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探讨肝细胞粘附分子(hepatocyte cell adhesion molecule,hepa CAM)对膀胱癌细胞BIU-87增殖活力的影响以及其调节机制。将BIU-87细胞分为对照组、空载组、hepa CAM组、LY294002组及hepa CAM与LY294002联用组,噻唑蓝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Real-time PCR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FOXO1的表达;同时用LY294002处理BIU-87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p-FOXO1、PCNA的表达。结果显示,单独运用hepa CAM过表达腺病毒或LY294002均能够明显抑制膀胱癌BIU-87细胞的增殖活力,hepa CAM过表达腺病毒与LY294002联用更加显著的增强了单独作用的抑制效果(p0.05);Western Blot显示,hepa CAM基因的过表达使p-FOXO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01);hepa CAM过表达腺病毒与LY294002联用后,与hepa CAM或LY294002分别作用相比,p-FOXO1(p=0.014,p=0.047)和PCNA(p=0.002,p=0.004)的表达量降低明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LY294002处理BIU-87细胞后,PCNA的表达明显减低(p=0.003),加入hepa CAM过表达腺病毒后更为显著地增强LY294002对PCNA的抑制作用(p=0.001)。本课题得出结论,hepa CAM基因过表达后通过下调p-FOXO1从而抑制膀胱癌BIU-87细胞的增殖活力,此作用与PCNA的表达量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2.
在人乳腺癌细胞系BT549中稳定干扰整合素β1(integrinβ1,ITGB1),研究其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构建靶向干扰ITGB1基因的sh RNA慢病毒,感染BT549细胞,通过筛选成功获得稳定干扰ITGB1蛋白的BT-549细胞系,实验设空白对照组(Blank)、病毒感染阴性对照组(shNC)、ITGB1-shRNA慢病毒感染组(shITGB1);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稳定干扰后ITG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稳定干扰ITGB1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标志蛋白(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Fibronectin)的表达情况;利用划痕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试实验分别检测稳定干扰ITGB1后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shITGB1组细胞ITG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Blank组和shNC组细胞(p0.01,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稳定干扰ITGB1可部分逆转乳腺癌细胞BT549的EMT化;稳定干扰ITGB1后,上皮标志蛋白E-cadherin表达显著上调(p0.01),间质标志蛋白Vimentin(p0.05)、N-cadherin(p0.01)和Fibronectin(p0.01)的表达显著降低。划痕和Transwell侵袭试验实验结果显示,稳定干扰ITGB1后可显著降低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p0.05,p0.05)。在乳腺癌BT549细胞中稳定干扰ITGB1后,通过逆转EMT化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过表达P185基因对胃癌SGC7901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以及可能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脂质体将携带P185基因的过表达pcDNA3.1-P185质粒,转染至胃癌SGC7901细胞中;本研究采用qRT-PCR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P185 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钙黏蛋白E(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2 (matrix metalloprotease, MMP-2)表达;以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胃癌细胞转染过表达pcDNA3.1-P185质粒能显著上调P185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p0.05);SGC7901细胞转染重组质粒pcDNA3.1-P185后,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细胞中E-cadherin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0.05),Vimentin、MMP-2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本研究显示P185可能通过抑制EMT,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迁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帕比司他(Panobinostat)逆转抑癌基因肝细胞粘附分子(hepatocyte cell adhesion molecule,hepaCAM)表达,协同hepaCAM抑制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细胞生长。方法:不同浓度帕比司他作用于体外培养的PC3细胞,首先采用MTT法检测帕比司他对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epaCAM、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 HDACs)以及乙酰化组蛋白H3 赖氨酸9(Ac-H3K9)的表达变化。接着用不同因素处理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改变,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调节因子cyclinD1 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基因表达。结果:帕比司他抑制PC3细胞生长与作用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 hepaCAM mRNA、蛋白以及细胞核中Ac-H3K9表达随帕比司他浓度升高而增高,HDAC1、 HDAC3、 HDAC4 mRNA和蛋白的表达随浓度升高而降低;单独过表达hepaCAM腺病毒和单独使用帕比司他组PC3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且随作用时间延长抑制率增加,两者联用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单独hepaCAM 腺病毒组和帕比司他组相比,两者联用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可进一步下调cyclinD1、 PCNA 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帕比司他可通过抑制HDACs活性,加强PCa PC3细胞组蛋白H3 N-端的赖氨酸残基乙酰化,逆转hepaCAM表达;hepaCAM腺病毒和帕比司他联用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于S期协同抑制PC3 细胞生长,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yclinD1 和PCNA 的表达有关。这对揭示抑癌基因hepaCAM在肿瘤缺失的原因及为将帕比司他应用于临床治疗肿瘤提供了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5.
