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67例肝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64排螺旋CT平扫及多重扫描,并以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三维容积重建等后期处理,试图分析和探讨64排螺旋CT多重扫描技术及其后期图像处理技术在诊断肝肿瘤的临床应用中价值。研究结果显示CT多重扫描的检出率(95.52%)明显优于平扫检出率(71.64%);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三维容积重建三种处理技术中,动脉解剖识别方面三维容积重建技术效果最优(p0.05),病灶血管显示方面多平面重建技术效果最优(p0.05),血管连续性显示方面最大密度投影技术效果最优(p0.05);而3种后期图像显示方式在血管形态方面效果均良好(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64排螺旋CT多重扫描技术可较准确的进行肝肿瘤诊断,结合不同后期图像处理重建技术可为肝肿瘤诊断定性,在临床诊断肝肿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超  魏侠  张伟  翟峥  宋旭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2):6259-6262
目的:探究第二代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冠脉成像临床价值及应用前景。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因持续房颤等心血管疾病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第二代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冠脉成像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对比两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评分及图像有效诊断率。结果:研究组患者Z-轴扫描范围、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平均有效剂量(ED)、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图像质量评分及图像有效诊断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具有有效诊断率高,辐射量低,安全性较好的优点,在冠脉成像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直径3厘米以上周围型肺癌血流动力学的螺旋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动态增强扫描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肿瘤直径3 cm的周围型肺癌患者55例,肺部腺瘤(良性)患者10例,肺部炎性结节患者26例。分别进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记录其CT值、强化峰值(Peak enhancement,PH),绘制动态增强时间-密度曲线,计算并比较曲线最大增强线性斜率(steepes slope,SS)以及血流灌注量(blood perfusion,BP)。结果:肺部炎性结节患者的密度曲线在120 s达到最大值;肺癌患者的密度曲线至65 s达到高峰;胸腺瘤患者的密度曲线变化不明显。肺癌组PH平均值大于胸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瘤组PH平均值小于肺部炎性结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SS和BP大于胸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瘤组SS和BP小于肺部炎性结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反映直径3厘米以上周围型肺癌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从而有助于在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特征,并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肾癌患者69例,采用64排多层螺旋CT对其肾脏进行平扫及灌注增强扫描,使用renal tumor perfusion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自动生成时间-密度曲线(TDC),各种灌注图像及感兴趣区(ROI)内的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PS),将得到的灌注参数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肾癌肿块灌注参数与已测得的正常肾皮质各灌注参数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其中,正常肾皮质的BF值、BV值及PS值均高于肾癌组织,MTT值则相反;肾癌肿块灌注参数与已测得的正常肾髓质各灌注参数值同样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正常肾髓质各灌注参数值均低于肾癌组织,而PS值二者之间差别不显著(P<0.05);肾癌患者健侧肾皮髓质灌注参数值与已测得的正常肾皮髓质各灌注参数值及肾癌患者癌旁正常肾皮髓质各灌注参数值,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在显示肾脏形态的同时,还可定量测量皮髓质的血流灌注情况,间接反映肾脏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5.
后适应缺血时间窗的选择对小鼠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适应对小鼠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以及不同缺血时间窗的后适应心脏保护作用的差异 .方法 96只成年C57/BL小鼠随机分为缺血时间30、45 min和60 min的三组,每组又分为后适应和缺血再灌注两种处理.通过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梗死 ,在完全再灌注早期给予反复短暂再通/闭塞的缺血后适应.采用Evans blue和TTC染色的方法确定缺血心肌和梗死心肌面积,并测定血清的心肌酶含量、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与丙二醛 (MDA) 水平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缺血30 min后适应组、缺血45 min后适应组心肌梗死面积分别比相同缺血时间的再灌注对照组减少53.1%和3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后适应可明显降低血清心肌酶、提高心肌SOD的活性以及改善血流动力学的恶化;缺血60 min后适应组梗死心肌面积无明显降低,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鼠心肌处于轻中度水平的缺血损伤,在恢复冠脉血流的早期施行缺血后适应可以有效地减少心肌再灌注损伤,但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心肌保护作用就明显减弱或消失.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复方丹参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载脂蛋白、内皮功能及炎症氧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收集时间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研究前均采用降血脂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硝酸酯类药物等基础治疗措施,研究组同时加用复方丹参治疗,疗程12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症指标血清CRP、TNF-α、IL-6、ICAM-1和载脂蛋白指标Apo A1、Apo 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CRP、TNF-α、IL-6、ICAM-1、Apo A1、Apo B水平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内皮功能氧化指标MDA、SOD、ET-1、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MDA、ET-1水平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NO、SOD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显效65%、有效33.33%、无效1.67%,对照组显效46.67%、有效48.33%、无效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表明复方丹参治疗冠心病患者能降低患者的载脂蛋白及炎症反应水平、减轻内皮损伤及氧化应激损伤、对提高临床疗效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与心肌缺血后处理两种因素下大鼠心肌一氧化氮(NO)的含量与一氧化氮合酶(niricoxide synthase,Nos)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n=12)建立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直接测定心脏灌流液中NO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瓜氨酸生成量计算心肌中NOS活性.