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开设公选课"微生物与人类"的教学实践,介绍了利用公选课传授微生物知识的方式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根据非生物专业学生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然后采取分专题讲授、参观、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达到提高非生物专业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理工科与生命科学的交叉与融合,是今后科学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生物化学作为面向全校学生的公选课,应更好地发挥介绍生命科学发展、促进学科交叉的作用。结合所在理工科院校自身特点,提出以“打基础,提兴趣,促交叉,重引导”为核心的教改方案。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打牢理论基础,开设专题介绍促进学科交叉,引入虚拟实验激发学生兴趣,跟进后续课题引导参与科研,使公选课能够切实提升理工科学生生物学素养,发掘跨学科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公选课《植物的生活》教学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开设公选课《植物的生活》的教学实践,讨论如何精选公选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优化教学模式。并指出参照学生的建议选择授课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分专题讲授是当前公选课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生物化学研究生命的化学组成和化学变化等生命基本属性,是阐述生命奥秘的基本语言,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生物化学能否作为公选课?如果其作为公选课,又应包含哪些生物化学知识,如何讲授这些专业知识?本文从课程内容,教材选取以及授课方式等方面介绍了笔者在向非健康科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生物化学》公选课的实践和体会。笔者联系身边的生物化学现象讲解其中的基本生物化学原理,关注疾病发生和临床治疗中涉及的生物化学,整合本校生命和健康相关学科和最前沿的科学进展中涉及到的生物化学知识,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生物化学和生命科学的兴趣,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并且为学生理解其它生命科学选修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策略和教学方法对于公选课和通识课,甚至专业课的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作为我国教育领域兴起的新模式,引起了很多关注。从"微课"的界定入手,结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简称武生院)微课应用的实例,提出公选课"微课"的课程建设与有效利用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在西南联大存在的九年里虽饱受战火硝烟之苦,但仍培养出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大批优秀人才,为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成就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伟大奇迹,因此,它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学者对其教育模式和理念的深入研究。本文立足于联大的教育模式,通过对西南联大的教授治校、通才教育、学分与选课制度的探讨,挖掘联大成功的教育模式对现代大学教育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核心通识课“微生物的世界”网课直播工具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晓峰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4):1004-1010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本学期目前只能上网课。开学前作者测试了"微助教"、QQ群"分享屏幕"、QQ"群课堂"和"腾讯课堂"等四种直播授课工具,分析了每种直播工具的特点和利弊。本学期作者讲授核心通识课"微生物的世界",选课人数超过100人,根据本课程特点,最终选择"腾讯课堂"作为直播工具,并结合"微助教"平台授课,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网课教学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暑假,我们作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野外实习课程"的选课学生,来到位于四川省平武县的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为期十余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野外实践。王朗是中国建立最早的四个大熊猫保护区之一,随处可见的WWF熊猫标志昭示着这群可爱国宝在此的重要地位,但这里可不仅仅是大熊猫的乐园。这里生活着60多种兽类、240种鸟类、400多种昆虫,植物种类更是丰富,有1 300多种,其中被子  相似文献   

9.
科学类通识课程是高校通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清华大学“生物钟与健康”科学类通识课程的建设情况,从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出发,介绍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和评价标准,分析课程开课情况,并对未来课程规划进行讨论。课程已开设3个学期,选课学生已覆盖了全校27个院系,学生评教成绩优异。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自述生活习惯有明显改善,对生物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的理解有显著提升;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关键创新点。本门课程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对高校科学类通识课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质量,西南大学2019年7月首次举办“国际课程周”。本文以“细菌致病机理”课程为例,就“国际课程周”的开展方法、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效果以及师生反馈等方面进行总结。实践表明,“细菌致病机理”作为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设的课程之一,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是跨学科学生选课、内容前沿且贴近生活的高质量尝试。该课程受到师生们的一致认可,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在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和专业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今后开展好“国际课程周”这种教学模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试谈微生物工程课教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扈玉婷   《微生物学通报》2001,28(1):94-95
