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桂林杨堤泥盆纪弗拉斯阶竹节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已报道的39属396种竹节石的地理和地史分布进行总结,认为自洛赫柯夫期至埃姆斯期,华南板块和滇缅泰马板块上竹节石的地理分布范围均逐渐扩大,埃姆斯期至弗拉期华南板块竹节石的地理分布范围变化不明显,而滇缅泰马板块竹节石的地理分布范围则逐渐缩小。华南板块泥盆纪竹节石每百万年属、种级多样性与全球海平面变化呈负相关。滇缅泰马板块泥盆纪竹节石的地理分布范围和其每百万年属、种级多样性呈正相关,而与全球海平面变化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广西荔浦上泥盆统榴江组上部扁豆状灰岩中所含的法门期竹节石2属3种,其产出层位分别为牙形刺化石带的 Palmatolepis crepida带和 Pa.marginifera带。  相似文献   

4.
文章回顾了竹节石研究发展历程及取得的主要成就,重在梳理竹节石在分类位置、分类方案中存在的主要观点和这些观点中分别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竹节石的生活方式和生态学特征及泥盆纪竹节石化石带和谱系演化;讨论了竹节石的灭绝事件;并简要介绍了竹节石的个体发生学近年来取得的进展.指出在竹节石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竹节石研究未来进...  相似文献   

5.
湖南铺头泥盆纪生物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铺头礁发育在中泥盆统棋子桥组,礁露头多处,曾被认为是一个丘礁群。通过两个相距很近的礁组合剖面的对比研究和岩相古地理分析,以及对礁体的长距离追索,认为铺头一带先后发育有层状礁和堤礁。在一定条件下,堤礁的上部向台地外侧伸展,这一部分可被断层切割,保存在台盆相沉积中。  相似文献   

6.
湖南泥盆纪棋子桥期层状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湖南泥盆纪棋子桥期的生物层状礁分布很广,类型也很复杂。根据它们不同的古生态特征,可分为6种类型。不同类型分布在不同的古地理位置上,分别形成不同的沉积环境。某些类型的层状礁与其后形成的过缘礁关系密切,对寻找边缘具有重要的批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湖南邵东佘田桥的泥盆纪竹节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描述湖南邵东佘田桥的泥盆系棋梓桥组到佘田桥组底部的珠胚节石群和等环节石群化石,共10属13种,其中5新种:Nowakia hunanensis sp.nov., Viriatella qiziqiaoensis sp.nov., Viriatellina sulcata sp.nov., Stylionowakia hunanensis sp. nov.和 Costulatostyliolina minuta sp.nov., 并讨论有关的古生态。 文章还讨论了棋梓桥组的层位和湖南中、上泥盆统的界线问题。笔者认为湖南的佘田桥组与棋梓桥组的分界线即是中、上泥盆统的界线,其与西欧弗拉斯阶与吉维特阶的界线相当。  相似文献   

8.
广西东部和东南部上泥盆统榴江组中含有丰富的竹节石化石。本文系统研究了玉林、北流、架县和钟山县等地区榴江组中采集的竹节石化石,建立2个弗拦斯期的竹节石组合带,计6属10种1亚种,其中包括4个新种。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本文所描述的竹节石标本产于西藏的两个地区。其一是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地区,剖面和层位分别为聂拉木县亚来(原称亚里)西山的凉泉组中上部(79Na45,79Na46)、甲村东山坡的凉泉组顶部(79Na8,9,10)和定结县萨尔区普鲁村东山的凉泉组上部(79S-9),系1979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西藏科学考察队陈挺恩所采集。另一地区是西藏北部申扎县达尔东剖面的日阿觉组(ADG73—ADG79),由我所与西藏地质局地质研究所共同组成藏北地层考察队在该地所采集。这些材  相似文献   

