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非典型恶性综合征患者1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患者因高龄、全身状况差、长期并联合应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合并应用多种其他药物而诱发,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心率增快,血压增高,经过停用抗精神病药,给予甲磺酸溴隐亭片、盐酸金刚烷胺片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病情好转。结论:恶性综合征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可无发热等典型表现,且可出现各系统症状,可能首诊于多个科室,各科临床医师均应熟悉该病的临床表现,以便及时作出诊断,及时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高泌乳素血症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发生率高,主要原因为抗精神病药物和精神分裂症本身的作用。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泌乳素水平较快升高,长期服用后泌乳素水平可能趋向于稳定甚至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值。高泌乳素血症会导致肥胖等诸多不良后果。而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另一常见的副反应是代谢相关不良反应,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兼顾治疗高泌乳素血症及肥胖、糖脂代谢异常的方法。溴隐亭、阿立哌唑及芍药甘草汤等中药具有一定的降低泌乳素水平的作用,但使用有限制性,且不能改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代谢相关的不良反应。二甲双胍除了能改善糖脂代谢紊乱,还具有潜在的降泌乳素作用,对于同时有代谢异常如肥胖、糖脂代谢异常及高泌乳素血症的患者来说可能具有双重治疗效果,但其降泌乳素的疗效和剂量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奥氮平与氯氮平在治疗急性期精神病的疗效比较。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符合条件的100例急性期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0例,其中实验组采用奥氮平治疗,对照组采用氯氮平治疗,采用BPRS评分对治疗2周后的精神症状进行评价,同时对两组的总显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BPR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另外实验组的2周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奥氮平与氯氮平均可以改善急性期精神病症状,但奥氮平具有见效快、疗效好等特点,是治疗急性期精神病值得临床推广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老年期精神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临床对老年期精神病患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在2012—2014年期间嘉兴市康慈医院接受治疗的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期精神病患者体内分离确认的多重耐药菌株共74株,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老年期精神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老年期精神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10)、住院时间(P=0.002)、基础疾病(P=0.188)、侵入性操作(P=0.000)、抗菌药物使用(P=0.000)、抗精神病药使用(P=0.191)等均为老年期精神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和侵入性操作是老年期精神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危险因素。结论基础疾病和侵入性操作是老年期精神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危险因素。提示临床严防抗菌药物过度应用,减少侵入性操作,从而避免老年期精神病患者感染菌株中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大肠埃希菌的感染分布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并分析感染大肠埃希菌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月间1100例接受住院治疗的临床资料,收集其临床标本并分离大肠埃希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32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K-B琼脂扩散法检测细菌的耐药性。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100例精神病患者中共有51例患者检出大肠埃希菌感染,感染率为4.64%(51/1100),共分离出87株大肠埃希菌。各类标本来源分布占比从高到低依次是尿液42.53%(37/87)、痰及呼吸道分泌物36.63%(31/87),粪便14.94%(13/87),伤口引流液4.60%(4/87),血液2.30%(2/87);科室分布占比从高到低依次是老年科66.67%(58/87),精神科25.29%(22/87),心理科8.05%(7/87)。大肠埃希菌主要对氨苄西林、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唑啉耐药,耐药率分别为93.25%、80.03%、77.30%、72.51%,对亚胺培南不耐药,耐药率为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长期使用抗精神药物、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和频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均与住院精神病患者大肠埃希菌感染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住院时间≥45 d、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和频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是住院精神病患者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日趋严重,临床抗感染治疗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有效减少耐药菌株的扩散,降低大肠埃希菌感染。此外,年龄≥55岁、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和频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45d均是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值得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6.