探究中华真地鳖醇提物(ESWE)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MTT法检测ESWE对PC3细胞的毒活性,流式细胞术、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ESWE对肿瘤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作用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测定不同浓度ESWE处理PC3细胞后,转移相关蛋白金属基质蛋白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表明,ESWE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且能下调转移相关蛋白MMP-2和MMP-9的表达。流式和凋亡染色结果显示,ESWE不能诱导PC3细胞凋亡。综上说明ESWE能够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和MMP-9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先前的研究表明,miR-150-5p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调控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然而,关于其在乳腺癌细胞侵袭与转移中的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旨在研究miR-150-5p负向调控Rab1A在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双荧光素酶的结果显示,miR-150-5p可负向调控Rab1A。荧光定量PCR (qRT-PCR) 结果显示,miR-150-5p在乳腺癌细胞MCF-7及MDA-MB-231(MDA-231)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 在MDA-231中过表达miR-150-5p后,qRT-PCR结果显示,Rab1A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50-5p后,miR-150-5p组细胞中的Rab1A、波形蛋白(vimentin)及N-钙黏着蛋白(N-cadherin)的表达水平相对于对照组(NC)细胞明显降低,而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Transwell侵袭和划痕实验显示,与miR-150-5p+Con组细胞相比,miR-150-5p+Rab1A组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增加。qRT-PCR结果显示,miR-150-5p+Rab1A组细胞的Rab1A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miR-150-5p+Rab1A组细胞中的波形蛋白、N-钙黏着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 而E-钙黏着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过表达Rab1A后显著逆转了miR-150-5p对EMT的影响。综上所述,miR-150-5p可以通过负向调控Rab1A抑制EMT,进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7.
该文探讨了miR-106b-5p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qRT-PCR检测OSCC组织与细胞系中mi R-106b-5p表达情况,将SCC15、OECM1细胞分为Control组、miR-NC组、miR-106b-5p mimics组、anti-miR-NC组、anti-miR-106b-5p、anti-miR-106b-5p+si-NC组、anti-miR-106b-5p+si-SIRT7组,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N-cadherin、MMP-9、SIRT7、SMAD4蛋白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与RIP实验验证miR-106b-5p与SIRT7的靶向关系。结果显示, miR-106b-5p在OSCC组织与细胞中表达水平升高(P<0.05),过表达mi R-106b-5p可显著促进O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EMT,抑制miR-106b-5p表达可显著抑制O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EMT(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与RIP实验证实, miR-...  相似文献   

8.
MCF2L基因突变在骨关节炎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作用,本研究使用ENSEMBL及COMSIC数据库筛选MCF2L突变位点,构建质粒及腺病毒载体;将小鼠原代滑膜成纤维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野生型重组腺病毒干预的MCF2L过表达组和突变型重组腺病毒的突变组,检测细胞上清中IL-lβ、MMP-13、PGE2水平及细胞凋亡。通过数据库检测分析发现可将第11位精氨酸作为突变位点;p Yr-ads-4-MCF2L重组质粒及突变型和野生型重组腺病毒包装成功;突变组MCF2L RNA表达是对照组的1.92倍,过表达组是对照组的1.85倍;突变组及过表达组MCF2L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过表达组上清中PGE2、MMP-13、IL-l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突变组上清中PGE2、MMP-13、IL-lβ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突变组上清中PGE2、MMP-13、IL-lβ水平明显高于过表达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过表达组细胞凋亡不明显,在1%至10%之间;突变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及过表达组,凋亡率达60%。滑膜成纤维细胞使用MCF2L基因突变重组腺病毒感染后,PGE2、MMP-13、IL-lβ水平均明显提高,细胞凋亡率明显加大。本研究对MCF2L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对滑膜成纤维细胞的炎症因子及凋亡活性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骨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中MCF2L发挥的作用,探讨MCF2L基因与骨关炎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构建叉头框G1(Forkhead box G1,FOXG1)的慢病毒干扰(shRNA)质粒及表达质粒,通过敲低和过表达FOXG1探讨其对结直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及其机制。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FOXG1在RKO、SW480、SW620、LOVO、DLD-1五种结直肠癌细胞中蛋白的表达水平,设计并合成FOXG1的shRNA片段(shFOXG1),运用DNA重组技术获得重组质粒,经双酶切技术及测序方法鉴定后进行慢病毒的包装、纯化及稳定转染,经筛选后获得稳定的结直肠癌细胞株,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qRT-PCR技术检测FOXG1敲低和过表达效率及EMT关键因子E-cadherin、Vimentin、Fibronectin、Snail、Twist mRNA和蛋白的变化,光学显微镜观察敲低后细胞形态学变化,通过划痕实验检测迁移能力变化,Transwell检测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5种结直肠癌细胞中,FOXG1在RKO细胞中蛋白表达量最高,而在DLD-1细胞中表达量最低,与对照组相比较,在RKO细胞中敲低FOXG1,细胞形态由长梭型变成了类圆形或者多边形,细胞极性和紧密连接增加,细胞迁移距离明显降低,侵袭转移穿过小室的细胞数也明显减少,EMT关键因子E-cadherin表达增高,Vimentin、Fibronectin、Snail、Twist表达降低,过表达FOXG1组则相反。