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广东珠海荷包岛生态旅游资源分析及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广东省珠海市荷包岛的生态环境资源和社会人文资源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和旅游环境承载力,认为淡水资源是荷包岛开展生态旅游的限制因子. 同时依据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生态保护、社区参与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将荷包岛划分成西部(大脑山)生态保护区、中部生态旅游利用区和东部旅游开发保留区等3个功能区.并对岛上的旅游线路、旅游活动和相关旅游设施建设等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2.
2012年8-10月,对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4条旅游线路进行了鸟类多样性调查。4条样线共调查鸟类103种,隶属于9目28科62属。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红石河与摩天岭线路,Simpson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红石河线路。国庆节前、后各条线路鸟类响应模式不同,可能是各线路旅游特征和干扰要素不同所致。鸟类是监测环境变化的良好指示,建议加强自然保护区旅游区域鸟类监测,并监测优势种和关键保护物。  相似文献   

3.
色季拉山有完整的生物气候垂直带谱自然景观、多种植被类型和丰富的植物资源,目前已知有种子植物2门103科475属1 091种(含种以下等级),其中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花卉达79科161属340余种,是西藏花卉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开展赏花旅游的理想地方。结合该山花卉资源具有种类丰富、名花众多、珍稀和濒危植物多、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垂直分布明显、四季花卉不断等特点,设计了3条赏花旅游线路:①亚热带、暖温带野生花卉景区;②色季拉山杜鹃花景区;③桃花沟景区。  相似文献   

