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容器苗质量评定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1 引  言苗木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的高低 ,也影响林木初期生长速度 .优质苗木造林后 ,根系生长能力强 ,迅速扎根 ,适应性强 ,并且生长快 ,提前郁闭成林 ,对杂草、干旱、霜冻、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强 .然而 ,由于苗木的形态特征比较容易评定 ,且在某种条件下可以预测苗木的造林效果 ,因此 ,以往的苗木分级几乎都是以形态指标作为评定苗木质量的唯一根据 .Sutton[8] 认为 ,此种评定方法在人工造林条件影响不大的情况下还很适用 ,如果造林条件影响大 ,形态指标就不能用来确定造林效果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国内学者从容器苗…  相似文献   

2.
青刺果播种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了青刺果不同播种时间和不同播种方法试验,进行青刺果不同育苗方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青刺果的育苗宜随采随播,其种子出苗率达72.4%,随着种子储藏时间的后移,出苗率显著下降,干藏与沙藏对种子出苗率的影响差异不明显;裸根苗和容器苗苗木生长质量上无明显差别,随采随播到当年雨季造林时(9月)苗木嫩小,不宜上山造林,但容器苗此时可造林。  相似文献   

3.
盐碱地造林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面临的巨大难题,中国的滨海泥质盐碱地就是其中之一,盐分含量高至不适宜苗木生长的程度。研究目的在于检验衬膜在滨海泥质盐碱地造林中的成效。于2007—2009年,对使用衬膜的新造林模式和全面客土、穴状客土两种传统造林模式栽植穴内外土壤电导率值、含水量及苗木生长情况进行测定和分析。与传统造林模式相比,新造林模式在衬膜的作用下,其穴内客土土壤水分含量有明显提高,盐分含量也明显较低;2009年苗木的成活率、苗高和冠幅较全面客土传统造林模式同比高出150.00%,7.00%和12.00%,较穴状客土传统造林模式同比高出838.00%,12.00%和22.00%;选用的四种苗木中,香花槐效果最好,最适宜滨海泥质盐碱地这种新的造林体系,红叶杨不适宜滨海泥质盐碱地。结果表明,使用衬膜在滨海泥质盐碱地造林体系中效果明显,且成本低廉,宜于推广。  相似文献   

4.
雷波县地处金沙江畔,气候干燥,土层潜薄,造林难度大,苗木成活率低。作者通过调查、实践,在雷波县造林难度极大的地带,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在金沙江畔大力发展营器育苗,利用营器苗木推广营造混交林,提高造林成效,充分发挥林业的"三大效益"。  相似文献   

5.
西南岩溶石漠化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养分贫瘠,导致植被恢复困难.为探究固氮菌对岩溶石漠化地区造林苗木的生长促进效应,该文以广西石漠化地区常见造林树种香樟、任豆、喜树和台湾相思苗木为材料,利用平板稀释法从石漠化乡土植物根际土壤筛选固氮菌,通过测定固氮酶活性及鉴定固氮菌菌种,选择固氮酶活性较高的菌种制成复合菌剂接种到试验苗木进...  相似文献   

