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贯叶连翘的分泌结构及其与金线桃素积累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贯叶连翘地上器官分布着分泌细胞球(黑色腺点)、分泌囊(半透明腺点)和分泌道(半透明腺条)3类内部分泌细胞,分泌细胞球在茎,叶和花器官中均有分布,由2层鞘细胞包围多个分泌细胞的构成实心的分泌细胞团。  相似文献   

2.
贯叶连翘(Hypericum perforatum L.)是一种传统草药,在欧洲被广泛用于治疗抑郁症。其重要的活性成分,金丝桃素类物质储存在茎、叶和花瓣的分泌细胞团中。本文应用组织化学及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体外培养的贯叶连翘叶肉细胞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以及细胞发育过程中金丝桃素类物质的积累、运输的情况,进一步探讨细胞的生长发育与次生代谢产物的关系。发现金丝桃素类物质产生于愈伤组织培养后期,在愈伤组织表面所形成的分泌细胞群中,最初在细胞质中形成,之后运输至液泡中积累,内质网参与了金丝桃素类物质的合成过程。这些结果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提高金丝桃素类物质含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贯叶金丝桃叶中分泌细胞团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贯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foratum L.)叶中分泌细胞团的发育,其细胞中质体的数量和体积逐渐增大,但一些质体局部出现解体,大量的深色管状结构和小泡出现在退化质体的周围,有些小泡与液泡融合,并将其内容物释放至液泡中,导致液泡中出现大量的多泡结构,多膜结构和嗜锇滴。同时,高尔基体分泌小泡进入液泡。然而,当分泌细胞团发育成熟后,分泌细胞被含有灰色均匀的分泌物(金丝桃素)的大液泡所占据,嗜锇滴消失。表明嗜锇滴可能是金丝桃素的前体物,来源于退化的质体。出现于质体和嗜锇滴之间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能也参与了金丝桃素前体物的合成和细胞内的转运。  相似文献   

4.
金丝桃属植物分泌结构的类型和金丝桃素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整体透明,石蜡制片和半薄切片法,对金丝桃属(Hypericum L.)8组20种1变种植物的分泌结构进行了比较解剖研究,结果表明:该属植物的分泌结构可分泌细胞团和分泌囊两种类型,但在不同植物种和不同器官内,分泌结构的类型和分布密度存在差异,对上述植物的提取物进行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层析检测,结果表明,具有分泌细胞团的植物器官含有金丝桃素,而无分泌细胞团的植物器官,则不含金丝桃素,从而证明金丝桃素由分泌细胞团合成和贮藏,在前中,其金丝桃素的含量与其分泌细胞团密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漆树各器官中乳汁道的分布与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制片法,对漆树茎、根、叶、花、果实中乳汁道的分布与结构特征进行解剖学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除种子外,漆树的根、茎、叶、花和果实内均具有乳汁道,乳汁道主要分布在各器官维管束的韧皮部内,茎的髓部内也有少数分布.(2)乳汁道都是由一层分泌细胞及其外的多层薄壁鞘细胞围绕着腔道构成,属于贮存生漆的分泌道.(3)漆树不同器官内乳汁道的直径和鞘细胞的层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随着贯叶金丝桃( Hypericum perforatum L.)叶中分泌细胞团的发育,其细胞中质体的数量和体积逐渐增大,但一些质体局部出现解体,大量的深色管状结构和小泡出现在退化质体的周围,有些小泡与液泡融合,并将其内容物释放至液泡中,导致液泡中出现大量的多泡结构、多膜结构和嗜锇滴.同时,高尔基体分泌小泡进入液泡.然而,当分泌细胞团发育成熟后,分泌细胞被含有灰色均匀的分泌物(金丝桃素)的大液泡所占据,嗜锇滴消失.表明嗜锇滴可能是金丝桃素的前体物,来源于退化的质体.出现于质体和嗜锇滴之间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能也参与了金丝桃素前体物的合成和细胞内的转运.  相似文献   

