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視网膜的結构特征和一般树松鼠相同,它的感受細胞层也有两行,形态上类似圓錐細胞。 (二)研究視网膜电图(ERG)所用的光有两种:弥散光(照射全视城)和呈40°的Maxwell投射光。弱光只引起一个单純的b波,强光引起的ERG为典型明视型的,a波和撤光反应很大。 (三)弥散光引起的ERG的光譜敏感(S_λ)曲綫:暗适应情况下,根据50μVb波所测定的曲綫和視紫紅(λ_(max)502mμ)的吸收光譜比較起来,大体上向长波位移5—10mμ。明适应时(45—145Td,ERG阈上3—3.5对数单位),长波段的相对S_λ升高,藍光段則几无变化。总的Purkinje位移,还沒有符合一般昼間活动松鼠的明視曲綫(λ_(max)525—530 mμ)。在暗适应情况下,用400μVb波为指标所测定的S_λ曲綫却又和在明适应时用慣例的50μV指标所测定的S_1曲綫符合。 (四)Maxwell投射光所引起的ERG的光譜敏感曲綫:在24,000—42,000 Td明适应下所测定的S_λ曲綫,和用弥散光在远較弱(45—145Td)的明适应下所测定的S_λ曲綫基本符合。但是同样在暗适应情况下,用投射光所测得的曲綫比用弥散光所测得的曲綫略向长波位移。 (五)在ERG阈上1—3.5对数单位的弥散光适应下,弥散藍光的log(辨增阈)按log(适应光强度)呈綫性增加,关系綫的斜率0.5—0.6;紅光辨增阈关系线的斜率较小,但变化較大,約从0.25增至0.5。用投射光所作的辨墳阈曲綫的斜率比用弥散光的稍大,紅光和藍光基本上沒有差别。 (六)視网膜照度为340,000Td的Maxwell投射光前曝光2分钟,暗适应曲綫表明ERG阈值下降約3.3对数单位。阈值下降有两个相,第一个相很大(約3单位),16—18分钟时基本上达到平衡值,此后阈值下降又稍加速,但一般不超过0.3单位。前曝光的程度,只影响第一个相的下降速度和大小。 (七)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观察到b波上的3个小波。暗适应过程中,潜伏期愈短的小b波恢复得愈早。明适应时,潜伏期愈长的小b波,愈容易被压抑;墳强刺激,又可以把压抑了的小波重新激发出来。单色光也可以引起各个小b波。窒息时,潜伏期长的小b波先消失。  相似文献   

2.
(一)利用积分球的方法可使全部視网膜同时受到弥散光的照射。在完全暗适应的情况下,这种刺激所引起的ERG的α波包含一个明显的明視α波和一个更大的暗視α波,后者成为整个α波的波峰;在明視α波之上,又可以辨別出三个小波(α_1,α_2,α_3)。用52° Maxwell投射光刺激也能引起类似的小明視α波,但整个明视α波相对地比暗視α波大得多,后者只出現在α波的波峰之后。 (二)暗視α波与明視α波是通过下列三类实驗来加以区別的:(1)在暗适应过程中,明視α波的振幅几乎是在暗适应一开始就立即明显增长,而暗視α波的恢复則要經过一段潜伏期。(2)在适当的光刺激强度下,当暗視α波的振幅对間隔5秒的重复刺激逐漸减小以至消失时,明視α波的振幅对相继的刺激很少变化。(3)在适当的光强度下,引起暗視α波的有效刺激时間比明視α波的长。 (三)不論是用弥散光照射或Maxwell投射光刺激,在相当大的刺激强度范圍,明視α波的α_(1-3)三个小波和暗視α波四个波之間的峰潜伏期間隔約为7毫秒。不过当光刺激强度减弱,由弥散光引起的各α波的峰潜伏期的增长比用Maxwell投射光刺激时的增长为快。中等强度以下的明适应对各α波的波峰潜伏期的影响很少。 (四)暗視α波的大部分能为很弱的明适应光所抑制,这个明适应光的强度大約只相当于絕对阈值的1000倍。这个敏感度和暗視b波对明适应的敏感度完全相当。在明适应下所剩下的α_s波和α_p波的性质差不多。 (五)对α波成分的分析表明,一个复合的α波是由一种可能从双极細胞层产生的振蕩电位迭加于一个較持久的由感受細胞所产生的負电位之上而形成的。对于以前有关工作所記录到的不同形状的α波以及对各个α波部分的鉴別沒有取得一致意見的原因,曾加以討論。  相似文献   

3.
