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猫圆属线虫(Aelurostrongylus),国外已报道5种,主要寄生在猫、大灵猫、松貂、水貂及獾等动物内。1956年,作者在成都动物园解剖的2只小熊猫和1983年在重庆市动物园解剖的数只小熊猫,均在肺部小枝气管内发现本虫,其特征与已报道的5种猫圆属线虫显然不同,确定为一新种,命名为中华猫圆线虫(Aelurostrongylus sinica)。新种描述Aelurostrongylus sinica Wu et Zhang,Sp.nov.模式标本:正模1♂,配模1♀,副模9♂♂,9♀♀,保存于四川省养猪研究所。虫体纤细,黄褐色,角皮膨胀。口孔小,有唇2片,每片分为3叶。头端有4对小的亚中乳突,一对大的头感器。…  相似文献   

2.
1986年4月、6月和1987年4月在卧龙自然保护区采集野生动物粪便用循序沉淀法和漂浮法进行了寄生虫卵和幼虫检查,结果如下:检查云豹等肉食动物粪便42份,其中检出狮弓蛔虫(Toxacarisleonina)卵35份;裂头绦虫卵3份;单盘类吸虫卵3份;圆形亚目线虫(Strongylata)卵2份;带科绦虫(Taeniidae)卵2份;鞭虫(Trichurissp.)卵1份;肺线虫幼虫3份。检查野猪粪便8份,均查出猪蛔虫(AscarisSuum)卵;并有似蛔线虫(Ascaropssp.)卵6份,鞭虫卵1份。在3份黄麂粪便中,有2份发现槽盘吸虫(Ogmocotylesp.)卵和原圆科(Protostrongylidae)肺线虫幼虫。在21份小熊猫粪便…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1963年4—6月在我国海南岛(五指山、榆林、尖峯岭和那大)所采集的439只鸟(分隶于37科。116种)的寄生线虫,经鉴定,共有23种,分隶于13科19属,包括1个新种,9个国内新纪录。此外,尚发现25种鸟为21种寄生线虫的新宿主和1种寄生线虫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农作物寄生性线虫种类调查和鉴定”的过程中,我们于1980年10月24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地区遂平县车站公社里桥大队的大豆根系中分离到滑刃线虫属一新种(线虫分离法:漏斗分离;线虫固定和保存于“T.A.F.”液)。1982年,我们对该种进行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测量、描述、核查、绘图等,鉴定为一新种。模式标本存于广州华南农业大学线虫研究室。描述如下(量度以微米计)。  相似文献   

5.
基于部分18S rDNA, 28S rDNA和COI基因序列的索科线虫亲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PCR扩增获得我国常见昆虫病原索科线虫6属10种18S rDNA、28S rDNA(D3区)和COI基因序列,结合来自GenBank中6属10种索科线虫的18S rDNA同源序列,用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12属索科线虫分为三大类群,第一大类群是三种罗索属线虫(Romanomermis)先聚在一起,再与两索属(Amphimermis)和蛛索属(Aranimermis)线虫聚为一支;在第二大类群中,六索属(Hexamermis)、卵索属线虫(Ovomermis)和多索属(Agamermis)亲缘关系最近,先聚在一起,再与八腱索属(Octomyomermis)和Thaumamermis线虫聚为一支。第三大类群由索属(Mermis)和异索属(Allomermis)线虫以显著水平的置信度先聚在一起,再与蠓索属(Heleidomermis)和施特克尔霍夫索属(Strelkovimermis)线虫聚为一支。从遗传距离看,基于3个基因的数据集均显示索科线虫属内种间差异明显小于属间差异,武昌罗索线虫(R.wuchangensis)和食蚊罗索线虫(R.culicivorax)同属蚊幼寄生罗索属线虫,其种间的遗传距离最小。  相似文献   

