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氮肥形态和用量对藏东南地区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在藏东南地区进行了氮肥用量和形态对烤烟产量与质量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施N量0~150kg·hm-2范围内,施N量与烘烤后烟叶产量、产值、氧化钾及总N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上中等烟比例、还原糖含量则呈显著负相关,糖/碱比显著下降.氮肥用量75kg·hm-2时,产量、质量最佳.无机氮肥对烤烟产量与质量的效应极显著优于有机氮肥.铵态氮、硝态氮、硝铵态氮肥处理间除上中等烟比例,其它各项指标仅略有差异,但均极显著优于酰胺态氮肥.铵态氮对烤烟产量与质量的影响略优于硝态氮,主要在于烟株吸收和同化过程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氮肥形态和用量对藏东南地区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藏东南地区进行了氮肥用量和形态对烟产量与质量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施N量0-150kg·hm^-2范围内,施N量与烘烤后烟叶产量、产值、氧化钾及总N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上中等烟比例、还原糖含量则呈显著负相关,糖/碳比显著下降,氮肥用量75kg·hm^-2时,产量、质量最佳。无机氮肥对烟产量与质量的效应极显著优于有机氮肥。铵态氮、硝态氮、硝铵态氮肥处理间除上中等烟比例,其它各项指标仅略有差异,但均极显著优于酰胺态氮肥。铵态氮对烤烟产量与质量的影响略优于硝态氮,主要在于烟株吸收和同化过程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烤烟品种K326、云烟87在不同的施氮水平下对氯吸收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K326和云烟87两个烤烟品种烟叶中的氯离子含量均为下部叶上部叶中部叶;且烟叶中氯离子的含量随施氮水平增加而显著降低,与5 g.N/株处理相比,9 g.N/株处理时,K326品种上部叶、中部叶和下部叶中氯含量分别降低了27%、34%、40%,云烟87品种上部叶、中部叶和下部叶中氯含量分别降低了22%、41%、24%;品种、氮水平与品种的交互作用对烟叶中氯离子含量影响不显著。同时,施氮水平对不同烤烟品种的经济性状、烟叶中的化学成分有影响。在本研究中,相同试验条件下,氮水平是影响烟叶中氯含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主要城市园林绿地土壤养分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湖北城市地形,对2个山地城市(恩施、十堰)、3个丘陵城市(荆门、襄樊、宜昌)和6个平原城市(武汉、孝感、咸宁、荆州、随州、黄石)绿地土壤进行采样.每个城市又按照4种不同利用类型,包括公园绿地、住宅区、事业单位(包括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和交通主干道绿地分别取样.结果表明:湖北省主要城市绿地土壤pH较自然土壤明显偏高,均值7.9;土壤有机质(6.8g·kg-1)明显处于缺乏水平;有效N、P、B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其他中微量元素(Ca、Mg、S、Fe、Cu、Mn、Zn和B)有效态含量适中.土地利用方式对平原城市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显著,住宅区绿地土壤pH显著高于公园、街道旁和事业单位,街道绿地微量元素S、Cu、Mn、Zn有效态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利用类型,公园绿地养分含量最低.不同地形城市土壤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平原城市土壤有机质、铵态氮、有效K、有效P和许多中微量养分元素(Ca、Mg、S、Fe、Cu和Mn)的含量显著高于丘陵城市.  相似文献   

5.
毛果苔草湿地营养元素的积累、分配及其生物循环特征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何池全  赵魁义 《生态学报》2001,21(12):2074-2080
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rpa)湿地地上部分积累量小于地下部分的积累量,在地上几个构件中,叶片比叶鞘积累量大,而穗的积累量最小;地下部分中细根比根茎的积累量大.土壤分室营养元素贮量在系统的各分室中占绝对优势,毛果苔草湿地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总贮量的顺序为K>Fe>N>Ca>P>Mg>Mn>Zn>Cu;它们的吸收系数的排序是Mn>N>P>Zn>Mg>Cu>Ca>Fe>K;几种营养元素的利用系数的排序是Mn>N>P>Zn>Mg>Cu>Ca>Fe>K;几种营养元素的循环系数的排序为Ca>K>Mg>N>P>Mn>Zn>Cu>Fe;因此,该系统中钙、钾的存留比例最小,而流动性较大,而铁则相反,存留比例大,流动性较小.  相似文献   

6.
