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山楂种子休眠与后熟期间内源激素的变化(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楂种子必须经过低温层积后方可发芽。剥去种子外壳可以缩短山楂低温层积时间。山植种子发芽随着种子中ABA含量降低,GA3、ZR和IAA含量增加,以及GA3/ABA、IAA/ABA、ZR/ABA比值增大而增加,休眠解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大果白刺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方法:通过HPLC测定低温层积后大果白刺种子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大果白刺种子GA3含量显著提高,而ABA、IAA、ZR和ETH含量均显著下降。GA3/ABA值显著提升,IAA/ABA和ZR/ABA值呈现下降趋势。结论:GA3含量和GA3/ABA值较高,ABA、IAA、ZR、ETH含量和IAA/ABA、ZR/ABA值较低,证明各种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是制约其种子休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梾木种子低温层积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研究了梾木种子低温层积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内源激素与种子休眠与发芽的关系。结果表明:(1)梾木种子中IAA含量在层积处理初期剧烈降低,持续一段时间后又显著升高,但后期下降,且IAA/ABA也出现同样的变化;种子中ABA含量在层积处理前期较高,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趋于下降;种子内GA1/3含量以及GA1/3/ABA均随层积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种子内ZRs和iPAs含量的变化相对较为平稳,尽管有一定的波动,但整体呈渐趋增高趋势。(2)梾木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在未经层积处理以及处理时间少于90d的条件下均为0,但随着层积处理时间的延长二者明显上升,层积处理的时间长短对梾木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3)相关分析表明,梾木种子内GA1/3含量与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88、0.662;种子内GA1/3/ABA增大有利于种子休眠解除和萌发。  相似文献   

4.
GA3和变温层积对天女木兰种子萌发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质量浓度GA3浸泡天女木兰种子并结合变温层积处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时期种子中4种激素GA3、IAA、ABA、ZR含量进行测定,并测量种胚长和萌发率,以探讨天女木兰种胚发育,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种子休眠萌发之间的调控关系,为进一步研究种子休眠机理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天女木兰成熟种子胚发育不完全,胚乳内高浓度ABA和低浓度GA3是其休眠的主要原因。(2)GA3处理能促使天女木兰种子提前30d完成形态后熟,并以1 500mg·L-1 GA3处理效果最佳。(3)在变温层积过程,天女木兰种胚发育可分三个阶段:阶段Ⅰ(0~70d)完成种胚进一步分化;阶段Ⅱ(70~120d)种胚快速生长时期;阶段Ⅲ(120~150d)休眠完全解除,种子具备发芽能力。种子能否打破休眠主要取决于阶段Ⅰ和Ⅱ的状况。(4)GA3/ABA、IAA/ABA和ZR/ABA在种子后熟期间的变化同胚生长发育存在一致性,认为内源激素的相对水平对种子休眠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黄花倒水莲春梢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以及不同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该文对黄花倒水莲春梢的生长动态进行监测,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乙烯(ETH)和玉米素核苷(ZR)五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对两者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花倒水莲春梢生长发育过程可分为快速增长期(0~12 d)、生长转折期(16~20 d)和缓慢增长期(24~32 d)三个阶段。(2)内源激素ABA、GA、ETH和ZR含量在缓慢增长期显著高于快速增长期和生长转折期,IAA含量各时期差异较小。(3)春梢长、底部叶长和叶宽在快速增长期与ABA、GA、ETH和ZR含量呈负相关,且与ZR含量具有一定显著性,与IAA含量呈正相关;生长转折期,各指标与GA、ETH和ZR含量呈正相关,与GA含量具有一定显著性,与ABA含量呈负相关;缓慢增长期,各指标与五种内源激素含量均呈正相关,与IAA和ZR含量具有一定显著性。