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80年6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阳地区文物队和南阳市卧龙岗博物馆联合组成的一个调查发掘小组,在南召县小店公社朱庄大队杜庄附近小空山的一个溶洞中发现了旧石器。溶洞底比附近的河水面高30多米。在洞内灰色多孔状的堆积中发现了100余件石制品和加工石器的原料,其中包括石核、石片和经第二步加  相似文献   

2.
<正> 1982—1984年,江西省于都县博物馆在罗垇石灰厂附近一裂隙堆积中获得一些哺乳动物化石,该化石是石灰厂工人在开石灰岩时发现的.化石层位于于都县罗垇区,距县城15公里,属裂隙堆积,化石出自棕红色砂质土层.材料修复后,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有关同志鉴定,计有:鳖(Amyda sp.),蝙蝠,竹鼠  相似文献   

3.
陕西蓝田发现的猿人下颌骨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3年6—8月,我所新生代研究室的一个野外队在陕西省蓝田县一带进行调查工作。7月19日,该队黄万波、汤英俊和张宏三同志在蓝田县城西北约10公里的泄湖镇陈家窝村附近发现了一个完好的猿人下颌骨化石;同时还发现了虎、豺、斑鹿、野猪及象的骨骼化石。这个猿人下颌骨化石发现于厚杓30米的第四纪红色土层中。在红色土层的底部有  相似文献   

4.
方启  陈全家  卢悦 《人类学学报》2012,31(4):344-354
2010年3月—5月,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丹江口库区北泰山庙2号旧石器地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500㎡, 地层堆积由上至下分为3层。第①层是黑褐色黏土层, 为耕土层, 发现石制品90件。第②层是黄褐色黏土层, 出土石制品21件, 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及石器; 断块占一半多; 石器仅3件, 均为刮削器。第③层是红褐色黏土层, 出土石制品48件, 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及石器; 石器有刮削器、砍砸器、手斧和手镐等类型。各层石制品原料的种类基本一致,都以石英为主。石器工业的特点是, 以砾石及其大石片为毛坯, 简单加工的重型工具为主要类型。结合与附近其他类似地点的地层及石制品特征对比推断, 第③层与第②层的时代可能从中更新世延续至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5.
戴贤才 《昆虫学报》1965,(3):274-284
大栗金龟(虫甲)是四川西北部重要农林害虫之一,幼虫为害青稞、小麦、豌豆、马铃薯、玉米、甜菜等作物及森林苗圃中的幼苗,成虫为害杉树、桦树、杨树等森林。1955—1963 年在炉霍虾拉沱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查明大栗金龟(虫甲)在炉霍虾拉沱六年发生—代,幼虫越冬五次,成虫越冬一次。卵于7月下旬至10月上旬孵化为幼虫,卵期由于产卵时期的温度和土壤湿度不同而为45—66天。幼虫于10月中旬开始下降至40厘米以下越冬,第二年4月中旬开始上升至5—15厘米的土层为害;五次越冬后,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在12—44厘米的土层中化蛹,幼虫期58个月强。蛹于7月下旬至9月上旬羽化为成虫,蛹期约两个月。成虫当年不出土,第二年5月上旬开始出土,中下旬最盛:出土后,飞往附近林缘杉树上取食交尾。5月下旬末,雌虫开始飞回田间产卵,成堆产在13—26厘米的土层中,每堆12—28粒。成虫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死亡,成虫期约10个月。  相似文献   

6.
陕西蓝田涝池河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63年6月—8月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新生代室部分人员,在陕西蓝田进行新生代地层调查时,于县城东北厚镇公社涝池河红色土层之上的更新统地层中,发现的一些旧石器及少量哺乳动物化石,曾作过简短的报导(戴、计,1964)。  相似文献   

7.
广东韶关马坝发现的早期古人类型人类化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58年6月,广东韶关(原曲江县)马坝农民挖掘当地狮子山石灰岩洞穴中的堆积作肥料时,发现了一个人类头骨化石和许多动物化石,发现经过和对人类化石以及动物化石的初步观察,广东省博物馆和梁钊韬、李见賢已先后有文章发表。狮子山位于韶关市马坝乡西南约1.5公厘处,为由石炭纪石灰岩的两个孤峯(狮头峯  相似文献   