模拟酸雨对红树林底泥中营养元素及Cu、Zn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柱状试验,研究不同pH值酸雨对红树林底泥中营养元素(N、P及有机碳)和重金属(Cu、Zn)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H值的酸雨对底泥化学性状指标Eh、pH及盐度影响不显著(P0.05),对底泥不同层次TN、TOC及Cu的分布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酸雨对底泥上层的氮及有机碳的淋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在酸雨作用下,营养元素及Cu、Zn含量分布具有随底泥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TN、TOC与Cu、Zn的分布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TP与Cu、Zn的分布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表明营养元素N、P和有机碳对重金属的淋溶、沉积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底泥中的TN是影响营养元素及重金属特别是Cu分布最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以江苏省苏州吴中区山地种植的24个枇杷果园的‘白玉’枇杷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土壤、叶片和果实矿质元素间及其与果实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筛选影响枇杷果实品质的土壤、叶片和果实的主要矿质元素和影响叶片矿质元素的主要土壤矿质养分因子,为改善枇杷果实品质的果园营养管理技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枇杷果实品质指标在不同果园间存在较大差异。(2)枇杷果实品质主要受其叶片和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影响,其中:枇杷单果质量与叶片中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果实中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叶片中N和Mg元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实中P、Mn元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实中Ca、Mg元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叶片中N和Zn元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果实中N、Mn元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果实中Ca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3)果实品质指标与土壤矿质养分含量的相关性较弱,土壤矿质养分主要通过影响叶片矿质元素含量,进而间接影响果实品质,其中土壤中P、K、Ca、Mn、Cu元素对叶片中矿质元素含量影响较大。研究认为,提高土壤中P、K、Zn含量并减少土壤Ca含量是东山山地枇杷果园土壤管理的关键技术途径;提高叶片中N含量以及果实中N、P、Mn含量和减少果实中Ca、Mg含量是改善东山山地枇杷果实品质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三峡库区大尺度、反季节水位变化对消落带狗牙根种养元素吸收和分配特征的影响, 分别测定了三个样带的营养元素含量。结果表明: 根、茎、叶中大量元素含量顺序为N>K>P, 中量元素含量顺序为Ca>S>Mg, 微量元素为Fe>Zn>Cu>Mn。根系对K、Mg、S、Fe、Mn、Zn 的吸收均被促进, 而对P 和Ca 的吸收被显著抑制, 低水位根系对N、Cu 的吸收也被显著促进。高水位茎和叶中N、P、K、Mg、S、Cu 的含量呈降低趋势, Ca、Fe、Mn 含量呈显著增大趋势, 且茎中Zn 含量也呈增加趋势。随着水位的降低N、P、K、Mg、S、Zn 含量显著增加, 在叶片中的含量显著大于根、茎, 而Fe、Mn、Cu 表现出主要向茎分布的趋势, 且Ca 在叶中的分配显著被抑制, 而在茎中的分配被促进。随着水位降低新叶中N、P、K、Mg、S 的含量明显高于老叶, 而Fe、Ca、Mn、Zn 和Cu 则相反。随着分枝级数增大N、P、K 的含量呈递增趋势, Ca、Cu、Fe、Zn 呈递减趋势, 而Mg、S 含量呈“∨”形变化。因此, 库区水位已导致消落狗牙根种群营养特征发生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以小麦品种‘石麦15’和‘衡观35’为材料进行营养液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硝态氮供应对小麦苗期根系形态、钙离子流特征及钙调蛋白(CaM)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适宜浓度硝态氮处理(2.5mmol/L)相比,无外源硝态氮供应时小麦地上部鲜重、硝态氮含量均降低,侧根数量显著减少;高浓度硝态氮处理(50mmol/L)下两个小麦品种地上部硝态氮含量升高,根系总长度降低,‘石麦15’侧根数量减少。无硝态氮和高浓度硝态氮处理下,根系中钙调蛋白含量降低,且‘衡观35’的降低幅度大于‘石麦15’。无外源硝态氮供应时小麦根尖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钙离子外流特征;与适宜浓度硝态氮处理相比,高硝态氮处理下小麦根尖Ca2+的内流速度显著下降。说明硝态氮供应不足和高浓度硝态氮供应会影响小麦根系生长,根系Ca2+外流或Ca2+内流速度下降,CaM含量减少,Ca2+/CaM可能介导硝态氮调控小麦根系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马文超  刘媛  周翠  王婷  魏虹 《生态学报》2017,37(4):1128-1136
