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日立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哈士蟆十种干样品进行了氨基酸成分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必需氨基酸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雄蛙腿肉,雌蛙腿肉、卵、整只雄蛙、整只雌蛙、雄蛙皮、哈士蟆油、雌蛙皮、雌蛙腿骨、雄蛙腿骨。②氨基酸总量由高至低依次为雄蛙腿肉、雌蛙腿肉、雄蛙皮、雌蛙皮、卵、整只雄蛙、整只雌蛙、哈士蟆油、雌蛙腿骨、雄蛙腿骨。③雄蛙腿肉和雌蛙腿肉中各种氨基酸含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1988—1989年利用雄蛙活体取精、雌蛙活体挤卵的试验,对棘胸蛙卵子实行人工授精37次,成功率达100%。卵子受精率和孵化率达90%以上。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杀蛙取精方法,而且探索了棘胸蛙人工授精及受卵的孵化技术。通过试验得知,秋后对棘胸蛙注射蛙脑垂体液进行人工催产和授精的效果是极差的,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报告小弧斑姬蛙的生殖频次。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从5月至9月,6只供试的雌蛙中有2只产卵2次,3只产卵3次,1只产卵4次。事实表明小弧斑姬蛙是一年多次产卵的蛙类。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雌性凹耳蛙(Odorrana tormota)生育力与体型参数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测量了黄山浮溪地区23只排卵后雌蛙的体重、体长、头长、头宽、前臂宽、前肢及指长、前肢长、后肢全长、胫长等9个体型参数,并计数每只雌蛙的窝卵数。相关性分析显示,雌蛙的窝卵数和9个体型参数值均呈正相关性(P 0.05),体长和其他8个体型参数值均呈现正相关性(P 0.05),以体长为控制变量,偏相关分析显示,窝卵数和体重呈正相关性(P 0.05),故具有较长的体长、较重的体重特征的雌蛙,可以携带更多的卵,具有更强的生育能力。不同雌蛙个体间的窝卵数差异较大,平均窝卵数为(646.5±37.6)枚(590~706枚)。大个体雌蛙具有更强的生育力、更大的繁殖输出,可能是导致凹耳蛙两性间异形程度较大(雌大雄小)的重要驱动力。为了探究抱对雌、雄凹耳蛙之间的配对模式,测量了21对抱对雌、雄蛙的上述9个体型参数,分析显示,抱对雌、雄间9个体型参数值均不存在相关性(P 0.05),未发现凹耳蛙在性选择的过程中采用选型配对模式,雌性凹耳蛙可能倾向雄蛙非体型的品质特征,比如鸣叫声等。  相似文献   

5.
黑斑侧褶蛙肥满度及脏器重量的性别和季节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脏器官的大小能反映动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生理生态状况,可作为动物对环境适应的近似指标。以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a为研究对象,测定了2012年夏季、秋季及2013年春季其体重、体长、含水量、肥满度及脏器重量的性别和季节差异。结果显示:1)雌蛙的体重和体长均高于雄蛙,两性都在秋季最高;胴体湿重和干重无性别差异,胴体湿重夏季最高,胴体干重无季节差异。2)含水量和肥满度无性别差异,前者夏季和春季高于秋季,后者秋季高于春季;躯体肥满度和干体肥满度雄蛙均高于雌蛙,雄蛙无季节差异,雌蛙夏季最高,春季最低。体重与体长的比值(K WL)雌蛙高于雄蛙,两性都在秋季最高,春季最低。3)除肺干重雄蛙大于雌蛙,肾脏干重雌蛙大于雄蛙外,其他内脏器官的湿重和干重均无性别差异。肺湿重春季高于夏季和秋季,肾脏湿重无季节性差异;雄蛙的肺干重春季高于夏季,肾干重秋季高于夏季和春季,雌蛙均无季节差异。心脏和脾脏湿重都在夏季最高,秋季或春季最低,但干重均无季节差异。脂肪体和肝脏及卵巢和输卵管的湿重和干重均在秋季最高,春季或夏季最低。精巢的湿重及干重均无季节差异。结果表明,K WL可较好地反映成年黑斑侧褶蛙整体水平的营养和生理状况,多种器官重量有季节性的可塑性,这可能与雌、雄蛙的繁殖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虎纹蛙(Rana tigrina rugulosa)人工繁殖的方法与规律,为发展养殖提供资料,我们于1987和1988年4至5月间,进行了人工催产和人工授精的研究。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亲蛙购于广州市场,雌蛙体重84.8—435克,体长9.1—12.9厘米,腹围14—18.2厘米,雄蛙体重48.6—121.9克,长7.5—10.2厘米。先后进行11批试验,每批用亲蛙1—3对,共46对。选择亲蛙要求体大健壮无病无伤,雄蛙婚垫明显,体略呈金黄;雌蛙腹围较大,轻压腹部两侧,手感富有弹性,甚至可以触到卵块或卵粒,有时可流出少量卵子。(二)产卵地设置在僻静处,室内用水族箱,室外用小水泥池,加入…  相似文献   