FOXG1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这种基因的高表达能够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对结直肠癌细胞的EMT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ERK-VEGFMMP-9信号通路与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血管新生的关联,本研究以不同浓度(10~100μmol/L)的丙泊酚处理HT-29细胞0、48 h、72 h,研究丙泊酚对HT-29细胞中ERK、MMP-9和VEGF的影响,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HT-29细胞中ERK1/2、MMP-9和VEGF的表达量与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观察丙泊酚处理后对HT-29细胞增殖能力、血管生成能力、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细胞中,VEGF与MMP-9蛋白的表达,均随着丙泊酌剂量的增加而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50μmol/L组与100μmol/L组降低(p0.05);细胞内VEGF和MMP-9蛋白的表达量随药物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0 h相比,48 h组和72h组降低(p0.05)。细胞中pERK与ERK的比率随着丙泊酌剂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50μmol/L组与100μmol/L组降低(p0.05),pERK与ERK的比率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0相比,48 h组与72 h组降低(p0.05)。与0剂量相比,丙泊酚加PMA组MMP-9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升高,50μmol/L组和100μmol/L组增加(p0.05),丙泊酚加PMA组MMP-9蛋白的表达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明显的增加,与0h相比,48 h和72 h增加(p0.05)。与0组相比,丙泊酚加PMA组VEGP的表达量明显增加,50μmol/L组和100μmol/L组增加(p0.05),丙泊酚加PMA组VEGP的表达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与Oh相比,48h和72h显著增加(p0.05)。25μmol/L组、50μmol/L组、100μmol/L组Eca109细胞的增殖力、细胞中CAM的新生血管的生成、细胞的侵袭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48 h组、72 h组Eca109细胞的增殖力、细胞中CAM的新生血管的生成、细胞的侵袭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丙泊酚通过ERK-VEGF/MMP-9的信号的调制,从而抑制人类的HT-29细胞的增殖、侵袭的体外和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探讨JNK通路抑制剂SP600125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凋亡、迁移和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以胃癌细胞SGC7901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及药物处理组,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SP600125对SGC7901增殖活性的影响,筛选出最佳作用时间与浓度用于后续实验。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SP600125对SGC7901凋亡和周期的影响。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其对SGC7901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SP600125作用后各组细胞GM130、JNK、p-JNK、c-jun、cleaved caspase-3、bcl-2、MMP-7蛋白水平的变化。研究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μmol/L、20μmol/L、30μmol/L、40μmol/L、50μmol/L浓度均能使SGC7901增殖活性降低,且在40μmol/L水平作用24 h其增殖抑制率最高(p0.05)。在此水平可使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药物处理组细胞处于G2/M期的比例显著增加(p0.01),处于G0/G1期比例减少(p0.01),S期无明显变化,细胞迁移能力也明显下降(p0.01)。Western blotting显示药物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蛋白GM130(p0.01)、JNK(p0.01)、P-JNK(p0.01)、c-jun(p0.01)、BCL-2(p0.01)、MMP-7(p0.05)的表达明显下降,cleaved caspase-3表达升高(p0.01)。以上研究表明JNK通路抑制剂SP600125可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活性,促进其凋亡,使其周期阻滞于G2/M期,抑制胃癌细胞迁移能力,这可能与其抑制GM130、c-jun、MMP-7等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ID1对大鼠胶质瘤细胞(C6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以C6细胞为研究对象,ID1s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C6细胞,westernblot检测C6细胞中ID1、P-NF-КBp65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MMP-9的含量,Transwell小室观察成的转移侵袭能力。结果:干扰ID1后能显著降低C6细胞中P-NF-КBp65蛋白、细胞培养上清中MMP-9的含量(P<0.01),降低C6细胞的转移侵袭能力(P<0.01)。结论:干扰ID1能抑制C6细胞的转移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6细胞中P-NF-КBp65蛋白、MMP-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GRB2相关结合蛋白(GRB2-associated binding protein 2,GAB2)是Gabs家族重要成员,在细胞增殖、分化及迁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证明,GAB2与肿瘤侵袭转移相关,但目前GAB2在乳腺癌细胞侵袭中的研究少见报道。本研究证明,GAB2可提高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GAB2蛋白在高转移细胞株MDA-MB-231中高表达|相反,在低转移细胞株MCF-7中低表达。瞬时转染结合Western印迹、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揭示,过表达GAB2明显增加MMP-2及MMP-9蛋白表达。Transwell检测显示,过表达GAB2明显增强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与未转染细胞比较,采用10 ng/mL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刺激转染细胞5 min,即可明显增强磷酸化的Akt、ARK5表达。