8.
周口店新发现的中国猿人下颌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9年周口店中国猿人化石产地的发掘工作从6月中旬开始,继续由鸽于堂西口的第27水平层(自然层位为第10层)往下发掘,7月6日在清理北洞壁附近炸开的坚硬角砾岩堆积时,在胶结较硬的含石灰岩碎块的红砂土中,发现了中国猿人的一具下颌骨,已裂  相似文献   

9.
2020年4-6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海原县文管所组队对海原县南华山地区进行史前时期遗存专项考古调查。此次调查共发现旧石器地点27处,其中明确地层的有14处。从地层上看可大致分为18000 BP以后的马兰黄土堆积和24000-18000 BP马兰黄土下部河漫滩相堆积两期,分别以石叶-细石叶工业和小石片石器工业为代表。油坊院遗址第1地点和刘湾遗址断面上发现较厚的灰烬堆积,前者还发现有1处明显的火塘遗迹;测年数据显示,两者年代分别为22000 BP cal和11000 BP cal。此次海原县南华山地区旧石器的发现,为研究中国西北地区旧石器晚期文化提供了新的材料,为进一步探讨LGM阶段中国北方旧石器晚期的环境、文化与人群交流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阿尔泰雪鸡生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6月20日至7月10日,在新疆北塔山(45°20′N,90°10′E)考察时,发现阿尔泰雪鸡Tetraogallus altaicus(Gebl.)系中国鸟类一新纪录,现对其生态的初步观察报道如下。1方法除采用一般路线统计法外,并于6月25至7月1日在一处中蒙边界界碑附近进行了定位观察。2调查结果2.1栖息地据同当地猎人座谈,该鸟常年栖居在北塔山具有裸岩峭壁的高山和亚高山草原地带,属地方性留鸟。北塔山最高山峰海拔仅3400米左右,该鸟夏季栖息高度通常在海拔2500—3000米;冬季降雪时,常下迁至海拔2000米左右的冬牧场。栖息地植被主要有异燕麦(Helictotrichon hooker…  相似文献   

11.
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采用人工调查方法,对福建省厦门市辖区公路绿化植物害虫进行大面积调查。共发现害虫104种,外来物种6种,天敌11种。  相似文献   

12.
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加贵公社加图大队于1971年修建排洪隧洞时,在两个隧洞口的石灰岩裂隙堆积中都发现了化石。公社革委会随即将此事函告我馆。信中还提到在附近的一座叫干淹岩的一洞穴,也曾有化石发现。1972年冬,我馆派员前往调查,在两条裂隙堆积中分别采到剑齿象(Stegodon sp.)和印度象(Elephas maximus)臼齿各一枚。之后,我们着重探查了干淹岩的山洞,并在个别地段作了试掘,采集到人类牙齿化石两枚和一定数量的哺乳类化石。详细研究尚未进行,现仅将初步观察扼要报导于下:加贵位于都安县城东北83公里,沿都安一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北回归线附近岛屿及沿海初夏鸟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1年6月8日至19日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粤闽沿海岛屿及沿海湿地(东迄福建省南部的东山岛,西至广东省东部汕头地区的牛田洋湿地和南澳及其附近诸岛)进行鸟类调查,后又于2004年6月做了补充调查.共记录到鸟类77种,其中海岛鸟11种,湿地鸟25种,陆地鸟41种,包括国家一、二级保护种类分别为白腹军舰鸟Fregata andrewsi和岩鹭Egretta sacra.观察新增了10种以往未曾在该地区记录到的鸟类,首次记录到岩鹭在南澳及其附近诸岛的繁殖,再次印证了粉红燕鸥Sterna dougallii、黑枕燕鸥.Sterna sumatrana、褐翅燕鸥Sterna anaethetus和黑叉尾海燕Oceanodroma monorhis在该地区的繁殖记录.通过对比该地区一个多世纪以来鸟类记录(包括繁殖记录)的差异,探讨该地区鸟类区系的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14.
1989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四川工作队在北川县文化馆收藏的一堆化石中,发现了一枚人牙化石。 这批化石材料出自北川县甘溪乡金宝村,这里是涪江支流平通河谷地,附近石灰岩山洞很多,河畔山坡上有黄土堆积,当地经常发现化石。这批材料已脱离原生层位,但系一次采集所获,估计应是同一地点共存的。 化石材料皆已有较深石化程度,多呈黄色或黄白色,因放置时间太长,保管不善,其中多数已残。选送的部分标本由本所有关专家初步加以鉴定。其中哺乳动物牙齿化石若干枚,计有鹿、牛、  相似文献   