该研究结果为生产上利用外源激素调控黄花倒水莲春梢抽出以及生长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对芝麻品种‘郑芝98N09’的灌浆特性及灌浆期籽粒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为芝麻高产优质高效栽培及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第9~17节位芝麻籽粒干物质率最高;下部(8节以下)蒴果在灌浆24d时的蒴果鲜重达最大值(1.596g/蒴),27d时籽粒鲜重达最大值(0.318g/蒴),灌浆最快的时期为灌浆15~33d,干物质积累量达籽粒干重的61.75%;中部(9~20节)蒴果在灌浆27d时的蒴果鲜重达最大值(1.622g/蒴),籽粒鲜重也同期达最大值(0.379g/蒴),灌浆最快的时期为灌浆21~36d,干物质积累量达籽粒干重的74.21%;上部(20节以上)蒴果籽粒干物质积累最快的时期为灌浆9~12d和24~27d两个阶段。(2)中部蒴果GA3含量大于下部和上部蒴果,而ABA和IAA的含量则小于下部和上部蒴果;除GA3/ZR比值外,中部蒴果的ABA/GA3、ABA/ZR、GA3/IAA和ZR/IAA比值都小于下部和上部蒴果。(3)较高的ZR含量和较低的ABA/ZR、ABA/GA3、IAA/GA3和IAA/ZR比值利于胚乳细胞分裂、蒴果发育、籽粒库容建成及籽粒干物质充实。(4)单一激素含量与不同部位蒴果单蒴粒重均达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内源激素相互间的关系对下部蒴果粒重增加影响较小,适当提高IAA/ZR、ABA/GA3、IAA/GA3比值,能显著提高中部和上部蒴果的单蒴籽粒干重。  相似文献   

7.
细叶楠(Phoebe hui Cheng ex Yang)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种子具有生理休眠特性。本文以细叶楠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低温层积处理时间(0、20、40、60 d)对细叶楠种子发芽率、营养物质(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过氧化物酶(POD)以及内源激素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的影响,分析细叶楠种子萌发与其生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低温层积可以有效打破细叶楠种子的休眠,且处理60 d效果最佳。(2)在低温层积过程,细叶楠种子萌发时间缩短,发芽率提高;种子内淀粉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POD活性上升;ABA含量下降,GA3、IAA含量增加,而ZR含量先上升后下降。(3)细叶楠种子休眠的解除与萌发与其体内营养物质含量、POD活性以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内源激素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个辣椒品系(199807、199803)的胞质雄性不育系和相应保持系为实验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AA、(Z ZR)、GA3和ABA等内源激素含量,用气相色谱分析仪测定乙烯(ETH)释放量,对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和相应保持系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四分小孢子之前,花药中的IAA含量不育系显著高于保持系,在四分小孢子时期花药和花蕾中的IAA含量出现转折,到花粉粒成熟期的花蕾和花药以及开花期叶片中的IAA含量均是不育系显著低于保持系;小孢子各发育时期花药以及花期叶片中GA3含量均是不育系高于保持系,但花粉粒成熟期化蕾中GA3含量为不育系低于保持系;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以及花期叶片中ABA含量始终足不育系显著高于保持系,而花粉粒成熟期花蕾中ABA含量不育系与保持系没有显著差异;花粉粒成熟期的花蕾和花期叶片中ETH释放量表现为不育系显著高于保持系.同时,花粉粒成熟期的花蕾、花药和叶片中IAA/ABA、(Z ZR)/ABA、GA3/ABA、IAA/GA3、(Z ZR)/GA3等5个激素的比值均有不育系低于保持系的趋势.本实验结果说明辣椒的育性表现与花器和叶片等组织中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有关,花药和花期叶片中IAA亏缺、GA3和ABA增加以及化蕾和叶片中ETH过度产生,都有可能导致辣椒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9.
芍药花开放与衰老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芍药品种‘红峰’为材料,对芍药花开放与衰老过程中不同发育时期的膜脂过氧化水平和内源激素(IAA、GA3、iPA、ZR、ABA、Eth)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芍药花开放过程花瓣SOD活性先升高后下降,而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随着花开放和衰老花瓣中IAA、iPA含量迅速下降而后小幅回升出现一峰值,开放后又下降;GA3、ZR含量迅速下降维持在较低水平,而衰老后ABA含量和Eth释放量显著增加。结果表明,芍药花开放与衰老过程受内源激素平衡的调节,ABA的积累促进了内源Eth的增加,ABA和Eth与IAA/ABA比率在芍药花的衰老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细胞膜脂过氧化损伤可能是芍药花衰老的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0.
