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物育种知识讲座(六)──作物良种繁育张州良(河南师范大学生物学系新乡453002)良种繁育是生产优良品种的原种,迅速繁殖大量的优质种子,以供应生产上的需要。所以良种繁育是育种工作的继续,是育种成果的生产效能发挥。所谓良种指的是优良品种及优良种子;具...  相似文献   

2.
作物育种知识讲座(二)──作物的选择育种张金栋(首都师范大学生物学系100037)(续1995年第30卷第9期第29页)选择育种又称系统育种,它是在现有作物品种群体中,根据育种目标,选择优良的自然变异个体,通过培育、比较和鉴定,从而获得新品种或改良现...  相似文献   

3.
惠婞  陈晓楠  宋健峰 《生态学报》2021,41(8):3078-3091
传统生产函数很少考虑农业生产中自然资源的要素功能,也无法表达化肥、农药的使用对环境产生的损害。研究将绿水、蓝水和灰水足迹,分别代表降水资源、灌溉水资源和作物生产的环境影响,引入农业生产函数,采用随机前沿方法测算陕西省作物生产生态效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85-2018年间陕西省作物生产总水足迹呈上升趋势,作物生产单位面积用水强度不断增强。单位面积水足迹及蓝、绿、灰水占比与气候、种植结构,灌溉条件和农业污染相关。2)研究期内,陕西省作物生产生态效率以2003年为分界点呈现先降后升趋势,陕西省作物生产生态效率的U型波动对应政府对耕地资源保护和农业污染管控政策变化。3)作物生产生态效率低下的区域集中在生产落后的农业区和农业条件差的工业区,农业耕地质量差,灌溉条件匮乏,低效率(产值角度)的灌溉和化肥农药施用以及落后农业生产方式是导致作物生产生态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4)研究期内,陕西省作物生产经历了从规模报酬递增,到规模报酬递减2个阶段,与耕地面积的变化基本对应。短期内,考虑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调整种植结构和化肥农药施用量是提高作物生产生态效率的有效措施,而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是推动作物生产生态效率提升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作物育种知识讲座(三)──作物的杂交育种张金栋(首都师范大学生物学系100037)(续1995年第30卷第10期第30页)杂交育种一般是指品种间有性杂交育种,它是通过品种间杂交创造变异而选育新品种的方法。此法是国内外应用最普遍成效最大的方法,据不完全...  相似文献   

5.
作物农田蒸散计算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农田蒸散是指田间条件下,作物棵间蒸发和蒸腾之和,它涉及土壤作物大气系统,受气象、作物和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本文从田间试验出发,综合考虑影响农田蒸散的各种因素,建立了不同作物(棉花、玉米和冬小麦)农田蒸散的计算模型,为今后农业生产中的合理灌溉、节...  相似文献   

6.
紧凑株型与深根系结构是现代作物实现机械化种植和密植高产的理想株型形态,也是改良农作物遗传性状的目标之一。IGT基因家族参与作物株型的调节,主要由DRO1(DEEPER ROOTING 1)、TAC1(TILLER ANGLE CONTROL 1)和LA1(LAZY 1)三个亚族组成,通过植物激素和相关蛋白的调控参与作物形态构建。以单子叶作物水稻、玉米以及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和作物油菜为代表,综述了IGT基因家族成员在调控单双子叶作物形态中的进展,特别是在分枝(蘖)角度和侧根向重力性中的相关机制及异同,以期为深入研究作物形态构建的调控机制和培育高产、耐密植以及适应机械化收获理想株型作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今天,转基因作物正在逐渐而广泛地进入我们的生活。转基因作物的含义是,将人工分离(克隆)和修饰过的基因(外源性基因)导入到作物的基因组中,使导入的基因得到表达,引起作物的性状产生可遗传的修饰。  相似文献   

8.
生物育种新技术作物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育种新技术(new breeding techniques,NBTs)是指基于分子生物学工具进行作物分子育种的一类新技术,可以短期内使作物产生新的有利性状,促进作物新品种的开发,如基因编辑技术、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同源转基因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目前正在全球农业育种中广泛应用,并且已有部分作物新品种获准商业化生产。然而,针对生物育种新技术产生的作物新品种的安全性和安全管理政策,全球尚未达成统一共识,对其安全监管的思考也不尽相同,限制了这些作物新品种的研发和商业化应用进程。综述了现阶段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对于生物育种新技术作物的安全性和监管方面实施的管理政策和法规,以期对我国生物育种新技术作物的安全性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王琛柱 《昆虫知识》2007,44(4):463-463
转苏云金杆菌(Bt)毒素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性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2007年6月8日的《Science》报道了Marvier和同事对42个田间实验的分析结果,得出如下结论:与喷洒杀虫剂的普通作物相比,转Bt基因作物对蝴蝶、蜜蜂等非目标昆虫的影响相对要小;但是与不用杀虫剂的普通作物相比,Bt作物上的非目标昆虫的确少得多。  相似文献   

