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经调查研究表明:在青海省的油菜种植区,茴香薄翅野螟Evergestis extimalis Scopoli越冬幼虫从6月初开始化蛹,6月中旬化蛹率达为80%,到6月下旬化蛹率达到100%;成虫于7月上旬开始羽化,7月15~20日为成虫羽化高峰;田间卵始见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达到产卵高峰期;越冬幼虫平均死亡率为96.63%。  相似文献   

2.
核桃长足象的生物学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桃长足象AlcidodesjuglansChao在重庆城口县 1年发生 1代 ,以成虫在向阳处的杂草或表土 1cm处越冬。翌年 4月中旬开始活动 ,取食核桃嫩枝、幼芽、果实、叶柄 ,5月上旬在青果皮上钻孔产卵 ,5月中旬幼虫孵化后在果内蛀食 ,6月中旬开始在落果内化蛹 ,6月下旬开始羽化 ,成虫于 1 0月下旬开始越冬。 6月下旬至 7月下旬核桃大量落果时进行人工捡拾落果 2~ 3次 ,可控制核桃长足象危害落果85 %以上 ,大大降低其种群基数。 7月中旬成虫羽化盛期用从核桃长足象僵死成虫上分离获得的球孢白僵菌株 (剂 ) ,对该害虫有很强的致病性和专化性 ,其成虫的死亡率达 90 %以上 ,是一个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的菌株。  相似文献   

3.
河南伏牛山区地理和气候环境独特,核桃Juglans regia L.栽植面积较大,但是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ohei Yang的危害严重制约着当地核桃产业的发展。为了绿色防控核桃举肢蛾,本研究利用生态学手段调查了伏牛山区核桃举肢蛾的年生活史和发生规律,对包括苏云金杆菌在内的11种药剂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并检测了该地区核桃的农药残留,以期为伏牛山区核桃绿色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结果表明核桃举肢蛾在河南伏牛山区1年发生2代,越冬代成虫发生期为6月上旬至6月下旬,其中6月中旬为核桃举肢蛾越冬代成虫发生盛期;第1代卵孵化盛期为6月底至7月上旬;第1代幼虫盛发期在7月中旬;第2代卵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8月中旬为第2代幼虫危害盛期,第2代成虫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上旬。核桃举肢蛾的成虫羽化盛期至初孵幼虫期为最佳防治时期,药剂筛选试验表明:8 000 IU/m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使用剂量为稀释75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最好为93.62%,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使用剂量为稀释7 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91.49%)相当。农药残留检测表明:核桃果仁注干吡虫啉残留较高,但灌根未检出...  相似文献   

4.
银杏超小卷叶蛾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桂萍  高帮年 《昆虫知识》2004,41(5):475-477
银杏超小卷叶蛾PammeneginkgoicolaLiu在安徽黄山、九华山 1年发生 1代 ,以蛹在粗树皮内或树枝裂缝中越冬。该虫以幼虫蛀食短枝和当年生长枝嫩茎 ,翌年 4月上旬为成虫羽化期 ,4月上旬至 5月上旬达羽化高峰。 4月中旬为产卵盛期 ,4月上旬幼虫孵化 ,4月下旬孵化盛期 ,4月上旬至 5月底为幼虫为害期 ,5月下旬至 7月上旬幼虫全部钻入树皮。 5月份用 2 5 %溴氰菊酯乳油 3 0 0 0倍喷雾或用80 %敌敌畏 1 0 0 0倍液与 40 %氧化乐果 1 0 0 0倍液混合喷雾 ,防治效果 90 %左右。 6月中下旬用敌敌畏原液、氧化乐果、柴油按 1∶1 5∶3的比配成油雾剂喷洒树干 ,可有效地消灭害虫。  相似文献   

5.
夹竹桃天蛾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玉兰  林仲桂 《昆虫知识》2010,47(5):918-922,F0004
夹竹桃天蛾Daphnis nerii(Linnaeus)是夹竹桃上的重要害虫,具有间歇性爆发的特点。该虫在湖南省衡阳地区1年发生2~3代,以蛹在寄主附近的枯枝落叶层、表层松土及土壤缝穴中越冬。越冬代成虫于6月上旬出现,6月中下旬产卵。6月下旬第1代幼虫孵化;第1代成虫于7月中旬出现,7月下旬产卵。第2代幼虫8月上旬孵化,8月下旬至9月上旬幼虫危害最历害,9月中旬开始化蛹,化蛹持续到10月中旬。第2代蛹发生分化,一部分成为越冬蛹,另一部分则羽化为成虫。第2代成虫于10月上旬开始产下第3代卵。10月上旬第3代幼虫开始孵化,11月中旬第3代幼虫开始化蛹、越冬。  相似文献   