6.
总结报导了糖胶树在临沧耿马大洪山林场和临翔区两地育苗和造林试验技术总结,包括了采种时期、种子千粒重、场圃发芽试验、苗木生长量、造林地选择、造林时间和方法等7个方面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糖胶树育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报导了糖胶树在临沧耿马大洪山林场和临翔区两地育苗和造林试验技术总结,包括了采种时期、种子千粒重、场圃发芽试验、苗木生长量、造林地选择、造林时间和方法等7个方面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人工整地与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系统地讨论了黄土高原人工造林的一些技术措施:要提高造林成活率,必须有效控制地上苗体散失水分,通过整地和吸水剂使用提高根际土壤含水量,以保证苗木水分平衡而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系列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9.
生物制剂对沙地樟子松苗木成活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t菌剂、ABT生根粉、HRC吸水剂和GGR 6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生物制剂,研究了不同生物制剂对2年生樟子松苗木田间试验的造林成活率、植株高度、单株生物量、细根量和盆栽试验苗木的叶片光合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 Pt3(3号菌剂) 、ABT (ABT生根粉)和HRC (HRC吸水剂)均显著地提高樟子松苗木的成活率,它们分别比对照处理苗木成活率高29.3%、23.6%和9.4%,而GRR (GGR植物生长调节剂)和Pt1(1号菌剂)处理苗木的造林成活率同对照处理苗木成活率差异不显著;(2) Pt3、ABT处理均显著地促进了苗木细根生长,分别比对照处理多34.72和15.18 cm,而HRC、CGR和Pt1同对照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回归分析表明细根量与苗木成活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生物制剂提高成活率是通过细根量的增加来实现的;(3) Pt3和ABT处理的苗木高度比对照多2.2 、1.5cm 和1.1cm,单株生物量干重分别大1.73、0.72g 和0.33g, 针叶长度、单个针叶面积和单株植株针叶数量分别多1.54和 0.096cm、0.188cm2和0.116cm2、31和23束;而Pt1和GGR处理对苗木高度和单株生物量影响不显著; (4) Pt3和ABT处理显著地提高了苗木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指标方面,而其它生物制剂对苗木生理指标影响不显著.生物制剂通过提高苗木生长量和增强生理活动提高樟子松沙地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西南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地表土壤贫瘠干旱,植被退化严重且恢复困难,当地造林苗木成活率低,抗逆性差。为提高石漠化地区造林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利用丛枝菌根真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和根内球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混合菌剂接种茶条木(Delavaya toxocarpa)、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香椿(Toona sinensis)、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和任豆(Zenia insignis)培育菌根苗,然后移栽于石漠化荒坡地,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造林苗木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木移栽一年后,5种苗木接菌处理菌根侵染率为48.5%~69.5%,均高于对照苗木;菌根苗木成活率比未接菌处理增加8.9%~14.9%,保存率比对照增加11.5%~22.6%;接菌处理株高比对照增加14.4%~44.6%,基径比对照增加7.6%~31.7%;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促进了苗木养分吸收,接种植株磷含量显著高于未接种处理;接种苗木生物量显著高于未接种处理,5个树种中,香椿苗木菌根依赖性最高,达到26.0%,任豆苗木最低,为9.1%;菌根苗在石漠化生境下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高于非菌根苗,表明菌根苗木在石漠化地区植被修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班克松引种栽培、结实后的苗木繁育和野外造林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通过低温催芽后,10±1g/m2播种量、0.5cm覆土厚度、湿润的床面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存活率;叶面喷施磷钾肥对苗木后期生长和提高木质化程度具有促进作用。S1-1型的班克松苗木造林其缓苗时间、须根发育、地径、平均高生长、成活率和保存率等指标均优于S2-0型。改造后班克松种子千粒重达到3.65g,比改造前增加0.3g。  相似文献   

12.
苗圃科学施氮(N)作为提高苗木N贮存水平与质量的核心手段,能否提高干旱立地苗木造林效果仍存在争议;N贮存水平与干旱如何协同作用影响叶片光合N分配及苗木生物量积累尚不明确。阐明上述问题,能够为干旱立地下的森林植被恢复以及造林苗木科学精准施N提供科学依据。选择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ume)为研究对象,对一年生苗木设置2个苗圃木质化期N加载水平(0、24 mg N/株),翌年春苗木移栽后设置2个灌溉水平(85%、40%田间持水量),取样测定苗木生物量、叶片N、叶绿素与脯氨酸水平、以及气体交换参数,计算光合N分配及光合N利用效率(PNUE)。结果表明,叶片发育完成后,干旱抑制N向光合系统分配,但N加载处理提高了干旱下的光合N含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干旱对生物量积累的抑制;无N加载苗木则向光合系统投入更少的N,而提高脯氨酸水平,生物量积累受抑制更为显著。无N加载苗木在遭受干旱后将N向羧化组分分配,而N加载苗木遭遇干旱后则显著抑制叶片将N向羧化系统以及电子传递系统分配,捕光组分N的分配则不受植物体内N贮存或外部水分状况的影响,栓皮栎苗木通过调整不同功能组分光合N含量和...  相似文献   

