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的移植部位对睾丸移植效果的影响,以探索建立疾病模型小鼠安全保存的新方法。方法按移植部位的不同分为3组:背部皮下组,睾丸白膜内组和肾包膜下组。移植后处死受体鼠回收移植物。测试和分析受体精囊的重量,移植物存活率,回收物增重的倍数和生殖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不同实验组移植睾丸的生殖细胞分化差异显著。睾丸白膜内组的分化情况最好与假移植对照组相似;背部皮下移植组睾丸的分化率为29.2%;肾包膜下组未见分化。结论睾丸白膜内移植最利于精子的发生;背部皮下移植是睾丸移植的次优选择;肾包膜下睾丸移植不适合用于小鼠雄性生殖器官的安全保存。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观察婴儿双歧杆菌(Bif. 189—3)对小鼠皮下移植肉瘤180(S180)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该菌无论在S180移植前或移植后经皮下注射,均能明显抑制皮下移植S180的增长,并使带瘤鼠存活期显著延长。病理检查见实验组肿瘤坏死明显,肿瘤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提示该菌能非特异性增强肿瘤局部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的成瘤性及其对荷瘤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hUCMSC,取第6代细胞裸鼠皮下移植,观察其成瘤性;对荷瘤鼠尾静脉注射移植hUCMSC,观察其对肿瘤生长的影响;体外共培养hUCMSC和MCF-7肿瘤细胞,观察hUCMSC对MCF-7细胞克隆形成率的影响。结果:hUCMSC裸鼠皮下移植30 d,未观察到有肿瘤形成;尾静脉注射移植hUCMSC对荷瘤鼠肿瘤的生长无明显影响;体外共培养结果表明,hUCMSC对MCF-7肿瘤细胞的克隆形成无明显影响。结论:hUCMSC体内移植无成瘤性;静脉移植后对肿瘤生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蒋甜甜  李春义 《生命科学》2023,(10):1279-1287
本文针对组织/器官移植后血管重建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综述,从组织移植(包括人工和天然组织)到器官移植(包括人工和天然的器官),所得结论是不能及时有效建立移植物与宿主之间的血液循环网络是导致移植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文章介绍了在不同移植情况下移植物与宿主间相互作用导致血管循环系统重建的研究进展。移植物包括了组织移植和器官移植,文章对人工组织/器官和自然组织/器官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作为特例,本文比较详细报道了我们团队近些年来开展的通过移植鹿茸干细胞组织(antlerogenic periosteum, AP)诱导异位或异体鹿茸生成的研究。AP是鹿茸发生的组织基础,如果将AP移植到鹿体其他部位的皮下就能发起异位生茸,如果移植到裸鼠的皮下就能诱导异种生茸。进一步的研究表明,AP移植如此成功(100%)是由于其强烈诱导宿主血管内皮细胞快速长进其组织中所分布的、由于机械损伤(剔除)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血管中,迅速构建起嵌合血管网络,使移植的AP组织能够得到及时的血液灌注。成功鉴别和分离AP组织中这些内皮细胞诱导因子将对指导临床实现异种/异体组织/器官移植与宿主快速构建血液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约在1982年5月,瑞典卡罗琳斯卡医院首次将组织移植入人脑。病人是一名患严重震颤性麻痹的男人,取其一侧肾上腺髓质的三分之二,移植到其大脑尾核内。术后,肾上腺髓质在尾核产生多巴胺,弥补了一部分多巴胺的缺乏,症状有所减轻。这次尝试是向人脑作组织移植迈出的第一步。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医学院的D.Gash预言:在美国,5~10年内,脑移植物在临床上将成为适用的。一些国家的学者已研究用脑移植物矫正实验动物生化和行为的缺陷,他们制作或选用了各种动物模型。第一种模型:破坏大鼠一侧脑半球的黑质,动物出现特有的转圈运动,若将胎儿鼠的黑质组织移植到患鼠脑室内靠近尾核之处,50%的患鼠转圈运动消失。经组织荧光和电生理实验检定,移植物确已存活和发挥功能。若将移植物取走,患鼠重又出现转圈运动。用移植坐骨神经组织作对照,则无消除转圈运动之效。有人用胎儿鼠的黑质制成脑细胞悬液,注入患鼠脑内,以代替移植固体组织。也有人用患鼠的一部分肾上腺髓质代替胎儿鼠的黑质进行移植,意外地发现:被移植的肾上腺髓质产生多巴胺多于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不同于在肾上腺内时其分泌E和NE多于多巴胺。似乎,被移植的肾上腺髓质的分泌适应于脑的需要。在猴体也作了类似的实验。  相似文献   

6.