6.
绵羊小肠毛圆线虫一新种(小杆目,圆线亚目:毛圆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Skrjabin等(1954)的线虫基础(卷Ⅲ)“人和动物的毛圆科线虫”一书记载,经作者等整理后,截止1954年人和动物的毛圆属线虫共有31个种(不包括Trichostrongylus sensulato)。此后又相继发现了6个种(包括一变种),即:Trichostrongylus chiapanensis Caballero,1958;T.drepanotformis Sommerville,1959;T.askivali Dunn,1964;T.colubriformis var.longispicularis Deli et al,1966;T.dosteri Maples,1971和T.anseris Wang,1979.到目前止,毛圆属内共有37个种(包括变种)。近年来我们曾在青海省的大通、共和、玛多等县绵羊小肠内发现有一种毛圆属线虫,其交合刺的形状与以上所有各种迥乎不同,鉴定为一新种。文内量度除雌雄的神经环各为5条的数值外,其余量度皆为20条虫体的数值(单位均为mm)。  相似文献   

7.
小熊猫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炎 《四川动物》2000,19(4):250-251
小熊猫 (Ailurrusfulgens)在动物园的饲养最早是 1 869在年英国伦敦动物园开始的。到 2 0世纪 70年代 ,世界上已有 50 0多家动物园饲养繁殖过小熊猫。国内也有 50多家动物园饲养展出过。虽然有关小熊猫饲养繁殖的文章发表了很多 (丁耀华 1 964 ,汤佛胜 1 978,熊荫芝 1 979,1 980 ,刘荣启 1 979,顾文仪 1 982 ,吕美娟 1 982 ,Anon .1 960 ,RobertsM .S .1 975,1 979,GreyB .J.1 970 ) ,但是系统阐述小熊猫饲养管理的文章在国内还未见报道。笔者从1 993年到 1 998年 ,通过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小熊猫饲养场 2 0…  相似文献   

