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研究了下列害虫和寄生天敌种类对大豆植株中提取的某些挥发性次生化合物及其不同组合混合相的触角电位反应: 1)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和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abricius);2)为害大豆植株的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和不为害大豆植株的豆蚜二者所共有的寄生天敌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fabarum Marshall; 3)不为害大豆植株的麦长管蚜的寄生天敌燕麦蚜茧蜂Aphidius picipes Nees。结果表明,与大豆植株相关联的大豆蚜和不相关联的豆蚜所共有的天敌——豆柄瘤蚜茧蜂,对大豆植株的挥发性次生化合物及其混合相反应敏感,而与大豆植株不相关联的豆蚜、麦长管蚜及其寄生天敌——燕麦蚜茧蜂,对大豆植株的挥发性次生化合物及其混合相反应不敏感。再次证明,植物挥发性次生化合物在害虫及其寄生天敌搜寻寄主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是作对山东省中南部地区蚜茧蜂种类调查的结果.共鉴定出12属25种.其中新种1种。山东省新记录种17种.72%的种类为农作物.林果上蚜虫的寄生蜂;有些种类发生量大,对蚜虫抑制作用显.如乌兹别克蚜茧蜂、烟蚜茧蜂、菜蚜茧蜂等.调查记录了获得的蚜茧蜂种类,寄主及分布,并对新种作了描记.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述1985至1987年对河北、山西两省少毛蚜茧蜂种类调查结果,其中有一新种:侧柏少毛蚜茧蜂Pauesia platyclaudi Zhang & Ji,sp.nov.四个中国新纪录种:北海道少毛蚜茧蜂Pauesia jezoensis(Watanabe)、落叶松少毛蚜茧蜂Pauesia laricis(Haliday)、空沼少毛蚜茧蜂Pauesia soranumensis Watanabe & Takada和松少毛蚜茧蜂Pauesia pini(Haliday)。  相似文献   

4.
蚜茧蜂对多世代棉蚜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胁迫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敌不仅直接捕食或寄生害虫,而且还能通过胁迫作用改变害虫的生长发育与繁殖,间接地影响害虫的适合度。本文以棉田重要害虫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及其寄生性天敌蚜茧蜂Lysiphlebia japonica Ashmead为对象,在相同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环境中研究了直接放蚜茧蜂和通过笼罩间接放蚜茧蜂所产生的胁迫作用对连续3代棉蚜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放蚜茧蜂的胁迫作用使第1代棉蚜繁殖率明显下降;第2代如果继续受到寄生蜂的直接胁迫,棉蚜生长发育与繁殖得到恢复,但受到持续间接胁迫作用却使棉蚜繁殖率明显下降;第3代如果棉蚜继续受到寄生蜂的直接或间接胁迫,与当代或与前一代后一直未受到寄生蜂胁迫作用相比,其整个若虫发育历期明显延长或缩短,但其繁殖率均明显下降。我们的结果显示:评价天敌作用时,不仅仅考虑其直接的捕食或寄生作用,还应该综合考虑其"间接"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蚜茧蜂科初记及—新种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作者对山东省中南部地区蚜茧蜂种类调查的结果.共鉴定出12属25种,其中新种1种,山东省新记录种17种,72%的种类为农作物,林果上蚜虫的寄生蜂;有些种类发生量大,对蚜虫抑制作用显著,如乌兹别克蚜茧蜂、烟蚜茧蜂、菜蚜茧蜂等.调查记录了获得的蚜茧蜂种类、寄主及分布,并对新种作了描记.  相似文献   