(一)对于完全暗适应的眼,强度約为絕对阈10~3倍的弥散光照射全部視域,卽足以引起可被察觉的b波。刺激强度再增加2—10倍所引起的b波,按照ERG标准来判断仍然是属于暗視b波的。然而,在这样一个暗視b波中可以辨认出两个成分。較迟出現的一个成分能够为从藍到紅的各种单色光所引起。这个成分可被鉴別为有些工作者描述过的所謂迟正相。另一个較小的成分比迟正相早出現30—40msec,在藍光刺激时最显著,紅光刺激时則不出現。用52°的Maxwell投射光刺激也能引起对藍光敏感的成分,但是这种刺激还引起一个比“藍”b波出現更早(峰潜伏朔70—80msec)的b波部分(不純粹是一个暗視α波),这两者有相当程度的混合。用Maxwell投射紅光刺激时,由于对藍光敏感的波不出現,因此迟正相看起来变得比較突出。 (二)对藍光敏感的成分的阈值比迟正相的阈值約高0.3 log_(10)单位。虽然这个差別很小,但是迟正相已可为适应光有选擇地先被压抑。对紅光和藍光所引起的相同大小的b波,增加明适应到一定的强度,当由紅光引起的迟正相完全消失时,对藍光敏感的成分的一部分仍然保留下来。 (三)用弥散光刺激引起的迟正相的光譜敏感曲綫与ICI暗視标准曲綫符合,用Maxwell投射光刺激所测定的曲綫,在藍波段則显示出一个不超过0.1 log_(10)单位高于ICI标准的敏感性,这是由于在眼內产生的散射光所引起的。 (四)对于b波不同成分的意义,曾結合心理物理和神經生理学方面的資料加以討論。  相似文献   

4.
(一)用一个10% K_4Fe(CN)_6灌注的玻璃微电极記录了大蠊复眼及視叶不同深度部位对光刺激的电反应。这个电极是从对侧复眼插入的,它同时又与另外一个固定的角膜下电极作为辨差引导。对某些深度的电反应曾加以分析。 (二)电极接触基底膜时,无例外地产生一种振动电位;根据基底膜的位置卽可准确地断定复眼及視叶其他結构的位置。对复眼和视叶的結构曾簡单地加以描述。 (三)用小光点(直徑150μ)、光环(內徑150μ,外徑約1mm)和圓形光(直徑約1mm)刺激,檢查了視网膜电图的相加性和波形是否因刺激形状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結果表明,大蠊复眼視网膜电图是完全可以相加的,单相引导出的电位的形状与刺激光的形状无关。沒有証据指示在昆虫复眼有相当于脊椎动物的局部視网膜电图的存在。 (四)大蠊視网膜电图为一純负波,在这个负波里,可区別两个成分,N_1和N_2,它們在整个小网膜細胞层都可以不衰减地被記录出来;在基底膜紧下,主要只記录到N_2。視叶的外髓层也有一个正向电位反应,但它的电場不到达复眼。 (五)漸次增强明适应,N_1比N_2更快被压抑。 (六)对于大蠊視网膜电图某些部分的起源以及与其他某些昆虫的不同,本文曾加以讨論。  相似文献   

5.
