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A组及B组各40例,A组产妇使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B组产妇使用硬膜外麻醉(EA),比较两组产妇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产妇麻醉效果Ⅲ级比率85.0%,明显高于B组的22.5%(P0.05)。A组产妇心率(HR)在胎儿娩出10 min(T3)及手术结束(T4)时刻明显高于B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在胎儿娩出即刻(T2)明显高于B组,平均动脉压(MAP)在麻醉前(T1)和麻醉后(T4)明显高于B组,每博输出量(SV)在T2时刻明显低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心输出量(CO)各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在娩出1 min时Apgar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B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手术患者使用CSEA麻醉效果明显优于EA,且患者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麻醉效果较完善,安全性高,可应作为剖宫产手术首选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麻、气管插管全麻三种不同麻醉方式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及胎儿的影响。方法:纳入行择期剖宫产产妇152例,采用随机表法将其分为硬膜外组(48例)、腰硬联合麻醉组(52例)、气管内插管全麻组(52例)。观察麻醉前正常状态时(T1)、麻醉成功后5 min(T2)、胎儿娩出时(T3)三个时间点产妇SBP、DBP、HR、SV、CO、SVR及胎儿相关指标,包括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PCO_2、PO_2。结果:硬膜外麻、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全麻三组间麻醉起效时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气管内插管全麻组起效时间最快。三组间在T1时间点SBP、DBP、HR、SV、CO、S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时间点,硬膜外麻、联合麻醉、全麻三组SBP、DBP、HR、SVR水平均较T1时间点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间点,全麻组SBP、DBP、HR、SVR水平高于硬膜外、联合麻醉组(P0.05)。T3时间点三组SBP、DBP、HR、SV、CO水平均较T2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间点,全麻组SBP、DBP、SVR高于其他两组,心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agr、5 min Apgar评分、脐动脉血学pH、PCO_2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脐动脉血PO_2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气管内插管全麻组脐动脉血PO_2最高。结论:三种麻醉均可以用于剖宫产术,全麻剖宫产术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小,起效快,但对胎儿脐动脉血氧浓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老年单侧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单侧下肢手术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给予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给予蛛网膜下腔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前、麻醉15 min、麻醉半小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麻醉15 min、半小时后对照组SBP和DBP显著低于研究组,也显著低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15 min、半小时后SBP和DBP与麻醉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15 min、半小时后两组HR与麻醉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老年单侧下肢手术麻醉效果与蛛网膜下腔麻醉相当,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双侧股神经阻滞术用于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效果和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双膝关节置换术的110例患者,按照其入院顺序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采用双侧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情况,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管、恢复室停留和苏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48 h血清炎性因子IL-6、CRP水平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DBP、SBP、HR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研究组DBP、SBP、H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DBP、SBP、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采用全身麻醉相比,双侧股神经阻滞可有效改善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并降低其血清炎症因子和稳定其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进行单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2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诱导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手术时间等指标,两组入室麻醉前(T0)、气管插管时(T1)、切皮(T2)、止血带60 min(T3)、松止血带5 min(T4)、拔除气管导管时(T5)、术后6 h(T6)、术后24 h(T7)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等指标,两组术前、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的认知功能评分及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结果:研究组的麻醉诱导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麻醉维持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T1、T3、T5时点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2、T3时点SBP、DB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3、T4、T5、T6时点SBP、D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24 h的认知功能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组术后6 h、术后12 h的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的镇痛药物使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单膝关节置换术中,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且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更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麻对腰椎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择期行腰椎全麻手术患者92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两组麻醉诱导方案相同,于麻醉诱导前给予观察组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给予对照组静脉泵入生理盐水。术后均采用经静脉自控镇痛。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插管1 min(T1)、插管5 min(T2)、拔管后1 h(T3)及术毕(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_2)和心率(HR)。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即刻疼痛及镇静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定向力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吗啡使用剂量。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1时刻SBP、DBP水平较T0明显下降,对照组T3时刻SBP水平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时刻DBP、SBP水平高于对照组,T3时刻SB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时刻观察组H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而Ramas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吗啡使用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麻对腰椎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镇痛、镇静效果显著,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三种方式在预防老年患者全麻插管反应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插管手术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的老年患者(65~85岁)120例,随机分为环甲膜穿刺组(H组)、咽喉表面麻醉组(Y组)、静脉注射组(J组)及对照组(D组)。H组进行环甲膜穿刺注射利多卡因进行表面麻醉;Y组使用喉喷管对咽喉部喷洒利多卡因进行表面麻醉;J组在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利多卡因预防插管反应;D组为不给予利多卡因处置的对照组。