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灵武长枣正常果及裂果中Ca2+的细胞化学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焦锑酸钾沉淀法,对灵武长枣正常果发育过程中的Ca2+及不同开裂度果实中的Ca2+进行细胞化学定位,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并比较Ca2+的分布特征和积累规律.结果表明:(1)正常长枣青果期的外果皮细胞及胞间隙中检测到大量的钙沉淀颗粒,而果肉细胞以及叶绿体中很少有钙沉淀颗粒.红果期很多外果皮细胞中钙沉淀颗粒特异性地沿细胞壁呈一圈分布,且越靠近内方的细胞中钙沉淀颗粒越少、越小.果肉细胞中仍无钙沉淀颗粒分布.(2)具轻微开裂的长枣很多外果皮细胞中无钙沉淀颗粒,只有少数细胞中有且集中分布于大液泡中;细胞质沿细胞壁分布,也无钙沉淀颗粒;在果肉细胞中几乎看不到钙沉淀颗粒分布.(3)完全开裂的长枣中钙沉淀颗粒只分布在少数体积较小的外果皮细胞中,而果肉细胞的细胞壁边缘或细胞壁以及胞间隙中分布有大量的钙沉淀颗粒.  相似文献   

2.
荔枝雌蕊发育过程中钙分布变化与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焦锑酸钾沉淀法研究了荔枝雌花和雄花雌蕊发育过程中钙的分布变化。在大孢子母细胞阶段,雌花近珠孔内珠被细胞和花柱细胞的钙沉淀颗粒主要分布在细胞壁和细胞间隙,少部分在液泡;雌花花柱维管细胞中含有很多的钙沉淀颗粒;在雄花的近珠孔内珠被细胞钙沉淀颗粒大多在液泡中;雄花花柱细胞和维管细胞中钙沉淀颗粒很少。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雌花雌蕊继续发育,雄花雌蕊败育。雌花维管中的钙沉淀颗粒数量减少,可能被转运到将要发生花粉萌发和受精的部位。雌花近珠孔内珠被细胞壁的钙沉淀颗粒分布增加,花柱细胞从上(近柱头)到下(近子房)钙沉淀颗粒量递增。雄花近珠孔内珠被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液泡中的钙进入细胞核启动细胞程序性死亡,核周隙与质膜腔形成连续的通道,钙在核与细胞质之间的流动不受限制;在特定的时间段,钙沉淀颗粒出现在线粒体、过氧化物体和线型内质网的外膜上。钙在细胞中重新分布可能触发和调节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进程。缺乏钙沉淀颗粒的雄花花柱细胞迅速解体。  相似文献   

