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瓢虫和茄二十八星瓢虫体表细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马铃薯瓢虫Henosepilachnavigintioctomaculata (Motschulsky)和茄二十八星瓢虫H .vigintioctopunctata (Fabricius)体表的细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马铃薯瓢虫和茄二十八星瓢虫在细微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第一 ,2种瓢虫鞘翅表面凹陷内 ,毛的着生位置不同 ,马铃薯瓢虫的毛着生于凹陷中心 ,茄二十八星瓢虫的毛着生于凹陷边缘 ;第二 ,鞘翅表面凹陷的深浅不同 ,马铃薯瓢虫的凹陷较深于茄二十八星瓢虫。这为 2种瓢虫的形态学研究提供了细微结构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厦门园林植物有益瓢虫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调查,厦门市园林植物共有瓢虫33种,隶属于22属。其优势种群为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小红瓢虫(Rodolia pumila)、大红瓢虫(R. rufopilosa)、稻红瓢虫(Micraspis discolor)、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二星瓢虫(Adalia bipunctata)。文中提出保护与利用有益瓢虫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测定七星瓢虫成虫对枸杞木虱4种虫态的捕食作用,分别在室内测定七星瓢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种内干扰、自身密度干扰、捕食偏好性以及在田间七星瓢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效果.结果表明: 七星瓢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其中对卵的最大捕食量为112.6粒,对1~2龄若虫、3~5龄若虫、成虫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36、415和113.9头;田间罩笼试验结果证明,七星瓢虫成虫在其生长周期30 d内能使枸杞木虱总虫口密度下降80.1%;七星瓢虫对1~2龄枸杞木虱若虫的搜寻效率参数a=0.9451,处理时间参数Th=0.001865,整体优于卵、3~5龄若虫与成虫,且在每皿100头的猎物密度下七星瓢虫的最大捕食率能达80.2%,益害比参考值为1∶100.七星瓢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的影响显著大于种内干扰.在混合猎物密度为每皿100头下,七星瓢虫更偏好木虱成虫,在密度为每皿300头下,七星瓢虫更偏向于木虱若虫.表明七星瓢虫是很有控制潜力的捕食性天敌,人工释放七星瓢虫成虫可有效取食枸杞木虱初孵若虫,降低木虱为害.  相似文献   

4.
在田间工作中,经常发现在菜蚜蚜群中有许多捕食生天敌。为了查明捕食性天敌对菜蚜发生的抑制作用和利用的可能性,我们在1962年4—9月间,分别在春菜(风障菠菜、甘蓝)、夏菜(中熟甘蓝、小白菜)和秋季大白菜上进行了系统调查,和一些初步的试验观察。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一、种类 通过系统调查,获得下列种类 鞘翅目,瓢虫科,6种: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e) 十三星瓢虫(Hippodamia tredecimpunctata Linne) 多异瓢虫(或小十三星瓢虫)(Adonia variegata Goeze) 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 Pallas) 十九星瓢虫(Anisosticta novcmdecimpunctata Linne) 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 Thunberg) 脉翅目,草蛉科,1种: 草蛉(Chrysopa sp.)  相似文献   

5.
RNAi抗虫技术,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害虫防控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茄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是茄科植物上的重要害虫,对作物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用饲喂法RNAi探究了沉默凋亡抑制蛋白1(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1,IAP1)表达对茄二十八星瓢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HvIAP1在茄二十八星瓢虫的每个发育阶段均表达,1龄幼虫和3龄幼虫的表达量最高,成虫的表达量最低.取食200 ng/μL dsHvIAP1浸泡处理的叶片2 d后,可导致92%的茄二十八星瓢虫1龄幼虫死亡,同时在取食dsHvIAP124 h后,HvIAP1基因的表达量下降了2.40倍;另外,单头取食200 ng的dsHvIAP1可导致70%的4龄幼虫死亡,同时在取食48 h后,HvIAP1基因的表达量下降了2.58倍.并且RNAi处理后1龄幼虫和4龄幼虫大部分个体在48 h内出现急性取食障碍现象,基本不取食直至死亡.上述结果表明,HvIAP1基因在茄二十八星瓢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当该基因表达受阻,会直接影响茄二十八星瓢虫的取食、抑制其生长发育而死亡.这一研究表明HvIAP1基因可作为潜在的防治茄二十八星瓢虫的RNAi靶标基因.  相似文献   