监测各组患者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和插管后1(T2)、3(T3)、5 min(T4)时收缩压(SBP)和心率(HR),比较四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同同组T0时刻比较,四组T1时刻SBP和HR均显著降低(P0.05);同同组T0时刻比较,D组T2、T3、T4时刻SBP和HR均显著升高(P0.05),另三组T2、T3时刻SBP显著升高(P0.05),T2时刻HR显著升高(P0.05);与D组比较,H、Y、J组SBP和HR在T2、T3、T4时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三种方式的效果相当,均可用于预防老年患者的全麻插管反应;但环甲膜穿刺法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咽喉喷雾法增加了操作的繁琐性且提升了病人的费用,而静脉注射法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手术应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的影响,本研究选取98例实施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样本收集时间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根据患者所采取的麻醉方法分为联合组、对照组各49例,联合组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患者手术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血流动学波动、术后不同时间点的MMSE评分。研究结果显示,T0时刻,联合组和对照组的MAP、HR、SpO2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T3时刻,联合组患者的MAP、HR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MAP、HR在T1、T2、T3时刻较本组T0时刻均显著的降低(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及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3 d,联合组MMSE评分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的MMSE评分较本组术前均显著的降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单纯全麻,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手术患者应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联合全麻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麻醉效果好、术后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维持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ASAI~Ⅱ级行胃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使用靶控输注麻醉诱导,起始血浆靶浓度为1μg·ml-1 1%丙泊酚泵注,A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B组采用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记录麻醉前(T0)、切皮后5min(T1)、手术开始30 rmin(T2)、手术开始60min(T3)、停药时(T4)、出室时(T5)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记录患者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SBP、DBP、HR)在T1~T3时点迅速下降,与T0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4时血流动力学指标(SBP、DBP、HR)开始上升,至T5时基本达到基线水平,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SBP、DBP、HR)在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睁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低于B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维持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患者术后苏醒质量高,是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高血压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3例行LC的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6)和研究组(n=57),对照组患者予以全身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T细胞亚群、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1.23%(52/57),高于对照组的76.79%(43/56)(P0.05)。研究组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2 min(T2)、气腹后10 min(T3)、术中探查(T4)、术毕气管导管拔出2 min后(T5)时间点HR、MAP无明显变化,对照组T1~T5时间点HR、MAP呈现先下降后升高趋势(P0.05);研究组T1、T2时间点HR高于对照组,T4和T5时间点HR则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时间点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毕1d(T6)、术毕3d(T7)时间CD4~+、CD4~+/CD8~+均较T1较低,CD8~+较T1升高,但研究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则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行LC时给予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显著,可有效稳定机体血流动力学,减轻免疫抑制,促进患者术后意识恢复,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髋关节术后患者认知功能、血液动力学及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3年所收治的80例髋关节手术患者,按照不同麻醉方式,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研究组患者微量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者泵注生理盐水,对比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血液动力学及镇痛效果。结果:在麻醉诱导前及手术后3 d,两组患者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后1 d、2 d,研究组患者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认知障碍(Post 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气管插管时、拔管时、拔管后15 min,研究组患者HR、SBP、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后1 h、2 h、6 h、12 h、24 h运动状态及静息状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s,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右美托咪定,降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镇痛效果良好,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地佐辛结合表面麻醉对气管插管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诊饱胃清醒患者80例,依据麻醉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结合表面麻醉,研究组患者采用地佐辛结合表面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结果:T1时,两组患者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研究组患者HR、M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气管插管诱导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研究组患者体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结合表面麻醉对气管插管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麻醉应激反应较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宄右美托咪定(Dex)对全麻胃肠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全麻胃肠手术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41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联合右美托咪定持续泵入麻醉,对照组仅给予全身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开始时(T1)、手术进行时(T2)及手术结束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_2)、呼吸频率(RR)以及睡眠障碍镇静评分(Ramsay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在T1,T2及T3的HR,RR及MAP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Ramsay评分(2.81±0.28)显著高于对照组(1.51±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7%)显著低于对照组(29.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x对全麻胃肠手术患者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能够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对苏醒期恢复影响较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七氟醚与异丙酚分别联合瑞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对产妇血清炎症因子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实施剖宫产手术的120例产妇,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异丙酚组,每组各60例,分别监测记录两组产妇在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清炎症因子及应激反应指标。结果显示,在T0时刻,两组产妇的MAP监测值无明显差异(p0.05);在T1、T2时刻,七氟醚组MAP监测值明显高于异丙酚组(p0.05);产前1 d,两组产妇血清中的IL-6、TNF-α、IL-10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在分娩后12 h、24 h,七氟醚组血清中的IL-6、TNF-α、IL-10水平明显低于异丙酚组(p0.05);产前1 d,两组产妇血清中Ne、Cor、ACTH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在分娩后12 h、24 h,七氟醚组血清中Ne、Cor、ACTH水平明显低于异丙酚组(p0.05)。