以光适应和暗适应条件下的罗氏沼虾复眼视网膜为材料,分别用高钙溶液、生理溶液、低钙溶液孵育后,用蛋白质提取液提取可溶性Gq蛋白α亚基并SDS-PAGE电泳,利用Tanon GIS凝胶图像处理系统分析其含量。从光暗条件下3种溶液孵育后的感光细胞中都提取到了42kDa的可溶性Gq蛋白α亚基。高钙溶液、生理溶液、低钙溶液孵育后的感光细胞中可溶性Gq蛋白α亚基的含量,光适应组分别是3.13%、3.09%、3.03%;暗适应组分别是3.17%、3.06%、3.0l%。在生理溶液和低钙溶液中,该蛋白含量光适应组大于暗适应组,但低钙溶液的光适应组与暗适应组无显著差异;在高钙溶液中,暗适应组显著大于光适应组,可能与钙离子反馈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螺旋粉虱成虫的复眼形态及其内部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切片法,观察了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成虫复眼的形态及其显微结构。结果表明,螺旋粉虱复眼半球状,呈“∞”形分布于头部两侧,单个复眼约由253个小眼组成;各小眼面微凸,复眼中心区域小眼多为规则的六边形,密集排列似蜂窝状;近背区边缘小眼多为五边形或近圆形,小眼排列疏松,且少量相邻小眼的间距较大。雌、雄复眼小眼面积约为85μm2。单个小眼由角膜、晶体、网膜细胞及其特化产生的视杆和基细胞等几部分组成。晶体有四个晶锥细胞构成,晶体、视杆周围和色素细胞内均含有大量的色素颗粒。螺旋粉虱的复眼属于并置复眼。光、暗条件下,小眼的色素颗粒分布有所不同。光适应条件下,色素颗粒较均匀地分布于视杆上下两侧;暗适应状态下,色素颗粒则主要分布在视杆上侧和晶体下侧。而在相同的明、暗适应条件下,性别对色素颗粒的分布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1)将253只大白鼠分成16批,4批为对照組,其余12批以1000伦琴X-射綫整体照射,分別在照射后1/4,1,2,12及24小时将动物砍头杀死。我們将Gulland,Jordan和Threlfall的方法加以改良,提取了大白鼠胸腺和脾脏中的DNA。所提取得到的DNA經过实驗鉴定,証明是接近于天然状态的。并测定了DNA的紫外吸收光譜,特性粘数和电位滴定曲綫,以观察X-射綫整体照射对大白鼠胸腺及脾脏中DNA的二級結构的破坏作用。(2)測定了对照組和照射組的大白鼠胸腺和脾脏中DNA的克原子磷消光系数[ε(P)]及DNA溶液加碱后在259mμ处紫外吸收增高的百分率(△E%)。照射后ε(P)无明显的变化,而△E%;則有明显的变化。对照組动物胸腺DNA △E%的平均值为31.6±0.8,脾脏DNA △E%的平均值为32.2±0.5。照射后1/4小时至2小时內,胸腺DNA的△E%为27.7—29.4,脾脏DNA为24.9—28.9。照射后12小时和24小时导致△E%值进一步的降低。△E%值的降低表明了DNA分子中氫鍵受到了破坏。(3)对照組大白鼠胸腺DNA的特性粘数[η]为50—52,脾脏DNA的特性粘数为48—52。經1000伦琴X-射綫照射后,1/4,1和2小时胸腺DNA的[η]平均值分別为40.5,36.5和38.0;脾脏DNA則为35.5,39.0和38.5。照射后12和24小时脾脏DNA的[η]进一步下降(胸腺未做)。特性粘数的降低表明了DNA分子的变性或降解。(4)用电位滴定法測定了对照組和照射組的大白鼠胸腺及脾脏中DNA的电位滴定曲线。照射后1/4,1和2小时的正向滴定曲綫向逆向滴定曲綫靠攏,而且基本上是一致的。照射后12小时的脾脏DNA的正向滴定曲綫进一步向逆向滴定曲綫靠攏(胸腺未做)。从电位滴定曲綫証明了X-射綫对大白鼠体內胸腺和脾脏中的DNA的氫鍵有破坏作用。(5)大白鼠經1000伦琴X-射綫照射后,在1/4,1及2小时,胸腺和脾脏中DNA的△E%值,特性粘数和电位滴定曲綫均有明显的变化,証明了大白鼠整体致死剂量照射时,射綫对胸腺和脾脏中DNA的二級結构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8.