15.
黄立铨   《广西植物》1982,(2):103-104+98
<正> 黄枝油杉Keteleeria calcarea Cheng et L.K.Fu系松科油杉属植物。因叶像松似柏,群众有松柏木、山松和图松的别称。 黄枝油杉为我国特有植物,生长在石灰岩石山的特殊环境中。自1950年发现以来,尚未见有较详细的资源调查的报告,为发展林业生产及石山绿化,现将1981年6月至9月调查情况及有关材料报导如下,供参考。 黄枝油杉为高大常绿乔木,树高20米左右,胸径最大有136厘米,树干通直,雄伟挺拔,树冠球形或椭圆形,枝叶茂密浓绿,适于庭园绿化。根系发达,能在土层比较浅薄,温湿度变化较大的石灰岩石山上生长。我区石灰岩石山的面积大,约占全区总面积的40%。发展黄  相似文献   

16.
1984年10月至1985年6月,我们在甘肃省合水县子午岭及华亭县关山林区进行鸟类资源调查期间,发现两种鸟,系甘肃省新纪录。鉴于它们在甘肃的分布,对于研究动物地理区划有参考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南京汤山驼子洞的马科化石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 0年在南京汤山葫芦洞直立人地点附近的驼子洞堆积中发现了又一处哺乳动物化石点。其中的马科化石有两种 :黄河马Equushuanghoensis和中国 (长鼻 )三趾马Hipparion(Proboscidipparion)sinense。这是自 1 95 9年发现黄河马化石以来首次发现黄河马的颅骨和完整的颊齿列标本。这两种马的同时出现说明含驼子洞动物群的堆积形成于早更新世。因此驼子洞堆积的发现是江宁地区下更新统的首次记录。驼子洞的黄河马和长鼻三趾马均为这两类马在秦岭淮河以南的首次记录 ,并反映了在早更新世曾发生过北方动物群跨越长江的南迁事件。  相似文献   

18.
黄土区旱地苜蓿连作条件下施肥对土壤磷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8a连作苜蓿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磷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可提高土壤耕层全磷含量。单施磷肥40-100cm土层土壤全磷含量小于对照,NPM处理20-100cm土层土壤全磷含量小于对照。施肥有利于改善耕层土壤磷素的有效性,提高有效磷含量,导致土壤有效磷含量在耕层土壤有一定累积,耕层以下骤减;施肥能够提高土壤中Ca2—P、Al-P、Ca8-P和Fe—P含量,单施磷肥处理提高幅度小于氮磷和有机肥配施处理。  相似文献   

19.
大豆-柑桔间作系统中作物对磷的吸收利用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卫军  王凯荣  李合松 《生态学报》2003,23(12):2565-2572
微区试验和^32P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大豆-柑桔间作系统中大豆和柑桔对不同土层中磷的吸收特征表明,大豆-柑桔间作大豆与柑桔对浅层磷具有强烈竞争作用,大豆和柑桔对浅层磷的利用率分别降低41.5%和14.7%,浅层磷肥对大豆和柑桔的供应量分别降低346.8mg/区和148.1mg/区。柑桔对土壤深层磷的吸收能力比大豆强,单作大豆对浅层磷的利用率比单作柑桔高104.8%,而对35cm和55cm土层磷的利用率分别比单作柑桔低25.6%和878.3%。大豆基本不能利用55cm及其以下的磷,利用率小于0.1%。大豆-柑桔间作可以提高大豆对深层磷肥的利用率,间作大豆对35cm和55cm土层磷肥的利用率比单作大豆分别高32.3%和175.0%。  相似文献   

20.
1960年春,我们到湖北省的清江地区调查洞穴,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共调查了18处。在洞穴的堆积里,我们找到了哺乳类的牙齿化石,但数量不多。洞里大部分的化石,都被当地农民作为一种中药——“龙骨”挖掘完了。我们根据当地药材收购站的线索,对重要的化石地点作了复查;证实了大部分的化石种类,和我们所调查的相同。为了对这个地区的化石有较深入的了解,因此,我们把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