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较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效果更佳,能够抑制产妇的炎性反应及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用于乳腺癌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应激水平和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93例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予以丙泊酚静脉维持麻醉,研究组予以依托咪酯静脉维持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醛固酮、皮质醇水平、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Ramsay镇静评分,术后苏醒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气管插管时,研究组ACTH浓度较麻醉诱导前上升,醛固酮、皮质醇浓度相应下降,对照组ACTH、醛固酮、皮质醇均较麻醉诱导前上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ACTH、醛固酮、皮质醇较麻醉诱导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时,对照组HR、DBP、SBP均上升,研究组变化不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即刻,两组Ramsay评分较麻醉诱导前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用于乳腺癌手术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能够抑制机体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术后苏醒质量满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9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9)和研究组(n=49)。对照组给予氯胺酮诱导,全凭丙泊酚维持,面罩吸氧;研究组给予全凭七氟醚诱导、维持,喉罩通气。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前(T0)、切皮前(T1)、切皮后1 min(T2)、切皮后30 min(T3)、术后(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应激反应指标[血糖、皮质醇],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等围术期指标情况。记录两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T0时间点血糖、MAP、皮质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4时间点MAP、血糖、皮质醇、HR均较T0升高(P0.05);研究组T1~T4时间点血糖、MAP、皮质醇、HR与T0时间点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T1~T4时间点血糖、MAP、皮质醇、H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中应用喉罩通气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诱导迅速且安全、术后苏醒快、手术时间短,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喉上神经阻滞复合瑞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应用于经皮气管切开术(P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因呼吸困难行PT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喉上神经阻滞,对照组(30例)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实验组(30例)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T1)、麻醉药物注射结束后(T2)、气管切开置入套管时(T3)、手术结束时(T4)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及平均动脉压(MAP)、警觉/镇静(OAA/S)评分的变化及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T3、T4时刻SBP、DBP、HR、MAP均较T1时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实验组同时点(P0.05),而实验组T2、T3、T4时SBP、DBP、HR、MAP与T1时刻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呛咳、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2~T4时刻OAA/S评分均明显低于T1时刻,且实验组OA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刻(P0.05)。结论:喉上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啶和瑞舒芬太尼应用于PT中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应激反应,降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芬太尼及七氟烷用于脑肿瘤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脑肿瘤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各20例。麻醉诱导前D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P组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均15 min泵注完成。静脉注射咪唑安定、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依托咪酯行麻醉诱导。术中均用芬太尼、七氟烷、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D组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2~1.0μg·kg-1·h-1,P组给予丙泊酚3~10 mg·kg-1·h-1,调整右美托咪啶及丙泊酚用量,使BIS值维持于40~50。于麻醉用药前(基础值)(T0)、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T2)、切开硬脑膜(T3)、取瘤(T4)、术毕(T5)、拔气管导管时(T6)记录心率(HR)、血压(SBP、DBP)。记录手术时间、输液量、出血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10 min警觉/镇静(OAA/S)评分。结果:与T0比较,D组T1、T3、T4时SBP、DBP明显降低(P0.05),HR明显减慢(P0.05),但仍接近正常值,P组T1时SBP、DBP明显降低(P0.05),HR明显减慢(P0.05),T2、T5、T6时SBP、DBP明显升高(P0.05),HR明显加快(P0.05)。与P组比较,T2~T6时D组SBP、DBP明显低于P组(P0.05),HR明显慢于P组(P0.05)。D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拔管后10min OAA/S评分显著高于P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或丙泊酚复合芬太尼、七氟烷麻醉用于脑肿瘤手术均能够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右美托咪啶能抑制气管插管、拔管等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反应,术后苏醒快且苏醒质量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的应用及其不良反应。方法:择取200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前用多功能的监护仪实时监测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行呼吸控制,研究组静脉泵注舒芬太尼,对照组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待病情稳定后,观察患者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情况、苏醒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的研究组患者除Sp O_2指标没有明显差异外,SBP、DBP、H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研究组患者麻醉维持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而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及意识清醒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3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置管的时间、住院时间、住ICU时间、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4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好于瑞芬太尼,若患者没有禁忌、药物过敏反应,舒芬太尼为急诊脑外伤手术的首选麻醉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开胸手术单肺通气的患者5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n=25)和实验组(n=25),对照组采取常规麻醉,实验组在常规麻醉中增加Dex的静脉注射。记录2组平均动脉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率,对比进入手术时刻(T1),注射右美托咪定15分钟时刻(T2)、气管插管后时刻(T3)、切皮时刻(T4)、单肺通气时刻(T5)和术毕时刻(T6)的生命体征,对比T1、T5、T6、T7的外周血TNF-α、IL-6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T1和T6时刻与实验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T2、T3、T4、T5四个时刻显著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TNF-α水平在T1时刻为(33.6±0.7),而实验组为(33.4±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1,P=0.352);实验组在T5、T6和T7时刻的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IL-6水平在T1时刻为(8.7±0.6),而实验组为(8.8±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9,P=0.558);实验组的IL-6水在T5时刻、T6时刻、T7时刻显著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不仅可以改善术中和术后的血流状况,同时还可以抑制炎症因子,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