6.
温度和光周期对两种瓢虫捕食习性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农业上,气候变化影响作物产量、蚜虫动态以及捕食性瓢虫对蚜虫的调节作用.一些瓢虫为广布种,而另一些瓢虫种类却只在特定地理范围内分布,而有关气候因子如何影响瓢虫分布了解甚少.[方法]评价不同温度(15℃,20℃,25℃,30℃和35℃)和光周期(8L:16D,12L:12D和16L: 8D)对两种瓢虫[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一种广布种)和狭臀瓢虫Coccinella transversalis Fabricius(一种东方/南亚瓢虫)]幼虫取食和利用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Harris)的影响.[结果]尽管两种瓢虫的捕食作用和发育速率均在25℃时最高,但是随着日长的增加(即光周期从8L:16D增加到16L:8D)捕食作用进一步增强.与狭臀瓢虫相比,在所有温度和光周期下,七星瓢虫幼虫的取食量更高,生长和发育速率更快,其新羽化的成虫体重更重.非线性回归模型显示,七星瓢虫和狭臀瓢虫的最低发育温度分别为11℃和10.5℃左右,最高发育温度分别为41℃和43℃左右.狭臀瓢虫的幼虫捕食和发育速率对气候因子的依赖性强于七星瓢虫.[结论]本研究表明,广布种瓢虫对气候因子的敏感性比土著种瓢虫弱,因而可以广泛分布于不同的地理区域.因此,与土著种瓢虫相比,广布种瓢虫更适于作为生防因子.  相似文献   

7.
冯宏祖  姚永生  王兰 《生态学杂志》2012,31(10):2555-2560
以棉蚜及其天敌十一星瓢虫、叶色草蛉为对象,通过Y型嗅觉仪测定了3种昆虫对不同味源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健康棉株叶片对棉蚜的吸引作用与虫害棉叶和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棉叶未存在显著性差异;十一星瓢虫和叶色草蛉对虫害棉叶的选择性是健康棉叶的2.7和2.2倍(P<0.001),对MeJA处理棉叶的选择性明显高于健康叶片(P<0.001),其中0.02μmol.mL-1处理的棉叶对天敌的吸引力最强,单一的MeJA对十一星瓢虫和叶色草蛉也具有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蠋蝽对茄二十八星瓢虫的捕食能力。【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蠋蝽5龄若虫对茄二十八星瓢虫2和4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及搜寻效应。【结果】蠋蝽5龄若虫对茄二十八星瓢虫2和4龄幼虫的捕食行为均符合Ⅱ型功能反应;随着茄二十八星瓢虫密度的增加,蠋蝽的搜寻效应逐渐降低,蠋蝽5龄若虫对茄二十八星瓢虫2龄幼虫的搜寻效应明显大于4龄幼虫;蠋蝽5龄若虫对茄二十八星瓢虫2和4龄幼虫的实际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5和10头。【结论】蠋蝽5龄若虫对茄二十八星瓢虫幼虫具有较好的捕食作用。  相似文献   

9.
干扰作用及空间异质性对七星瓢虫成虫捕食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系统研究,得出:1)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雌雄成虫在捕食过程中麦秆数越多,环境阻力越大,捕食作用率越低;2)七星瓢虫与异色瓢虫 Harmonis axyridis 捕食过程中的种间干扰作用大于两种瓢虫的种内干扰作用;3)异色瓢虫(♀)种内竞争强度I与瓢虫数P的关系为I=0.0012+1.4072lgP;异色瓢虫()种内竞争强度I与P的关系为I=0.0058+1.3942lgP;七星瓢虫(♀)种内竞争强度IP的关系为I=-0.0072+0.7234lgP。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的种间竞争强度I与天敌数量(P)关系的模型为I=0.0539+1.1167 lgP,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的种间竞争强度I与P的模型为I=0.0018+1.1944lgP。  相似文献   

10.
红基盘瓢虫对橄榄星室木虱捕食作用及其模拟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红基盘瓢虫对橄榄星室木虱的捕食作用。红基盘瓢虫对橄榄星室木虱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而两种瓢虫(红基盘瓢虫和红星盘瓢虫)共同作用于橄榄星室木虱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Ⅲ型(S型)。红基盘瓢虫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可用Beddington模型拟合;其搜索效率与个体间相互干扰的关系呈幂函数下降,可用Hassell&Varley模型模拟;搜索效率与猎物密度、自身密度间的关系为  相似文献   