4.
李继峰  李仁杰 《生态学报》2012,32(13):3998-4006
引入景观感知敏感度模型中的可视范围、最佳观赏距离、最佳观赏方位等视域感知影响因子,和景观类型、资源价值等生态感知影响因子,并增加地形坡度和起伏度因子,建立了生态旅游地观光线路选址综合权重计算模型,用于观光线路的自动选址。以武安国家地质公园奇峡谷景区为例,基于ArcGIS软件平台,实现了景区旅游观光最佳线路自动选址;通过景区野外考察,并综合考虑其它修正因子,对计算结果进行了专家修正,获得了一条旅游者景观感知较好且容易实施的观光线路。观光线路自动选址为微观尺度下的生态旅游地规划、景观设计提供了定量分析方法,为景区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是新世纪最重要的旅游发展方向之一,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有其特殊性.在综合考虑旅游资源条件、生态环境条件、旅游条件与发展潜力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了新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准主成份、主观经验判断法等方法,基于专家调查的结果,确定了指标体系各因子权重.并以江苏沿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为例,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江苏海滨湿地9个生态旅游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区分度、较强的普适性和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6.
旅游综合效应评价的一种方法--以白水台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评述各种旅游效应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旅游综合效应的评价及其方法。提出了一种旅游综合效应半定量化的评价方法,是在对旅游目的地居民关于旅游对社会、经济、环境几个方面的影响的态度和偏好进行问卷调查的前提下,经过对调查问卷的处理,采取半定量的方法对旅游目的地社会、经济、环境的旅游效应进行评价,并根据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权重得到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综合效应的半定量化结果。最后,将这种方法运用到白水台的实例研究中,得到了与实际情况基本相同的白水台旅游综合效应的半定量化结果,证明这种方法具有可信度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旅游生态安全约束下张家界市土地利用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东国  熊鹏  方世敏 《生态学报》2018,38(16):5904-5913
土地利用多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数量结构优化,很少对旅游生态安全约束下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结构优化,鉴于此,为提高旅游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在旅游生态安全约束下,不仅对土地利用数量结构进行优化,而且实现了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以典型旅游城市张家界为例,构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线性规划法中的Lingo模型求取旅游生态安全约束下的最优土地利用结构,并根据分布规则把优化后的数量结构配置在空间上,借助CLUE-S模型进行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结果表明:(1)2015年旅游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7394,旅游环境状况和旅游人文社会响应的安全度均比旅游资源环境压力低。(2)在数量结构优化下,林地、水域、建设用地面积增幅明显,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有所减少,2025年旅游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为0.8196,比2015年提高了0.0802,处于安全的状态。(3)在空间结构优化下,林地主要分布在桑植县和慈利县的山地丘陵区、武陵源区以及永定区南部;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慈利县、桑植县及永定区城区;草地主要位于桑植县和慈利县的山区以及武陵源区;耕地主要分布在慈利县和永定区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未利用地零星分布在慈利县、桑植县及永定区。研究结果可为张家界市土地资源永续利用和旅游生态安全建设提供规划指导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8.
云南香格里拉旅游线路产品生态足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鹏  杨桂华 《生态学报》2007,27(7):2954-2963
旅游生态足迹分析是测度旅游环境影响的最新和有效方法之一,运用成分法构建了旅游线路产品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探索出了以"串珠"状的旅游线路产品为对象、旅游行程为基础的生态足迹计算方法。运用该模型对云南香格里拉"八日游"典型旅游线路产品进行了实证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①旅游是一种生态消耗很大的生活方式,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生态足迹高于客源地居民人均日常生活消费生态足迹,也高于目的地居民人均日常生活消费生态足迹;②根据成分法,旅游线路产品生态足迹可分为7个组分,其中行、食、住、垃圾是最主要的4个组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旅行距离的增加,旅游线路产品生态足迹逐步聚集于行组分;③旅游产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生态效率差异很大,食、住等部门的生态效率较低,而游、娱等部门的生态效率较高。根据研究结果,对所构建模型进行了简化,简化模型可以对旅游者消费旅游线路产品所产生的生态消耗进行更加简洁、方便的测度。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机理, 借鉴已有的融合理论研究成果, 构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协调的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并构建其融合协调发展模型。以半干旱河谷型城市兰州市为例, 对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融合协调关系进行测评, 借助Vensim PLE软件构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情景模拟和路径选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兰州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 融合协调度也在不断提升, 2008—2010年旅游产业发展滞后、2011—2014年实现同步发展、2015—2017年文化产业发展滞后。虽然文化产业发展滞后, 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综合协调指数在不断提升,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协调度处在良好协调状态。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现状延续、资源融合、市场融合、机构融合四种不同的路径情景模拟, 仿真结果显示资源融合的路径更好。综上, 政府要加大对旅游产业资源和文化产业资源的挖掘力度、提高资源融合效率, 以期推进半干旱河谷型城市兰州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伊春林区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从伊春林区生态旅游资源质量、环境质量、旅游条件以及旅游功能4个方面选取30个有代表性的评价因子,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伊春林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伊春林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优于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且在优良级生态旅游资源数量区域分布上,北(嘉荫)-中(伊春)-东(金山屯)-南(铁力)4点极其明显;区域内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基本呈北(嘉荫、汤旺河、五营)-中(伊春、上甘岭)-东(金山屯、美溪)-南(铁力、带岭)的一致性分布.将伊春林区划分为南部、东部、中部和北部4个旅游集合区,并针对各自的特色,提出初步的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11.
余中元  李波  张新时 《生态学报》2019,39(7):2331-2342
随着全域旅游的实施,旅游用地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拓展,旅游用地的综合性、复合性、多效益性以及空间分布的叠加性日益增强。传统的旅游用地概念内涵不清,分类支离破碎,过分强调功能,缺乏系统时空结构的阐述,导致旅游用地规划难以与其他规划相协调,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区域整合发展受阻,旅游用地概念和分类面临严峻挑战。在分析旅游用地概念及分类现状,探讨存在的弊端和问题的基础上,基于旅游用地社会生态系统时空结构分析对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用地进行了概念界定和分类。设旅游用地为一级类,下设资源系统用地、用户系统用地、基底系统用地、相互联系用地4个二级类,资源管理用地等20个三级类用地和地文景观用地等53个四级类。并对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用地的概念及分类进行了讨论,认为:社会生态系统理念涵盖了全域旅游的全部内涵,重视系统的层级、结构、功能、演进和相互联系,利于构建不同时空阶段的旅游用地类型的用地结构标准,促进旅游用地的规范化、分类化管理,旅游用地的时序化和动态化预测和引导;重视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有利于旅游用地生态环境质量和综合效益的提升;涵盖核心景区及外围要素,有利于解决景区与社区的矛盾,促进全域旅游的开展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强调旅游用地的复合性、综合性,有利于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基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云南香格里拉旅游线路产品生态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鹏    杨桂华    郑彪  张一群 《生态学报》2008,28(5):2207-2207~2219
生态效率反映了人们对于经济和生态问题的双重思考,要求整个社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力求环境影响最小.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环境关注的焦点,如何量化旅游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也是旅游环境影响研究的难点.以旅游产品为对象,选用旅游者支出和旅游活动CO2-e排放量作为生态效率的指标,构建了旅游线路产品生态效率的计算模型.以云南旅游市场最具代表性的香格里拉"八日游"系列产品为例,对其生态效率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①旅游业内部,各个部门、各种产品之间的生态效率存在很大的差别.②交通、餐饮是影响旅游线路产品生态效率的关键因素.③影响旅游线路产品生态效率的因素主要来自经济量和排放量两个方面.影响经济量的主要因素是包价部分价格和自费部分的花销.影响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产品结构以及能源类型.从产品角度讨论生态效率,有利于旅游者和旅游从业者加深对生态效率的理解,促进其生态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湿地生态旅游是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对湿地进行合理利用, 因此开发湿地生态旅游对湿地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新疆赛里木湖的实地考察与资料收集, 确定湖泊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 得分66.88 分。结果表明: 赛里木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属三级旅游资源, 适宜加大旅游开发投入, 且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价值是赛里木湖生态旅游发展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4.
正常规的南极旅游,通常有四条线路,分别是南极三岛游(包括南极半岛、福克兰群岛和南乔治亚岛),穿越南极圈游和南极极点游。其中,南极极点游又分为南非和南美两条路线。随着南极旅游的火爆,越来越多的人把去冰天雪地的极地旅行作为自己的"终极梦想之地"。在国际南极旅游经营者协会发布的年度报告中提到:在2015~2016年南极旅游季,到南极旅游的人员总数为38478人次。其中,美国和澳大  相似文献   