7.
黑斑侧褶蛙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测定了黑斑侧褶蛙成体的体长、体重、头长、头宽、眼径、鼓膜径、前肢长、后肢长等形态指标以及雌体的怀卵数量。黑斑侧褶蛙雌体的体长和体重显著大于雄体。其它局部形态特征指标与体长呈正相关,协方差分析表明,雄体的鼓膜径大于雌体,其余形态指标不存在明显的两性差异。黑斑侧褶蛙雌体怀卵数量与体长和体重皆成正相关关系,表明黑斑侧褶蛙通过增加个体大小增加繁殖输出。  相似文献   

8.
金线侧褶蛙和泽陆蛙的两性异形与生育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寿鹿  杜卫国  舒霖 《生态学报》2005,25(4):664-668
比较金线侧褶蛙和泽陆蛙的两性异形和生育力,首次通过种间比较来验证生育力选择理论是否能解释两栖动物两性异形的进化。金线侧褶蛙和泽陆蛙均为雌体大于雄体的两性异形类型,其两性异形程度存在显著差异,金线侧褶蛙两性异形程度指数为0 .30 ,而泽陆蛙仅为0 .0 8。然而,两者的怀卵量无显著差异。因此,结果与生育力选择理论预测不一致。此种不一致性可能由下述原因导致:选择压力作用于雄体而非雌体、能量分配策略和死亡率的种间差异、以及系统发育历史的种间差异。金线侧褶蛙和泽陆蛙雄体的身体状态指数显著高于雌体。金线侧褶蛙的头,眼和四肢都显著大于泽陆蛙;两者雌体的前后肢长度显著大于雄体。两性金线侧褶蛙的前后肢随体长呈同速生长,而泽陆蛙的前后肢随体长呈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9.
测量和比较采自昆明东北郊的24对抱对多疣狭口蛙(Kaloula verrucosa)标本,同时野外观察其繁殖行为。配对雌雄蛙的体长、体重和头宽3个形态特征的Pearson相关系数大于0.5;择体长和体重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雌雄蛙体长选择和雌雄蛙体重配对都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雌蛙选择雄蛙体长为自身体长的(81.8±5.7)%、体重为自身体重的(53.1±10.7)%的个体为最适配偶。雌蛙选择体长较长而体重较轻的雄蛙作为配偶,这样有利于形成较好的空间(雄性胸腹部皮肤腺长度,雌雄抱对时泄殖孔位置等)配对关系。多疣狭口蛙属于雌性选择模式,即雄蛙鸣叫,雌蛙受吸引,主动接近雄蛙,如果雄蛙条件适合则形成配对。  相似文献   

10.
多疣狭口蛙昆明种群雌雄配对行为及形态适应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量和比较采自昆明东北郊的24对抱对多疣狭口蛙(Kaloulaverrucosa)标本,同时野外观察其繁殖行为。配对雌雄蛙的体长、体重和头宽3个形态特征的Pearson相关系数大于0·5;择体长和体重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雌雄蛙体长选择和雌雄蛙体重配对都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雌蛙选择雄蛙体长为自身体长的(81·8±5·7)%、体重为自身体重的(53·1±10·7)%的个体为最适配偶。雌蛙选择体长较长而体重较轻的雄蛙作为配偶,这样有利于形成较好的空间(雄性胸腹部皮肤腺长度,雌雄抱对时泄殖孔位置等)配对关系。多疣狭口蛙属于雌性选择模式,即雄蛙鸣叫,雌蛙受吸引,主动接近雄蛙,如果雄蛙条件适合则形成配对。  相似文献   

