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52个家蚕品种在春秋两个季节的试验资料,对万头茧层量及其构成因素作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环境下,诸因素对万头茧层量的作用不完全相同,主要表现为幼虫生命率和茧层率在不同季节中的作用相对地变化。结合育种实践指出:(1)春用蚕品种的选育应在保证生命率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茧层率和全茧量,而夏秋用品种的选育应在保证茧层率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生命率和全茧量。 (2)为提高选择效果,春蚕期育种应以选择茧层率为主,夏秋期育种应以选择生命率为主。  相似文献   

2.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法根据10头老熟幼虫体重、全茧重、茧层量、茧层率(%)、存活率、万蚕茧层量和茧丝长等指标,对两对二化性家蚕Bombyx mori L. 杂交品系(SH6×NB4D2和CSR2×CSR4)杂交一代的22个子代个体进行了遗传参数估算,以缩小优质蚕品种的候选范围,并且计算出直接筛选的参数,如遗传力和遗传进度等,使这些信息可用于以筛选高产新品种为目的的育种和选择过程中。杂交子代2, 4, 5, 6, 7, 10, 14, 16, 19和20号个体在这几个指标中表现出显著的优越性。全茧重、万蚕茧层量和茧丝长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较大,可以简单地从表现型的差异对这些性状进行选择并取得遗传性状改良。其他几个指标(10头老熟幼虫体重、茧层量、茧层率(%)和存活率)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较低,对这些性状进行直接选择来改良品种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3.
利用黑色斑蚕作亲本、选育日系普斑限性品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家蚕Bombyx moli斑纹互作原理,利用2032限性品种的雌,与自然突变体雄杂交。F2代出现分离,于是淘汰所有黑色斑蚕,只留下普斑蚕和素斑蚕,即得到新限性普斑系。新限性品系得到后,做连续3代的系统选育,其中F3代为蛾区混合育,F4~F5代采用单蛾育。蛾区混合育着重个体选择,单蛾育以蛾区选择为主,个体选择为辅。性状基本稳定后,即初步对其作主要经济性状的测定。结果显示:新限性品系在5龄经过、全龄经过上比两亲本略短。在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几项指标上较两亲本为优,分别比两亲本平均值提高31%、38%、5%。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庄口与季节原料茧茧层丝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广西的桑蚕原料茧,春茧和秋茧5 min、10 min两个处理水平的茧层丝胶初期溶解速度与蚕茧解舒率之间都存在着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茧层丝胶初期溶解速度越大,蚕茧的解舒率越大.庄口和季节是影响广西桑蚕原料茧茧层丝胶初期溶解速度的重要因素.而茧层丝胶初期溶解速度与蚕茧解舒率在品种水平上则没有相关关系,也就说明茧层丝胶初期溶解速度在品种间虽然有差异,但蚕品种并不是主要制约或影响蚕茧茧层丝胶初期溶解速度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5.
家蚕茧质性状的性别效应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对家蚕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重等性状的性别效应进行理论估算: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重等4性状的性别随机效应的方差的概率和性别随机效应的预测值概率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证明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重等四性状的性别效应极显著,这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重等4性状的性别效应预测值雌(雄)分别为0.248g(-0.247g)、2.423cg(-2.394)cg、-1.976%(1.992%)和0.224g(-0.223g)。性别效应调整后各性状均呈单峰正态分布,符合QTL分析对数量性状连续正态分布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报道我所育成的夏秋用推广品种的几点体会。 在亲本选配上,两个对交原种的一方含有一定的多化性血统,另一方为多丝量二化性血统。采用这样的搭配方法,能将茧丝质及强健性这一夏秋蚕品种选育中的矛盾得到比较合理的解决;用多丝量二化性品种作改良种回交的,以2—3次为宜,回交到4次茧质提高有限,生命力下降,龄期经过延长;采用高温多湿的环境条件,对杂种后代进行定向培育,是夏秋蚕品  相似文献   

7.
在家蚕新品种选育与母种繁育中,需要对留种用的茧子逐个秤出全茧重量和茧层重量,再算出茧层百分率((茧层量/全茧量)×100)。不但工作量大(一次要秤茧一万至数万粒),而且时间紧迫(必须在3—5天内秤选完毕,否则要出蛾),因此常要动员许多人员参加单茧秤量、计算,而且准确性还达不到要求。我们仿照丝厂用但尼尔秤的原理、试制成两种单茧天平、一种茧层率查对器,并创造了流水作业法。现在四人一组,每天可秤  相似文献   