3.
在枸杞花药发育过程中,用焦锑酸钾沉淀的钙颗粒显示出了一个与花药发育事件有关的分布特征:在孢原细胞时期的花药中钙颗粒很少。在造孢细胞到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花药中钙颗粒增加。当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花药中的钙颗粒进一步增加,尤其是在小孢子母细胞的胼胝质壁中。在小孢子发育早期,花药药隔部位的绒毡层细胞质中钙颗粒也明显增加并特异性地分布在其内切向壁上。当小孢子被释放出后,钙颗粒开始特异性积累在正在形成的花粉外壁中,尤其在萌发孔的部位聚集了大量的钙颗粒。当小孢子形成大液泡时,其细胞质中的钙颗粒明显减少。在小孢子分裂形成二胞花粉后,在二胞花粉的大液泡中又特异性地出现许多细小钙颗粒。随着二胞花粉的大液泡完全消失,其细胞质中又出现了许多钙颗粒。接近开花时的成熟花粉粒细胞质中,细小的钙颗粒主要分布在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中。枸杞花药发育过程中钙的分布特征反映了其参与调控花粉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热胁迫下羽叶薰衣草腺毛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40℃热胁48h后,腺毛细胞中参与合成与分泌的主要细胞器受到严重破坏。质体变形,缺少基质和嗜锇物质;线粒体缺少嵴,液泡化严重;小泡不正常地融合在一起,并靠细胞壁分布;内质网呈链条状,片层似球形,核糖体显著地附在内质网片层上;细胞核出现大量的纤维状颗粒物质;分泌时期的质膜和细胞器膜等扭曲变形。说明热胁迫影响腺毛的发育与精油的分泌,从而进一步影响精油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烟草腺毛发育过程中叶绿体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荧光显微技术和电镜技术,对不同发育时期烟草叶面腺毛的叶绿素荧光和叶绿体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腺毛发育初期,腺头细胞叶绿素荧光明显,叶绿体类囊体结构清晰;随着腺头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叶绿素荧光逐渐增强,叶绿体数目逐渐增多,类囊体发达,嗜锇颗粒产生;在腺毛发育成熟以后,叶绿素荧光减弱,类囊体膜降解,嗜锇颗粒增多;随着腺毛的分泌活动增强,叶绿体完全降解,磷脂双层膜消失,嗜锇颗粒扩散到细胞质中,并最终聚集在细胞质膜附近.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薄切片技术,在透射电镜下观察麻疯树(Jatropha curcasL.)花药发育过程中Ca2 的分布特征。在孢原细胞时期的花药中几乎看不到Ca2 沉淀,但花药维管束周围的细胞中有较多的Ca2 沉淀;到小孢子母细胞时期,细胞质中Ca2 沉淀依然较少,绒毡层壁上Ca2 沉淀明显增多;四分体形成时,小孢子细胞质和绒毡层细胞质中出现了较多的Ca2 沉淀;在小孢子发育早期,细胞质中Ca2 沉淀增加不明显,花粉壁部位累积有很多的Ca2 沉淀,绒毡层中Ca2 沉淀数量达到最多;到小孢子发育晚期,小孢子大液泡的液泡膜上有大量的Ca2 沉淀,绒毡层中Ca2 沉淀明显减少;随着二胞花粉中的大液泡消失,细胞质中积累淀粉粒以后,花粉中看到的Ca2 沉淀极少,同时,在花药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细胞中,又出现了较多的Ca2 沉淀,表明花粉对Ca2 的需求可能降低。麻疯树花药发育过程中钙的动态分布特征暗示着钙参与了调控花粉发育过程,Ca2 的运输途径是由药隔薄壁组织运输到绒毡层,再进一步转移到小孢子表面和细胞质中,整个花药发育过程中,Ca2 沉淀表现为少—增加—减少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采用焦锑酸钾沉淀钙离子技术,对洋葱(Alliumcepa)花药发育中Ca^2+分布进行了研究。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小孢子母细胞中的钙沉淀颗粒很少,但绒毡层细胞的内切向壁已出现明显的钙沉淀颗粒。在四分体时期,四分体小孢子的胼胝质壁中出现较多的钙沉淀颗粒;绒毡层细胞内切向壁的钙沉淀颗粒消失,而在外切向壁和径向壁部位的钙沉淀颗粒增加。在小孢子早期,小孢子中也出现了钙沉淀颗粒,而绒毡层细胞内切向壁表面出现了很多絮状物,其上附有细小钙沉淀颗粒。到小孢子晚期,小孢子中出现一些小液泡,细胞质中的钙沉淀颗粒有所下降。此时绒毡层细胞已明显退化,但在绒毡层膜上仍有一些乌氏体和钙沉淀颗粒。在二胞花粉早期,营养细胞中的液泡收缩、消失,细胞质中又出现了较多的钙沉淀颗粒,在质体和其内部的淀粉粒表面上附有较多的钙沉淀颗粒。到二胞花粉晚期,花粉中的钙沉淀颗粒已明显下降,仅在花粉外壁中还有一地钙沉淀颗粒.  相似文献   

8.
白菜核雄性不育系可育和不育花药中Ca2+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chinensis Makino)细胞核雄性不育系花药中Ca2 的分布特征.在可育花药发育过程中,减数分裂后花药壁细胞中钙颗粒明显增加.早期小孢子开始积累钙颗粒并特异性地附在小液泡膜上.小孢子分裂后,大液泡消失过程中又伴随着许多钙颗粒附在小液泡膜上,显示出Ca2 与花粉中液泡的形成和分解有关.在不育花药中,最早出现的钙颗粒异常分布是在小孢子母细胞的胼胝质壁中积累了较多的钙颗粒.然而,在小孢子细胞质中钙颗粒一直很少,也不形成大液泡,最后通过细胞质收缩的方式败育.这是首次发现Ca2 参与调控花药发育过程,其异常分布与花粉败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莴苣花药发育过程中钙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减数分裂前,莴苣花药中的钙颗粒很少。减数分裂后,花药绒毡层细胞中的钙颗粒明显增加。同时在花药药室基质中也出现许多细小的钙颗粒。刚从四分体中释放出的小孢子内钙颗粒很少。伴随着花粉外壁物质在小孢子表面的沉积,钙颗粒开始积累在花粉壁部位。随后。小孢子中开始出现钙颗粒。当小孢子开始形成液泡后,钙颗粒向其中聚集,伴随着小液泡融合成大液泡。体积较大的钙颗粒主要集中在液泡中,而细胞质基质中的钙颗粒很少。随着二胞花粉中的大液泡消失,花粉细胞质中的钙颗粒变得很少。在以后的发育中,只有花粉壁中积累较多的钙颗粒。在莴苣花药发育过程中,钙与绒毡层细胞的退化和小孢子液泡形成以及二胞花粉中大液泡的消失有关。而花粉外壁表面积累丰富的钙与以后花粉的萌发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脱硫废弃物提高水稻抗盐碱的作用机制,采用盆栽法,研究脱硫废弃物对碱胁迫下水稻幼苗叶片总钙含量、Ca2+分布、细胞膜Ca2+-ATPase活性及活性氧含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照处理的细胞中钙颗粒零星分布于细胞壁和叶绿体中,添加脱硫废弃物和CaSO4处理的细胞质膜、细胞间隙、细胞壁和液泡中有大量的钙颗粒分布;随着脱硫废弃物和CaSO4添加量的增加,叶片总钙含量增加,质膜和液泡膜Ca2+-ATPase活性呈上升趋势,质膜透性、MDA含量和活性氧O2-产生速率呈下降趋势,SOD、POD等保护酶活性升高.添加脱硫废弃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碱胁迫对水稻造成的细胞伤害,起主要作用的物质可能是其主要成分CaSO4.  相似文献   