1.记录和分析了鲐鱼中脑视顶盖诱发电位(VETP)。波形基本特征同淡水鱼。2.在暗视条件下,光强和振幅间关系无简单规律可循,但峰潜伏期和光强关系满足关系式log(IT)=αlogⅠ+β,其中IT 为峰潜伏期;Ⅰ为刺激光强;α、β为常数。在明视时,此关系式在一定光强范围内依然成立。3.不同强度明适应时和暗适应过程中峰潜伏期的变化表明,决定峰潜伏期的主要因素是刺激光强,和网膜的适应状态关系不大。4.VETP 的暗适应曲线和ERG 的相同。5.VETP 暗视光谱敏感曲线和杆细胞视色素吸收光谱吻合得很好,提示在暗视条件下VETP 单一地反映了杆细胞的活动。在背景光强达4.07微瓦/平方厘米(角膜水平),短波段相对敏感度降低,长波段升高,但峰值并未向长波段位移。结合ERG 的结果推测,在更高背景光强时发生光谱敏感性的浦肯野位移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大草蛉成虫复眼的外部形态及其显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强  朱楠  范凡  魏国树 《昆虫学报》2007,50(5):454-460
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 Ramber成虫复眼的外部形态及明、暗适应和性别对其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1)其复眼呈半球形,位于头部两侧,略成“八”字形排列,单个复眼约由3 600个小眼组成,最前和最后小眼之间的夹角约为180°,最上和最下小眼之间的夹角约200°;(2)小眼主要由角膜、晶锥和6~8个小网膜细胞、基膜组成,外围环绕有2个初级虹膜色素细胞和6个次级虹膜色素细胞,基膜处有色素颗粒分布;(3)暗适应时,晶锥开裂程度较大,远端5~7个网膜细胞核向远端移动,与晶锥近端相接或接近,次级虹膜色素颗粒亦向远端移动包围晶锥;明适应时,晶锥开裂程度小或闭合,远端网膜细胞核向近端移动,透明带显现,大部分次级虹膜色素颗粒亦向近端移动分布在小网膜细胞柱周围,包被透明带;(4)在相同的明、暗适应下,雌、雄成虫复眼的显微结构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大草蛉复眼为透明带明显的重叠象眼,其小眼不但具有次级虹膜色素颗粒纵向移动的常规调光机制,还存在晶锥开闭、远端网膜细胞核移动和基膜色素颗粒纵向扩散的调光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实验研究了三种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HpD)、癌光啉(PsD-007)和血啉甲醚(HMME),在光敏剂浓度C分别为2μg/mL、3μg/mL、5μg/mL,激发光波长λ为488 nm和514.5 nm,光功率P为10 mW、15 mW、20 mW等不同条件下照射,光敏剂的光漂白特性。结果表明光敏剂的光漂白时间除了与光敏剂自身类型有关,还与其浓度、入射光源的功率及波长有关。HMME在488 nm、激光功率15 mW,浓度为2μg/mL、3μg/mL、5μg/mL时光漂白时间分别为210 s、240 s、325 s。  相似文献   

11.
红螯螯虾感光器中Gq蛋白的鉴定及光波长对其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蛋白质常规提取方法分别提取红螯螯虾复眼视网膜的可溶性和膜结合蛋白质,用SDS-PAGE和免疫印迹法进行G蛋白的分离和鉴定;在经光、暗适应及红、绿、蓝、黄4种波长光照处理后,对其感光器中G蛋白分别进行SDS-PAGE分析.暗适应、自然光及4种波长光适应的感光器可溶性蛋白、膜结合蛋白条带数量和分子量大小基本相同,在42?kD处都出现一条清晰的蛋白条带.兔抗Gαq-11多克隆抗体能识别这一蛋白条带.表明红螯螯虾感光器中存在可溶性和膜结合Gq蛋白α亚基,分子量为42?kD.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感光器中可溶性和膜结合Gqα亚基的含量有差异.可溶性Gqα蛋白占总蛋白的百分含量依次为:日光(7.71%)>黄光(7.32%)>红光(7.06%)>暗适应(6.94%)>蓝光(6.46%)>绿光(5.74%);除暗适应与红光之间差异不显著外,红光与黄光差异显著,其余差异极显著.而膜结合Gqα亚基的百分含量则相反,依次为:绿光(13.94%)>蓝光(10.56%)>暗适应(10.25%)>红光(10.14%)>黄光(9.76%)>日光(9.44%);除暗适应与红光差异不显著外,红光与黄光差异显著,其余差异极显著.推测红螯螯虾感光器中Gq蛋白的激活与光照刺激的波长有关,其感光器对不同波长光刺激的敏感度有差别.  相似文献   

12.