13.
选择生长健壮的30~60年生成年肯氏南洋杉Araucaria cunninghamii母树进行采种,播种前种子去皮处理,幼苗期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以提高实生苗苗木质量。以根长、地径和苗高为肯氏南洋杉1、2年生实生苗分级的质量指标,应用快速聚类法K-Means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将苗木分为3级。1年生实生苗苗高(≤12 cm)、地径(≤2.5 cm)过小,不适合出圃造林; 2年生实生苗中的Ⅰ级苗和Ⅱ级苗根长、地径、苗高指标均符合出圃造林标准,可以出圃; 2年生实生苗中Ⅲ级苗地径、苗高依然未达到出圃标准,不建议出圃。  相似文献   

14.
同的杨树品种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和变化幅度也各不相同,有的品种适应性强,有的品种适应性差。总之,杨树是喜水、喜肥喜光、喜通气的树木。林龄不超过4年,2~3年为宜,苗木规格要达到优质壮苗标准。掘苗时,水平根幅不小于40厘米,垂直根长不小于30厘米,最好现掘苗,现造林,要避免长途运输。大苗造林,苗木侧枝保留太多,虽然营养贮备丰富,能促进光合作用和有机务的积累,但耗水量大,成活率低。如果侧枝紧贴树干全部剪掉、不留茬,由于伤口面积增大,与伤口相连的主干部位枯干,树皮颜色变暗,造成苗木严重失水,导致生理干旱,也会影响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有的地方,用大苗成片造林,采取截头,虽然成活率高,但影响干形,降低了木材等级。  相似文献   

15.
松苗叶枯病是危害马尾松苗木和幼树的主要叶部病害,对苗期和幼林生长影响较大。由于回归种植松树对苗木的需求,当前在苗圃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叶枯病比较普遍。本文观察该病害的为害情况、症状、病原、发生情况、防治方法,与相似的病虫害区别等进行探讨,以培育健康苗木供造林需要。  相似文献   

16.
尖叶木樨揽是一种硬叶小叶常绿的灌木或小乔木,高大约为3-10m。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区,集中簇生于1300-1900米澜沧江河谷地带,是该区域造林先锋树种,具有很高的园艺观赏性和较好药用价值的植物,尖叶木樨揽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因此当前很多地区都在积极加强该植物的种植,加强尖叶木樨揽苗木培育的方法研究,对于苗木质量和产量的提升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尖叶木樨揽苗木培育的方法进行探讨,旨在为尖叶木樨揽苗木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在提高林木幼苗成活率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植苗造林是我国主要造林方式,造林用的苗木,大部分是裸根苗,苗圃中的幼苗,经过起苗、选苗、假植、包装、运输、移栽等环节,容易造成裸根苗的机械损伤,影响根系的生长和造林成活率。1978年以来,我们使用几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黑龙江省主要造林树种的幼苗,进行移栽前的根系处理,可以增强幼林的抗旱能力,提高造林成活率与幼林平均年高生长。  相似文献   

18.
从2006年至2013年,作者对兴城市地区侧柏营养杯进行造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在6-7月份造林成活率和保持率最高。本地区侧柏苗木选择3至5年生苗木,高度在70-150cm,地径在0.7至1.5cm为最好,应广泛推广应用,苗高小于70cm,虽然成活率高,但保存率低,而苗高大于150cm,成活率、保存率都低。  相似文献   

19.
扦插育苗造林可以保持植物母株的自体优良基因,不像播种繁殖会产生变异,苗木生长较迅速,对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来讲是较高的选择。本文从培育插穗条、使用微量元素和覆膜扦插等方面,对杨树的扦插、育苗的造林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数学模拟和计算机绘图的手段,对长白山区几种主要造林树种樟子松、落叶松、红皮云杉及大青杨等苗木各器官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仿生模拟,提供了反映各树种苗木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的动态变化模型及几何直观图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