7.
李博园  王娟  高静  陈旋勐  陈莹 《广西植物》2020,40(4):471-481
为探明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 var.formosana)根中分泌道发生方式、分布及其挥发油转运积累特征,该研究利用光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分泌道发生过程及挥发油转运特征,结合组织化学定位确定挥发油的主要积累部位。结果表明:杭白芷根中分泌道由中柱鞘细胞最先发生,次生结构中分泌道主要分布在韧皮部和皮层中;挥发油的合成不仅与分泌细胞中质体及细胞质有关,而且还与周围细胞关系密切;分泌细胞内高尔基体和内质网丰富,可能先通过形成小泡参与转运,再经由细胞壁向腔道内转移;相邻分泌细胞靠近角隅处的细胞壁分泌活动活跃,腔道内积累大量电子致密物质;成熟分泌道中分泌细胞及其腔道内积累大量油滴,因此挥发油主要积累场所为分泌细胞及其腔道。该研究明确了杭白芷根中分泌道的发生方式、分布及其挥发油积累部位,揭示了分泌道发育过程中挥发油的转运积累特征,为进一步阐明分泌组织生长发育与有效成分积累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金丝桃属植物叶中分泌结构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整体透明法、石蜡制片法和半薄切片法,对金丝桃属9组43种l亚种1变种的植物叶分泌 结构的类型、形态、结构和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分泌结构是金丝桃属植物叶片普遍的结构特征,根据其分泌结构的特征,可划分为分泌细胞团、分泌囊(道)和韧皮部中分泌小管道等3种分泌结构。其中,分泌细胞团按其在叶片的分布可分为叶缘型和散生型;分泌囊按其在叶横切面中的位置可分为栅栏组织型、海绵组织型、居中型(位于栅栏组织型与海绵组织型之间)和横跨叶肉组织型。根据分泌囊和分泌细胞团在该属植物叶中的分布可划分为3种类型:(1)只有分泌囊的类型;(2)只有分泌细胞团的类型;(3)具分泌囊和分泌细胞团的类型。两种主要分泌结构的类型、分布密度、分布位置及其形态等方面在组间和种间均存在—定的差异,对金丝桃属属以下等级的区分具有一定意义。在此基础上,对该属分泌结构的形态演化以及金丝桃属各组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贯叶连翘分泌结构的发育及其内含物积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正海  吕洪飞 《西北植物学报》2001,21(2):287-292,T008,T009
应用半薄切片和组织化学观察结果表明,贯叶连翘植物内具有分泌囊和分泌细胞团,叶片,萼片,花瓣中都存在2种分泌结构,分泌囊尚存在于果壁内,而分泌细胞团还在花药和茎棱中 ,2种分泌结构均起源于幼叶的基本分生组织内,其原始细胞形态相似,都垂周分裂为2子细胞,接着分别以不同分裂方式形成原始细胞群,并分化出鞘细胞,以后分 囊原始细胞群以裂生方式发育成由1层鞘细胞,1层上皮细胞包围着分泌腔组成的分泌囊,而分泌细胞团原始细胞群则继续增加细胞数目和体积发育成2-4层鞘细胞包围紧密排列的分泌细胞组成的分泌细胞团,其中给终未出现分泌腔,组织[化学试验表明,前者产生和贮存油类物质,而后者产生和贮存金丝桃素类物质。  相似文献   