三峡大坝建成蓄水后,其独特的水位调度节律对水库消落带植物的生境造成巨大干扰。为了解落羽杉在消落带特殊生境下的生理生态过程,探究其水淹耐受机制,在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修复忠县示范基地建立3 a后,对试验样地内种植于消落带海拔175—165 m范围的落羽杉进行叶片、根系样品采集,并调查其生长情况,测定分析落羽杉营养元素含量及其与植株生长和土壤养分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水位变化对适生树种落羽杉营养元素吸收造成了明显影响。随着淹水深度和淹水时间的延长,落羽杉根系能量代谢受阻,根系功能紊乱,营养元素吸收与运输受到抑制,落羽杉N、P、K、Ca、Zn吸收减少;水淹导致土壤中Fe~(2+)、Mn~(2+)含量升高,落羽杉Fe、Mn吸收增加。(2)相关性分析表明,落羽杉株高与N、K、Mg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Fe、Cu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M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落羽杉冠幅与植株N、P、K、Mg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Fe、Cu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落羽杉营养元素含量与土壤元素含量无显著相关性。(3)消落带不同海拔落羽杉营养元素的积累量均不低于植物正常生长水平,未见严重的缺素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落羽杉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能够对水位变化做出积极的响应,平衡各元素的积累量,维持植株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元谋干热河谷燥红土和变性土上生长的植物叶片以及凋落叶营养元素含量,并分析养分重吸收效率对土壤类型与物种互作的响应.结果表明: 土壤类型对叶片N、P、Ca、Mg、Cu、Zn、Fe、N∶P以及凋落叶N、P、Mn、N∶P均有显著影响;燥红土植物叶片与凋落叶N、Mn含量和N∶P显著高于变性土,而燥红土植物叶片P、Ca、Mg、Fe、Cu、Zn和凋落叶P含量显著低于变性土.燥红土植物叶片N含量较变性土高34.8%,而P含量低40.0%;在叶片凋落时,N、P、K表现为重吸收,而其他元素呈富集状态.燥红土凋落叶Ca、Mg、Mn富集系数显著高于变性土.物种仅对叶片N含量有显著影响,物种与土壤交互作用对植物叶片和凋落叶元素含量影响不显著,表明各土壤类型对不同物种元素含量的影响方式较为一致.土壤类型对植物元素含量的影响可进一步作用于干热河谷植物凋落物分解、植物-土壤的养分反馈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氮沉降对植物养分平衡的影响,对1a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幼苗进行了室内模拟试验。以NH4NO3作为外加氮源,设计了N0(0 g N m-2?a-1)、N1(6 g N m-2?a-1)、N2(12 g N m-2?a-1)、N3(24 g N m-2?a-1)和N4(48g N m-2?a-1)等5种氮沉降水平,每处理重复6次。通过1a的试验发现,杉木幼苗叶、茎、粗根和细根中的N、K、Mg含量随氮处理水平的增加而上升,但Ca在各器官中的含量则呈下降趋势;中低氮(N1,N2)对叶、茎和粗根中P的含量表现为促进作用,而高氮(N3,N4)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幼苗各器官中的N与其他养分元素的比值随氮处理水平的增加而普遍升高,但粗根中的N/K、N/Mg则表现为下降。与对照(N0)相比,在N1、N2、N3、N4处理中,幼苗对外加氮素的表观利用率分别为60.7%、57.9%、43.3%和27.9%,随氮处理水平增加,利用率呈明显下降趋势。随着氮处理水平的增加,幼苗体内的氮分配到叶和细根中的比例增加,而分配到茎和粗根中的比例下降。因此,氮沉降明显增加了杉木幼苗各器官的氮含量,影响了幼苗的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法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Glomus mosseae对茶树生长、矿质元素吸收及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施氮利于AM真菌的侵染和菌根发育,当施氮过量时则会抑制菌根发育。在不同施氮水平下接种AM真菌均提高了茶树地上部、地下部和总干物质量,其中又以接种AM真菌同时施氮量为0.53g kg-1的茶树总干物质量最大,为对照的1.63倍。不同矿质元素受AM真菌和氮肥的影响不一致,在一定施氮水平下接种AM真菌可提高茶树叶片中N、P、K、Ca、Zn和Fe含量,降低Mn和Cu含量;显著增加根中N、P、K、Mg和Zn含量,降低Mn含量,施高浓度的氮(1.06 g kg-1)显著降低了根系Ca和Fe含量。不同施氮水平下AM真菌处理可增加茶叶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茶叶中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和水浸出物含量,降低酚氨比,显著改善茶叶品质。