11.
繁殖期雌性凹耳蛙(Odorrana tormota)的声信号已有过深入的研究,但目前国内对其交配行为研究较少,近距离时,雌性凹耳蛙如何与雄蛙交流并完成抱对尚不清楚。为探究繁殖期雌性凹耳蛙与雄蛙近距离交流、交配过程,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雌性凹耳蛙交配前行为进行记录。2013至2016年及2018年记录并分析了49组雌雄蛙抱对过程和42组未抱对个体的视频数据。结果表明,凹耳蛙雌蛙与雄蛙近距离交流过程涉及多种信号,包括视觉信号(眨眼、低头、腹部膨胀、脚趾震动、背转向雄蛙)与声信号两类;在每组雌蛙发出信号且抱对成功的实验中,各视觉信号出现1或2次较多,声信号出现1至3次较多,眨眼、鸣声、腹部膨胀三种信号的总次数较多;5个繁殖期所记录的雌蛙交流信号中视觉信号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声信号。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同一只雌蛙在抱对成功与失败时所发出的眨眼、低头和腹部膨胀三种视觉信号的次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声信号、腹部膨胀、脚趾震动和背转向雄蛙这四种信号仅在抱对成功时出现。因此,推测这些信号在抱对前出现时,有助于提高雌雄凹耳蛙抱对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通过比较抱对和非抱对普通东方小蛙(Crinia signifera) 的吻尾干骨长(体长) 和检测个体较大或状态较好的雄体是否为成功繁殖个体, 检测雌蛙体长与交配成功的雄蛙的体长和相对状态(体重/体长) 之间是否存在线形关系, 评估交配与个体大小之间的关系。在实验室内, 令未交配雌体选择随机选出的雄体, 观测雌体是否与最大的雄体交配; 将抱对的蛙暴露于其它雄蛙, 观测其它较大或较小的雄蛙是否取代已抱对的雄蛙。结果表明: 抱对雄蛙和雌蛙的个体大小无显著的关系, 成功交配的雄蛙并不比未交配的雄蛙大, 其它雄蛙不能取代已抱对的雄蛙。在这一C. signifera种群中, 繁殖盛期雄性个体的大小似乎不影响交配成功率, 在此期间即便存在配偶选择, 亦决定于与雄性个体大小无关的其它因素。在更长的繁殖期内, 雄性个体大小则与交配成功率有关, 这是该种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3.
沼水蛙繁殖习性与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广东省韶关地区沼水蛙(Hylarana)的生态习性,该蛙在韶关地区的繁殖期为3—5月,繁殖期雌雄性比为1:2.02;雄蛙个体一般小于雌蛙个体,具备繁殖能力的雄蛙最小体长为61.18mm,平均体长为71.73mm,雌性最小体长为63.57mm,平均体长为73.38mm;雌蛙卵巢内有两种不同大小的卵球。沼水蛙的主要食物为鞘翅目、直翅目、鳞翅目的昆虫。  相似文献   

14.
蛙类在繁殖季节里,雄蛙爬伏在雌蛙背上,前肢紧抱着雌蛙的胁部(腋后)。这种行为叫做拥抱配对,简称抱对。有人把青蛙的这种行为称为“交配”,这是不确切的。因为“交配”是雌雄两性生殖器官交接配合的行为动作。  相似文献   

15.
2013年9月在湖北省建始县采集到的2只务川臭蛙 (Odorrana wuchuanensis)标本,为湖北省新纪录。该记录使务川臭蛙的分布区由大娄山脉东段,沿武陵山脉延展至湖北建始县。因此,建议将其濒危等级调低至濒危(Endangered, 缩写为EN)。与模式标本比较,建始县雌蛙标本头体长99.6 mm,远大于模式标本雌蛙的最大记录;成年雄蛙62.8 mm,亦小于模式标本的最小记录;建始雌蛙体侧背皮肤亦有淡色小刺粒,因此,该特征不属于第二性征。  相似文献   

