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知识图谱工具CiteSpace对CNKI数据库中CSSCI及核心期刊收录的生态资本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更客观、科学的参考。研究表明:国内学界多从基本概念、资本属性、构成要素等角度探讨生态资本的内涵;从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角度探究生态资本化理论的衍生过程;以生态系统服务、生态危机的解决策略、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构想为着力点研究生态资本的理论价值;基于生态补偿、生态资本运营、相关理论在具体领域的应用等视角进行生态资本的现实运用研究。这些研究热点熔融于该领域研究的各个阶段,呈现出\"基本内涵和衍生过程探讨、理论价值探究、现实运用研究\"的演进路径。新时代下,专家学者应着重关注宏观生态资本核算标准与体系、微观生态资本化衍生路径以及社会服务实践领域生态资本现实价值的研究,以推动生态资本理论朝着纵深化方向发展,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了解我国生态补偿研究的发展脉络及演变趋势,以CSSCI数据库检索到的期刊论文为主要数据源,借助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软件,对国内生态补偿研究的论文分布、研究力量、研究主题、热点演化等方面进行科学文献计量分析,并绘制系列知识图谱。结果显示:①国内生态补偿研究的年度发文数量经历了波动增长(2000-2016)-逐步下降(2016-2019)-缓慢增加(2019-)3个发展阶段;累计发文量表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②国内生态补偿领域研究文献主要来自少数核心作者群,核心作者的研究奠定了国内生态补偿研究的基础;非核心作者缺乏相互间的合作。③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和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主要研究机构,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以地缘联系为主,机构间跨区域的合作力度较弱。④国内生态补偿的研究热点指向流域生态补偿、生态补偿机制、生态文明建设及转移支付等方向;研究前沿指向生态系统服务、受偿意愿、绿色发展及生态产品等领域,是今后需重点关注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随着湿地研究的发展,小微湿地开始受到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共同关注。我国小微湿地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少数文献介绍了小微湿地的概念、管理和营造技术。为了深入了解小微湿地的研究现状,检索了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1990年至今关于小微湿地相关的研究论文,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检索到的3072篇小微湿地研究文献的逐年发表数量、学科分布、核心作者与国家地区、关键词和文献被引用情况进行了可视化分析,追溯探讨了小微湿地的发展和研究动态及热点。结果显示,1990年以来,针对小微湿地的研究呈持续上升态势;小微湿地研究涉及生命科学、环境、生态、水产等137个学科,可以归为16个聚类,主体研究的各个聚类间有着继承和衍生关系,交叉重叠较多;小微湿地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及在\"碳中和\"中的贡献、小微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及适应性管理、小微湿地对面源污染的净化功能可能是未来几年的研究热点,城市小微湿地的研究和工程运用也将成为本研究领域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背景】皮肤微生物与动物的平衡状态对宿主健康至关重要。皮肤微生物影响宿主的代谢和免疫过程,赋予宿主特定的生理功能,反之,皮肤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也会影响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目的】通过可视化分析近15年(2009–2023年)动物皮肤微生物领域的研究文献,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前沿动态及未来趋势,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Cite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 (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动物皮肤微生物相关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包括研究进程、主要研究力量、研究热点及前沿3个方面。【结果】自2012年起,动物皮肤微生物领域的年发文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表明该领域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和发展。该领域的研究已从微生物学基础学科向多个交叉学科扩展。在全球范围内,美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实力最为突出,形成了以高校为中心的合作网络;而中国在该领域的发文量位居全球第三,显示出独特的地位和重要贡献。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蛙壶菌( Bar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Bd)、壶菌病、皮肤细菌、皮肤真菌等方面,并且常与肠道微生物研究相结合讨论。【结论】动物皮肤微生物研究领域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具有巨大的研究潜力。备受关注的微生物多样性、皮肤疾病、宿主健康、免疫防御等经典话题,在今后仍会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我国蚂蚁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所在,以期为挖掘蚂蚁研究热点提供思路,为我国蚂蚁研究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提供努力方向。【方法】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出版总库和Webof Science数据库,获取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蚂蚁研究的相关文献题录,借助Citespace软件,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外蚂蚁研究的发文数量、发文国家、发文机构、发文作者、关键词等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当前研究蚂蚁热点、领先国家、高水平作者及高发文期刊。【结果】在发文数量方面,美国领先全球,但中国自2006年以来,快速进步,目前基本与日本和法国持平;从关键词分析来看,国际上关于蚂蚁研究较为全面,国内在蚂蚁行为与进化等方面还需努力;从发文作者来看,我国能与国际蚂蚁研究大家相比的学者数量较少,不同学者间实力悬殊较大,不利于该学科可持续发展;从发文机构来看,我国从事蚂蚁研究的机构多集中在南方,并且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蚂蚁研究机构;此外,蚂蚁外文文献载文期刊数量与期刊平均载文量均高于中文期刊。【结论】1996年以后,我国蚂蚁研究开始快速发展,目前,在年发文数量方面,基本与日本和法国持平,居于世界前10。但在高影响力作者(机构)、研究团队结构、研究领域、载文期刊质量与数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欠缺,还需在相关方面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6.
