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南开封及信阳鸡公山地区蚊类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寿 《昆虫学报》1956,(2):219-226
我们在河南省卫生当局与本院领导热心支持与帮助下,於1953年9月至10月及1954年3月至7月在开封,1954年8月至10月在信阳鸡公山及其附近地区,作了蚊虫种类及其孳生地的调查研究工作。兹路调查结果报告於後,以供国内同道参考。 一.地势概况与调查方法 开封位於河南省中部,约当北纬34度48分,东经114度19分,海拔150公尺,属  相似文献   

2.
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a Hausman)属半翅目蚜虫科,是国际上被列为植物检疫对象的危险性害虫之一,果树受害後,树势衰弱,产量减低,严重时全树枯死,由於绵蚜为害造成伤口,遭致其他病虫寄生为害。此虫原产於美国,在十八十九世纪曾广泛传播於欧亚各国。据记载,1930年我国首先发生於大连,後传至  相似文献   

3.
食根金花虫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查江西,湖南等省这种害虫是很多的。这种害虫是属於鞘翅目的金花虫科。它的学名是Donacialenzi Schonfeldt。它的幼虫生活於泥土层内,不易发现;在早稻移栽以後,它们都丛集於稻根上,就在那裹嚼食须根。为害现象到了显著时候,水稻生机已失,便无法补救了。这种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是我国农业生产中最严重的害虫。自从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以後,由於政府的重视,各研究机关的配合研究,治蝗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并确定了“掌握有利时机,消灭於三龄之前”的防治方针。  相似文献   

5.
植物从营养生长到繁殖过程的物质代谢问题,以及招致代谢类型转变(质变)的外在条件等均曾引起许多生理学家们的注意(Sachs,Klebs,Went,)。1946年间van Overbeek施用α-萘乙酸於凤梨,可提早开花。继有Waard及Roodenburg(1948)施用2,3,5-三碘苯甲酸(2,3,5-Triiodobenzoic acid,TIBA)於番茄上,则在第三节上得紧密簇状之花丛。Galston(1947)亦施用TIBA可使曾受光诱导後大豆开花数目增加。其後Bonner及Thurlow於1949年施用TIBA及2,4-二氯大茴香醚(2,4-Dichloroanisole),於叶耳(Xanthium canadense)去叶枝条上,如在长日照下(8小时之日光及16小时之红光,其光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来在应用昆虫学领域中对於用有机合成杀虫剂拌种的方法来保护农作物幼苗免受虫害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很大的注意。 目前,这种方法已可适用於防治棉花、甜菜、谷类及其他作物的害虫。播种前的种子处理不但可避免幼苗受地下害虫(金针虫、蛴螬)的为害,同时也可免於为害植物地上部分的害虫的为害。後一种情况是由於这类有机杀  相似文献   

7.
内吸杀虫剂     
内吸杀虫剂是那些当施用到植物的根、茎、叶上很快地被吸收并输导到植物各部,其数量足以杀死在上面取食的昆虫的毒剂。这一概念并非最近才有。在1936年就发现种在含硒的土壤上的小麦对蚜虫有毒,其後并应用硒化钠於温室苗床的土壤里以保护石竹免於红蜘蛛的为害。氟醋酸钠即有内吸作用并曾被鉴定为一种有毒植物(Dichapetalum cymosum)的天然毒素。尽管如此,直到施赖德和屈肯塔勒(Schrader& Kukenthal)发现某些有机磷制剂的内吸杀虫作用以後,这一门在害虫防治上才具有实践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近代杀虫药剂里,以氯化碳氢化合物类和有机磷酸酯类发展最快。在这两大类化合物中,概括的说:属於有机磷酯类的杀虫剂的,如“E-605”、“HETP”及“TEPP”等,具有高度的杀虫效力,对於高等动物也很毒。尤其是後两种化学性不稳定,容易在稀释後或在碱性溶液里起水解作用而失去效力,故施用於植物上或其他物体上除治害虫,只能在短时期内发挥药效。近来又有新的具有良好内吸杀虫作用的内吸杀虫剂如E-1059等,差不多都是E-605的衍生物,是今後有机磷杀虫剂的新发展方向,但对哺乳动物的毒性很强。一般具有内吸杀虫作用的有机磷杀虫剂对咀嚼口器害虫效力不很好。氯化碳氢化合物类的杀虫剂,如“DDT”、“1068”和“666”等,对昆虫的毒力虽次於前一类,但对高等动物的毒力小,化学性较稳定,不易分解,残留於植物上的药效比较持久。因此这类化合物仍具有相当的重要性。此外还有两种属於氯化碳氢  相似文献   

9.
一达尔文(1809—1882)的不朽著作“物种起源”於1859年11月24日在英国伦敦初次出版,印数1,250本,当天立刻售完;於1860年发行第二版,印数3,000册;於1861年发行第三版;第四版发行於1866年;第五版发行於1869年;第六版发行於1872年。第六版是他修订的最後的一版。从第一版到第六版,每版都有修订。第六版以後,达尔文认为没有必要再作任何修订了。以  相似文献   

10.
昆虫病理学是昆虫学小一个最新的分科,虽然它的发源远在1835年巴西氏(Bassi de Lodi)证明家蚕一种真菌疾病的时候,但是这个科学基础的奠定,应归功於法国的巴士德氏(Pas-teur)与俄国的梅契尼科夫氏()。1870年巴士德氏发表共著名的论文“蚕病的研究”(Etudes sur la maladie des vers a soie),他的工作挽救了当时危急的法国蚕丝工业。而俄国著名学者梅契尼科夫氏则在其稍後的1879年对利用微生物以扑灭害虫作第一次的科学实验,那时他已能使用一种真菌Metarrhizium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13.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5.
16.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7.
18.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9.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