6.
黄环绢须野螟Palpitaannulata(Fabricius)是小叶女贞(LigustrumquihouiCarr.)上新出现的一种害虫,严重危害小叶女贞叶片,造成植株枯萎、死亡,同时也危害金叶女贞(L.vicaryi)。该虫在湖南省衡阳地区1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代成虫和第1、2代成虫分别于4月下旬、5月下旬和6月下旬出现。成虫产卵于嫩梢顶端叶片上,卵期3d,幼虫期9~12d。5月上旬和6月上旬分别是第1代和第2代幼虫盛发期,危害最重。越冬代成虫羽化期喷药是防治该虫的关键,在成虫期和幼虫期分别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辛硫磷乳油1000~1200倍或25%溴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稀释液喷洒寄主叶面,可控制该虫危害。  相似文献   

7.
在宁夏银川利用室内自然条件比较观察了莱氏脊漠甲Pterocoma reitteri Frivaldszky和洛氏脊漠甲Pterocoma loczyi Frivaldszky的生物学特性。莱氏脊漠甲2年发生1代,以成虫和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6月下旬至9月上旬化蛹,羽化成虫7月上旬开始出现;洛氏脊漠甲2年发生1代,以成虫和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3月中、下旬出土活动,并在5月下旬至7月下旬化蛹,羽化成虫6月上旬出现。2种脊漠甲的幼虫在室内饲养条件下均有自相残杀的习性。  相似文献   

8.
茴香薄翅野螟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茴香薄翅野螟是黑龙江省油菜和十字花科蔬菜的一种害虫,幼虫蛀食果荚、籽粒。1年2代,以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第二年5月中下旬开始化蛹,6月羽化。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第一代幼虫危害期,第二代幼虫发生于8月。幼虫有吐丝结网习性,成虫羽化当天即可交配产卵,卵产在嫩角果或柄上。成虫有趋光性,寿命4—16天。  相似文献   

9.
谭仕东  韦金道 《昆虫知识》1996,33(3):151-153
筛阿鳃金龟是龙眼、荔枝的主要害虫,在广西南宁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翌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成虫出土取食为害,直至5月中下旬成虫开始交配产卵,8月下旬或9月上旬为幼虫化蛹盛期,9月中下旬为成虫羽化盛期,随之出土取食为害,11月下旬入蛰。其主要以成虫为害植株的新梢嫩叶,而且每年出现两次为害高峰期,分别在当年9~10月和翌年4~5月。用40%氧乐果或50%甲胺磷乳油800~1000倍稀释液喷雾,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杨礼传 《四川动物》1989,8(3):29-29
黑翅拟毛萤叶甲Doryidomorpha nigripennis属叶甲科Chrysomelidae。据调查该虫分布于四川省理县、黑水县、松潘县等地。1987年毛尔盖林业局阿基坝苗圃60多万株5年生云杉幼苗被该虫毁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万多元。1985年以来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如下:主要生物学特性黑翅拟毛萤叶甲在松潘县毛尔盖林业局地区一年发生一代,跨两个年头,以幼虫在土内越冬。第二年5月中旬幼虫开始活动取食,6月中旬开始化蛹,8月下旬羽化为成虫。成由于7月中旬开始产卵,7月下旬出现下一代幼虫,幼虫于10月中旬开始越冬。幼虫期长达10个月以上,都在苗圃…  相似文献   