MMTV-Wnt-1转基因小鼠作为高发乳腺癌动物模型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MMTV Wnt 1转基因小鼠的乳腺癌发病情况及病理学变化规律。方法 观察MMTV Wnt 1转基因小鼠肿瘤发生情况 ,并采用原位移植将瘤组织置于裸鼠皮下 ,通过组织病理学切片来观察MMTV Wnt 1阳性转基因小鼠和移植鼠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MMTV Wnt 1转基因小鼠最早从 7周龄开始出现乳腺瘤 ,发瘤鼠剖检可见脾、肝有不同程度的肿大 ,其他器官无明显病变 ;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发瘤鼠各脏器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但未出现肿瘤转移。将瘤组织移植裸鼠后 ,肿瘤可在裸鼠皮下生长 ,移植肿瘤病理学形态与原发瘤一致 ,未出现转移。结论 实验结果验证MMTV Wnt 1转基因小鼠可稳定自发乳腺肿瘤 ,可作为研究乳腺癌的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山萘酚增强Treg细胞免疫抑制功能,从而抑制大鼠移植物排斥反应并改善移植物生存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以Wister大鼠和SD大鼠分别为供、受体,建立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动物模型。观察受体老鼠皮肤移植物的情况,记录移植物失功时间(移植物皮片80%面积发生排斥)。RT-PCR检测移植7天后脾细胞、淋巴细胞FOXP3、CTLA-4和IL-10的mRNA水平,用HE染色组织病理学观察术后7天移植皮片的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体外实验T细胞增殖抑制试验加入山萘酚作为对照,观察Treg功能情况。结果:1.山萘酚能增强移植后同种异体移植物的生存时间(DMSO组6.3±0.3天,山萘酚组13.7±0.39天,P<0.01);2.RT-PCR显示山萘酚可增强细胞CTLA-4(对照组9.24±0.17,山萘酚组12.48±0.145,P<0.05)、FOXP3(对照组0.96±0.07,山萘酚组1.41±0.07,P<0.01)和IL-10(对照组0.95±0.12,山萘酚组1.50±0.16,P<0.05)的mRNA水平;3.体外T细胞增殖抑制实验中,山萘酚可增强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结论:在大鼠皮肤移植模型中,山萘酚可延长皮肤移植物的生存时间,提高Treg细胞相关IL-10、FOXP3和CTLA-4的mRNA水平;体外实验中,能抑制效应T细胞的增殖,表明山萘酚在提高移植物生存方面存在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将6 - 羟基多巴胺(6 - OHDA) 分两点注入SD大鼠左侧中脑黑质内侧端,制成震颤麻痹模型,毁损后6 ~8 周,用胚龄14~16 天同种胚鼠中脑黑质细胞悬液植入模型鼠尾壳核。实验分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单纯胚中脑黑质移植组(MS组) ,含层粘蛋白Laminin 胚中脑黑质移植组(LMS组) ,含雪旺氏细胞胚中脑黑质移植组(SMS组) 。于移植后2 ~4 个月分别测试旋转试验,MS组、LMS组及SMS组与模型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 0-01) 。动物经测试后处死。脑切片观察发现,损伤侧中脑黑质DA神经元95% 以上死亡,移植组织位于尾壳核背侧或突入侧脑室,LMS组移植区> SMS组移植区> MS组移植区。三个移植区均见TH、GABA 免疫阳性细胞,其形态及大小与正常对照侧中脑黑质所见相似。LMS组与SMS组多巴胺阳性细胞突起较MS组多且长。本实验证明中脑黑质移植物Laminin 与雪旺氏细胞均能促进DA能神经元突起生长。  相似文献   

9.