11.
伏蚜的天敌——连斑毛瓢虫和黑背毛瓢虫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了提高生物防治效果,综合防治棉蚜,我们研究了耐高温的连斑毛瓢虫Scymnus(Scym-nus) quadrivulneratus Mulsant和黑背毛瓢虫Scymnus(Neopullus) babai Sasaji。这两种瓢虫在田间温度高,七星瓢虫匿迹期间仍能大量繁殖活动,对抑制后期棉蚜和伏蚜能起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二十八星”瓢虫的辨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虞国跃 《昆虫知识》2000,37(4):239-242
“二十八星”瓢虫是指两鞘翅上共有 2 8个斑点的瓢虫 ,而不是一个纯分类学上的名词。已知的“二十八星”瓢虫都是植食性的 ,其中有些是农业上的重要害虫 ,也是鞘翅目中最重要的害虫类群之一。刘崇乐 [1]曾对华北“二十八星”瓢虫进行辨识 ,共记述 3种及 1亚种 ,但有些学名已作了变更 ;庞雄飞等[2 ] 对 5种“二十八星”瓢虫的分布和食性作了区分 ,并提出把这些近似种区别开来 ,重新调查、观察其食性 ,以明确其寄主转移关系 ,对防治这类害虫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化 ,“二十八星”瓢虫为害越来越严重。由于其中的马铃薯瓢…  相似文献   

13.
<正> 十一星瓢虫Coccinella undecimpunctata Linnaeus是我区小麦蚜虫的重要天敌,分布广,出现早,田间发生量占瓢虫总量的10.6—20.7%;仅次于多异瓢虫,位居第二。我们在1979—1981年对十一星瓢虫进行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发现其成虫鞘翅上斑点变化较大,为了在今后普查天敌昆虫时,便于识别鉴定,现将该瓢虫成虫鞘翅上斑点的变化分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十一星瓢虫Coccinella undecimpunctata Linnaeus是青海省柴达木地区的一种重要捕食性天敌。为明确其对枸杞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和枸杞木虱Poratrioza sinica Yang et Li.两种主要枸杞害虫的嗜好性,开展了捕食选择性试验,发现当两种害虫共存时,瓢虫成虫更喜食棉蚜。为进一步探究十一星瓢虫对枸杞棉蚜的捕食能力,测定了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在不同棉蚜密度下的捕食量、寻找效应以及种内干扰、自身密度对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十一星瓢虫各虫态对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种内干扰、自身密度对捕食量的影响分别符合Hassell干扰效应模型和Watt模型。十一星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对枸杞棉蚜的日最大理论捕食量分别为18.94、44.29、81.57、145.27和126.48头;在一定空间、相同瓢蚜比条件下,瓢虫同一虫态个体间存在种内干扰效应,以1龄幼虫受干扰最大,干扰常数为1.1803。此外,瓢虫自身密度对其捕食作用产生一定影响,以4龄幼虫和成虫尤甚,竞争参数分别为0.7948、0.6848。本研究可为今后更高效地利用青海高原本地十一星瓢虫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快速鉴定马铃薯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Motschulsky)和茄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Fabricius)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本研究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了可以鉴别两个物种的序列特征扩增区域(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SCAR)标记。从随机合成的60条引物中筛选出来2条特异性引物(分别为OPI-6和OPJ-15),引物OPI-6在马铃薯瓢虫中扩增出约750 bp的特异性条带,引物OPJ-15在茄二十八星中扩增出约750 bp的特异性条带,根据测序结果设计了两对SCAR引物对筛选结果进行验证,发现根据OPI-6的测序结果所设计的SCAR引物(OPI-6 test)仅能在马铃薯瓢虫中扩增出645 bp的条带,而根据OPJ-15的测序结果所设计的SCAR引物(OPJ-15 test)仅能在茄二十八星瓢虫中扩增出436 bp的条带。这两对SCAR引物能够准确、稳定且快速地区分马铃薯瓢虫与茄二十八星瓢虫,对这两种害虫的精准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七星瓢虫触角转录组及嗅觉相关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瓢虫科食性高度分化。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触角转录组数据库,探讨其触角嗅觉相关基因与食性分化的关系。【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 4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七星瓢虫成虫触角转录组进行测序、组装、注释,挖掘嗅觉相关基因,并与已发表的茄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yioctopunctata转录组进行比较。【结果】共获得七星瓢虫触角转录组31 775条unigenes,其中69.71%的序列得以注释,NR数据库中注释最多,为20 539条。据注释信息,挖掘到27个嗅觉相关基因,包括1个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 OBP)基因,13个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 CSP)基因,4个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 OR)基因,7个味觉受体(gustatory receptor, GR)基因和2个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ensory neuron membrane protein, SNMP)基因。相对应地,在植食性茄二十八星瓢虫转录组中鉴定到38个嗅觉相关基因,包括七星瓢虫中未发现的1个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 IR)基因。在各类型嗅觉相关基因中,茄二十八星瓢虫转录组的OBP基因比例(13.16%)高于七星瓢虫触角转录组的(3.70%),而七星瓢虫触角转录组的GR基因比例(25.93%)则高于茄二十八星瓢虫转录组的(13.16%)。【结论】触角嗅觉相关基因数目不是昆虫食性分化的主因。本研究获得了七星瓢虫触角转录组学资源,初步探讨了嗅觉相关基因同瓢虫食性分化的关系,为了解瓢虫乃至昆虫食性分化的分子基础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究六星瓢虫Oenopia formosana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的生物防控潜能,以及存在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时的捕食偏好。【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六星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和寻找效应,以及同时存在柑橘木虱和萝卜蚜时六星瓢虫的捕食选择。【结果】各虫态的六星瓢虫均能捕食5龄的柑橘木虱若虫,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六星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279、0.430、0.689、0.829和0.695,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9.155、32.895、46.512、58.824和79.365头,处理时间分别为0.034、0.030、0.022、0.017和0.013d,控害效能分别为8.148、14.131、32.048、48.747和55.130。六星瓢虫的各个龄期对5龄的柑橘木虱若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变大而降低,4龄六星瓢虫幼虫的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增加下降趋势最大,当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低密度存在时,4龄幼虫的搜寻效应高于其他龄期的六星瓢虫。存在柑橘木虱...  相似文献   