微生物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的另一个挂牌单位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科学院各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生要在这里完成一年的基础课学习任务。考虑到微生物工程在现代生物技术中的重要地位。结合几年从事发酵工程的经历 ,于 1 998年增设了微生物工程课。这门课的开设得到了生物学部领导以及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相关领域专家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现已授课两年。从选课学生数量来看 ,一直居学部所开课程之首 ,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门课开设的必要性及课程受欢迎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尝试将科研训练引入组织化学实验教学,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方法在注重训练学生基本实验操作的同时,大幅增加课前文献阅读、实验方案设计和课后总结、实验报告撰写等科研训练相关内容。2014—2016级共3个年级选课研究生参与教改;通过课堂作业、问卷调查、理论考试、实验操作考查等多种形式综合评估效果。结果评估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满意度很高、学习主动性有明显提高,分析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等多方面能力得到锻炼。结论从科研实际需求出发,将科研能力培养渗透到组织化学实验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未来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提高了组织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物这门课,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高中的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生进行文理选课的时候,理科的学生将会考这门课,但是对于文科的学生,有的不太重视这门课,大部分的学生将这门课看做副科,都不太认真学习这门课,只是为了应付会考,学习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导致大部分学生课上睡觉,有的干别的事情,怎么改变高中生物的教学困境,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大问题,本文就高中生物教学新模式的转变进行研究,为今后的生物教学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校大学生营养标签教育的效果,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营养与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广东某2所高校自愿参加大学生营养与健康公选课的学生,在开展营养标签教育前后,进行营养标签KAP问卷调查。结果:营养标签教育后,大学生对14项营养标签知识认知有了明显提高;对6项营养标签态度有了明显改善;对9项营养标签行为有了明显的规范;与教育前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高校采取营养标签教育与大学生营养与健康公选课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校大学生营养标签教育效果明显,建议有条件的高校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鉴于我院细胞生物学课程课时安排少、实验少、与已修课程有重复内容、相关科学前沿知识不能及时更新、"填鸭式"教学模式和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教学方法等严重影响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教学现状,提出了从课程结构体系、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探究,课程结构体系方面由专业任选课变更为专业基础课,适当增加了理论课时;从课程内容来看,取缔与已修课程的重复内容,适当补充最新科研动态、介绍相关的诺贝尔奖,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相关科研项目和申报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从教学模式来看,教师要积极利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适时放映学生喜欢看的相关电教视频、课堂上多以讨论和提问的方式教学;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的方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课堂管理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神经美学》课程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首次开设,吸引了来自生命科学学院内外34种不同专业的99位研究生选课.神经科学或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占26.5%,虽来自生命科学专业但神经科学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占63.5%,完全没有涉猎过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理工科学生占10%.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讲授神经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初学者得以理解《神经美学》,又要时时吸引神经科学和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即把《神经美学》专业内容与相关神经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研究成果匹配在一起讲授,同时注意与学生互动、讨论.比如,在讲授弗洛伊德"人格心理结构"时,先介绍麦克林"脑三位一体"学说和"脑的弥散性调节系统",再讲解"本我"与原始皮层和古皮层、"超我"与新皮层,以及"自我"、"本我"和"超我"的关系.然后讨论艺术创作、审美体验的神经基础,以及对经典画作的理解和审美等.课程内容从人格心理、脑结构、神经元、分子(神经递质)四个层次,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较为宽广的思维空间.从学生课后提交的学习心得来看,此次教学不仅激发了他们对《神经美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提高了学生从美学角度进行思考以及追求美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西方中心主义的语境下,主流和非主流的话语和被呈现的实践,主要来自西方,难得有处于外围的实践经验得到充分呈现、阐释和尊重。《赛罗庞塔-林区农民的自豪》一文呈现了外围社区的实践,给了我们更多的阅读自由和思想自由。正如资本和压制的全球化在蔓延一样,劳动和抵抗的全球化也在蔓延。在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领域,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18.
肌动蛋白存在于蚕豆细胞核和染色体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兔抗肌动蛋白抗体为一抗,FTTC偶联的羊抗兔IgG抗体为二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观察到蚕豆(Vicia faba L.)根端分生组织中完整的细胞核和染色体均有明亮荧光。用抗肌动蛋白抗体和蛋白A-胶体金进行标记的免疫电镜实验结果表明,金颗粒分布在蚕豆细胞核中,集缩染色质和核仁中金颗粒较多。经DNaseI消化和2 mol/L NaCl处理得到去除DNA和组蛋白的细胞核和染色体。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指出,去除DNA和组蛋白的细胞核和染色体与抗肌动蛋白抗体呈阳性反应。上述结果说明,肌动蛋白不仅存在于完整的蚕豆细胞核和染色体中,而且存在于去除DNA和组蛋白的蚕豆细胞核和染色体中。另外,用抗原肌球蛋白抗体所做的免疫荧光标记结果表明,原肌球蛋白也存在于蚕豆细胞核和染色体中。对高等植物细胞核和染色体以及核骨架和染色体骨架是否含有肌动蛋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贵州蔬菜资源的民族传统文化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区,蔬菜资源多样性十分丰富。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外来文化的渗透,该地区正经历着较大的变迁,少数民族蔬菜资源和传统文化正在逐步消失。为了保护和发扬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蔬菜资源,对该地区的15个县和9个民族进行了系统的蔬菜资源和文化调查,旨在为国家保护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制定蔬菜资源保护政策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20.
mTOR是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中枢调控因子。mTOR形成2个不同的复合物mTORC1和mTORC2。mTORC1受多种信号调节,如生长因子、氨基酸和细胞能量,同时,mTORC1调节许多重要的细胞过程,包括翻译、转录和自噬。AMPK作为一种关键的生理能量传感器,是细胞和有机体能量平衡的主要调节因子,协调多种代谢途径,平衡能量的供应和需求,最终调节细胞和器官的生长。能量代谢平衡调控是由多个与之相关的信号通路所介导,其中AMPK/mTOR信号通路在细胞内共同构成一个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过程的开关。此外,AMPK/mTOR信号通路还是一个自噬的重要调控途径。本文着重于目前对AMPK和mTOR信号传导之间关系的了解,讨论了AMPK/mTOR在细胞和有机体能量稳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