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使用染色法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平衡末,对照组NO含量与实验组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衡末NO含量与再灌注后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再灌注后NO含量与实验组后处理后NO含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后处理后NO含量与平衡末NO含量相比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后处理后心肌组织NOS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心肌释放的LDH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后处理可减少心肌梗死面积(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时心肌细胞中NO生成量与NOS活性普遍高于缺血再灌注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20例实施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心律不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先后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研究组采用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收集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数据并绘制表格进行分析比对工作。结果:根据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显像情况,研究组患者辐射剂量为(3.2±0.7)mSv,明显低于对照组(7.8±0.5)mSv,差异经过统计学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对心律不齐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时能够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实际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硬化血流状态的评估价值及其与肝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肝硬化患者126例作为肝硬化组,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组(Child A级,n=35例)、B组(Child B级,n=50例)、C组(Child C级,n=41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16层螺旋CT对受试者肝脏、脾脏、主动脉以及门静脉的层面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对比CT灌注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CT灌注参数与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肝硬化组肝动脉灌注量(HA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肝脏血流量(TBV)以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灌注量(TL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组患者HAP、HPI均明显高于C组,而PVP与TLP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BV、MT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组与B组相比以及B组与C组相比,各项CT灌注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HAP、HPI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PVP、TLP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硬化血流状态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且CT灌注参数的水平变化与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存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对比冷自体血心脏停搏液、康斯特(HTK)液与改良托马斯停搏液对离体兔心室肌ATP、ADP、AMP含量及线粒体损伤程度的影响,探讨冷自体血心脏停博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选择健康新西兰白兔60只,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20只,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分别灌以冷自体血停搏液、HTK液及St.Thomas液,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肌ATP、ADP、AMP含量,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线粒体损伤程度并评分。停跳前、复灌后3组之间冠状动脉流出液(CF)、心率(HR)及恢复百分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心肌含水量明显低于C组(p0.05);A组、B组心肌ATP、ADP含量明显高于C组(p0.01),3组间AM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心肌线粒体损伤程度及Flameng评分均较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自体血停搏液可提高离体兔心肌细胞ATP、ADP含量,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对离体兔心肌细胞线粒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阳性率及成像特征,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Hcy、NT-proBN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血清Hcy、NT-proBNP诊断冠心病的效能。结果:研究组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狭窄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91例阳性患者中73例为右优势型冠状动脉,3例为左优势型冠状动脉,15例为均势型冠状动脉;32例为单支病变,50例为双支病变,9例为多支病变;17处位于右冠状动脉,5处位于左主干,38处位于左前降支,31处位于左旋支。研究组血清Hcy、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血清Hcy、NT-proBNP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863,高于上述三项单独检测的0.673、0.649、0.655。结论: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血清Hcy、NT-proBNP可有效提高冠心病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的不同干预时间对兔局部短期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8-06/2010-06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6组(n=6);假手术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IR组)、缺血后适应组(Post1-4组).除S组外,其余5组均接受左冠脉前降支15min阻断和30min再灌注,Post1-4组在15min缺血后分别接受连续3次缺血/再灌注10s、15s、30s及45s的后适应.TUNEL分析检测兔短期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缺血后适应各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量Post1-4组高于IR组[(6.83±1.17),(7.33±1.37),(8.50±1.05),(6.83±1.47),(3.67±1.37),P<0.05];Bax基因的蛋白表达量Post1-4组低于IR组[(7.33±1.21),(6.50±1.05),(4.33±0.82),(6.50±1.05),(8.83±1.17),P<0.05].缺血后适应Post3组与Post1、Post2、Post4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ost1、Post2、Post4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暂缺血/复灌的持续时间10s、15s、30s及45s均可减少家兔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而30s是最佳的短暂缺血/复灌的干预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上消化道造影和CT扫描诊断胃部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胃外科收治的胃部肿瘤8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1例,采用上消化道造影技术诊断;实验组41例,采用螺旋CT扫描,进行胃部肿瘤诊断。