10.
元宝草的分泌结构与其次生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吕洪飞  刘文哲等 《西北植物学报》1999,19(6):111-115,T004
利用整体透明,石蜡掉片和组织化学方法对元宝草不同器官中分泌结构的类型和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分泌结构根据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分泌细胞团,分泌囊及分泌道3类,并指出了3类分泌结构在各器官的分布位置和密度,组织化学试验表明,前者含金丝桃素等,后二者含挥发油,为此种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同时为该属植物的系统分类研究提供一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芦荟叶内芦荟素细胞的发育和蒽醌类物质的积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石蜡切片、半薄切片、组织化学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木立芦荟叶内芦荟素细胞的发生、发育以及其蒽醌类物质的积累过程。结果表明,在叶内原形成层束分化成维管束初期,原形成层束外侧的一层细胞发育成维管束鞘。原生韧皮部筛管产生时,其外方尚保留1-2层原形成层细胞,当后生韧皮部和木质部开始分化时,此层细胞分裂。在后生韧皮部和木质部发育成熟过程中,这些细胞体积逐渐增大,并液泡化,发育成为大型薄壁细胞(芦荟素细胞),位于筛管外侧。据此,芦荟叶维管束内的大型薄壁细胞的来源与韧皮部相同,属于特化的韧皮部薄壁组织细胞。用醋酸铅处理过的上述材料的切片观察表明,芦荟素细胞在细胞体积增大,并液泡化时,在液泡内出现蒽醌类物质沉淀物,在成熟细胞的大液泡中充满沉淀物,此时,在荧光显微镜下芦荟素细胞发出桔黄色荧光。可见,此种芦荟素细胞是芦荟叶内蒽醌类物质的主要储存场所。  相似文献   

12.
芦荟叶内芦荟素细胞的发育和蒽醌类物质的积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石蜡切片、半薄切片、组织化学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木立芦荟叶内芦荟素细胞的发生、发育以及其蒽醌类物质的积累过程。结果表明,在叶内原形成层束分化成维管束初期,原形成层束外侧的一层细胞发育成维管束鞘。原生韧皮部筛管产生时,其外方尚保留1—2层原形成层细胞,当后生韧皮部和木质部开始分化时,此层细胞分裂。在后生韧皮部和木质部发育成熟过程中,这些细胞体积逐渐增大,并液泡化,发育成为大型薄壁细胞(芦荟素细胞),位于筛管外侧。据此,芦荟叶维管束内的大型薄壁细胞的来源与韧皮部相同,属于特化的韧皮部薄壁组织细胞。用醋酸铅处理过的上述材料的切片观察表明,芦荟素细胞在细胞体积增大,并液泡化时,在液泡内出现蒽醌类物质沉淀物,在成熟细胞的大液泡中充满沉淀物,此时,在荧光显微镜下芦荟素细胞发出桔黄色荧光。可见,此种芦荟素细胞是芦荟叶内蒽醌类物质的主要储存场所。  相似文献   

13.
青麸杨分泌道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育麸杨分泌道的结构、分布和发育。青麸杨的分泌道是由14—41个分泌细胞围绕细胞间隙而成的腔道,分泌细胞外侧又被多层扁平的鞘细胞所包围。青麸杨的分泌道主要分布于根、茎、叶、花和果实的维管束的韧皮部内,此外,茎的髓中也有少量分泌道,分泌道位于木质部脊处的薄壁组织内,排列成一圈。青麸杨各器官中的分泌道的发生方式一致,都是裂生方式起源的。  相似文献   