11.
莴苣花药发育过程中钙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数分裂前,莴苣花药中的钙颗粒很少。减数分裂后,花药绒毡层细胞中的钙颗粒明显增加, 同时在花药药室基质中也出现许多细小的钙颗粒。刚从四分体中释放出的小孢子内钙颗粒很少,伴随着花粉外壁物质在小孢子表面的沉积,钙颗粒开始积累在花粉壁部位。随后,小孢子中开始出现钙颗粒。当小孢子开始形成液泡后,钙颗粒向其中聚集,伴随着小液泡融合成大液泡,体积较大的钙颗粒主要集中在液泡中,而细胞质基质中的钙颗粒很少。随着二胞花粉中的大液泡消失,花粉细胞质中的钙颗粒变得很少。在以后的发育中,只有花粉壁中积累较多的钙颗粒。在莴苣花药发育过程中,钙与绒毡层细胞的退化和小孢子液泡形成以及二胞花粉中大波泡的消失有关。而花粉外壁表面积累丰富的钙与以后花粉的萌发有关。  相似文献   

12.
枸杞胚性细胞分化的超微结构和ATP酶的细胞化学定位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枸杞的胚性细胞多由愈伤组织表层的薄壁细胞分化而来,与愈伤组织中未分化的细胞相比,胚性细胞呈卵圆形,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细胞质浓厚并含有丰富的细胞器,细胞壁较薄,细胞间有胞间连丝相通;胚性细胞发育到晚期细胞壁加厚,胞间连丝逐渐消失,细胞核向一端偏移,有大液泡形成;胚性细胞的第一次分裂多为均等分裂,形成二细胞原胚,继续分裂形成多细胞原胚;组成多细胞原胚胚体的细胞核大,核形状不规则,细胞质浓厚,细胞器丰富,在质体中出现淀粉的积累。在胚性细胞发育的早期,ATP酶活性主要位于质膜上,随后在液泡内和细胞核中都出现ATP酶活性的分布;随着胚性细胞壁的加厚,细胞壁加厚处和细胞间隙中也出现ATP酶活性反应;当多细胞原胚形成后,ATP酶活性反应主要定位于液泡膜上。由此分析了结构特征、ATP酶活性定位变化与胚性细胞分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磷酸铅技术,对烟草类根瘤中ATPase的活性变化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生细胞中没有磷酸铅颗粒,非含菌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器中有少量的磷酸铅颗粒,但在年轻和成熟根瘤菌中却未见它们。相反,当非含菌细胞和根瘤菌开始衰老后,有大量的磷酸铅颗粒位于细胞的质膜和细胞壁上以及根瘤菌表面的内侧。随着它们进一步衰老,磷酸铅颗粒越来越多,广泛分布在细胞的液泡膜、质膜、细胞壁、胞间层、胞间隙及根瘤菌的表面、细胞质和拟核中。由于细胞的解体,磷酸铅颗粒明显减少,一般只位于质膜和由细胞器解体而来的膜泡状结构上。  相似文献   

14.
采用磷酸铅技术,对烟草类根瘤中ATPase的活性变化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生细胞中没有磷酸铅颗粒,非含菌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器中有少量的磷酸铅颗粒,但在年轻和成熟根瘤菌中却未见它们。相反,当非含菌细胞和根瘤菌开始衰老后,有大量的磷酸铅颗粒位于细胞的质膜和细胞壁上以及根瘤菌表面的内侧。随着它们进一步衰老,磷酸铅颗粒越来越多,广泛分布在细胞的液泡膜、质膜、细胞壁、胞间层、胞间隙及根瘤菌的表面、细胞质和拟核中。由于细胞的解体,磷酸铅颗粒明显减少,一般只位于质膜和由细胞器解体而来的膜泡状结构上。  相似文献   