6.
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fabarum Marshall和广双瘤蚜茧蜂Binodoxys communis Gahan是大豆田大豆蚜的重要寄生蜂。2009—2010年,采取棋盘式采样和随机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辽宁岫岩对大豆田内的豆柄瘤蚜茧蜂和广双瘤蚜茧蜂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09年,豆柄瘤蚜茧蜂6月20号前后在田间开始少量发生,7月上旬数量急速上升,中旬达到最高值,然后开始下降;8月中旬出现第2个高峰,数量上明显小于第1个高峰期,但2010年只有1个高峰,第2个高峰不明显;广双瘤蚜茧蜂6月底开始出现并不断上升,到7月上、中旬达到一定量后持续到8月底。总体来说,豆柄瘤蚜茧蜂发生的时间比广双瘤蚜茧蜂早,且数量也较多。同时在大田按照不同的处理,对豆柄瘤蚜茧蜂进行大田罩笼繁殖研究,当豆柄瘤蚜茧蜂与适龄蚜虫数量比值为1:100的情况下产生的僵蚜数量最多。为大田有效利用蚜茧蜂控制大豆蚜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张广学 《昆虫学报》2004,47(6):i011-i011
茧蜂科(包括蚜茧蜂)是农林和卫生害虫的天敌昆虫,在生物多样性研究、害虫生物防治、种群数量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强环境生态保护而应用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和推进综合治理已日益得到重视。茧蜂科是天敌昆虫类群尤为引人瞩目的研究领域之一。对其进行系统分类鉴定、查明我国资源情况,开展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防治研究,皆是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两种麦田蚜茧蜂对蚜虫外激素行为反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是我国冬小麦产区的重要害虫,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venae Haliday和烟蚜茧蜂A.gifuensis Ashmead是麦田寄生蜂优势种。试验比较了2种蚜茧蜂对蚜虫报警外激素(Eβf)和性外激素(NEP)的嗅觉行为反应,为蚜虫外激素在害虫控制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以四臂嗅觉计测定了燕麦蚜茧蜂和烟蚜茧蜂对蚜虫报警外激素及性外激素的嗅觉行为趋向及反应阈值。【结果】烟蚜茧蜂雌蜂对高浓度的Eβf(1μg·μL~(-1)、0.1μg·μL~(-1))具有显著的正趋向反应(P0.01),而燕麦蚜茧蜂雌蜂对低浓度的Eβf(0.01μg·μL~(-1)和0.001μg·μL~(-1))具有显著的正趋向反应(P0.01)。0.1μg·μL~(-1) Eβf对2种蚜茧蜂雌蜂都有显著吸引作用(烟蚜茧蜂雌蜂:P0.01;燕麦蚜茧蜂雌蜂:P0.05)。烟蚜茧蜂雌蜂对设定浓度的NEP具有显著的趋向反应(1μg·μL~(-1)和0.01μg·μL~(-1):P0.01;0.1μg·μL~(-1)和0.001μg·μL~(-1):P0.05),而燕麦蚜茧蜂对此没有明显的嗅觉行为反应。从嗅觉行为反应的选择系数看,烟蚜茧蜂雌蜂对1μg·μL~(-1)的Eβf或1μg·μL~(-1) NEP的选择系数最高而燕麦蚜茧蜂雌蜂对0.01μg·μL~(-1)的Eβf选择系数最高。【结论】Eβf和NEP可以作为麦田操纵寄生性天敌行为反应的信号化合物。烟蚜茧蜂可利用Eβf或NEP作为寄主搜寻和定位的化学线索,而燕麦蚜茧蜂仅可利用Eβf作为寄主搜寻和定位的化学线索。  相似文献   

9.
豆柄瘤蚜茧峰的嗅觉定向反应(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fabarum对能寄生于包括大豆蚜Aphisglycines和豆蚜A.craccivora的多种蚜虫中。本实验研究了豆柄瘤蚜茧蜂在风洞中对以下气味源的嗅觉走向反应:未受损伤的寄主食料植株(UD)、机械损伤的寄主食料植株(MD)、蚜害植株(AD ,带蚜虫;AD~,不带蚜虫)、以及致害蚜虫。发现以豆蚜为寄主的豆柄瘤好茧蜂对AD 和AD~的正走向率高于对UD和MD的正走向率,以大豆蚜为寄主的豆柄瘤蚜虽峰对AD 的趋性高于对UD和大豆蚜。同时,豆柄瘤蚜茧蜂对UD、MD和致害蚜虫的定向反应率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植食性昆虫的取食活动能诱导被害植株提高自身对害虫天敌的吸引力。此外还发现大豆是否受蚜害并不直接影响大豆蚜进行寄主定位。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通过探索胰岛素信号通路及其相关途径对茶足柄瘤蚜茧蜂蛹滞育的影响,从而方便寻找胰岛素替代物,为害虫防治提供新思路。利用RNA-Seq,对滞育组与非滞育组的茶足柄瘤蚜茧蜂进行转录组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转录组中胰岛素信号通路及其相关途径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分析。与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共31个,重点分析的PI3K-Akt, FoxO, MAPK三条途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55, 21和28个。这些滞育关联基因呈现不同程度的上调或下调表达,发现Sos, FASN, TSC1, PRKAB等基因与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密切相关,共同影响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滞育。胰岛素信号通路及其相关途径对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滞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影响虫体能量代谢、脂质积累、细胞增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蚜茧蜂研究的基本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蚜茧蜂科(Aphidiidae)是蚜虫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对蚜虫的生物防治效果显著。国内正研究应用烟蚜茧峰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防治烟蚜和菜蚜;应用高梁蚜茧蜂lysiphlebiasp.防治高粱蚜。国外已报道用少脉茧蜂Diae-retiella rapae M’Intosh防治大白菜蚜虫(Blanche,1975),用Aphidius matricariae Haliday防治桃赤蚜(Scopes,1970),用核桃蚜茧蜂Trioxyspallidus Haliday防治核桃蚜(Bosch,1970)等  相似文献   