本实验条件下,茶树施氮量为0.53 g kg-1时,接种AM真菌改善茶叶品质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五种施肥处理(NPK、NP,N、P、对照)多枝按叶Ca、Mg、Zn、Fe、Cu、Mn等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多枝按叶片各营养元素含量的相对稳定期分别为Ca、Mn:11~3月;Mg:9~1月;Cu:11~1月;Fe:9~11月;Zn:3~5月。施肥后,多枝按叶各营养元素的季节动态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植被恢复过程中芒萁覆盖对侵蚀红壤氮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素是限制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因子。采用时空代换法,以红壤侵蚀区未治理、恢复12年和30年的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林下芒萁覆盖地与裸地表层土壤之间氮同位素、不同形态氮组分含量以及不同组分氮含量所占比例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所有马尾松林中,芒萁覆盖增加了表层土壤的全氮含量,δ~(15)N值则比林下裸地显著降低了33. 8%—83.1%(P0.05)。随着恢复年限增加,林下芒萁覆盖地表层土壤δ~(15)N值显著下降,而林下裸露地δ~(15)N值没有显著变化(P0.05)。不同恢复年限马尾松林的芒萁覆盖地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氮和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林下裸地(P 0.05),而硝态氮含量则显著低于林下裸地(P0.05)。随恢复年限增加,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氮、铵态氮含量均呈增加趋势,而硝态氮含量则呈下降趋势,不同形态氮占全氮比例表现为:微生物生物量氮铵态氮可溶性有机氮硝态氮。相关分析表明土壤δ~(15)N值与硝态氮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氮组分极显著负相关(P0.01)。由此可见,与林下裸地相比,芒萁覆盖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有助于提高表层土壤中全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氮和铵态氮含量,降低硝态氮的淋溶损失风险,促进土壤氮保持和积累,从而有利于退化红壤生态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郝兴华  洪伟  吴承祯  李键  王幼茹  杨晓伟 《生态学报》2012,32(22):6964-6971
在酸雨区,研究叶片元素浓度变化规律对于理解树种选择与重建亚热带森林具有重要意义。在中亚热带丘陵次生林的酸雨区内,测定两个优势树种——台湾相思树(Acacia confusa)、银合欢(Leucaena glauca)的叶片元素(N、P、S、K、Ca、Na、Mg、Fe、Mn、Cu、Zn和Al)含量,并探讨其可能遭受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树种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均表现为N > K > Ca > S > P > Mg > Na,重金属元素表现为Fe > Al > Cu。两树种叶片的P、Ca、Mg、Na、Mn和Cu含量差异极显著,Zn含量差异显著。受频繁酸雨影响,台湾相思(3.42 g/kg)和银合欢(2.70 g/kg)的S含量明显高于中国陆生被子植物叶片的平均值((1.66±3.06) g/kg),Na含量低于S含量,也明显低于中国陆生被子植物叶片Na含量的平均值((2.48±5.45)g/kg),表明研究区域植物叶片的Na元素的特异性,酸雨加速土壤酸化导致土壤Na含量低可能是一个原因。由N/P、Ca/Al摩尔比值的大小可得出,台湾相思为P制约型树种,虽然其Al含量并未超出正常范围值,但其Ca/Al摩尔比值小于12.5,表明存在Al的危害风险;而银合欢属N制约型树种,并未受到Al的危害,更适应研究区生长环境。若仅从叶片元素含量分析,该区域的台湾相思和银合欢受到Fe危害风险,且存在更大的Cu和Zn危害风险,银合欢的Zn、Cu元素累积量大于台湾相思,所以可以认为银合欢的抗性强于台湾相思,可能更适应于酸雨区域生长。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上杭种源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叶营养与生长对不同镁肥水平的响应,以其优良种源1年生苗为材料,设置4个镁肥梯度(42 g·m-2、85 g·m-2、170 g·m-2、339 g·m-2),测定移栽1年后苗木生长指标及叶内营养含量。结果表明,施镁能够促进元素P、K、Ca、Fe、Cu、Zn积累,抑制N、Mg、Mn积累;镁施肥量为85 g·m-2时,对N、Mg、Mn积累的抑制作用不显著,对P、K、Ca、Fe、Cu、Zn积累的促进作用最大,苗木生长最好,为最佳施肥量。施镁并不能促进苗木对镁的吸收,而是改变了营养供应的土壤环境,从而改变植物对其他营养的吸收比例,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苗木的生长与Fe、P、K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Mg、Mn、Ca、N、Cu、Zn。