抗CD20单克隆抗体是一类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靶向药物。迄今,主要有三代抗CD20单克隆抗体药物:以利妥昔单抗为代表的第一代抗CD20单抗,ofatumumab、veltuzumab、ocrelizumab等第二代抗CD20单抗,以及obinutu-zumab、ocaratuzumab等第三代抗CD20单抗。我们就抗CD20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意念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对某三甲精神病专科医院2016年8~11月收治住院的男性精神病发生冲动行为意念患者60例实施干预治疗的资料进行调查分析,总结防范护理措施。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意念形成原因主要与精神症状支配、否认疾病有关,主要表现为不配合治疗及攻击行为比例多,时间多发生在早上与上夜时段,且以保护性约束法占比例较多。结论对精神病患者的冲动行为意念进行积极有效干预,可避免其危害的扩大,降低冲动行为发生的风险,维护良好的住院环境,利于患者重返社会,从而减轻家庭、医院及社会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生物磁学》2009,(6):I0002-I0003
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1月15日刊登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将显著增加患者因心律失常及其他心脏疾病而猝死的风险,而且剂量越高,风险也越大。  相似文献   

9.
《生物磁学》2009,(13):I0004-I0004
美联社7月13日报道,曾一度禁售的治疗精神分裂症药物”氯氮平”有可能获得”昭雪”,重新成为治疗这种疾病的排头兵。 芬兰科研人员最新研究发现,与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比.服用氯氮平造成患者早死的几率相对较低.研究人员认为,医务人员应该考虑氯氮平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0.
一、精神药理的范围及意义精神药理是最近十年间随着一些治疗精神病有效药物的发现在药理学领域中新形成的一个分支。过去治疗精神病常用药主要为镇静剂,对精神病人只能使其得到暂时的安静,但疗效不高,而这一类新型的药物则对治疗精神表现出了特殊作用。到现在为止,此类药物不下数十种,总称为TranquilIizers,亦有称为宁静药,安宁药,镇定剂,安定剂及神经麻痹剂……等。除宁静药外,又发现了一类治疗抑郁性精神病的药物,称为抗抑郁剂(Antidepressive drugs)。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治疗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的疗效分析及对神经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到2021年10月收治的100例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帕利哌酮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6周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评分、精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清BDNE、神经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6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血清BDNE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6周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且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较高(P<0.05),但血清BDNE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PRS、SDSS、ADL评分对比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6周两组患者的BPRS、SDSS皆降低,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升高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将帕利哌酮应用于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当中,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血清BDNE水平,并降低神经病性和社会功能缺陷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流浪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8年2月收治的65例流浪精神病患者为研究组,同时选择有监护的65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根据特征病情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精神分裂症或疑似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情感性精神病或疑似情感性疾病、其他精神障碍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皮肤软组织损伤、神经系统疾病、骨折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皮肤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营养不良、心血管疾病与传染性疾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精神病的好转率及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浪精神合并躯体疾病患者在治疗上一般较为困难,治疗效果不理想,临床需采取针对措施,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杨婷  张贝贝  解伟  王进 《生命科学》2022,(11):1368-1377
子宫内膜癌是我国女性生殖系统第二大恶性肿瘤,在发达国家位居第一位。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早期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化疗结合其他药物治疗。耐药性大大降低了化疗的成功率,从而增加了疾病复发的可能性。早期和低危疾病患者预后良好,而晚期、复发或转移性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极差。目前,现有药物治疗晚期、复发或转移性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不佳。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潜在的新靶点和新的治疗方法来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有助于识别潜在的药物靶点,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更好的临床指导。