肖家欣  彭抒昂 《广西植物》2007,27(5):775-779
以单性结实的国庆1号温州蜜柑和自花结实的华农本地早橘为材料,研究了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不同部位的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1/3)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国庆1号果皮IAA、GA1/3和ZR含量在幼果阶段均相对较高,随后果皮和果肉IAA含量均趋下降,而在果实膨大期内果肉ABA和果皮、果肉GA1/3、ZR含量均出现上升峰值,果实成熟采收时果皮和果肉ABA含量均明显回升。(2)华农本地早种子、果皮和果肉IAA及其种子ABA含量均在果实膨大期内出现明显峰值,在幼果阶段至果实膨大初期内种子GA1/3和ZR含量均居较高并出现明显上升,对应的果皮、果肉4种内源激素水平均相对较低且变幅小。还就两结实类型柑橘果实生长发育与其内源IAA、ABA、GA1/3和ZR含量动态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珍稀濒危植物珙桐种子休眠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珙桐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休眠期长且具二次休眠现象。将处于休眠萌发过程中的珙桐种子依据胚根长度划分为4个阶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各阶段种子及其内果皮中ABA(脱落酸)、GA(赤霉素)、KT(细胞分裂素)、IAA(3-吲哚乙酸)4种内源激素含量,分析其比值动态变化,并与幼苗阶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未破壳种子的内果皮中内源激素含量以ABA最高,其次是GA、IAA、KT,随着种子破壳后四种激素含量显著降低。除ABA外,种子中GA、IAA和KT含量随着胚根的伸长逐渐升高,但仍低于幼苗阶段。此外,随着胚根伸长,种子中GA/ABA、IAA/ABA、KT/ABA比值逐渐增大,其中以GA/ABA的变化最显著。因此,珙桐种子的休眠和萌发可能主要受ABA和GA的平衡和拮抗来调控。  相似文献   

12.
Aims Leymus chinensis is an original dominant plant in the Songnen grassland, and it has great value for restoration of severely degraded land. However, seeds are dormant, and low germination percentage is a problem for restoring L.chinensis grassland. The mechanism of seed dormancy is not been well understood. The primary aim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dormancy mechanism of L.chinensis seeds (caryopses) with reference to the role of embryo-covering layers, endogenous hormones and temperature.Methods Changes in concentration of the endogenous hormones GA 3, indoleacetic acid (IAA), zeatin riboside (ZR) and abscisic acid (ABA) in L.chinensis seeds from anthesis to maturity were measured by th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method. Germination at different stages of maturity were tested at 16/28°C, 5/28°C and 5/35°C for intact seeds with glumes (control), intact seeds with glumes removed (naked-whole seeds) and intact seeds with glumes and one-half of the endosperm removed (naked-half seeds).Important findings Of the four endogenous hormones monitored, only the concentration of ZR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of seed development (increased); the GA 3 /ABA ratio also did not differ. Rank of germination percentage of control at the three temperature regimens was 5/28°C> 16/28°C> 5/35°C. Germination percentage of the naked-half seeds reached 100% under the three temperature regimens. We concluded that dormancy of L.chinensis seeds is not mainly controlled by endogenous hormones. Germination temperature, mechanical resistance of glumes and inhibition of endosperm are the 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dormancy and germination of L.chinensis seeds.  相似文献   

13.