12.
周琼  梁广文  曾玲  岑伊静  陆永跃 《生态学报》2005,25(6):1357-1361
天然源药剂由于具有与环境良好的相容性而日益受到重视。研究测试苍耳XanthiumsibiricumPetr.etWidd.和白蝴蝶SyngoniumpodophyllumSchott的提取物以及几种药剂在田间常用浓度下对蚜茧蜂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对蚜茧蜂成虫有明显杀伤力,毒性的大小次序是绿福(4.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乳油)(稀释3000倍)>0.3%印楝素乳油(稀释2000倍)>0.6%阿维菌素(稀释2000倍),2h内可致半数以上的试虫死亡,2.5%鱼藤酮精(稀释800倍)次之,99.9%机油乳剂(稀释400倍)和两种植物提取物(0.04gDW·ml-1)对成蜂的存活无显著影响;处理僵蚜的结果表明,印楝素乳油和机油乳剂影响较明显,僵蚜羽化率分别比对照降低14.67%和18.67%,而两种植物提取物和其余药剂无显著影响;鱼藤精和印楝素乳油处理后,蚜茧蜂寄生蚜虫的效能明显降低,而机油乳剂和两种植物提取物对蚜茧蜂的寄生作用无明显影响。可以看出,目前使用的一些天然源药剂虽然对害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但在害虫天敌的某些生长期,其仍存在不利影响,因此应根据田间害虫和天敌的发生情况和不同发育期,有选择性地合理用药;同时,筛选对害虫特异性强,对害虫天敌不利影响小的作用物质,是当前乃至将来筛选和应用天然源物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甘明  苗雪霞  丁德诚 《昆虫学报》2003,46(5):598-604
在25℃下研究了日本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japonicus Ashmead对寄主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龄期的选择和被寄生豆蚜的龄期对蚜茧蜂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混合虫态寄主中,日本柄瘤蚜茧蜂通常选择较小龄期的若蚜寄生,其中2龄若蚜的相对被寄生率最高,为26.4%;其次是1龄若蚜,为20.6%;无翅成蚜与3、4龄有翅若蚜和成蚜的相对被寄生率较低。日本柄瘤蚜茧蜂的寄生延长了豆蚜若蚜的发育,其中1龄若蚜被寄生后,1~3龄历期显著延长;有翅3龄若蚜被寄生后,3、4龄历期明显延长;但无翅和有翅4龄若蚜被寄生后的发育历期均不受影响。各龄若蚜被寄生后羽化的成蚜寿命明显缩短,其中,被寄生的1龄若蚜不能发育至成蚜,其它较早龄期被寄生的若蚜羽化的成蚜繁殖力均显著降低。寄生时寄主的发育期也影响寄生蜂的发育,2龄豆蚜被寄生时的日本柄瘤蚜茧蜂个体发育最快,为194.10 h;1龄寄主被寄生时蚜茧蜂的发育最慢,需215.80 h。并对不同发育期蚜虫总蛋白质和总糖原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4.
侧蚜外茧蜂属的分类研究及二新种记述(膜翅目:蚜茧蜂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正端  张万玉 《昆虫学报》1992,35(1):99-104
侧蚜外茧蜂属Parapraon是Stary'于1983年据前翅中间脉消失,中室外方开放等特征从蚜外茧蜂属Praon中分出而建立的一个新属,模式种为五倍子侧岈外茧蜂Praongallicum Stary',1971,除模式种外,本属内还包括毁灭侧蚜外茧蜂P.necans Mackauer,1959、巴基斯坦蚜外茧蜂P.pakistanum Kirkland,1979、美洲侧蚜外茧蜂P.ameri-  相似文献   

15.
作者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接种观察,22种早春寄主上的蚜虫经鉴定有16个种,其中5个优势种。在棉苗上强迫接种均能生存,但只有14种寄主上的蚜虫能在棉苗上繁殖后代。四川早春气温回升快,蚜虫和蚜茧蜂均出现早。棉田周围5种早春寄主上的蚜茧蜂强迫接种能寄生棉蚜。油菜、大白菜上蚜茧蜂寄生棉蚜的寄生率高达80%以上,说明早春寄主上的蚜茧蜂与大田宿主有相互转移关系。  相似文献   