10.
水旱轮作系统作物养分管理策略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水旱轮作系统是我国主要的作物生产系统之一,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作物和土壤季节间的干湿交替变化是这一系统的显著特征,这也引起了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在不同作物季节间的交替变化,构成独特的农田生态系统.该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生产力下降或徘徊不前,灌溉水日益短缺,养分管理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低和环境污染等.本文在综述水旱轮作系统特征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通过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策略解决该系统养分投入、作物生产和环境风险之间的矛盾.该策略的核心内容是:从整个轮作系统角度出发调控养分,综合应用各种养分资源(化肥、有机肥及环境养分),使养分供应匹配作物需求,并根据不同养分资源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技术,使养分管理与节水、高产栽培等农作技术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人们的疾病构成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心血管类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本世纪50年代,科学家提出了关于不饱和脂肪酸可治疗动脉粥状硬化、心脏病的研究成果,使富含亚油酸的红花一跃成为世界很多国家餐桌上的新宠。红花(Cartham。tinctorius)也og草红花、菊红花、怀红花、川红花和杜红花,为菊科!-2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作物,在埃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的红花是西汉时期张赛从西域引人的,至今已有力皿多年,主要作为药用植物栽培。但在国外,红花却是一种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粮食生产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同时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环境恶化也正威胁着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目前,增加世界粮食产量最有希望的技术战略就是联合传统作物育种技术(改良种质)和新型转基因技术(获得新型性状)。通过这种联合技术培育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3.
作物的一生大体可分为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和结实成熟期三个阶段。作物从幼苗直至成熟,整个生育期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氮、磷、钾及其它营养元素,才能健壮生长、开花、结实。因此一般重视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的施肥,而作物结实、成熟阶段的生理及营养需求尚少被人重视。有些人认为“水稻扬花,产量到家”,除了防治病虫害,就不再施肥了,却不知道这个时期仍需要营养供应籽粒,才能使果实饱满而增加产量。作物自开花前(水稻是孕穗后期)和开花后(始穗期)至成熟、收获,这个过程对形成产量是很重要的。对于水稻早熟品种,这个过…  相似文献   

14.
阿根廷作物种质资源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根廷是南美洲第二大国家,是世界重要的粮食生产大国之一。主要种植作物有大豆、玉米、小麦、水稻、向日葵、花生、棉花等。阿根延作物种质资源统一由阿根廷国家农业技术研究院(INTA)进行管理,全国生物资源设有首席项目协调员,统一管理和协调全国的生物资源收集、保存、评价鉴定、研究与交换等项目工作。下设动物资源协调员、植物资源协调员和微生物资源协调员。阿根廷有作物种质资源保存长期库1个,中期库9个,收集品库8个。长期库设在INTA生物资源所,中期库和收集品库分别设在INTA所属的全国各地的研究所和试验站。保存有玉米、牧草、向日葵、花生、高粱等29040份作物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针对国家农业发展重大需求.围绕作物遗传改良这一总体目标.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延伸;瞄准学科前沿,将常规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分别从作物的群体水平、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研究农作物的遗传行为,为农作物的遗传改良提供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研究对象涉及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和果树、蔬菜等部分园艺作物。  相似文献   

16.
阿根廷是南美洲第二大国家,是世界重要的粮食生产大国之一。主要种植作物有大豆、玉米、小麦、水稻、向日葵、花生、棉花等。阿根廷作物种质资源统一由阿根廷国家农业技术研究院(INTA)进行管理,全国生物资源设有首席项目协调员, 统一管理和协调全国的生物资源收集、保存、评价鉴定、研究与交换等项目工作。下设动物资源协调员、植物资源协调员和微生物资源协调员。阿根廷有作物种质资源保存长期库1个,中期库9个,收集品库8个。长期库设在INTA生物资源所,中期库和收集品库分别设在INTA所属的全国各地的研究所和试验站。保存有玉米、牧草、向日葵、花生、高粱等29040份作物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7.
麦类作物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其遗传改良对于保障世界粮食生产具有重要作用。获得麦类作物的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信息是作物遗传育种学家解析种质资源高产及抗逆机理,并准确选择目标性状、实现分子设计育种目标的有效途径。目前,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um)是早熟禾亚科中唯一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植物。以二穗短柄草为模式植物,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获得早熟禾亚科中基因组庞大而复杂的麦类作物的相关信息,必将加速麦类作物的遗传改良进程。本文重点介绍近十年来短柄草在麦类作物比较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作物育种知识讲座(四)──杂种优势利用金清波(河南师范大学生物学系新乡453002)张金栋(首都师范大学生物学系100037)基因型不同的两个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一代(F1),往往比其亲本植株生长旺盛,茎秆粗壮、适应能力增强,抗病、籽粒大、产量高、品...  相似文献   

19.
作物产量的形成靠其绿色的叶子利用太阳光能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并转化成其它有机物。因而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量「称为叶面积系(指)数〕是决定太阳光能利用率的重要因素。叶面积系数小于1,太阳光能吸收利用不充分;那么是否叶面积系数等于1时最好呢?农田里除了西瓜、南瓜等少数作物之外,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叶子都有很多层,叶面积系数常常达到3或5,这有没有好处呢?如果多长叶片没有好处,不是徒然浪费制造叶子(还有叶柄和支持它们的茎秆)所用的有机物吗?因为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的CO2。在空气里…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等4种作物对铵,硝态氮的吸收能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水培试验探讨了冬小麦、大豆、油菜和莴笋4种作物对硝、铵态氮的相对吸收能力以及这两种氮源对它们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表明:(1)不同氮源对供试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供给硝态氮,这些作物生长发育良好,供给等量的NO^-3和NH^-4(1:1)时,蔬菜作物莴笋生长量下降幅度最大;供给铵态氨,莴笋和大豆极为敏感,供给NO^-3时莴笋吸氮量显著高于供给等氮量NO^-3和NH^+4,莴上麦供给等量N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