18.
【目的】茄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是茄科(Solanaceae)植物上的重要害虫。昆虫体内几丁质脱乙酰酶1(chitin deacetylase 1, CDA1)催化N-乙酰氨基-D-葡萄糖胺脱去乙酰基,促使几丁质转化为壳聚糖,控制昆虫体内几丁质纤维有序堆积,并维持角质层结构的完整性。抑制虫体中CDA1基因的表达会抑制壳聚糖的合成,影响昆虫表皮结构的形成,使昆虫不能正常发育而亡。【方法】利用RT-qPCR方法测定HvCDA1基因在茄二十八星瓢虫不同发育阶段(卵、1-4龄幼虫和预蛹)和4龄幼虫不同组织(表皮、脂肪体、中肠和马氏管)中的表达模式。通过饲喂茄二十八星瓢虫1龄幼虫不同浓度dsHvCDA1溶液浸泡处理1 min的茄子叶片后及直接饲喂4龄幼虫不同浓度dsHvCDA1溶液,探究沉默茄二十八星瓢虫HvCDA1基因对其幼虫存活和发育以及HvCDA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发育表达谱结果表明,HvCDA1在茄二十八星瓢虫的各发育阶段均有表达,但在1龄末和2龄末幼虫中的表达量最高。组织表达谱结果显示,在茄二十八星瓢虫4龄幼虫的表皮中H...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农业上,气候变化影响作物产量、蚜虫动态以及捕食性瓢虫对蚜虫的调节作用。一些瓢虫为广布种,而另一些瓢虫种类却只在特定地理范围内分布,而有关气候因子如何影响瓢虫分布了解甚少。【方法】评价不同温度(15℃,20℃,25℃,30℃和35℃)和光周期(8L∶16D,12L∶12D和16L∶8D)对两种瓢虫[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Linnaeus)(一种广布种)和狭臀瓢虫Coccinella transversalis Fabricius(一种东方/南亚瓢虫)]幼虫取食和利用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Harris)的影响。【结果】尽管两种瓢虫的捕食作用和发育速率均在25℃时最高,但是随着日长的增加(即光周期从8L∶16D增加到16L∶8D)捕食作用进一步增强。与狭臀瓢虫相比,在所有温度和光周期下,七星瓢虫幼虫的取食量更高,生长和发育速率更快,其新羽化的成虫体重更重。非线性回归模型显示,七星瓢虫和狭臀瓢虫的最低发育温度分别为11℃和10.5℃左右,最高发育温度分别为41℃和43℃左右。狭臀瓢虫的幼虫捕食和发育速率对气候因子的依赖性强于七星瓢虫。【结论】本研究表明,广布种瓢虫对气候因子的敏感性比土著种瓢虫弱,因而可以广泛分布于不同的地理区域。因此,与土著种瓢虫相比,广布种瓢虫更适于作为生防因子。  相似文献   

20.
饥饿对七星瓢虫捕食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通过不同饥饿程度七星瓢虫雌、雄成虫对麦二叉蚜捕食作用的研究,得出:①饥饿不能改变七星瓢虫雌、雄成虫捕食作用的功能反应类型;②七星瓢虫雌、雄成虫间在各种饥饿条件下的捕食量差异均不显著;③七星瓢虫雌、雄成虫对麦二叉蚜的捕食量(Na)随着时间(t)的变化,其模型分别是Na=90/1+e0.94534-0.15745t和Na=90/1+e0.87285-0.12985t;④七星瓢虫雌、雄成虫之间在24h内的捕食速度(V)差异不显著,其与时间段(x)关系的模型分别为V=8.3559x-1.2460和V=4.3487x-0.59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