我们研究了锰离子和门冬酸对一种夜行壁虎(Gekko japonicus)视细胞终端摄入HRP的影响。(1)暗适应网膜的视细胞摄入许多HRP,被HRP标记的突触小泡约为14%。光照压抑HRP摄入,标记小泡数降至2%左右。(2)5mM Mn~( )抑制视细胞摄入HRP,为HRP标记的突触泡小水平与明适应时相似。(3)100mM门冬酸促进视细胞摄入HRP,特别是为HRP标记的囊泡显著增多。(4)ERG记录表明,Mn~( )的作用在多数例子中显示出对b波有较a波为强的选择性抑制作用。看来Mn~( )对摄入HRP的抑制效应主要是由于阻断突触传递,Mn~( )是否对视细胞也存在某种直接作用尚不能肯定。(5)本工作支持目前普遍所认为的关于脊椎动物视细胞信息传递模型学说。  相似文献   

13.
(一)用陽離子交换劑(synthetic zeolite)直接吸附高等動物心肌抽提液一次,並用3.84M硫酸銨作洗脫劑,即可製得含鐵量0.43%的細胞色素c。因此提供了一個大量製備純細胞色素c的簡單方法。 (二)含鐵量0.43%的細胞色素c,它的550mμ和278mμ光密度的比值,視產品的還原程度而定,其範圍從1.13到1.26,我們所製得的產品,其比值在1.23左右。 (三)我們测量了氧化及還原的細胞色素c(含鐵0.43%)從230mμ到600mμ的吸收光譜,並發現和前人所報告的略有不同。氧化細胞色素c在550mμ的消光係數為0.80×10~4,此值與文獻上的數值相差很多。 (四)我們比較了含鐵量0.43%的細胞色素c和含鐵量0.34%的細胞色素c的一些酶性質,證明他們是相同的;並且兩者都可以變成“內源”細胞色素c。 (五)我們認為現有的實驗證據不足以說明純細胞色素c的含鐵量大於0.43%。  相似文献   

14.
本工作研究了不同复頻的重复短声的音高感觉,对其特性进行了分析,并論証了在音高分析中冲动頻率机制的作用。主要的結果及結論如下: (一)不同复頻的重复短声引起不同的音高感觉。当短声的复頻为f时,其音高与頻率为f的純音相当。当f高达3500次/秒时,重复短声的音高仍甚清楚。重复短声的音高感觉在阈強度时即已产生。 (二)重复短声的复頻变化时,其音高敏感度变化較小。重复短声的听觉敏感度曲綫,与純音的敏感度曲綫有明显的差別。 (三)当一側耳給予复頻为f的重复短声,另一侧耳給予頻率为f的純音时,二者在空間上并不融合,受試者感觉两声音分別从两个声源而来。 (四)純音对重复短声的掩盖作用甚不显著,其掩盖程度与短声的复頻間并无明显的相互依賴关系,与純音对純吾的掩盖作用根本不同。 (五)在用滤波器滤去重复短声中f及其相近的頻率成分时,复頻为f的短声的音高感觉仍保持不变。滤去波段的高低及其寬窄,对重复短声的音高感觉并无明显的影响。 (六)总括这些事实可以孰为,重复短声引起的音高感觉不能用刺激部位机制来說明,只能用冲动頻率机制来說明。冲动頻率机制可能在高音(高达3500周/秒)的音高分析中仍起重要作用。 (七)当重复短声的复頻变不均勻时,它引起的音高感觉即起变化,說明听觉系統的中枢部分不是用計算单位时間內传入冲动数目的方式,而是用测量各冲动間距离的方式来分析音高的。冲动間时間距离的测量很可能在第一级中枢进行,其测量的精确度甚高。 (八)重复短声的強度变不均勻时,音高感觉也有一定的变化,說明冲动排放的強度在音高分析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听觉系統可能根据排放的強度及其他特点,区分同时存在的数种頻率不同的排放。  相似文献   

15.