本文根据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对子宫内膜癌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药物靶点和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匹莫范色林(Pimavanserin)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5-羟色胺2A(5-HT2A)受体反向激动剂,用于治疗帕金森病患者伴发的错觉、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临床试验研究表明,其疗效和安全性较现有药物具有明显优势,已于2016年4月29日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上市。本文将从匹莫范色林的药效、安全性、耐受性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该药物的未来发展应用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康复期的精神分裂患者进行团体心理治疗的效果,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80例精神分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团体心理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FRS)、自我和谐量表(SCC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分别在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进行测验。测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FRS)、自我和谐量表(SCC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的得分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FRS)、自我和谐量表(SCCS)的得分分别为:27.13±4.25、10.98±2.27和85.13±2.3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得分为13.78±3.2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精神分裂患者康复期运用团体心理治疗进行干预可显著改善精神病症状,恢复社会功能和自知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治疗老年精神病患者无抽搐电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9年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本院)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老年精神病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都给予丙泊酚静脉注射麻醉,电休克治疗前10 min右美托咪定组缓慢推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20 mL),对照组推注20 mL的生理盐水,记录和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与患者生命体征的波动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的丙泊酚用量、意识恢复时间与定向力恢复时间都显著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20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都处于正常范围内,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A、IgM值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治疗期间的烦躁、惊恐发作、苏醒延迟、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36.7%,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治疗老年精神病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不会对机体的生命体征与免疫功能产生负面影响,且能减少丙泊酚用量,提高麻醉效果,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主要原因,且患者趋于年轻化,化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等药物治疗虽然取得进展,但因药物的毒性、耐药及价格昂贵严重影响CRC的综合治疗效果,因此寻求新的、更敏感有效的药物和药物靶点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铁死亡作为一种近期发现的细胞死亡调节方式,它与癌症药物耐药性、敏感性密切相关,激活铁死亡成为克服传统癌症治疗耐药机制的潜在策略,诱导铁死亡的药物研发应用有望成为治疗CRC的有效手段。本文综述在CRC中铁死亡相关代谢途径药物研究的最新进展,以便整体认识基于铁死亡的药物在CRC中作用的具体机制,充分发掘其治疗潜力,为CRC的诊疗和耐药性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丁瑛  周庚生  宋海东 《蛇志》2001,13(3):41-42
闭经泌乳综合征系非产褥期妇女或产妇停止哺乳 1年后 ,出现持续性泌乳 ,且伴闭经的疾病。部分女性精神病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过程中 ,亦可见此病。大多数病人停药后 ,泌乳停止 ,月经恢复 ,但此类患者一般需长期服药 ,故形成药源性疾病。笔者在使用自拟通达汤的基础上 ,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和方法治疗该病 40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0例女性 ,年龄 2 0~ 38岁 ,平均30岁。城市患者 1 6例 ,农村患者 2 4例。患妄想性抑郁症 1 5例 ,精神分裂症 2 5例 ,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月经均正常。其中舒必利…  相似文献   

19.
药物成瘾和抑郁症的共患率日益提高,已发展成为常见的精神共病状态,但这两种疾病之间的联系及潜在的机制仍不明确,开发针对药物成瘾共病抑郁症的有效治疗手段仍是一项重大挑战。大量的文献表明,药物成瘾和抑郁症存在着共同的发生脑区及分子机制。该文阐述了伏隔核、外侧缰核和中脑腹侧被盖区等脑区在这种共病中的重要性,还介绍了κ阿片受体、促肾上腺激素释放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分子在这种共病中的作用及机制。这些发现为研究药物成瘾与抑郁症共病的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药物成瘾共病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20.
鸦片用于镇痛治疗有千余年历史, 其滥用导致药物成瘾, 带来严重的社会和医学问题。关于鸦片等精神活性物质的研究主要围绕 神经元,当前的戒毒药物作用于神经元的阿片受体或离子通道受体,然而其戒毒效果非常有限。神经元不是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神经信号 转导的唯一组分,神经小胶质细胞占中枢神经系统的 10%~15%,然而其作用和功能在很长一段时间被忽视。鸦片、可卡因、冰毒及其他 精神活性物质激活 Toll 样受体 4 (TLR4),活化小胶质细胞,产生大量炎症因子,从而调节奖赏信号通路,增加神经元的兴奋性,导致药物 依赖和成瘾,因而 TLR4 是开发新型戒毒药物的靶点。综述药物成瘾的小胶质细胞分子机制以及靶向小胶质细胞的治疗药物成瘾的药物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