8.
四川邛崃山系小熊猫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2年,对四川邛崃山系11个县(市)的小熊猫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共完成调杏样线2332条,发现有小熊猫痕迹样线130条,分布在9个县,样线平均遇见率为5.57%,样线遇见率最高的是汶川县和崇州市;估算整个山系有小熊猫栖息地面积5107.82km2,以宝兴、汶川和天全3县的面积最大,分别占总面积的34.08%、30.65%和16.61%,这3个县占总面积的81.34%;小熊猫分布密度等级最高的区域是崇州市的四川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在山系内7个自然保护区中有小熊猫栖息地面积2166.84km2,占栖息地总面积的42.4%.小熊猫空间分布格局极不连续,存在许多空白区域,栖息地存在破碎化趋势,应进一步加强对邛崃山世界遗产地内小熊猫种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1958年我组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区系调查时,在羊消化道中找到马歇尔属(Marshallagia)寄生线虫。我们在新疆的吐鲁番、焉耆、阿克苏等地,在绵羊的小肠及第四胃中找到蒙古马歇尔线虫(Marshallagia mongolica Schumakovitch,1938)及马氏马歇尔线虫[Marshallagia marshalli(Ransom,1907)Orloff,1933],此外,在北山羊(Capra siberic)Meyer)第四胃中发现一种寄生线虫,经鉴定,认为是属于毛圆科(Trichostrongylidae),马歇尔线虫属(Marshallagia),定名为新疆马歇尔线虫新种(Marshallagia sinkiangensis sp.nov.α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小熊猫霉菌毒素中毒性肝炎的群发病案。35 只小熊猫中,21 只发病,5 只死亡。通过日粮成分调查,饲料中霉菌毒素检测,病原微生物检查,血液参数测定,病理学检查和动物试验,确诊为呕吐毒素(DON)和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中毒。依据调查结果对小熊猫进行治疗,小熊猫预后良好。结论:(1)小熊猫对霉菌毒素(DON 和F-2 毒素)极其敏感,应予以高度重视;(2)DON 和F-2 毒素存在相互增强作用,对小熊猫的毒性作用主要为肝毒性和肾毒性,并可导致小熊猫机体免疫功能降低;(3)小熊猫对霉菌毒素的耐受性与环境的适应性有关,应激因素能提高小熊猫对霉菌毒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1963年在四川省石渠县家畜寄生虫病调查中,为查清家畜与野生动物寄生虫病的相互传播关系,曾解剖多种野生动物。其中鼠兔16只。在10只鼠免胃内,发现一种毛圆科(Trichostrongylidae)曲殖属(Graphidiella)线虫。1966年又在四川省色达县的鼠兔标本中见到本种线虫。经过鉴定认为与在美国科罗拉多发现的鼠兔曲殖线虫(G.ochotona Olsen,1948)有显著不同,确定为新种,定名为四川曲殖线虫Graphidiella szechuanensis sp.nov.。 新种描述 依据9♂、10♀,并对活体标本也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2.
于1999年12月-2000年4月在成都动物园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4只雌性小熊猫(Ailurus fulgens)粪样中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的变化,同时对其交配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雌性小熊猫进入发情期后,粪样中E2迅速升高,并多次出现峰值,表明小熊猫可能是季节性多发情动物。交配行为发生前E2出现峰值,P水平上升,说明E2和P是启动雌性小熊猫交配行为的重要因素;未伴随有P水平相对上升的E2峰值不能引起雌性小熊猫发生交配行为,该现象为暗发情。交配行为发生后P水平持续升高,据此推断小熊猫的排卵方式可能是诱导排卵,诱导因子是交配刺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番木瓜根结线虫病和西番莲根结线虫病的症状作了描述。病原线虫经鉴定确认,侵染番木瓜的虫种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neincognita),侵染西番莲的根结线虫是由南方根结线虫、高弓根结线虫(M. acrita)和花生根结线虫(M. arenaria)3个种组成的混合群体,南方根结线虫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4.
2002 年4 ~11 月,在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对小熊猫的觅食特征和营养对策进行了研究,并采用Vanderloeg 和Scavia 选择指数Ei衡量小熊猫对竹笋和竹茎年龄的选择程度。结果表明,小熊猫食物由竹叶(70.5% )、竹笋(22.1% )、野果(7.2% )以及毛(0.2% )等组成。小熊猫几乎全以冷箭竹为食,未发现采食短锥玉山竹。春季食物主要由竹叶和竹笋组成,夏秋季主要由竹叶和果实组成,而冬季以竹叶为主。小熊猫对竹笋、竹叶的觅食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基径在3 mm 以上被采食竹笋,Ei的值为0.071 9 ~0. 094 4,竹高在10 ~70 cm 未被采食竹笋, Ei 的值为0.149 6 ~0.1989。对不同年龄竹茎和竹叶的选择在各个月份间存在变化,4 ~6 月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竹竹叶Ei分别为0. 036 2 、0.224 8 和0.487 6, 7 ~8 月三者Ei分别为0.0071、0.0027 和0. 0098,9~11 月特别喜食当年生老笋上的竹叶(Ei =0.552 1)。此外,小熊猫在6 ~ 8 月还特别喜食已展开(53.4% )和未展开的卷曲嫩叶(36.3% ),不喜食较老的竹叶(10.3% )。小熊猫的食性及其对食物的选择体现了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觅食对策的优化,可最大化觅食过程中的物质或能量摄入。  相似文献   

15.
小熊猫(Ailurus fulgens)又名九节狼、金狗或山门蹲,产于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目前数量减少,是一种较珍贵的动物。 1973年开始,重庆市动物园陆续发现4只小熊猫脱毛变癞,前2只因缺乏经验,未作霉菌检查,最后并发肺炎死亡。后两只经重庆医学院附一院皮肤科会诊,证实为石膏样癣菌(Trichophyten gypseum)及石膏样小孢子菌(Microsporum gypseum)引起的体癣。经灰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小熊猫繁殖周期血清雌二醇、孕酮含量变化规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连续16 次测定了2只成体雌性小熊猫血清雌二醇和孕酮含量变化,历经发情间期、发情期和两次妊娠期;连续9次测定了7只小熊猫妊娠期的孕酮含量变化。结果:(1)发情间期,小熊猫血清雌二醇的水平一直维持在低水平(基础水平),进入发情前期,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升高,在发情期一直维持高水平,配种后迅速降至基础水平; (2)小熊猫血清孕酮含量在发情间期和发情期均维持在较低水平,直至发情期过后才出现升高,在妊娠期一直维持高水平,峰值出现在5 月;(3)发情的小熊猫不论妊娠与否,在妊娠期内血清孕酮含量均维持在高水平。研究表明:小熊猫血清雌二醇、孕酮含量变化能直接反映其繁殖规律,雌二醇对启动雌性小熊猫季节性繁殖起重要作用;在妊娠期内小熊猫血清孕酮含量升高不能作为判断小熊猫妊娠的标准;雌性小熊猫在妊娠期有假孕现象。  相似文献   