明适应条件下鲤属鱼L-型外水平细胞反应的给光-瞬变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雄里 《生理学报》1985,37(4):316-322
在明适应条件下鲤属鱼 L-型外水平细胞的反应显示明显的给光-瞬变成分(on-transient)、它与刺激波长有关——对蓝、绿光的反应比对红光的反应有更明显的瞬变成分,其光谱特性提示它与绿敏锥细胞的输入信号有关。与已报道的其它动物 L 型水平细胞的给光-瞬变成分不同,它的出现在一定范围内与网膜受照射的面积无关。绿色(502nm)和红色(706nm)闪光同时照射所引起反应的给光-瞬变成分比各自单独刺激时要显著得多,提示它也与绿敏锥细胞和红敏锥细胞输入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藻蓝蛋白亚基细胞渗透性及对肿瘤细胞光敏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藻蓝蛋白亚基对SP2/0、S180、COS7、C6的最佳渗透条件及由其介导的PDT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柱层析方法从藻蓝蛋白样品中分离得到藻蓝蛋白亚基,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在细胞内的渗透特性,并以He-Ne激光器为激发光源,MTT法检测藻蓝蛋白亚基光敏作用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藻蓝蛋白α、α/β亚基在75μg/mL浓度下可以在4 h时充分地进入细胞,并可以在细胞内稳定2 h以上;藻蓝蛋白中的α,β亚基稳定性和作用不相同,β亚基荧光性强但易于降解,由α亚基介导的PDT作用比α/βPDT作用强;100μg/mLα亚基介导的PDT对SP2/0和S180两种悬浮细胞的抑制率可分别达到78.6%和39.8%,强于贴壁细胞C6和COS7的29.2%和17.8%。结论:藻蓝蛋白α亚基在合适的渗透条件下表现出较强的光动力学抗肿瘤效果,且PDT效果与光敏剂浓度、照射剂量及细胞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光生物学、基础医学以及物理学的基本理论 ,探讨了兔血管组织的激光传播特性 ,定量测定了兔血管组织的激光传输参量。采用标准积分球测量了兔血管组织样品在 632 .8nmHe Ne激光照射下的透射率 (T)和反射率 (R) ,推算吸收率 (A)。并把分光仪改装为光散射测量装置 ,测量了 632 .8nmHe Ne激光照射下 ,- 90°~ 90°散射角范围内的散射相函数S(θ) ,计算平均散射余弦 μ。结果表明 :兔动脉对He Ne激光的漫反射率比静脉的大 (P <0 .0 1 ) ,而透射率却明显比静脉小 (P <0 .0 1 ) ,而动脉的吸收系数明显地比静脉要小 ,He Ne激光对静脉的穿透深度明显比动脉的要大。兔动脉和静脉对He Ne激光有较强的反向散射 (μa<0 .5 ,μν<0 .5) ,且静脉的反向散射明显较动脉的要强 ,其相应的散射相函数S(θ)有着明显的差别。兔动脉和静脉对He Ne激光的反射、透射、吸收系数及散射相函数等光学性质的明显不同提示在应用He Ne激光进行血管疾病的治疗时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8.