11.
山东豆秆黑潜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杆黑潜蝇是大豆的重要害虫之一,在山东省大豆产区均有分布。已知寄主有大豆、赤豆等九种豆科植物。幼虫蛀食髓部及木质部,形成隧道,严重影响养分和水分的传导。危害重时,幼苗枯死,轻时植株生长缓慢,花荚脱落,产量降低。 豆秆黑潜蝇在山东一年发生五代,以蛹过冬。翌年6月上旬末为蝇始发期,下旬中达盛发期。7月上旬为一代幼虫盛期,旬末为一代蝇始发期,下旬中达盛期,旬末至8月上旬中为二代幼虫盛期和二代蝇始发期,中旬达盛期,下旬为三代幼虫盛发期。四、五代重叠发生。成虫活动以6—8时为盛期。卵单粒散产,多产在叶背近基部主脉附近表皮下,以上中部叶着卵较多,卵历期2—3天。一代幼虫主要危害春豆,二、三代相继危害春豆和夏豆,四、五代危害晚播大豆及赤豆等。幼虫老熟后,在豆株茎壁上咬一羽化孔,以便成虫羽化钻出。 防治措施:集中处理越冬寄主,消灭越冬蛹:增施肥料,提早播种,适时间苗等农业措施,均有一定效果。在成虫盛发期用50%杀螟松、50%辛硫磷、50%马拉硫磷和40%乐果乳剂原液超低量喷雾,毒杀当代成虫及下代幼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贾银亭 《昆虫知识》1996,33(4):212-214
该项研究在石家庄进行。核桃豹蠹蛾主要危害核桃,它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越冬。翌年4月中旬化蛹,5月下旬羽化为成虫并产卵,6月中旬卵孵化为幼虫。在6月中旬幼虫孵出前用3%呋喃丹根施药效%%,剪枝和虫孔给药法可以在低矮的树上应用。核桃豹蠹蛾越冬后的自然死亡率90%以上。抑制天敌有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病毒、土蜂2种、马蜂1种、蜘蛛2种和多种鸟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新入侵我国的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葡萄花翅小卷蛾在吐鲁番市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周年发生规律,为其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田间以性引诱剂定点监测、野外网室笼罩饲养以及室内人工饲养相结合的方法,观察葡萄花翅小卷蛾生活习性及其种群发生规律。【结果】该虫在我国新疆吐鲁番市1 a发生5代,以蛹在葡萄藤皮下越冬。越冬蛹翌年3月底—4月初(葡萄开墩)开始羽化,4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清明节前后),中旬为羽化末期。越冬代成虫将卵产于花芽上,4月中旬第1代幼虫开始孵化;第1代成虫于5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羽化结束;第2代成虫于6月下旬开始出现,7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第3代成虫于7月底开始羽化,8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第4代成虫于8月底开始羽化,9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越冬代幼虫10月上旬开始化蛹越冬,大部分幼虫更趋向于在老树的藤皮下化蛹。成虫的飞行、取食、交配、产卵等行为多发生在黄昏。越冬代成虫将卵产于葡萄花序萼片以及花蕾上;第1~3代成虫将卵产于葡萄果实表面,第4代成虫将卵产于葡萄二次开的花絮上,卵单产,单雌产卵量为20~40粒左右。第1代幼虫取食葡萄花絮,第2~4代幼虫危害葡萄果实,并有自相残杀的习性,糖醋液(红糖:醋:酒:水=6:3:1:10)对成虫有一定的诱杀效果。【结论】该虫在吐鲁番1 a发生5代,各世代划分明显,越冬代发生数量最大,无世代重叠现象,随温度升高各世代和虫态的发育历期缩短,幼虫在葡萄整个生长季节均造成危害,第3、4代幼虫危害成熟果实,引起果实大量腐烂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高建发  杜进琦 《昆虫知识》2010,47(4):794-796
小红珠绢蝶Parnassius nomion Fischer von Waldheim在甘肃甘南1年发生1代。翌年5月上旬幼虫孵化,6月下旬开始化蛹,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8月中旬至9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该虫以卵越冬。  相似文献   