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生物炭对东北粳稻苗期的生长发育和对育苗基质营养含量的影响、探明生物炭在东北冷凉地区水稻育苗生产上的应用潜力,以东北稻田土壤为基础、生物炭为外源添加物(5.0%~20.0%,w/w),研究生物炭对东北冷凉区水稻秧苗株高、干物质积累量、矿质元素N、C、S、P、K、Mn、Zn、Cu、Fe、Mg、Ca和Na的吸收及育苗基质中矿物质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育苗基质中添加生物炭对水稻苗期株高、干物质积累有显著影响;其中施用5.0%、10.0%和15.0%生物炭时株高分别比对照平均提高1.2%、5.0%和6.0%,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比对照平均提高18.2%、27.7%和43.4%;水稻秧苗随着生物炭施用量增加,N、C、S、P、K、Mn、Ca、Na、Mg、Zn、Cu和Fe吸收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在施炭量为5.0%时矿物质元素Mn、Zn和Cu出现峰值,在施炭量为10.0%时矿物质元素Fe出现峰值,在施炭量为15.0%时矿物质元素N、C、S、P、K、Ca、Na和Mg出现峰值;在育苗基质中,N、C、S、P、Zn、Cu、Mg和Na含量随生物炭用量增加均呈上升趋势,而K和Fe随生物炭量增加,其含量逐渐减少,Mn和Ca含量无明显规律性变化;在育苗基质中施用10.0%~15.0%的生物炭能够促进水稻秧苗生长,有利于水稻秧苗对大部分矿物质元素的吸收与利用,同时提高育苗基质固定与保持一些重要营养元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西南喀斯特石漠化适生植物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对贫瘠土壤养分环境的适应策略, 及其细根、根际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对石漠化等级的响应, 该研究以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环境适生植物构树为研究对象, 运用生态化学计量学方法, 开展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构树细根、根际土壤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全钾(K)、全钙(Ca)及全镁(Mg)养分含量特征及C、N、P化学计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除Ca含量外, 喀斯特石漠化环境适生植物构树细根、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 细根N:P为12.59, 表明构树生长受N和P共同限制; 随着石漠化等级的增加, 细根C、N含量和C:N、C:P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 K、P含量是则表现为先升后降, Ca、Mg含量和N:P无明显变化规律; 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中的构树根际土壤N、P、K、Ca含量呈不同的变化趋势, 而C、Mg含量及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较不显著; 细根与根际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二者的C、P、Ca、Mg含量、C:N、C:P分别对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而N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细根的K含量则较为稳定, 几乎不受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林海  曾从盛  仝川 《生态学报》2018,38(14):4932-4941
外源氮输入显著改变河口湿地植物生长和固碳能力,进而影响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以闽江口湿地土著种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为研究对象,通过15个月的中型生态系实验,分析不同氮输入水平(CK,0 g N m~(-2)a~(-1);N8,8 g N m~(-2)a~(-1);N16,16 g N m~(-2)a~(-1))和2种水淹(T1,每天水淹时长2—3 h;T2,每天水淹时长11—12 h)处理对短叶茳芏生长、养分和固碳的影响,探讨短叶茳芏在环境变化下的生长、固碳特征。结果表明:T2处理株高极显著高于T1处理,N8、N16处理的植物株高显著高于CK处理,植物成熟季节的株高也极显著最高(P0.001)。水淹状况和植物生长期对短叶茳芏的密度有显著影响:T1处理密度极显著高于T2处理,植物成熟季节的密度也极显著最高(P0.001),但是氮输入没有显著提高植物密度。植物碳含量较为稳定,T2处理地上碳含量显著高于T1处理(P0.05),但是氮输入和植物生长期对地上碳含量影响不显著。氮输入水平、水淹状况和植物生长期则对植物地上氮含量都有显著影响(P0.05)。N8处理的植物地上生物量和固碳量极显著最高,CK处理极显著最低,植物成熟期的地上生物量和固碳量也极显著最大(P0.001),但是不同水淹处理植物生物量和固碳量无显著差异。闽江口湿地短叶茳芏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持续氮输入环境下,闽江口湿地的短叶茳芏可能向高潮滩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