16.
棉田蚜茧蜂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蚜茧蜂是蚜虫的主要寄生性天敌,国内有些地区已开始应用于防治烟蚜和菜蚜等。为探索蚜茧蜂对棉蚜的控制作用,1977—1979年我们先后在江苏省扬州、高邮、大丰、东台、南通等地对棉田蚜茧蜂种类,发生消长和寄生情况作了初步观察。 一、种类 江苏棉田蚜虫以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为主,但粮、棉夹种地区,棉苗(5月至6月初)上的蚜虫尚有桃蚜Myzus persiae(Sulzer)、苜  相似文献   

17.
麦长管蚜及蚜茧蜂空间格局的地学统计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8  
应用地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麦长管蚜及蚜茧蜂种群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麦长管蚜种群的半变异函数曲线皆为球型,其空间格局为聚集型,变程在33-57cm之间;蚜茧蜂种群的拟合半变异函数曲线也表现为球型,呈聚集空间格局,空间变程在36-55cm之间,并与麦长管蚜种群在数量和空间上有较强的追随关系,说明蚜茧蜂种群是麦长管蚜种群的优势种天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合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寄生烟蚜Myzus persicae的烟草品种、育苗方式和烟蚜来源,为烟蚜茧蜂人工繁殖和复壮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盆栽法,调查了不同烟草品种(云烟87、K326、翠碧1号和红花大金元)繁殖烟蚜若蚜、不同来源烟蚜(来自烟区、来自非烟区和室内繁殖种群)若蚜和烟草不同育苗方式(土壤育苗和湿润育苗)繁殖烟蚜若蚜时,烟蚜茧蜂成蜂对烟蚜若蚜的寄生率以及成蜂羽化率、寿命、体型大小和雌蜂比。【结果】结果表明,不同烟草品种繁殖烟蚜若蚜对烟蚜茧蜂成蜂寄生率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在红花大金元和翠碧1号繁殖烟蚜上的烟蚜茧蜂成蜂寄生率分别比在K326繁殖烟蚜上的烟蚜茧蜂成蜂寄生率高19.00%和14.00%,但对烟蚜茧蜂的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烟蚜来源对烟蚜茧蜂寄生率也存在显著影响,其中,烟蚜茧蜂成蜂对非烟区烟蚜若蚜和烟区烟蚜若蚜的寄生率比对室内繁殖种群烟蚜若蚜的寄生率分别高20.25%和16.75%,但对烟蚜茧蜂成蜂的羽化率、寿命、体型大小和雌蜂比没有显著影响;烟草不同育苗方式对烟蚜茧蜂成蜂的寄生率无显著影响。【结论】烟蚜茧蜂对烟蚜...  相似文献   

19.
燕麦蚜茧蜂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venea Haliday是麦蚜体内寄生性天敌,广布于欧、亚、非、北美许多国家。我们在北京经千头麦蚜蚜茧蜂检查,它占99%(另一种菜蚜茧蜂Diaetetiella ra-pae Mintosh仅1%)。此蜂国外Arthur(1944,1949);Dunn(1949)曾进行过研究,在我国北方未见较详细报道,从1976—1981年我们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菜蚜茧蜂对萝卜蚜的控制作用,本文研究了在云南玉溪以6个不同蚜蜂比释放菜蚜茧蜂对萝卜蚜的寄生率,结果表明,按6个不同蚜蜂比释放菜蚜茧蜂寄生萝卜蚜后,其对萝卜蚜的寄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相似。放蜂后第3天,其对萝卜蚜的寄生率即达4%左右。前12 d寄生率虽有波动,但寄生率较低,多在5%以下,之后寄生率开始逐渐上升。蚜虫数量越多,其寄生率反而越高,21 d时,蚜蜂比250∶1和500∶1的寄生率已达26.06%和24.23%,显著高于其它蚜蜂比。蚜蜂比5∶1和25∶1时,萝卜蚜数量的增长最慢,21 d时,其数量仍呈直线上升趋势。蚜蜂比50∶1和150∶1时,萝卜蚜数量的增长开始呈直线上升趋势,到第18天趋于平稳。而蚜蜂比250∶1和500∶1时,萝卜蚜在第9天后,其种群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到第15天时即趋于平稳。萝卜蚜数量与有翅蚜数呈线性关系y=0.0097 x+10.953。僵蚜数与有翅蚜数呈指数函数模型,y=9.2582e0.0017 x。本研究表明菜蚜茧蜂对萝卜蚜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可以作为生物防治萝卜蚜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