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子宫内膜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metr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应用VEGF多克隆抗体检测50例子宫内膜腺癌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VEGF的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子宫内膜癌中VFGF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分别为92%和30%,P<0.01。子宫内膜癌中的MVD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分别为:46.0±4.5和14.0±1.7,P<0.05。MVD在深肌层浸润组中显著高于浅肌层浸润组,分别为:69.9±16.8和42.8±4.4,P<0.05。结论:VEGF、MVD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依赖血管生成。MVD可作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肿瘤抑制基因p16定位于9号染色体短臂2区1带,编码细胞周期调节蛋白p16,p16基因失活将导致细胞增殖失控。研究证实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区域5CpG岛甲基化是导致转录水平上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为了研究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表达异常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免疫组化及PCR方法检测62例子宫内膜癌及相应癌旁组织、10例相应年龄正常子宫内膜中p16基因5′cpG岛甲基化状态、p16蛋白表达及p16基因外显子E,和E:表达缺失情况。结果表明癌旁及正常子宫内膜p16基因无甲基化,且无p16蛋白、外显子1和2的表达异常。62例子宫内膜癌中,15例甲基化,占24、2%;33例p16蛋白表达下降或无表达,占54.8%;p16基因外显子1缺失率16.1%(10/62),外显子2缺失率为30.6%(19/62),两者均缺失9.68%(6/62),至少其中1种缺失46、6%(29/62)。提示P16基因失活在子宫内膜癌中多见且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D16基因甲基化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MSP法测定基因甲基化状态准确且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p53蛋白在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和p53蛋白在55例宫颈癌、15对经放化疗前后的宫颈癌组织、18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和p53蛋白在宫颈癌中强阳性表达、正常宫颈组织中少量表达,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和p53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与放化疗前后相关(P<0.05);VEGF与p53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VEGF和p53蛋白在宫颈癌的演进中,尤其在宫颈癌的浸润和转移方面,很可能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因此,联合检测VEGF和p53蛋白的表达可提高宫颈癌的转移及预测临床诊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PTEN基因和P53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PTEN基因缺失和P53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两者与子宫内膜癌不同病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PTEN缺失24例,缺失率48.00%,进一步研究显示PTEN缺失与细胞分化程度和肌层浸润情况密切相关(P〈0.05),P53突变32例,缺失率64.00%,并进一步研究显示P53突变与FIGO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和肌层浸润情况密切相关(P〈0.05)。结论:PTEN基因缺失和P53基因突变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以PTEN基因和P53基因为靶点的生物治疗在进展期内膜癌中的治疗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TEN基因和P53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PTEN基因缺失和P53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两者与子宫内膜癌不同病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PTEN缺失24例,缺失率48.00%,进一步研究显示PTEN缺失与细胞分化程度和肌层浸润情况密切相关(P0.05),P53突变32例,缺失率64.00%,并进一步研究显示P53突变与FIGO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和肌层浸润情况密切相关(P0.05)。结论:PTEN基因缺失和P53基因突变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以PTEN基因和P53基因为靶点的生物治疗在进展期内膜癌中的治疗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所有研究过的人体肿瘤组织或细胞中,p53似乎是突变频率最高的一个基因,研究和检测p53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变化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将野生型p53基因编码区3’端703bp的cD-NA片段插入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BV220中,得到了一个重组体表达质粒pRR33,经热诱导表达,用SDS-PAGE和Western印迹法证实p53蛋白多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它不仅可用于抗p53蛋白抗体的制备,而且也可用于对p53蛋白羧基端多肽功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p1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P16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8例子宫内膜癌(腺癌33例,腺棘皮癌4例,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例)及19例正常组织进行了p16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p16蛋白在正常组织中表达率为56.8%,在腺癌中的表达率为21.7%,在腺棘皮和浆液性乳头腺癌中的表达率为25.1%,与正常组差异显著,同时,p16蛋白在Ⅰ-Ⅱ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为26.4%。而在Ⅲ-Ⅳ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率为11.7% ,二者差异显著,说明p1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Abstract: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P16 gene in the progression of carcinoma of endometrium,the expression of P16 gene was detected in 38 carcinoma of endometrium specimens and 19 controls by immunhistochemical SP method.The p16 protein positive rates of carcinoma of endometrium and control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and the expression of p16 protein was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t between I~II grades and III~IV grades of adenocarcinoma of endometrium.So the p16 protein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arcinoma of endometrium. 相似文献
9.