陈钟芳  马俊涛 《生理学报》1992,44(4):370-378
在胚胎和新生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内,发育中的纤维束通道能引导轴突的生长。为了了解发育中的纤维束通道能否引导成年CNS轴突的生长,将胚胎海马伞移植到成年大鼠的海马,两周后,用AChE组织化学方法检查移植物内的胆碱能纤维。结果如下:在胚胎的海马伞移植物内出现大量的胆碱能纤维,但在成年的海马伞移植物内没有宿主的胆碱能纤维长入;如果在移植胚胎海马伞的同时,切断宿主的海马伞-穹窿通路,则在胚胎移植物和宿主海马内均无胆碱能纤维;将胚胎海马伞作成悬浮液进行移植,在移植部位,仅能看到少数长的胆碱能纤维;但是若把胚胎海马伞的组织碎片粘附在硝化纤维素滤纸条周围,再移植到成年大鼠海马内,来自宿主海马的大量胆碱能纤维被吸引围绕着滤纸条并沿其表面生长。结果似乎表明:胚胎海马伞或胚胎海马伞碎片都能有效引导宿主海马胆碱能纤维的生长。因此,胚胎海马伞和其它发育中的CNS纤维束通道可能是引导成年CNS轴突生长的良好天然基质。  相似文献   

10.
最近,N.Sunde等用X射线损伤新生鼠双侧海马区域,随后将另一新生鼠的正常齿状回组织移植入受损伤鼠单侧海马区域(另一侧作为对照)。发现:在非胆碱能、非单胺能神经系统,与胆碱能、单胺能系统一样,移植物和宿主神经元能够建立相互联系,并且移植物可恢复宿主已被破坏的神经联系。80%以上的齿状回颗粒细胞在出生以后形成。出生后,X射线照射几乎能选择性地使颗粒细胞数减少到正常的15%,残存的颗粒细胞传入纤维形成散乱的扁平状突起伸向CA3区维体细胞。同时苔藓纤维突起明显减少。这种X射线照射模型在许多方面与自然发生的神经细胞恶性改变及早期退行性疾病相同。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不同移植部位对移植的成年SD大鼠睾丸中睾丸间质细胞存活及雄激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皮下组和肾包膜组。对照组大鼠不去势,其余大鼠于睾丸移植前1周行去势手术。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去势后仅行背部皮肤切开,不进行睾丸移植;皮下组背部两侧各移植1/3个成年SD大鼠睾丸组织;肾包膜组每侧肾包膜下移植1/3个成年SD大鼠睾丸组织。4周后取材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移植睾丸组织中睾丸间质细胞存活情况,ELISA法检测受体大鼠血清睾酮水平。结果:皮下组和肾包膜组移植物中难于见到完整的睾丸间质组织,但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大量HSD-17β1阳性细胞,对照组、皮下组和肾包膜组的HSD-17β1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4.33±4.30)、(9.83±4.05)和(12.67±2.81)个,对照组与皮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分析发现对照组、假手术组、皮下组和肾包膜组的血清睾酮浓度分别为(3.81±1.32)、(0.28±0.08)、(0.44±0.13)和(0.90±0.31)ng/m L,肾包膜组血清睾酮浓度高于假手术组(p0.01)和皮下组(p0.05),而皮下组血清睾酮水平高于假手术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的成年大鼠睾丸组织中的睾丸间质细胞可在受体肾包膜下或皮下存活,但肾包膜下移植可能更加有利于睾丸间质细胞存活和雄激素分泌。  相似文献   

12.