对比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1进行螺旋CT扫描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5.12%,39/41)明显高于上消化道造影技术诊断符合率(80.49%,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中,螺旋CT明显高于上消化道造影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造影和CT扫描在诊断胃部肿瘤的临床应用中,上消化道造影技术是早期胃部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但是螺旋CT对胃部肿瘤正确诊断率要高,螺旋CT对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能够给确定胃部肿瘤分期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的相关蛋白的变化。方法:将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只):心肌缺血再灌注对照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P组)。两组均接受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30min,开放再灌注180min。缺血后处理组,结扎LAD30min,然后灌注30s,阻断30s,重复4次,继而再灌注直至180min,分别取各组缺血区心肌进行二维凝胶电泳,利用ImageMaster2D软件分析实验结果。结果:P组和I/R组对比,有11个蛋白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表达增强的有7个蛋白,表达降低的有4个蛋白。结论: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可能在缺血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激光心肌血管重建(TMLR)缓解心绞痛的机制。方法:犬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加空气栓塞造成心肌梗塞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6)。术后4周实验组心肌梗塞区行TMLR,对照组做假手术。第一次术后8周多巴酚丁胺试验前、后心大静脉内抽取血样,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腺苷含量,RT-PCR检测心肌腺苷A1受体mRNA的表达变化,比较其积分光密度值。结果:在静息状态,实验组冠状静脉内血浆腺苷含量(842.5±173.7 pm ol/mL)与对照组(888.2±273.0 pm ol/mL)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77)。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后,对照组冠状静脉血浆腺苷含量(1273.0±247.1 pm ol/mL)明显高于静息状态(P<0.05);实验组冠状静脉血浆腺苷含量(950.8±223.0 pm ol/mL)与静息状态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45)。心肌组织腺苷A1受体mRNA相对积分光密度值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心脏负荷增加时实验组冠状静脉内腺苷处于低水平可能是TMLR缓解心绞痛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成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对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左室心肌力学的改变。方法:病变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75%患者)30例,分别于PCI术前1天和术后3天、术后3个月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的常规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 V),同时应用STI技术测量缺血心肌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参数:纵向、径向、圆周应变LS、RS、CS。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病变组PCI术前缺血心肌应变值(LS、RS、CS)均呈不同程度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CI术后3个月病变组LS、RS、CS较术前均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病变组PCI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LVEF、LVDd、LVEd V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TI技术可定量敏感的评价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缺血心肌力学改变,为评价PCI术对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去势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心脏功能和心肌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去势组、对照组,每组14只。制备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2h),观察左室压力,再灌注结束后检测心肌梗死率和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心肌组织的Bcl-2、Bax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去势组再灌注后的心脏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无显著变化(P>0.05);(2)去势组心肌梗死范围(43.68±6.89%)较对照组(39.33±7.85%)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3)对照组和去势组间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肌组织中Bcl-2、Bax含量未见显著变化。结论:去势对心脏缺血/再灌注心脏功能没有保护作用,而且不影响心肌细胞凋亡过程,生理剂量的雄激素对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脏功能不产生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胸部物理治疗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治疗的效果及呼吸力学参数指标的影响作用,本研究选取90例确诊V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患者仅采取基础治疗(对照组),另外45例患者采用基础治疗+胸部物理治疗(研究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呼吸力学参数指标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AP、HR、氧合指数、SpO2、CP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研究组的MAP、氧合指数、SpO2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CP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IP、Cdyn、Raw、WOB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研究组的Cdyn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PIP、Raw、WO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救治成功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91.11%,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胸部物理治疗对于VAP患者而言,有利于改善肺功能、呼吸力学参数以及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股骨颈骨折分型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23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扫描检查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112例)和观察组(125例),对照组患者行髋关节X线正位扫描,观察组行髋关节正位64排螺旋CT扫描,两组均根据扫描结果进行分型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骨折内固定手术后2年的股骨头坏死率及骨折不愈合率。结果:两组行骨折内固定手术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对照组股骨头坏死5例(22.73%),骨不连6例(27.27%);观察组股骨头坏死1例(3.70%),骨不连1例(3.70%),观察组患者股骨头坏死率及骨折不愈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成像能够全面、准确显示股骨颈骨折的损伤情况,有助于骨折的正确分型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与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与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应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