在所有研究过的人体肿瘤组织或细胞中,p53似乎是突变频率最高的一个基因,研究和检测p53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变化将具有很需要的意义,我们将野生型p53基因编码3'端703bp的cDNA片段插入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BV220,得到了一个重组体表达质粒pRR33,经热诱导表达,用SDS-PAGE和Western印迹法证实p53蛋白多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它不仅可用于抗p53蛋白抗体的制备,而且也可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CT表现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以及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36例,行螺旋CT扫描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影像学特征与VEGF及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鼻咽癌患者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CT征象中的侵及后鼻孔、颅底骨质破坏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正相关,p53蛋白的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正相关.结论:肿瘤组织中VEGF和p53蛋白表达与鼻咽癌的部分CT影像学特征相关,可作为评价鼻咽癌CT表现恶性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53、p16蛋白表达与鼻咽癌Cr表现的关系。方法:经病理证实鼻咽癌50例,全部病例做鼻咽轴位平扫,部分病例同时做冠状扫描。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所有病例中的p53、p16蛋白的表达。结果:鼻咽癌及鼻咽粘膜慢性炎症中p53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0%和10%,p16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2%和85%,p53、p16表达在两者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5)。p53蛋白表达与鼻咽癌分化程度及Cr表现为副鼻窦受累,颅底骨质破坏相关(P〈0.05)。p16蛋白表达与鼻咽癌预后及Cr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53与p16有相关性(P〈0.005)。结论:p53、p16在鼻咽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53蛋白表达与鼻咽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颅底侵犯有一定相关性,p16蛋白表达与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一定相关性,p53,p16可作为评价鼻咽癌CT表现恶性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MA De-hua ZHAO Shu-ping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12)
目的:研究针对VEGF的RNAi技术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细胞中VEGF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VEGF序列特异性siRNA及阴性对照siRNA,转染ishikawa细胞,分别于转染后12h、24h、48h、72h、7d后提取细胞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对VEGF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情况,于转染后48h收集细胞软琼脂培养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结果:转染针对siRNA-VEGF的ishikawa细胞,于转染后12h、24h、48h、72h VEGF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细胞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转染后7天这种抑制作用消失(P>0.05)。转染后48h实验组细胞克隆形成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VEGF的RNAi技术可有效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细胞中VEGF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生长增殖及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提示VEGF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利用RNAi技术抑制肿瘤生长、血管形成及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浸润性乳腺癌中P53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在浸润性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至2013年6月收治的原发浸润性乳腺癌手术病例235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P53与ER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组乳腺癌组织中P53与E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9%及56.6%,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乳腺癌组织中ER的表达仅与患者的年龄有关,与TNM分期无关;而P53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和TNM分期均无关,但P53与ER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r=-0.174)。结论:P53与ER在浸润性乳腺癌中均呈高表达,且二者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VEGF和p53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与肝癌预后的关系,为肝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1月到2009年8月收治的4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VEGF和p53的表达.结果:VEGF和p53阳性表达率在肝癌组分别为62.5%和47.5%,癌旁组分别为22.5%和2.5%,在正常组未检测到VEGF和p53阳性表达,三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40例肝癌患者术后均获随访,22例复发;复发组患者癌组织中VEGF和p53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未复发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肝癌组织中存在VEGF和p53的异常表达,VEGF和p53异常表达与肝癌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癌是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蛋白质的乙酰化修饰与肿瘤和代谢疾病的发生均有密切联系。乙酰转移酶和去乙酰化酶共同维持乙酰化水平的平衡状态,一旦平衡因细胞内外环境刺激而打破,直接导致癌症(如子宫内膜癌)发生。缺乏孕激素抵抗的过量雌激素和以胰岛素抵抗为核心的代谢综合征是子宫内膜癌的两大易感因素,乙酰化修饰对二者的影响,间接引起子宫内膜癌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15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及1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HSP70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HSP70和P53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SP7O和P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HSP7O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以及AJCC分期密切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以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P53在PTC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以及AJCC分期密切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HSP70和P53蛋白在PTC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679,P<0.01)。结论:HSP70和p53蛋白在PTC中均呈高表达,并有协同作用,两者可作为预测PTC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伴有临床症状的鞍区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ur,GCT)的病理组织学起源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
我院收治的1 例具有临床症状的GCT 患者的治疗状况和病理结果,并结合近20 年来关于GCT 病理和治疗的相关文献报道,探
讨GCT 肿瘤病理组织起源和治疗要点。结果:该患者影像学报告怀疑鞍区炎性肉芽肿,给予抗生素治疗后复查MRI 显示鞍区占
位较前次无改变,增强MRI可见占位明显强化,诊断良性肿瘤,并采取翼点入路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神经垂体颗粒细胞瘤。
术后患者头痛缓解,尿量、尿比重、垂体内分泌激素等相关指标相继恢复至正常值。结论:GCT 很可能起源于神经组织,伴有临床
症状的GCT 的治疗首选开颅手术,肿瘤残存的患者,术后不必放射治疗,定期复查即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