14.
珊瑚菜植株分泌道发育和分布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植物解剖学方法对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体内分泌道的发育和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珊瑚菜的分泌道有分枝,为溶生型,由1层分泌细胞围绕腔道而成。珊瑚菜叶片的分泌道发育较早,在幼叶阶段即发育成形。在根的次生韧皮部、根状茎的皮层和靠近初生木质部的髓部、叶脉的薄壁组织、叶柄维管束周围和厚角组织内侧的薄壁组织、花序轴正对维管束的皮层薄壁组织中以及果实的果壁维管束内外侧的薄壁组织中均分布有分泌道,分泌道在珊瑚菜体内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15.
金丝桃素是贯叶连翘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本文概述了金丝桃素的化学与生物合成途径,介绍了金丝桃素在贯叶连翘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积累以及利用贯叶连翘的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生产与积累金丝桃素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分子生物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为深入研究金丝桃素的产生和积累提供了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16.
贯叶连翘野生转家化前后生物学性状特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野生贯叶连翘 (HypericumperforatumL .)在江苏经过了 3a的引种栽培 ,其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表明 ,栽培贯叶连翘的生物量、开花的一致性和生长的适应性等明显优于野生贯叶连翘 ;良好的繁殖方式使贯叶连翘的收获期提前了 1a ;成熟后 3个月采收的种子萌发率较高 ,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能明显提高其种子的萌发率 ;贯叶连翘的黑色腺体即分泌细胞球数量与金丝桃素间也基本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贵州贵阳居群和陕西丹凤居群黑色腺体明显多于其他居群 ,其金丝桃素含量在所有居群中为最高 ,而甘肃武都居群黑色腺体最少 ,其金丝桃素含量在 6个居群中最低。 6个野生居群栽培后生物量相近 ,在 4个不同土壤pH的基地大田中均能良好生长 ,说明江苏地区环境条件完全适合贯叶连翘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光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杭白芷根中分泌道结构及其挥发油的分泌,并重点探讨分泌道中挥发油的分泌过程。结果显示:(1)杭白芷的分泌道是由上皮细胞围绕着的伸长的胞间隙,腔道内贮存着挥发油。(2)分泌道细胞的质体、细胞基质以及线粒体参与挥发油或其前体物质的合成。(3)在分泌道发育的后期,大量小泡与分泌细胞的液泡膜和细胞质膜融合,将其内的物质释放进入空腔。研究认为,杭白芷分泌道中挥发油主要合成部位为质体及细胞基质,之后以扩散渗透或通过膜质小泡与液泡及质膜融合这两种方式分泌到空腔内,丰富的线粒体可能为这一系列过程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18.
日本血吸虫尾蚴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Ⅱ.腺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发育期日本血吸虫尾蚴的腺体。结果:胚球期(S2)主要出现体细胞分裂与分化,首次证明分泌细胞及其小体在S2出现,雏体期(S3)见到前钻腺细胞体与钻腺管束及分泌小体。成熟前期(S4)钻腺分泌小体基质分A/B为主两型,分别演变为成熟期(S)5的后/前钻腺分泌小体。头腺分泌小体亦在S4出现。从前钻腺体排至头器远端腺管的分泌小体,显眼透明球消失成为致密同质性小体,已为大家共识。而在后钻腺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龙葵“四叶一心”期时叶片及茎表皮的腺毛的种类、分布,探究了不同类型腺毛的起源、生长、成熟、分泌、衰老等发育过程的细胞学特征;通过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显微技术,观察了龙葵腺毛成分、分布,为龙葵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龙葵腺毛分为单细胞头腺毛和多细胞头腺毛两类,前者主要分布于茎表面和叶上下表皮,后者主要分布于茎表面的单细胞头腺毛之间、叶脉及叶边缘;(2)龙葵腺毛发育起始于表皮细胞突起,单细胞头腺毛行顶端生长,具1-4个柄细胞,四种类型;多细胞头腺毛可再分为一层、两层与三层多细胞头腺毛,另具三种特殊类型;(3)龙葵成熟腺毛具分泌能力,通过皮下空间的物质积累导致腺毛头细胞表面形成突起、包块、破口,最终释放分泌物;而头细胞与柄细胞随即皱缩、衰老。(4)超微结构显示,腺毛头细胞中内质网与高尔基体极为丰富,合成代谢及分泌活动活跃,产生大量包裹嗜锇物质的囊泡,囊泡与细胞壁融合,进而将嗜锇物质转移至细胞壁并积累,随后储存在角质层下的皮下空间直至分泌释放;(5)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腺毛含有萜类、生物碱、脂类、蛋白质、酚类和多糖。头细胞中主要含有萜类、生物碱、脂类、蛋白质、酚类和中性多糖;柄细胞中主要含有萜类、生物碱、脂类。  相似文献   

20.
火炬树分泌道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道了火炬树分泌道的结构、分布和发育。火炬树的分泌道是由一层分泌细胞及其外侧1—5层薄壁组织细胞组成的鞘细胞所包围。分泌道主要分布于根、茎、叶、花和果实的维管束的韧皮部内,此外,在茎的髓部也存在散生的分泌道。各类器官中的分泌道都以裂生方式发育;营养器官中的分泌道先于维管分子分化,生殖器官中的则后于维管分子的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