上述结果提示,GAB2可通过参与Akt-ARK5信号通路,增加MMP-2、MMP-9蛋白表达,增强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这可能是GAB2促进肿瘤侵袭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SFRP4对HT29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以HT29细胞为研究对象,SFRP4 s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HT29细胞,western blot检测HT29细胞中Wnt、细胞核β-Catenin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MMP-2、MMP-9的含量,Transwell小室观察成的转移侵袭能力。结果:干扰SFRP4后能显著降低HT29细胞中Wnt、细胞核中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细胞培养上清MMP-2、MMP-9的含量,(P<0.01),降低HT29细胞的转移侵袭能力(P<0.01)。结论:抑制SFRP4表达能抑制HT29细胞的转移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T29细胞Wn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该文探讨了TAR RNA结合蛋白2(TAR RNA binding protein 2,TRBP2)基因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构建TRBP2慢病毒过表达载体,以不同感染复数(MOI)感染A549细胞,根据绿色荧光强度选择最适MOI值。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TRBP2、MMP-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PKR(double-stranded R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m RNA的表达量。免疫蛋白印记(Western blot)法检测TRBP2、MMP-2、PKR、p-PKR的表达。采用MTT法、平板克隆实验检测TRBP2基因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迁移及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黏附实验检测同种细胞和异种细胞间黏附情况。结果发现,成功构建了TRBP2基因过表达的A549细胞株,与空载体组和对照组比较,TRBP2基因过表达组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0.05),同种细胞间黏附力减弱(P0.05)而异种细胞间黏附力增强(P0.05),增殖速度加快(P0.05)及克隆形成率增加(P0.05)。此外,MMP-2、TRBP2蛋白及m 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p-PKR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PKR蛋白及m RNA表达量无差异。对照组与空载体组之间比较,以上各项指标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该研究表明,过表达TRBP2基因可能通过促进MMP-2的表达同时抑制PKR磷酸化来促进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DHM )对人胃癌MKN45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培养人低分化胃癌MKN45细胞,用不同浓度的DHM(0,10,20,30,40,50 μmol/L)分别处理细胞24及48 h,每组实验重复3次,采用CCK8实验检测癌细胞增殖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免疫印迹分析细胞迁移和侵袭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DHM干预可降低MKN45细胞活力。20,30及40 μmol/L的DHM处理48 h可明显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P<0.01)和侵袭能力(P<0.05及0.01)。20及30 μmol/L的DHM处理48 h可增加E-cadherin蛋白表达(P<0.01)、降低Vimentin表达(P<0.01),从而逆转EMT过程;10,20及30 μmol/L的DHM处理48 h可明显降低pJNK的活性表达水平(P<0.05及0.01),及MMP-2蛋白表达(P< 0.01);JN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预处理可明显促进DHM对癌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P<0.01)及降低MMP-2表达(P<0.01)。结论:DHM具有抑制人胃癌MKN45细胞的迁移及侵袭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JNK通路下调MMP-2蛋白表达水平、逆转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明胶酶(MMP-2、MMP-9)及其抑制物(TIMP-1)与抑癌基因PTEN产物PTEN蛋白的表达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8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MMP-2、MMP-9及TIMP-1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MMP-2、MMP-9与PTEN表达呈显著负相关,而TIMP-1与PTEN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PTEN低表达组中,MMP-2、MMP-9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受累呈正相关;在PTEN高表达组中,MMP-2、MMP-9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受累呈正相关,TIMP-1与腋窝淋巴结受累呈负相关.结论在乳腺癌侵袭转移中MMP-2、MMP-9、TIMP-1与PTEN蛋白表达显著相关.MMP-2、MMP-9和TIMP-1对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PTEN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慢病毒转染SPOP基因后对滋养层细胞HTR8-SVneo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机制,分别构建过表达和敲低SPOP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入到HTR8-SVneo细胞中。分别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的荧光效率。用qRT-PCR法检测感染病毒后的细胞中SPOP mRNA的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SPOP、PTEN、AKT、p-AKT、GSK3β、p-GSK3β和GAPDH的表达量。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力,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显示,在HTR8-SVneo、JAR和JEG3这3种滋养层细胞中,HTR8-SVneo细胞中SPOP蛋白表达相对最高。HTR8-SVneo细胞经慢病毒转染后,与对照组比较,过表达组中SPOP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PTEN蛋白表达量升高,而p-AKT和p-GSK3β表达量降低,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5),细胞增殖活力无明显变化。相反,敲低组中SPOP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PTEN蛋白表达量降低,p-AKT和p-GSK3β表达量升高,细胞的侵袭能力和增殖活力均明显增强(p0.05)。研究结果表明,慢病毒转染SPOP基因可以影响滋养层细胞HTR-8/SVneo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PTEN/AKT/GSK3β信号通路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9.