海洋酸化(Ocean acidification)为目前备受人们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因此为了能够客观地揭示海洋酸化的研究态势,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分析(Bibliometric analysis)的方法,以海洋酸化概念提出后(2004年以后)ISI Web of Science期刊引文数据库中涉及到海洋酸化研究的所有文献为样本,对文献的增长趋势及期刊分布进行描述统计,并基于关键词的知识图谱及突变分析的方法探究海洋酸化的热点关注方向随时间的变动及研究前沿。描述统计表明:海洋酸化概念提出的这十多年来,涉及海洋酸化的研究文献数量呈现激增的态势,研究学科交叉明显,海洋酸化对珊瑚礁的影响是这十年来的重点研究领域。从基于关键词的知识图谱可以看到,在海洋酸化研究初期(2004—2009年),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尤其是珊瑚礁生物及浮游植物)及生态系统的影响;二是对海洋酸化现象的认识;中期(2010—2015年),研究内容与初期相似,研究重点往海洋生物上倾斜,同时有新的热点研究区域和研究方向的出现;近期(2016年以后),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影响的研究依旧占据着主流研究方向。对基于突变分析得到的当前(2018年2月)海洋酸化研究的热点关注的文献分析发现,当前海洋酸化的研究存在以下5个前沿方向:(1)在探究海洋酸化与生物的关系之时需结合多因子讨论;(2)探索生物在海洋酸化下的内在应对机制;(3)海洋酸化影响下的生物响应的综合评估及预测;(4)探索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5)对海洋酸化概念的挑战——海洋酸化形成原因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背景】 随着新型台站和测序方法的迅猛发展,微生物生态学数据已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为理解微生物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这些庞大的数据集的处理和分析对传统方法来说是一个挑战,机器学习因其在处理大数据方面的优势而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技术。【目的】 基于文献计量学,本文全面探索机器学习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其发展趋势、现状及热点,为未来机器学习和微生物生态研究的结合指明方向。【方法】 获取并分析Web of Science (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1991–2023年间发表的相关文献,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探究发文量演变特征、国际合作情况及学科交叉现状,利用Carrot2对文本数据进行挖掘,构建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 机器学习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应用的数量以2018年为界经历了稳定增长和暴发增长两个时期,相关应用正逐渐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研究成果持续增长,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越来越紧密,特别是微生物生态学与化学、物理、环境、计算机等学科之间的合作,为科学研究的进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机器学习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广泛。在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序列识别和物种分类上。自2018年以来,随着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研究焦点转向复杂系统的预测。这两个时期关键词的对比展示了机器学习技术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从基础的数据处理和分析逐渐转向更加复杂、高级的预测模型。【结论】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结果,结合机器学习在微生物生态中应用的数据缺乏、模型选择困难和可解释性差等挑战,后续研究应更加重视国际合作和数据共享,加强学科交流,推动可解释机器学习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厘清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研究的现有进展和发展脉络,有助于深化SDGs研究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SDGs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表明:(1)SDGs相关研究经历了萌芽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累计发文量呈稳步上升趋势,且涉及学科领域广泛。(2)英国、美国和中国等是SDGs的主要研究力量,发展中国家对SDGs研究的影响也持续增强。(3)环境问题、多方合作、SDGs全球治理与地方化等是SDGs研究的热点方向,而公民健康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是SDGs未来研究的关注重点。鉴于文献计量分析结果,后续研究应重视SDGs评估、扩展指标数据源和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等。 相似文献
9.