银杏芽中内源激素与大小年结实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银杏大、小年结实现象的生理原因,于2004~2005年,用ELISA(间接酶联免疫法)对银杏大年树和小年树果芽和叶芽内的IAA,GA,ZR和ABA含量进行了对比测定。结果表明:大年树IAA、ZR和ABA含量在果芽和叶芽之间的比值均高于小年树,GA含量在果芽和叶芽之间的比值则低于小年树,有利果芽分化生长,形成大年;果芽中较高水平的ZR、IAA和ABA与较低水平的GA,以及萌芽前期较高的IAA/GA,ZR/GA和ABA/GA等比值,有利果芽分化,形成大年;叶芽中较高的ZR、IAA和较低的ABA有利于形成大年生长,尤其是ZR含量在萌芽前期或中期升高与形成大年生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以紫斑牡丹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_3)处理对种子生根以及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酶活性和内源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为探讨紫斑牡丹种子萌发机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GA_3处理能够促进种子生根,并以300 mg/L GA_3处理对种子生根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可提前14.67 d生根,生根率可达71.00%。(2)与对照相比,GA_3处理可以在0~15 d时促进种子淀粉水解和可溶性糖的积累,并加速可溶性蛋白的消耗,在0~30 d促进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提高,从而促进种子萌发生根。(3)在种子沙藏生根过程中,种子脱落酸(ABA)含量呈下降趋势,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和吲哚乙酸(IAA)含量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相比,GA_3处理可使种子GA、ZR和IAA的含量在沙藏前期明显上升,以解除种子休眠。研究发现,外源GA_3处理可以调控紫斑牡丹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和POD活性的变化,促进营养物质转化,从而提前解除种子休眠使其萌发。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光胁迫下南方红豆杉叶片中叶绿体色素含量和紫杉醇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的含量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比值在光胁迫下均减少,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的含量逐渐上升,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先上升后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前两周与对照相比降低,2周后高于对照;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的比值高于对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其趋势先降低后上升。光胁迫处理后,南方红豆杉叶片中紫杉醇含量与对照相比,在第1周时略有下降,而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紫杉醇含量在第2周开始迅速大量积累,而在处理3周时达到较高值,已增加到1.5倍,这对提高人工种植的南方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银杏叶片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开顶箱系统,研究了银杏叶片内源激素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和赤霉素(GA3)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环境CO2浓度+350 μmol·mol-1,EC)的响应.结果表明,EC处理能使ABA含量降低,与对照(CK)相比, ABA含量最大降低63.0%(处理后120 d).EC处理使叶片IAA和ZR含量增加,而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差异均达显著水平;IAA含量在处理后100 d为CK的2倍,ZR含量在处理后80 d时为CK的2.5倍.EC处理使叶片GA3峰值提前出现. (IAA+GA3+ZR)/ABA比值随着银杏的生长逐渐降低,在处理后期(处理后40~120 d)明显高于CK,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可促进银杏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百合品种‘精粹’的鳞茎周径和鲜重随着叶面喷施水杨酸(SA)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品种‘普瑞头’鳞茎周径和鲜重也随着叶面喷施SA的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其中以0.5mmol·L^-1SA的效应最明显。叶面喷施SA的百合鳞茎中ABA和GA3含量下降,IAA和ZR含量上升,鳞茎中(IAA+GA3)/ABA、IAA/GA3比值均比未喷施SA的高,而IAA/ZR、GA3/ZR比值则比未喷施SA的低。显示鳞茎膨大与内源激素的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8.
牡丹冬季室内催花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牡丹品种朱砂垒(PaeoniasuffruticosaAndr.cv.Zhushalei)在冬季室内催花过程中7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不同。玉米素核苷(Z ZR)、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3)的含量在花生长发育过程中处于较高水平;而脱落酸(ABA)、异戊烯基腺苷(IP IPA)、二氢玉米素核苷(DHZ DHZR)、赤霉素(GA4)的含量低于上述3种内源激素。激素平衡方面,GAs/ABA、CTKs/ABA、IAA/ABA处于较高水平,变化幅度较大。在催花过程中,内源激素以及其平衡影响牡丹花的生长发育。本研究结果对牡丹花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光皮树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4年生光皮树嫁接苗为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同龄开花光皮树与不开花光皮树叶内4种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核苷素(ZR)、脱落酸(ABA)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成花过程中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与成花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芽分化时期开花光皮树和未开花光皮树叶内4种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存在显著差异。有花芽分化的光皮树保持相对较低和稳定IAA、GA3含量,ABA含量高且变化幅度较大,ZR含量相对较低,但随着花的形成含量逐渐升高;而在相同的生长季内,无花光皮树IAA、GA3含量先升高后降低,ABA含量先逐渐升高,然后下降,而ZR含量呈现出先逐渐升高然后降低,再升高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因此,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影响光皮树的成花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