8.
徐礼根  王维义 《昆虫知识》1992,29(4):223-226
花粉和蜂王浆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兼具营养强壮剂及促生长剂的特性。本试验基于花粉和王浆的这种特性,对家蚕进行花粉和蜂王浆的添食试验。结果表明,用0.1~2.5%的油菜蜂花粉提取液或0.01~0.1%蜂王浆浸渍桑叶喂饲3~5龄家蚕能显著提高蚕体重、结茧率、茧层率和受精率,也能提高茧层量和产卵量,但对全茧量无显著影响。二者相比,添食花粉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9.
采用家蚕(Bombyx mori)H9品种作为实验动物,分别用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粉制作的人工饲料进行饲育。通过饲育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后家蚕的龄期经过时间、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蛹体重、疏毛率、死亡率、每龄眠起体重等经济性状指标。同时采用PCR方法对转基因饲料饲育后家蚕组织中外源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含转基因大豆粉的人工饲料对家蚕的生长发育并无显著影响,且不存在外源基因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广西桑蚕茧丝质量与性能指标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广西桑蚕茧的茧丝质量与性能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桑蚕茧外形略小,茧层丝胶含量、茧层易溶丝胶含量、丝胶溶解性以及茧丝纤度等主要指标均与江浙夏秋用桑蚕茧有明显差异.桑蚕茧的茧层丝胶含量、易溶丝胶含量随庄口、季节不同而有显著差异;春季桂南地区的蚕茧茧层丝胶含量高于桂西北地区,秋季刚好相反.茧层易溶丝胶含量在11.6%~14.4%之间,约占丝胶总含量的41%~45%,茧层易溶丝胶含量和解舒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茧层易溶丝胶含量越多,蚕茧解舒越好.庄口和季节是影响桑蚕茧层易溶丝胶含量高低与蚕茧解舒优劣的重要因素.广西桑蚕茧层丝胶对煮茧温度更敏感,茧丝纤度粗细变化开差大.因此,我们认为目前困扰广西桑蚕茧加工技术突破的原因之一是缫丝工艺技术,采用传统缫丝工艺技术难以正常发挥广西桑蚕茧的茧丝优势与特性.  相似文献   

11.
家蚕茧质性状的QTL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QTLMapper 2.0 QTL作图软件,对F2群体的家蚕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重等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分别检测出7个、6个、2个、8个有显著效应分量的QTLs,分布于7个、5个、2个、7个不同的连锁群。控制全茧量、茧层量的QTLs一般存在复杂的上位性效应。对全茧量性状,有3对QTLs存在显著的加加上位性效应,其中1对还存在加显、显显互作;共有3个QTLs存在显著的显性效应,1个存在显著的加性效应。对茧层量QTLs,发现1对QTLs存在极显著的各项遗传效应,包括上位性效应;1对QTLs被检测到显著的显显互作,1个QTL具有显著的显性效应,并与另一个QTL存在显著的加加互作。茧层率、蛹体重主要受加性或显性的QTLs作用,没有发现茧层率QTLs的上位性效应,蛹体重的有效QTL大都呈现显著的负向显性效应,只有一对QTLs存在显著的加加上位性效应。第2、3、4、11、13、24、34、37、40连锁群是两个或多个性状QTLs分布的共同连锁群。全茧量和茧层量存在共同的QTL或染色体区域,育种上可通过适当选配,利用基因的互作效应,同步改良这两个性状。  相似文献   

12.
家蚕重要经济性状的QTL定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AFLP技术, 对家蚕品系C100和大造的回交一代BC1群体进行了连锁图谱的构建. 在此基础上, 利用WinQTLCart2.0软件分析了影响家蚕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重等4个重要经济性状的QTL, 通过复合区间作图分析共检测到11个QTLs, 其中控制全茧量的QTLs有 2个, 分别定位在第6, 19两个连锁群上; 控制茧层量的QTLs有3个, 分别定位在第3, 14, 19三个连锁群上; 控制茧层率的QTLs有3个, 分别定位在第2, 11, 15三个连锁群上; 控制蛹体重的QTLs有3个, 分别定位在第2, 14, 19三个连锁群上. 利用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将不同的增效QTLs进行聚合, 为优质高产家蚕新品种的选育打下了极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五个处理的一系列比较,白栎Quercus fabri叶片作为珍贵绢丝昆虫——天蚕Antheraea yamamai的饲料,无论幼虫存活率、化蛹率、二至四眠蚕体重、五龄幼虫体重增长曲线及理论极限体重K值、取食量、相对摄食速率、消化量、结茧率、全茧量、蛹重、茧层量等均明显高于过去普遍采用并认为理想的麻栎Q. acutissima的饲育结果,从而证实白栎是饲育天蚕的最佳饲料植物。  相似文献   