15.
白蜡吉丁柄腹茧蜂的羽化和产卵与寄主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蜡窄吉丁是危害白蜡属树木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因其幼虫期高度的隐蔽性生活而极难检测和防治.白蜡吉丁柄腹茧蜂是新发现外寄生于白蜡窄吉丁幼虫的优势天敌种,对寄主害虫的控制作用较强,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利用前景.研究调查了白蜡吉丁柄腹茧蜂及其寄主白蜡窄吉丁越冬代成虫羽化的时序差异、不同时期林间的寄生率、寄主密度与寄生率的关系以及寄主幼虫大小与茧蜂产卵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越冬后白蜡吉丁柄腹茧蜂的羽化时间比其寄主害虫白蜡窄吉丁的羽化要晚1个多月.2003年白蜡吉丁柄腹茧蜂越冬代成虫的羽化从6月中旬持续到8月中旬,羽化高峰期在7月份;寄主白蜡窄吉丁的羽化期在5月中下旬.2004年白蜡吉丁柄腹茧蜂越冬代成虫的羽化从5月下旬持续到7月下旬,羽化高峰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寄主羽化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室内).越冬后天敌的羽化时间刚好适应最早寄主发育到可供寄生的龄期,这是二者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也表明白蜡吉丁柄腹茧蜂很可能是一种专性寄生蜂.林间白蜡吉丁柄腹茧蜂对白蜡窄吉丁幼虫的自然寄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上是逐步上升的.自然条件下茧蜂决定是否产卵与寄主幼虫的大小即龄期有关,它仅在前胸宽和体宽1.5 mm、体长12 mm以上,即3~4龄的寄主幼虫体表产卵,但只要接受寄主并产卵,不同龄期寄主幼虫上的产卵量无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杉木云毛虫(柳杉云毛虫),在福建漳平一年发生1代,以6龄幼虫越冬.3月中旬幼虫开始取食.6月中旬开始化蛹,7月下旬成虫羽化。林间防治试验表明.在大发生初期采用油烟剂防治.在一般发生年份应用白僵菌防浩越冬幼虫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结合田间观察和室内试验,对榆木蠹蛾HolcocerusvicariusWalker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榆木蠹蛾在宁夏3年发生1代,幼虫主要危害枝干和根颈部,幼虫在蛀道内越冬,5月下旬老熟幼虫在被害树周围5—10cm深的沙土内分散化蛹,蛹期(21±5)d。6月初成虫开始出现,有2个羽化高峰,分别为6月中旬和7月下旬,成虫羽化当晚即可交尾,交尾当天或第2天产卵,每雌蛾产卵最多达720粒,卵期(17±5)d,孵化率为72%~88%。未交尾雌雄成虫寿命为5—6d,交尾后雌雄成虫寿命缩短为3—5d。初孵幼虫于6月中旬始见,10月下旬幼虫开始越冬。幼虫孵化后,先危害韧皮部,常10多条聚集在一起,稍大一点即蛀入木质部。本研究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榆木蠹蛾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麻短纹卷蛾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寿民  岳德成 《昆虫知识》1998,35(3):160-160
胡麻短纹卷蛾见”euncaria切S。切已见。’h幼虫俗称胡麻漏油虫,是胡麻重要害虫。在北方胡麻产区的甘肃、宁夏、内蒙、山西等省均有发生,特别是六盘山西麓静宁、庄浪发生猖撅。1990~1992年,笔者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回生活史胡麻短纹卷蛾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胡麻地土壤中作茧越冬,越冬期长达10.5个月。5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出土化蛹,6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7月下旬为化蛹末期。蛹期8~13天,平均10.6天。6月上旬田间最早发现成虫,中旬成虫大量出现,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6月底至7月初往往出…  相似文献   

19.
结合田间观察和室内试验,对榆木蠹蛾Holcocerus vicarius Walker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榆木蠹蛾在宁夏3年发生1代,幼虫主要危害枝干和根颈部,幼虫在蛀道内越冬,5月下旬老熟幼虫在被害树周围5~10cm深的沙土内分散化蛹,蛹期(21±5)d.6月初成虫开始出现,有2个羽化高峰,分别为6月中旬和7月下旬,成虫羽化当晚即可交尾,交尾当天或第2天产卵,每雌蛾产卵最多达720粒,卵期(17±5)d,孵化率为72%~88%.未交尾雌雄成虫寿命为5~6d,交尾后雌雄成虫寿命缩短为3~5d.初孵幼虫于6月中旬始见,10月下旬幼虫开始越冬.幼虫孵化后,先危害韧皮部,常10多条聚集在一起,稍大一点即蛀入木质部.本研究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榆木蠹蛾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杨树粒肩天牛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树粒肩天牛在福建省2a发生1代;老熟幼虫在第2年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化蛹,成虫出现期始于5月底6月初,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为盛发期,9月上旬只见个别成虫;产卵期始于6月中旬,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幼虫孵化期为6月下旬到8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为盛发期;幼虫不越冬。杨树粒肩天牛成虫为补充营养所取食的树种较集中,主要是构树与桑树。杨树粒肩天牛幼虫对杨树危害严重,但成虫却不喜欢取食杨树,用杨树饲养的粒肩天牛成虫寿命很短,仅3-19d,不产卵;而以桑树为补充营养的雌成虫的平均寿命为55d、雄26.5d;以构树为补充营养的雌成虫的平均寿命为78d、雄45.5d,补充桑树与构树的粒肩天牛成虫均可正常产卵。雌雄成虫一生可多次交尾。雌虫有多次产卵现象,单雌每天产卵数量1-12粒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