猪皮肤成纤维细胞PERV体外和体内感染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猪皮肤成纤维细胞PERV在体外和体内的感染性,通过建立猪皮肤成纤维细胞系,将所建细胞系与人胚胎肾293细胞体外共培养,并移植于严重联合免疫缺陷鼠(SCID鼠)皮下进行猪皮肤成纤维细胞PERV的体外和体内感染性实验。结果表明,猪皮肤成纤维细胞与人胚胎肾细胞共培养过程中,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感染人胚胎肾细胞,进一步证实和拓宽了猪细胞PERV感染人细胞的范畴;猪皮肤成纤维细胞移植SCID鼠皮下后,导致SCID鼠发生猪细胞微嵌合(78.57%)和PERV在体内感染(85.71%)并且波及远离移植部位的多种组织或器官,但是并未检测出SCID鼠组织中表达PERV env RNA。这就证实了猪皮肤成纤维细胞PERV的体外感染性和在小鼠体内的感染性,但未能找到PERV在体内活跃复制的明显证据。因而,在猪异种移植过程中PERV传播的潜在危险仍然是必须高度重视的生物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Dexter体系成功地建立了小鼠胎肝细胞体外长期培养技术。培养的胎肝造血干细胞(CFU-S)有旺盛的增殖力。半同系移植研究证实,5×10~6个培养细胞(含780~1200CFU-S)可使9.5Gy γ-线照射的受体小鼠30d和60d存活率达80%和74%。1个月造血功能恢复。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征象,并在受体内形成了稳定的嵌合体。说明体外培养的胎肝细胞能有效地重建造血。观察小鼠移植后14.5个月的远期疗效,其造血机能健全,体内CFU-S的移植效力与正常相似。然而CFU-S的再生速率和自我更新力均较正常同龄鼠低,揭示出长期增殖状态的造血干细胞功能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观察恶性肿瘤细胞处于宫内中晚期胚胎环境对胎鼠发育影响及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将8×106的H22细胞数量移植到胎鼠的羊膜腔(D9-D12)和腹腔(D13-D18),观察移植H22后的胎鼠分娩、新生鼠发育状况和荷瘤情况.结果发现,被移植H22的胚胎(D9-D18)能够继续在孕鼠子宫中发育至分娩,新生鼠无发育异常,新生鼠继续发育成熟,发育同正常鼠比较无异常,且一直无腹水荷瘤,H22荷瘤标志物AFP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ityRI)测定为阴性,RT-PCR法检测AFP阴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冻融小鼠卵巢同种异体移植后细胞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C57BL/6j雌鼠和BALB/c雄鼠杂交后F1代4周龄小鼠卵巢,慢冻速融后移植至杂交后F1代8~12周雄鼠的肾被膜下,分别于移植后1d(24h)、2d(48h)和7d回收移植物,将冻融以及移植后不同时间段的卵巢组织进行HE染色、全卵巢卵泡计数、电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细胞凋亡及RT-PCR检测VEGF基因表达。结果:冻融小鼠卵巢移植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级卵泡数和卵泡存活率逐渐下降;移植后48h内细胞凋亡指数最高;电镜观察发现小鼠卵巢组织移植后损伤主要发生在移植后48h内;移植后VEGF的表达有上升的趋势,至第7d仍维持较高水平;移植后48hVEGF120mRNA和VEGF188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至7d下降恢复至移植前水平,而VEGF164mRNA水平移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小鼠卵巢组织移植后48h内细胞凋亡最为严重,移植后引起大量卵泡的丢失;在移植后血管化的过程中VEGFmRNA表达量增加,VEGF120mRNA和VEGF188mRNA可能参与卵巢移植后早期血管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同种异体小鼠异位气管移植模型,研究NF—κB是否激活MCP-1基因参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OB),探讨OB的发病机制。方法将小鼠异位气管移植模型分成同基因组(BALB/C→BALB/C)和异基因组(BALB/C→C57BL/6),在术后7、14、21d观察气管移植物是否发生OB;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气管移植物MCP-1蛋白表达;EMSA测定各组气管移植物NF—κB的转录活性改变;RT—PCR检测MCP-1的mRNA水平;ELASA检测外周血MCP-1蛋白水平。