15.
铝胁迫下小麦根尖分生细胞中Ca2+分布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波  李阳生  利容千 《生态学报》2001,21(8):1246-1250
运用透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对铝胁迫下小麦根尖分生细胞中Ca^2 分布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在正常生长条件下,Ca^2 广泛分布于细胞质、细胞核、细胞间隙中,特别是液泡中有大量的Ca^2 沉淀颗粒;在AI^3+胁迫条件下,细胞质、细胞核中Ca^2 沉淀颗粒明显减少,分布发生改变,细胞质中液泡增多,但其中Ca^2 沉淀颗粒明显减少。结果表明,AI^3 不但抑制了根尖细胞对Ca^2 的吸收,而且引起细胞中原有Ca^2 分布的变化,这很可能引起细胞功能的紊乱,进而影响极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镉胁迫下小麦根尖分生细胞中Ca2+分布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透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对镉胁迫下小麦极尖分生细胞中Ca^2 分布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在正常生长条件下,Ca^2 广泛分布于细胞质,细胞核,细胞间隙中,特别是液泡中有大量的Ca^2 ;在镉胁迫条件下,细胞质基质内Ca^2 减少,而细胞核,质膜与细胞壁之间,细胞壁中Ca^2 明显增多,细胞液泡化,液泡中仍有较多Ca^2 。结果表明,Cd^2 引起细胞中原有Ca^2 分布发生明显变化。这很可能引起细胞生理功能紊乱。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应用焦锑酸钾沉淀技术对水芹发育花药中的Ca~(2+)分布特征和生理功能进行分析。在小孢子母细胞的胼胝质壁中聚集了较多的钙沉淀颗粒,其他部位较少。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花药药壁和药隔组织中的钙沉淀颗粒明显增加。早期小孢子先在花粉外壁基柱层中聚集了较多的钙沉淀颗粒,在小孢子质膜与花粉外壁之间也特异性聚集了许多钙沉淀颗粒。在小孢子形成大液泡过程中,小孢子质膜内陷形成小液泡,钙沉淀颗粒被包裹到小液泡中,并被转移到大液泡中,显示Ca~(2+)参与了液泡的构建。小孢子不等分裂后,二胞花粉中的大液泡分解,细胞质内含物增加,积累营养储存物——淀粉和脂滴。花粉中的钙沉淀颗粒明显减少,而药壁的表皮和药室内壁细胞中的则增加。成熟花粉中钙沉淀颗粒很少,但在花粉外壁的基柱层空隙中仍有许多钙沉淀颗粒分布。水芹花粉中的Ca~(2+)分布的特点显示其在小孢子发育的液泡代谢过程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8.
铝胁迫下小麦根尖分生细胞中Ca2+分布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学报》2001,21(8):1246-1250
运用透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对铝胁迫下小麦根尖分生细胞中Ca2+分布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在正常生长条件下,Ca2+广泛分布于细胞质、细胞核、细胞间隙中,特别是液泡中有大量的Ca2+沉淀颗粒;在Al3+胁迫条件下,细胞质、细胞核中Ca2+沉淀颗粒明显减少,分布发生改变,细胞质中液泡增多,但其中Ca2+沉淀颗粒明显减少.结果表明,Al3+不但抑制了根尖细胞对Ca2+的吸收,而且引起细胞中原有Ca2+分布的变化,这很可能引起细胞功能的紊乱,进而影响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用焦锑酸钾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低温胁迫下龙眼幼叶细胞内Ca^2+水平的变化。未经低温处理的幼叶,细胞壁,细胞间隙,质膜和液泡存在大量的Ca^2+沉淀颗粒,叶绿体,细胞质和细胞核中也有一些Ca^2+沉淀颗粒分布,表明液泡和细胞间隙是植物细胞的钙库。  相似文献   

20.
《生态学杂志》2012,23(2):363-368
为了探讨脱硫废弃物提高水稻抗盐碱的作用机制,采用盆栽法,研究脱硫废弃物对碱胁迫下水稻幼苗叶片总钙含量、Ca2+分布、细胞膜Ca2+-ATPase活性及活性氧含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 对照处理的细胞中钙颗粒零星分布于细胞壁和叶绿体中,添加脱硫废弃物和CaSO4处理的细胞质膜、细胞间隙、细胞壁和液泡中有大量的钙颗粒分布;随着脱硫废弃物和CaSO4添加量的增加,叶片总钙含量增加,质膜和液泡膜Ca2+-ATPase活性呈上升趋势,质膜透性、MDA含量和活性氧O2〖SX(B-*3〗-〖〗·〖SX)〗产生速率呈下降趋势,SOD、POD等保护酶活性升高.添加脱硫废弃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碱胁迫对水稻造成的细胞伤害,起主要作用的物质可能是其主要成分CaSO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