围4个体尺数据,并称量其体重;采用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无角牦牛体重与体尺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利用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各体尺性状对体重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结果表明,公牛的胸围和管围之间的相关系数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他各性状之间的表型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公牛和母牛体重与体尺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86.969+0.338X_1+1.082X_3+0.905X_4和Y=-85.693+0.440X_2+0.860X_3+1.972X_4,其中Y为体重(kg)、X_1为体高(cm)、X_2为体长(cm)、X_3为胸围(cm)、X_4为管围(cm),回归方程算得的体重估计值与体重实际观察值之间差异不显著;胸围对体重的直接作用大于其他体尺性状的直接作用,并大于其他形态性状通过胸围而影响体重的间接作用。结果提示,本研究建立的多元线性方程可应用于无角牦牛的良种选育实践,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无角牦牛体重的主要因素来自于其胸围指标。  相似文献   

17.
长春花主要农艺性状与文多灵含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多灵(vindoline)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本文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23种国内外长春花主栽品种的文多灵含量, 对文多灵含量与品种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包括株高、节间距、茎直径、一级侧枝数、叶片长、叶片宽、叶片长宽比、百片叶重、全株叶片重、花瓣直径、种荚长度和种子数/荚)的相关性和通径进行了分析。相关性分析表明, 文多灵含量与一级侧枝数、茎直径、节间距、叶片宽、株高、全株叶片重、百片叶重、花瓣直径和叶片长呈正相关, 其中与一级侧枝数和茎直径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 与节间距的相关性接近显著水平; 与叶片长宽比、种荚长度和种子数/荚呈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长春花的主要农艺性状中, 节间距、一级侧枝数和全株叶片重对文多灵含量的正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通径系数分别为0.959、0.716和.431, 说明节间距、一级侧枝数和全株叶片重可以作为高含量文多灵长春花品种选育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分析了微胶囊饲料S1和S2对马氏珠母贝的生长性状与矿化基因nacrein与pif177表达量的影响。实验共设置了5个组合(EG1,EG2,EG3,EG4和CG),其中EG1和EG2分别单投喂饵料S1和S2,EG3和EG4分别投喂S1+亚心形扁藻与S2+亚心形扁藻,CG投喂扁藻。经过60 d的养殖后,比较了各组的生长率及nacrein与pif177的相对表达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各组间的壳宽、壳高绝对增长率与相对增长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EG4具有最大的壳宽、壳高绝对与相对增长率,单喂饲料的EG1和EG2的壳宽与壳高增长率均小于CG或投喂混合饲料的EG3和EG4。各组间外套膜nacrein相对表达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EG4中央膜nacrein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EG1、EG2和EG3(p0.05);EG4边缘膜的nacrein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EG1和EG3(p0.05)。各组间外套膜pif177相对表达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EG4中央膜和边缘膜的pif177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EG1和EG3组(p0.05)。壳宽与壳高的增长率与矿化基因的表达量存在正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研发的胶囊饲料能替代部分单胞藻饵料,为进一步研发珍珠贝人工饲料及开展工厂化养殖提高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长春花主要农艺性状与文多灵含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多灵(vindoline)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本文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23种国内外长春花主栽品种的文多灵含量,对文多灵含量与品种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包括株高、节间距、茎直径、一级侧枝数、叶片长、叶片宽、叶片长宽比、百片叶重、全株叶片重、花瓣直径、种荚长度和种子数,荚)的相关性和通径进行了分析.相关性分析表明,文多灵含量与一级侧枝数、茎直径、节间距、叶片宽、株高、全株叶片重、百片叶重、花瓣直径和叶片长呈正相关,其中与一级侧枝数和茎直径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节间距的相关性接近显著水平:与叶片长宽比、种荚长度和种子数/荚呈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长春花的主要农艺性状中,节间距、一级侧枝数和全株叶片重对文多灵含量的正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通径系数分别为0.959、0.716和0.431,说明节间距、一级侧枝数和全株叶片重可以作为高含量文多灵长春花品种选育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夏大豆种质资源表型鉴定和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准确评价夏大豆种质资源,构建大豆种质资源综合评价体系,满足育种家快速、定向选择育种亲本的需求。本研究采用路径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隶属函数、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相结合,对451份云南省夏大豆种质资源的11个重要表型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51份大豆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丰富,类型多样。性状间存在错综复杂的相关性,且性状间的相互影响清晰地分为两条路径,一条最终影响大豆品质,另一条最终影响单株粒重。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将11个表型性状转化为产量构成因子、品质因子、株高因子、粒重因子、单荚粒数因子等5个公共因子。通过隶属函数计算综合评价值(D值),并对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451个种质划分成3个类群,每个类群具有不同的优势性状。运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大豆种质综合评价数学模型:D=0.0102X_3+0.0055X_4-0.0021X_5+0.0014X_7+0.007X_9+0.179X_(11)(R~2=0.9908,F=8006,P0.0001)。该模型可用于大豆种质资源综合评价,为定向选择有重要价值的亲本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