结果异基因移植实验组气管移植物管腔闭塞率在术后7d仅(6±3)%,14d为(28±)8%,21d达到(74±12)%,而同基因移植对照组管腔闭塞率在术后7~21d均小于3%;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气管移植物NF—κB的转录活性在术后7、14、21d均明显升高;气管移植物MCP-1mRNA及血清中MCP-1蛋白水平术后7、14d升高,术后21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同种异体小鼠异位气管移植中,NF—κB转录活性增强,在移植后早期激活其下游靶基因MCP-1募集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攻击移植物,促进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半相合脾加骨髓细胞移植治疗小鼠大肠癌的效果及其对嵌合体水平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方法:以接种CT26大肠癌细胞的BALB/c×C57BL/6杂交Fl代雌性小鼠为受鼠,以健康雌性Fl、雄性C57BL/6、雄性C3H小鼠为MHC全相合、半相合、不相合供鼠,观察移植后的抑瘤情况;另设5只化疗联合半相合脾加骨髓细胞移植的小鼠为监测组,用来作嵌合体的分析,观察各组GVHD的情况。结果:经化疗预处理的脾加骨髓细胞移植组小鼠肿瘤明显缩小,与单纯化疗未进行移植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联合半相合脾加骨髓细胞移植的小鼠于移植3周后达完全供者植入,于移植后第10天左右出现纳差、倦怠、步态不稳、脱毛、腹泻、体重明显下降等GVHD的症状。结论:化疗预处理联合脾加骨髓细胞移植能对CT26大肠癌细胞产生GVT效应,并伴随着GVHD及嵌合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Ⅰ.引言Clark(1946)在兔子切离一片股薄肌(gracilis muscle),转移成直角方向后又重新放回原处,用来观察肌肉组织的再生。根据他的观察,在重新放回的这个移植块中,新生的肌纤维一部分是由移植块表面仍能生存的肌纤维再生而来,另一部分是由其四周被切断的肌纤维再生肌芽向移植块中长进;而二者所产生的量则很难决定。Levan-der(1949,1956)将肌肉块移植于皮下或腹腔中,观察到有新的肌纤维的再生。从一系  相似文献   

19.
颗粒体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在多种肿瘤中过表达。但PGRN在黑色素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无报道。为探究PGRN在黑色素肿瘤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稳定敲低PGRN的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株B16-PGRNlow。MTS法和Brd U掺入结合流式细胞(计量)术分析证明,敲低PGRN不影响B16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增殖。将B16-ctrl(对照)和B16-PGRNlow细胞分别皮下接种野生型(WT)和PGRN敲除(KO)的C57BL/6J小鼠,比较观察黑色素移植瘤体积大小。移植瘤形成20 d后,与B16-ctrl细胞接种的移植瘤比较,无论在WT还是在KO荷瘤小鼠,B16-PGRNlow形成的移植瘤体积明显减小(WT鼠:P<0.05;KO鼠:P<0.01)。然而,比较B16-PGRNlow或B16-ctrl在WT鼠与KO鼠形成的移植瘤体积大小,并无显著差异,提示B16肿瘤细胞PGRN而非宿主PGRN影响移植瘤的生长。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在荷B16-PGRNlow移植瘤的WT型小鼠脾和淋巴结中,CD4+、CD8+T细胞数(百分比)比荷B16-ctrl移植瘤的WT鼠脾和淋巴结的CD4+、CD8+T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P<0.01),而在KO鼠却未见明显差异。上述结果证明,敲低肿瘤细胞PGRN可抑制黑色素移植瘤的生长。上述结果还提示,抑制PGRN在黑色瘤的表达可引起脾和淋巴结CD4+和CD8+T细胞增加,提高宿主的细胞免疫能力。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的发现为PGRN作为黑色素瘤治疗的潜在靶点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DcR3基因小干扰RNA(siRNA)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DcR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瘤体注射脂质体与DcR3siRNA混合物,转染DcR3siRNA,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检测观察DcR3基因的表达。结果:建立了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治疗后,治疗组移植瘤明显减小,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肿瘤体积显著大于治疗组(P<0.01);各组肿瘤组织中DcR3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治疗组表达程度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RT-PCRP<0.05,免疫组化P<0.01)。结论:人结肠癌SW480细胞在裸鼠皮下有良好的成瘤性;脂质体与DcR3siRNA混合物可特异性抑制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内DcR3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