15.
深圳宝安区旅游业发展相对落后。从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当地拥有的旅游资源和深圳市发展旅游业的战略布局等方面综合考虑,宝安区旅游业应定位为建设生态旅游基地。通过对宝安区现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宝安大生态旅游新格局。建设以海上田园为中心的湿地生态旅游区;以光明农场为中心的农业生态旅游区;以羊台山、凤凰山为中心的自然生态旅游区,以沙井、福永、西乡等镇为中心的人文生态旅游区。各旅游景区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积极引进国内外综合实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旅游企业经营宝安的旅游业(包括旅游交通、旅游酒店、旅行社等),组建多种经济并存的“宝安旅游集团”,按国际市场游戏规则统一运作管理全区的旅游业。配套“绿色酒店”、“绿色交通”等基础设施对宝安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李志伟  崔力拓 《生态学报》2015,35(16):5458-5466
集约用海是一种相对科学、高效、生态的用海方式,但也不可避免的要占用和消耗海洋资源。因此开展集约用海对海洋资源影响的科学评估,将集约用海对海洋资源的影响降到最低就尤为重要。通过分析集约用海工程对海洋资源的影响,明确了集约用海工程对海洋资源影响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思路,从海洋资源的复杂性及其开发利用角度,构建了基于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空间资源、港口航道资源、滨海旅游资源和其它资源的集约用海对海洋资源影响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从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鱼类生物方面反映集约用海工程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从滨海湿地、岸线、海域空间利用变化方面反映集约用海工程对海域空间资源的影响;从水动力变化、港口资源利用方面反映集约用海工程影响下港口航道资源的影响;从旅游资源密度反映集约用海工程对滨海旅游资源的影响;从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利用方面反映集约用海工程对其它资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海洋资源调查与评估现状,研究并确立了集约用海对海洋资源影响的各评价指标权重、评价标准及评价等级,建立了基于赋值法、综合评价法的集约用海对海洋资源影响的综合评价模型,利用综合评估指数I来反映集约用海工程对海洋资源的影响程度。利用该评价方法评价了曹妃甸区域集约用海对海洋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域集约用海对海洋资源造成的影响较大,应严格控制该区域集约用海工程。  相似文献   

17.
在保护资源、呵护环境的世界热潮中 ,生态旅游这个新兴的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正在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潮流。然而怎样才使旅游可持续发展 ?其判据是什么 ?经近年来的探索和研究 ,且借鉴国外研究的成果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生态旅游区环境容量理论 ,认为它是衡量旅游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旅游环境容量是一个综合概念 ,它取决于旅游环境要素的分量值大小 ,这些分量包括环境生态承纳量 (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自然植被等承纳量 )、资源空间承纳量 (旅游者对资源的占有时间、空间要求在某一时段内的承纳量 )、心理承纳量 (目的地居民和旅游…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了现代的各种旅游环境容量管理模式的基础上, 结合白云山的实际情况, 根据实地旅游资源和开发的情况进行景区划分; 然后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指标体系, 确定评价标准,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层次分析法, 定量评估了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的现状, 得出目前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第Ⅰ级的隶属度为0.560, 压力状况为Ⅲ级中等压力, 以及响应现状的第Ⅰ级隶属度为0.778。这说明白云山的旅游活动强度与其资源及社会承载能力是协调的。  相似文献   

19.
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的实地调查、监测和资料的收集,根据景区资源分布和旅游开展的实际情况对南昆山生态旅游区进行功能分区,然后建立指标体系以及为指标确立标准,利用景区各单项指标的评价结果,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的自然和社会状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第Ⅰ级的隶属度为0.749,表示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状态很好,旅游活动和生态、社会环境相协调;目前的游客量压力,综合确定为Ⅲ级中等压力,而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响应机制的第Ⅰ级隶属度为0.500,说明生态旅游区目前对环境影响的响应机制为较高水平,对现在的压力状况完全有能力应对。分析结果可以为南昆山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的管理与监测提供依据,进而为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旅游生态足迹:测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   总被引:68,自引:7,他引:68  
杨桂华  李鹏 《生态学报》2005,25(6):1475-1480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主要用面积来定量测度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旅游生态足迹是生态足迹理念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对旅游活动的生态需求与环境影响关系的理解,可以用面积来对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定量测度。论述旅游生态足迹基本概念,并以线路旅游产品为例,在阐述生态足迹的计算步骤和方法的基础之上,主要探讨旅游生态足迹在旅游可持续发展中6个方面的测度功能旅游产业、旅游产品、旅游目的地、企业生态、旅游者及大众旅游,对旅游生态足迹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