先前研究表明,miR-186-5p在人类许多恶性肿瘤中扮演抑癌基因的作用,但其在肺腺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并不明确。本研究旨在证明,miR-186-5p可通过靶向调控PTTG1抑制肺腺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我们首先分析了miR-186-5p在人肺癌细胞中的表达。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显示,与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相比,肺腺癌细胞SPC-A1、A549中的miR-186-5p表达量明显降低。为研究miR-186-5p在肺腺癌细胞中的功能,利用GV369-miR-186-5p表达载体,实现了在A549细胞中的过表达。基因转染结合Transwell侵袭结果显示,与对照质粒转染的A549细胞相比,过表达miR-186-5p的A549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明显下降。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中EMT相关标志物揭示,GV369-miR-186-5p转染的A549细胞中的上皮-钙黏着蛋白(E-cadherin)表达明显上调,而神经-钙黏着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明显下调。同时,GV369-miR-186-5p转染引起其靶基因--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pituitary tumor-transforming gene 1,PTTG1)编码蛋白在A549细胞中明显降低。重要的是,过表达miR-186-5p与敲减PTTG1均可导致上皮-钙黏着蛋白表达上调,而神经-钙黏着蛋白和波形蛋白下调|而miR-186-5p和PTTG1表达载体共转染后,3种EMT相关标志物在A549的表达与对照细胞的表达无明显差异,提示过表达PTTG1可抵消miR-186-5p对EMT相关标志物表达的影响。综上所述,miR-186-5p可通过靶向调控PTTG1抑制EMT的发生,进而抑制肺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20.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感染引起家猪和野猪的一种高死亡率的传染性疾病。ASFV具有庞大的基因组,其中非结构蛋白pD1133L被预测为其编码的6个解旋酶之一。本实验室应用免疫沉淀-质谱联用(immunoprecipitation-mass spectrometry, IP-MASS)技术筛选与pD1133L互作的宿主细胞蛋白,发现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 VIM)为pD1133L互作的宿主蛋白之一,但尚不清楚宿主蛋白VIM对ASFV复制的影响。【目的】探究ASFV与VIM的相互调控作用,揭示VIM促进ASFV复制的机制。【方法】通过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 Co-IP)试验验证pD1133L与VIM存在互作关系;外源过表达VIM蛋白以及设计并合成VIM的siRNA探究VIM对ASFV复制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ting以及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方法检测ASFV对VIM蛋白水平以及转录水平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FA)探究巨噬细胞感染ASFV后VIM磷酸化水平变化以及亚细胞定位变化情况;CCK-8试剂盒检测VIM磷酸化抑制剂KN-93处理的最佳浓度,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以及IFA检测KN-93对VIM磷酸化、亚细胞定位以及对ASFV复制影响。【结果】VIM过表达促进ASFV复制,敲低VIM的表达则抑制ASFV复制;ASFV感染抑制VIM蛋白水平以及转录水平表达,且呈时间依赖性;ASFV感染后VIM发生磷酸化修饰且发生亚细胞定位改变,从而促进ASFV复制。【结论】证实了ASFV与宿主蛋白VIM之间的相互调控作用;初步确定ASFV感染后VIM受到ASFV pD1133L调控,亚细胞定位发生重排向核周聚集从而促进ASFV复制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