14.
家蚕对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虫体克隆技术,对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湖南株(DpCPV-HN)进行了分离纯化,鉴定为质型多角体病毒1型。以家蚕春蕾×镇珠杂种F1代及自交的F2代4或5日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以纯化的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对F1代幼虫的毒力测定为对照。结果表明:家蚕品种春蕾×镇珠对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敏感,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湖南株能引起其感染发病;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湖南株感染家蚕品种春蕾×镇珠F1代幼虫和F2代幼虫28天后的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885个和18个CPB(质多角体),前者为后者的49倍。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湖南株感染后的家蚕,其结茧率、化蛹率、羽化率、全茧量、茧层量和单蛾产卵数均有所下降,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单蛾产卵数与病毒感染剂量之间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5.
He—Ne激光辐照野桑蚕生物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定量He-Ne激光辐照野桑蚕催青卵及蚕肾,并与家蚕杂交,对其子代的蛋白质和酯酶同工酶进行电泳分析,结果发现谱带数目及活性有变化。另外,茧质调查和丝质调查与对照相比也有差异,并发现丝长和纤度特好的变异个体,显示He-Ne激光辐照对野桑蚕生理生化性状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性状遗传力是进行选种、育种工作不可缺少的遗传参数。有关鸡的经济性状遗传力,国外已有许多研究,而国内这方面的报道较少。由于不同品种同一性状的遗传力不尽相同,因而国外估测的有关性状遗传力只能供我们参考。为使成都白鸡今后的选育工作更为科学可靠,有必要正确估测成都白鸡某些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力。关于估测性状遗传力的方法,许多学  相似文献   

17.
1973年在春季试验的基础上,秋期继续进行了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增加桑蚕产丝量的研究,并初步研究了植物性昆虫蜕皮激素与保幼激素的配合使用,结果如下: (1)喷布保幼激素类似物3号后,蚕体叶丝转化率与对照差异不大,这和春季结果相符。五龄每小时的产茧层量和食下量的成丝率,激素处理区与对照区均无明显差异。食下干物的总量则前老明显超过后者。但喷布激素后的三天左右时间内处理区的食下量却低于对照区;当对照区见熟后,处理区食下量继续增加。故在激素处理后的三天左右时间内,适当控制用桑是增产和减少桑叶消耗的主要关键之一。 激素处理后三天左右时间内,绢丝物质的生成和体重增加速度均低于对照区,淀粉酶活性也低于对照区。这与食下量变化的规律一致。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变化与淀粉酶基本相似,但亦具有自己的特点。 (2)保幼激素类似物3号喷布于五龄蚕体后,茧丝长、茧丝量、解舒丝长及有绪率等均明显增高,拉力和抱合显著改善,切断次数减少,匀度、净度、清洁、茸毛等均与对照区相仿,纤度略有偏租的倾向。以上结果与春季试验一致。多次试验结果亦证明在喷布时间和喷布剂量适当的情况下,对蚕丝解舒并无不良影响,但剂量过高,则有导致解舒率下降的危险。 (3)牛膝蜕皮激素和百日青甾酮都具有缩短龄期的生理活性。添食蜕皮激素的时间以见熟5—10%为宣。添食剂量以2—5微克/头为妥。在适当时间添食适当剂量的蜕皮激素可促使上簇齐一,缩短龄期半天左右,对茧质并无影响。但若添食时间过早,则有引起茧层量下降的危险。蜕皮激素与保幼激素配合使用,不但能促使蚕儿老熟齐一,上簇集中:而且茧层量与单独使用保幼激素相仿,丝质也无明显影响,今后在农村生产中,将有广阔的实用前途。  相似文献   

18.
<正> 饲育温度对家蚕的生长发育及其产茧量、茧层量和产卵数等经济性状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对蚕的生理变化关系很密切。本试验研究了不同饲育温度对蚕儿血液中的淀粉酶和海藻糖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在血液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变化,了解温度与昆虫的代谢关系。并结合调查了温度对蚕儿生长发育和产茧量、茧层量等经济性状的关系,为养蚕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桑树品种——川826的育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多年观察比较,新桑品种“川826”表现出遗传性状稳定、优质、高产、抗性较好等优点,2000年正式列为“十五”省农作物育种攻关项目“优质、高产桑、蚕新品种选育”中桑主攻品种,并进一步进行区域性比较试验。经过2002年至2005年在四川省乐山、三台、蚕研所等三点的比较试验和在四川篷安生产示范点的示范繁殖,“川826”与对照品种“湖32”相比,其产叶量高13.95%,万头产茧量高8.88%,万头产茧层量高8.8%,五龄担桑产茧量高13.51%,667 m2(亩)桑产茧量高28.2%,桑产茧层量高27.6%。特别是用“川826”桑叶养蚕后产卵制种成绩尤为突出,单蛾产卵量比对照高6.87%以上,单蛾正常卵粒数比对照高5.63%以上。2006年4月被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合格品种。  相似文献   

20.
He HG  Zhao ZM  Yan XH  Wang JJ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8):2147-2152
在实验室抗性选育的基础上,应用数量遗传学中的域性状分析法,研究了桔全爪螨北碚种群对阿维菌素和甲氰菊酯2种杀螨剂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并对2种药剂在不同杀死率下抗性发展的速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用阿维菌素和甲氰菊酯分别不连续汰选11及16代后,桔全爪螨对两者的抗性分别为3.8和29.9倍,抗性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0475和0.1544.在室内选择条件下,杀死率为50%~90%时,要获得10倍抗性,甲氰菊酯仅需要7~16代,阿维菌素则需要12~26代.而在田间选择情况下,2种药剂都将需要更长的时间.抗性筛选结果表明,生物源农药阿维菌素的抗性风险明显低于菊酯类农药甲氰菊酯.试验结果可为桔全爪螨抗性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