家蝇复眼的几种深伪瞳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逆光照明下采用角膜中和及深伪瞳方法研究了蝇的在位复眼光学特性。用白光照射时可观察到三种深伪瞳模式:(1)感杆7的重迭像与感杆1—6的重迭像的亮度是均一的;(2)感杆7的像亮于感杆1—6的像;(3)感杆7的像为一极亮的光斑,感杆1—6环绕在它的周围。与深伪瞳的模式相对应,每一小眼的7个感杆末端的图像亦可分三类:(1)感杆7与感杆1—6的亮度是均一的;(2)感杆7皆亮于感杆1—6;(3)感杆7的像如一极亮的光斑,感杆1—6的像却消失在背景中。暗适应下所有视细胞的感杆表现均一;明适应引起网膜细胞色素颗粒向感杆1—6而不向感杆7移动。因此在白光照耀下感杆7呈一亮点。在维生素 A 贫乏的培养基中培育的蝇全部感杆7呈亮点(7P)。  相似文献   

19.
(一)本報告提供了一個從輔酶Ⅰ,用酶還原法製備還原輔酶Ⅰ的方法。我們所製得的還原輔酶Ⅰ鈉鹽乾粉,可以在低温保存數月而不被氧化。 (二)與心肌製劑中顆粒相結合的輔酶Ⅰ細胞色素還原酶系,和用乙醇抽出的水溶性的輔酶Ⅰ細胞色素還原酶的性質頗不相同。其中比較重要的不同點是對於細胞色素c的親力,前者遠大於後者,其米氏常數僅約為後者的十二分之一。 (三)用一心肌顆粒製劑作為材料,無論用氧或過量之細胞色素c作為氫受體,還原輔酶Ⅰ與琥珀酸同時氧化時的總速度,不等於二者分別氧化時速度之和,而僅等於其中氧化較快者單獨氧化時之速度。但如用[2,6]二氯靛酚作為氫受體時,二者共同氧化時之總速度完全等於二者分別氧化時速度的和。 (四)當用氧或過量之細胞色素c作為氫受體時,琥珀酸與還原輔酶Ⅰ能彼此互相抑制對方氧化的速度。有足夠的實驗材料說明,還原輔酶Ⅰ對於琥珀酸氧化的抑制,不是由於草醯乙酸聚集的緣故。 (五)如果在反應混合物中同時含有琥珀酸脫氫酶的專一抑制劑,丙二酸,則琥珀酸對於還原輔酶Ⅰ氧化作用的抑制即被解除。 (六)根據以上的實驗結果,可以認為,還原輔酶Ⅰ及琥珀酸先通過一個共同的因子與細胞色素c作用。這個共同的因子在一般情形之下,也是這兩個酶系統的速度限制因子。應該指出在我們的實驗中,並未使用任何可能影響酶系統結構的條件,因此我們的結果是在一個比較接近於生理狀態的情形之下獲得的。 (七)應該着重指出,從本報告的結果可以看到,一個用人為的方法從複雜酶系上溶解下來的酶的性質,有時並不能代表這個酶在有組織的酶系統中的真實情况。 (八)我們相信,本報告所說明的兩酶系競爭一個共同因子的一些現象,將为研究複雜酶系之間的相互關係,提供一個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萘醌与巯基化合物如巯基乙酸、乙硫醇和谷胱甘肽等有当量加成关系。加合物在波长420mμ左右有一吸收峯。虽然改变測定时的溶剂系統或酸碱度会影响此吸收峯位置及高度,但在同一測定条件下光密度增值与巯基浓度的关系符合Beer定律。比較不同巯基化合物(包括巯基乙酸、谷胱甘肽及一些还原型蛋白貭中的巯基)与萘醌反应后光譜性貭的結果,它們的吸收峯位置及消光系数均大致相同。在18N H_2SO_4中每一巯基的毫克分子消光系数皆接近1.9 mM~(-1)巯基。利用巯基乙酸-萘醌加合物可以被乙醚抽提去淨的性貭,可以在过量巯基乙酸存在时测定蛋白貭中的巯基。在过量巯基乙酸存在时测定谷胱甘肽的結果与后者单独测定时完全相同。应用此法测定胰島素被过量20倍巯基乙酸在30℃,pH5,8M脲素水溶液內还原的过程,結果說明,胰島素三个硫硫鍵在6小时內可以定量地轉变为巯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