自然河流经过人工水网重塑与城市产生紧密联系,促进了沿岸城市功能区域的生长,形成了以水为中心的具有独特风貌的沿岸景观。以六朝(222—589年)和明代(1368—1644年)的秦淮河水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图解分析梳理其沿岸景观的要素构成、分布特征,包括桥梁、里坊、市肆、楼馆、文教建筑等功能建置,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等园林景观和表现公共景观的景观文化3个层面;通过比较分析探究其背后的形成原因,把握水城共生的互动关系,以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城市河流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草原生态补偿是指在合法利用草原资源过程中,草原使用者或受益者对草原资源的所有权者或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付出代价者支付相应费用的行为。如何实现补偿机制的合理化及其长期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草原生态补偿一直以来的研究热点和重点。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系统归纳总结了草原生态补偿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模式,探讨了草原生态补偿的特点及其与森林、河流、农田生态补偿之间的差异和联系。研究结果表明早期草原生态补偿研究主要聚焦于草地质量提升、草原物种丰富度提升、草原景观维护等方面;随着草原生态建设的发展和深入,草原生态补偿逐渐成为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交叉的研究领域。目前,草原管理政策与牧民满意度的耦合关系、草原生态补偿政策效益评估和草原地区生态补偿标准测定是草原生态补偿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各领域生态补偿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机制与效益评价两方面。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受限于经济价值认知不足等问题,难以像森林补偿那样形成相对完善的市场机制,也无法适用流域生态补偿中常见的筹资方式。此外,生态系统的独特性也对草原生态补偿效益评价过程中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指标选择和权重分配做出了要求。在探讨草原生态补偿研究态势及热点前沿的基础上,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草原生态补偿定量研究中各方法的适用性及优缺点,以期为草原生态补偿后续研究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CiteSpace软件分析皮肤病学领域肠道菌群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皮肤病学领域肠道菌群相关研究。应用CiteSpace 6.1.R6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发文国家、机构、学科及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方向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共529篇,其中中文文献302篇,英文文献227篇。纳入文献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发文量为世界首位,但研究较为分散,机构间和研究者间缺少合作。该领域中寻常痤疮、斑秃、银屑病仍为当前研究热点;研究方向以肠道菌群组成分析、代谢产物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为主。结论 本领域文献量仍较少,但发文量处于稳定增长水平,对于炎症性皮肤病的治疗和机制探讨为本领域研究热点,机制研究以菌群构成和代谢途径探讨为主。本领域对不同皮肤病的肠道菌群核心菌群检测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应进一步探索不同皮肤病的核心菌群并探究其差异以期进一步探明脑-肠-皮肤轴机制。中医药相关研究干预方式多样,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多发表于国内期刊中,相关成果尚未走向国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肝硬化肠道微生态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趋势。 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的肝硬化肠道微生态研究的英文文章。通过文献计量分析软件VOSviewer分析发文国家、机构、作者和本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方向。 结果共检索到848篇文章。美国的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是肝硬化肠道微生态相关文章发表最多的机构。国外学者Bajaj JS在该领域发文量最高。肝硬化肠道微生态相关研究在《Hepatology》上的发表数量最多,为48篇。研究热点可概括为肝性脑病、代谢性肝病、菌群失衡与炎症感染等。 结论通过对肝硬化肠道微生态研究热点和新兴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为肝硬化肠道微生态的研究人员及研究单位提供了研究方向及潜在合作可能。 相似文献
14.
生态系统核算的本质是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资产的实物量和价值量进行计算,将生态系统的数量信息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生态系统的保护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决策,以更好地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构想.本文对生态系统核算基本问题、生态系统核算账户设计、生态系统估价方法等方面展开综述.首先,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理解的阐述和归类,立足于最终生态系统服务观阐明了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扩展了国民账户体系(SNA)的生产范围.其次,梳理并设计了生态系统资产账户、生产账户和供给使用账户,就生产范围扩展方法对生产账户的不同影响进行对比.再次,区分了基于交换价值的核算方法和基于福利经济理论的核算方法,并指出基于交换价值的核算方法与SNA理论基础更为匹配.最后,对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研究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阴道菌群研究动态与热点,为其相关研究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方法以Web of Science为来源数据库,运用CiteSpace.6.1.R2软件绘制文献的作者、机构、国家合作网络图谱以及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图谱并进行分析。 结果共纳入文献4 624篇;美国和华盛顿大学分别是最高产的国家和机构。关键词聚类形成10大板块;获得20个引用爆发的关键词。 结论阴道菌群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微生物特征和研究、对疾病的影响及菌群失调的诊治三大方面;阴道菌群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艾滋病病毒感染及肠道菌群的相互关系在一定时期内为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近20年国际上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的研究现状与热点。 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收录的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 6.2.R6软件对发文量、作者、国家、机构、被引文献、被引期刊及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共检索出文献13 495篇,近20年全球发文量稳步递增,美国(6 480篇)在该领域发表的文献最多。发文量最大的机构是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645篇),Wilcox(137篇)是成果产出最多的作者,被引频次最多的期刊是Clinical Infection Disease(9 257次)。该领域的高频关键词是“Clostridium difficile”“infection”“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关键词聚类可大致分为4个方向:risk factors、Clostridium difficile、Vancomycin和diarrhea,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CDAD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方面。 结论近20年CDAD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未来研究可更多围绕着CDAD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措施展开。 相似文献
19.
以CNKI和CSSCI数据库中1980—2017年的1779篇文献为原始数据,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和文献可视化工具,对海洋生态经济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信息挖掘。研究发现:(1)海洋生态经济的研究始于1982年,2009年论文发表数量激增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2)狄乾斌、高强、殷克东等在海洋生态经济方面做出了大量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和辽宁师范大学为主要研究机构,研究机构之间合作联系主要以部门和地域联系为主,跨区域和跨部门的合作有待增强。(3)海洋生态经济的研究热点指向\"蓝色经济\"、\"海洋生态系统协调\"、\"人海可持续发展\"等方向。(4)海洋生态经济研究的综合性不断增强,《海洋开发与管理》是海洋生态经济研究刊文量最多的期刊。 相似文献
20.
分析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以2002~2022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数据库收录的528篇期刊文献作为数据来源,使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生物信息学教学领域20年以来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梳理。生物信息学教学改革发文量一直呈上升状态,但研究机构及作者之间存在沟通壁垒;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