16.
黑斑侧褶蛙消化道重量及长度的性别和季节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化道是联系脊椎动物能量摄入和能量支出之间关系的纽带,其重量和长度对外界环境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弹性(flexibility)。以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a)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山东聊城地区2012年夏季(16只,8♀/8♂)、秋季(19只,9♀/10♂)及翌年春季(17只,8♀/9♂)其体重、体长、胴体湿重和干重系数、总消化道及各段(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的湿重、干重和长度系数的性别和季节差异(双因素方差分析),对有性别差异的指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比较了雌、雄蛙的季节差异。结果显示,1)雌蛙的体重、体长均高于雄蛙,都在秋季最高,春季或夏季最低;雄蛙的胴体湿重系数高于雌蛙,夏季高于秋季;胴体干重系数既无性别差异,也无季节差异。2)除食道湿重系数无性别差异外,雌蛙总消化道及各段的湿重系数均高于雄蛙;除胃湿重系数无季节差异外,春季或秋季的总消化道及各段的湿重系数都高于夏季;雌蛙的总消化道干重和胃干重系数高于雄蛙,食道、小肠和大肠的干重系数无性别差异,所有的干重系数均无季节性差异。3)除雌蛙的大肠长系数高于雄蛙外,总消化道及各段的长度系数均无性别差异,春季和秋季的总消化道长、食道长及胃长系数均高于夏季,小肠长和大肠长系数均无季节性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季节更替,黑斑侧褶蛙消化道各段的重量和长度表现出一定的弹性特征,这与各器官的功能及其生活环境的多样性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产泽蛙的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昌祥  姜书庭 《遗传》1983,5(3):27-28
关于无尾两栖类染色体组型的研究,国外 已有不少报道〔5.87,但国内仅报道了金线蛙、中 华大蟾赊、我国北方狭口蛙、北京产中国林 蛙[i,al滇蛙、牛蛙、昭觉林蛙及华西雨蛙[37等少 数几种。Kuromoto[6,曾分析了日本产泽蛙4个 不同亚种的染色体组型,而中国产泽蛙的染色 体组型至今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分析了中国产 泽蛙的染色体组型。  相似文献   

18.
中国林蛙俗称哈士蟆 ,主产东北 ,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是我国著名药用经济蛙种 ,雌蛙输卵管干制成的哈士蟆油是名贵的中药材。近年来 ,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在其主产地东北已初具规模。在南方能否养殖呢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近年来我们在苏州郊区进行了中国林蛙南移养殖试验 ,并取得了成功。1 引种种蛙的引进可以在秋季中国林蛙下山冬眠时进行 ,在东北 9月中旬到 10月下旬近一个半月的时间都可以采集到种蛙 ,向南方运输种蛙可以在 10月下旬进行 ,也可以将秋季采集的种蛙在东北存放到 12月份待南方气温较低时再进行。从我们过去的经验看 ,10…  相似文献   

19.
不同开口饵料对棘腹蛙幼蛙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摇蚊Chironomidae midges幼虫、水蚯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蝇蛆Musca demestica、人工饵料作为棘腹蛙幼蛙的开口饵料饲养棘腹蛙幼蛙28 d,观察这些饵料对棘腹蛙幼蛙生长、存活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饵料组幼蛙生长速度最慢,存活率也最低(61.88%);摇蚊幼虫组的存活率最高(79.38%),生长最快,是棘腹蛙幼蛙适宜的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20.
扬州地区北方狭口蛙繁殖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方狭口蛙(Kaloulaborealis)是扬州地区分布不多的两栖类动物,每年在5—8月活动,在阵雨或暴雨后的暂时积水坑中,能见到活动或听到叫声。1985年曾对北方狭口蛙的繁殖、发育等活动进行初步观察,现报道如下:形态北方狭口蛙雌、雄个体基本相似,背面为灰土黄褐色,腹面淡肉红白色,稍带土黄褐色。雄蛙咽下有银白色外声囊,头部短小,略呈三角形,躯干部宽与长相近,头与四肢都很短小,跟躯干部比例不相称。咽侧淡黄色,密布黑色斑点。雌蛙头部钝圆,躯干部宽是长的3/5,比雄蛙相称,四肢亦比雄蛙稍粗,咽侧深黄色,黑色斑点比雄蛙显著。配对扬州地区的北方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