17.
古柏属(Cooperia)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整理1958年11月在兰州进行牛、羊蠕虫调查所检获的标本时,在黄牛小肠中发现的一种线虫,经鉴定后,认为是属于毛圆科(Trichostrongylidae)古柏属(Cooperia)的一新种,并定名为兰州古柏线虫(Cooperia lanchowensis,sp.nov.)。  相似文献   

18.
肝毛细线虫的鼠体感染及虫卵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毛细线虫 Capillaria hepatica(Bancroft 1893)Travssos 1915属于毛细科Capillartidae毛细属Capillaria中的一种小型线虫,为世界性分布,是鼠类肝脏中常见的一种寄生虫。近年来发现可广泛寄生于多种哺乳动物,包括人体内。1982年12月在浙江天台县一公社对鼠类体内肝毛细线虫的感染进行了调查,以了解鼠体在冬季情况下对此种线虫的感染率,并对其虫卵进行了扫描电镜的观察,以与在外部形态上极为相似的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a trichiura)卵加以区別。  相似文献   

19.
小熊猫种内遗传及亚种分化研究(食肉目:浣熊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到目前为止,多数学者认为小熊猫种内已分指名亚种A.f.fulgens和川西亚种A.f.styani。然而,由于其个体毛色变异较大,一些学者对其亚种分化问题提出质疑。本文采用DNA指纹方法,对小熊猫的种内遗传和亚种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川西亚种所有个体在分子量约为8.4kb处均有一条指名亚种不具有的共有谱带,指名亚种所有个体则在分子量约为1.8kb处具有另外一条川西亚种不具有的共有谱带,且这两条谱带可通过双亲遗传给子代,说明此共有谱带可分别作为区分小熊猫川西亚种和指名亚种的特征带。另外,种内的遗传分化研究表明,川西亚种基因组的多态性强于指名亚种,且川西亚种内各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高于指各亚种,说明小熊猫种内已形成遗传分化。因此,笔者认为以上研究结果为基因水平上进一步证明小熊猫种内已产生遗传分化,并形成两独立亚种,目前的亚种地位成立。  相似文献   

20.
五种索科线虫RAPD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RAPD技术构建了索科线虫4属5种的指纹图谱。从47个引物中筛选出12个稳定性好、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扩增出161条谱带,其中150条谱带具遗传多态性,占93·17%。所获片段长度大小为200~3200bp,单个引物扩增的条带数在11~16之间,平均为13·42条。采用RAPDistance软件及MEGA程序,计算Nei氏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建立UPGMA和NJ聚类图,两个聚类图拓扑结构相同,将5种索科线虫分为两大分支:同属于蚊幼寄生罗索属线虫的食蚊罗索线虫(Romanomermisculicivorax)与武昌罗索线虫(R.wuchangensis)亲缘关系最近,先聚在一起,再与同翅目(Homoptera)寄生长沙多索线虫(Agamermischang-shaensis)聚为一支;鳞翅目(Lepidoptera)寄生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sinensis)和同翅目寄生两索属线虫(Amphimermissp·)亲缘关系较近,两者聚为一支。5种索线虫属内种间的遗传距离较小,食蚊罗索线虫与武昌罗索线虫之间遗传距离仅为0·1789;而属间遗传距离较大,在0·4471~0·5488之间。上述结果表明:RAPD技术可以应用于索科线虫亲缘关系的分析,能够反映出不同线虫间的遗传差距,从而成功地进行属、种的分类及进化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