10.
湖南新邵巨口铺泥盆纪生物礁出现在中泥盆统棋梓桥组中上部,根据沉积特征的差异,礁体分上下两部分;下部成层性明显,以厚层生物格架灰岩为主;上部以灰白色块状徽晶一亮晶灰岩为主,灰岩成层性很差,生物也较单调。礁体可划分8种沉积微相,其发展过程有明显阶段性。这些阶段性与礁体群落的发展和演替相联系。它是开阔浅海与台地浅海相变过渡带上的一种层状礁。礁体内有丰富的层孔虫,计16属近40种。该文选择了较为常见、保存较好的10属18种进行了描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报道的鱼类化石产自湖南石门大京州的上泥盆统写经寺组。在中国泥盆纪地层分区上,化石产地属于华南区的湘、鄂、川交界分区(侯鸿飞等,1988)。该分区泥盆系为一套厚度不超过500m的近岸海相碎屑岩沉积,仅发育中泥盆统上部至上泥盆统(图1),并普遍超覆在志留系温洛克统之上,以角度不整合伏于石炭系或二叠系之下。上泥盆统分两个组,从下而上分别为黄家磴组和写经寺组。黄家磴组系杨敬之、穆恩之(1953)创立,标准地点在湖北长阳马鞍山东端的黄家磴。岩性为砂岩夹少量页岩,植物化石丰富,并含有误订为植物化石的湖北长阳鱼(Changyanophyton hupeiense Sze,1952)。根据植物化石组合面貌,黄家磴组的时代被认为是晚泥盆世早期。写经寺组是谢家荣、刘季辰(1927)创立的。岩性分为二段:下段以泥灰岩为主,含Yunnanella abrupta、Yunnanellina triplicata等腕足类化石;上段以砂页岩为主,含植物化石,其组合面貌除大致与黄家磴组相似外,还有一些新的分子,如Leptophloeum guanzhuangense、Cyclostigma hunanense等。根据动、植物化石群的性质,写经寺组的时代大致与法门期早期相当。多年来,在这一分区的泥盆纪地层里,很少鱼类化石。杨敬之、穆恩之(1953)曾提及在湖北长阳写经寺组底部发现的鱼化石,这些鱼化石与腕足类Yunnanella、Tenticospirifer等共生,但种属并未定出。已记述过的鱼化石只有湖北长阳黄家磴组的长阳鱼(潘江,1962)。  相似文献   

12.
湖南湘乡上泥盆统佘田桥组介形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了湖南湘乡上泥盆统佘田桥组介形类化石,共有18属35种及未定种,其中包括11新种。通过与国内外泥盆纪和早石炭世介形类进行比较表明,它们与下伏的中泥盆统棋梓桥组介形类组合和上覆的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介形类组合均有明显的差别,该介形类动物群的发现,为佘田桥组的地质时代的确定及地层的划分对比提供了新的古生物依据,并对研究介形类动物群的演化增加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描述了湖南零陵普利桥晚泥盆世锡矿山组叶虾类一新种——Echinocaris hunanensis sp.nov..晚古生代叶虾类化石较为稀少,Echinocaris在亚洲是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4.
湖南的新记录植物(一)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克明  刘林翰  李丙贵   《广西植物》1995,15(2):116-119
本文报道了湖南植物分布新记录属4个,新记录种24个,新记录变种1个。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蹄盖蕨科新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在湖南省新发现的蹄盖蕨科植物10属,36种。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鳞毛蕨科分布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在湖南省新发现的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植物5属,55种。  相似文献   

17.
研究的底栖介形类化石采自湖南锡矿山剖面晚泥盆世地层,共30属61种,含1新属,2未定属,13新种和20未定种。在晚泥盆世F/F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前和以后,根据底栖介形类的演化特征,分为正常期,包括3—5层;灭绝期,即6层;残存期,包括7,8,9a-c,11—13,15层;和复苏期,即20层以上地层。在湖南锡矿山上泥盆统剖面上,底栖介形类动物群遭受到F/F灭绝事件的重创,正常期的37种中仅11种在残存期中幸免于难,24种在本剖面上消失,灭绝种约占65%。对于F/F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的发生机制,虽有多种解释,但造成底栖介形类灭绝的主要原因更可能是缺(贫)氧或含毒环境和气候变化。根据底栖介形类生态组合特征,正常期的介形类动物群代表近岸浅水开阔海台地环境;复苏期的介形类动物群可能代表半局限海台地环境。根据正常期、残存期和复苏期介形类动物群的组成特征,它们所生存的海底为正常的含氧环境。  相似文献   

18.
详细记述了广西博白和湖南长沙中泥盆世的大瓣鱼科化石,依其特征建立一新属——广西瓣甲鱼Guangxipetalichthysgennov,该属头甲骨片排列型式与澳大利亚的Shearsbyaspis较为接近。同时讨论了鱼化石动物群及相关的地层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