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疟疾期刊》的一项研究说,在非洲一个国家的首都的抗生素误用急剧增加,这是疟疾诊断改善带来的一个未曾预见的后果。一个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检验疟疾迅速准确的测试方法的推广的研究组发现,针对发热的抗生素处方增加了将近1/4,从49%增加到了72%,这让人们担心这种行为将帮助不断增加的抗生素耐药性。该研究组评估了疟疾快速诊断测试的影响,该测试在坦桑尼亚首都的3所医院和3个卫生设施取代了精确性较低的显微镜诊断。在推广了  相似文献   

2.
疟疾是一种由原虫引起的致命性传染病,在古代因无法确定传染来源,疟疾曾经导致很多人发病甚至死亡。随着生物医学科技的进步,人们发现,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疟原虫需要人和雌性按蚊2个宿主才能完成其世代交替的生活史,在人体内,主要包括红外期和红内期及配子体形成过程;在按蚊体内主要包括配子生殖与孢子生殖过程。疟疾的防治需要采取灭蚊、积极治疗患者和预防用药等多种综合措施,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都设立了"疟疾日",以宣传和普及疟疾的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3.
疟原虫与疟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简介了疟原虫的生物学特性,疟疾的发病机理,目前我国疟疾流行概况和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大连市疟疾疫情流行现状,为制定科学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1年度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疟疾疫情报告资料为基础,描述和分析大连市疟疾疫情概况.结果 大连市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非洲输入性病例为14例,占全部病例的93.33%(14/15);大部分疟疾病例居住在瓦房店、普兰店、庄河市、长海县等农村地区,占全部病例的73.33%(11/15);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初中以下学历占73.33%(11/15).结论 大连市以输入性疟疾病例为主,非洲为输入性病例主要疫源地.应加强疟疾培训,强化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疟疾的技能培训,普及疟疾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靖西县2000—2013年疟疾流行特点,为实施消除疟疾行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靖西县2000—2013年疟疾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13年,靖西县共报告疟疾病例36例,均为输入性疟疾病例;2000—2013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病例。结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标准,靖西县已进入消除疟疾的巩固期,但劳务输出等归国人员和流动人员,仍然是未来需要有效遏制和消除疟疾的监测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资企业在境外投资项目多集中在东南亚和非洲等疟疾高度流行国家,疟疾防控对企业顺利实现"走出去"目标构成很大挑战。本文结合国家电投云南国际公司在缅甸实施伊江水电项目过程中在疟疾防控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围绕项目区域疟疾特点、疟疾防控思路、主要措施、防控效果等内容进行了阐述,对中资企业境外项目疟疾防控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疟疾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疟疾仍然是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之一,快速准确的诊断是疟疾防治的关键。目前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研制的诊断盒主要有4种,在疟疾快速检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着重综述了这4种诊断盒在疟疾检测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动物学上有疟原虫和疟蚊的教材,疟原虫由疟蚊传播入人体,引起人类发生疟疾。这种病在我国是流行最广的一种传染病。关于疟原虫、疟蚊、疟疾的知识,在预防传染病和保护身体健康上有重要的意义。而疟原虫的生活史却非常复杂,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不易理解。因此,现谈疟原虫、疟蚊、疟疾三方面作一简要的介绍,供同志们教学时作参考。  相似文献   

9.
输入性疟疾已是我国疟疾防控的主要危险因素,如何对入境人员进行疟疾快速筛查是急需解决的难题。蛋白质芯片已被广泛应用于高通量筛选和诊断,本研究尝试构建了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 蛋白芯片用于恶性疟疾的快速检测。采用聚乙二醇高分子处理的特异性吸附表面,以恶性疟疾特异性抗原富组氨酸蛋白Ⅱ (Histidine-rich protein Ⅱ,HRP2) 作为捕获探针,建立疟疾的微阵列芯片,并对芯片的最佳抗原固定浓度,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以及抗干扰能力进行了分析。该芯片可成功应用于恶性疟疾的筛查,具有无标记、即时快速的特点,与荧光定量PCR法相比,两种方法在敏感度和特异性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为一步研制疟疾分型鉴定蛋白质芯片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对入境人员进行疟疾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10.
《昆虫知识》2009,(3):334-334
快点儿杀死它们,并且越早越好。在过去的50年中,这句话一直是消灭害虫的非官方座右铭。然而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至少对疟疾来说,这种策略是错误的。通过选择见效更缓慢的杀虫剂,或者将更年老的蚊子作为目标,研究人员将能够防止杀虫剂抗性——一个长期困扰疟疾防治工作的难题一的进化。  相似文献   

11.
肿瘤坏死因子(TNF)在疟疾的感染过程中有明显的双重作用。疟原虫抗原可刺激TNF释放,TNF反过来对疟原虫又具有杀伤和抑制作用,也同时导致多种病理改变。本着重综述了近几年TNF在疟疾感染中作用的最新进展,探讨TNF在疟疾感染中的利弊,为疟疾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疟疾是全球三大传染病(艾滋病、疟疾、结核)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来,恶性疟原虫对原有的抗疟药如氯喹、Fansidar等逐渐产生抗药性,随着抗药性恶性疟的全球蔓延,全球疟疾发病率和病死率有增无减.2004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向各国推荐使用以青蒿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用药,这是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价为"目前世界范围内治疗恶性疟疾的唯一真正有效的药物".1974年10月,在青蒿素对恶性疟的疗效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全国抗疟研究办公室("523"办公室)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横县1950—2014年疟疾疫情监测数据,探讨该时期疟疾流行特点,为今后防控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横县1950—2014年疟疾疫情报告数据,应用Excel2007、SPSS18.0和Matlab2016a统计软件分析疟疾疫情的流行特征。用Markov模型对横县2012—2014年疟疾发病率进行预测,并验证预测效果。结果横县1950—2014年共报告疟疾发病数65 259例,年均发病率为119.74/10万。发病率趋势可分为4个阶段,各阶段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 257.034、P<0.05)。其中,1953年疟疾为发病率最高(4 490.14/10万),1996—2014年疟疾发病率则保持在0.77/10万以下,疟疾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2—2014年无本地疟疾发生,但输入性疟疾病例占比逐步增大(1984—2014年间输入性疟疾病例占疟疾病例总数的93.75%)。同时,Markov模型预测模型用于发病率预测效果良好。结论广西横县经过60多年疟疾防治,原发性疟疾流行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近年出现的输入性疟疾不可忽视,可能造成疟疾死灰复燃,应该把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作为研究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4.
疟疾是疟原虫感染红细胞引起的疾病。人的疟疾有热带热、三日热、卵形疟疾和四日热四种。病原体都由翅斑蚊作传媒。流行区从赤道附近到亚热带地区范围很广。流行区内现有22亿人口;年患约2亿7千万;据推测每年死亡人数约270~300万,对于疟疾至今尚无有效疫苗。另一方面有耐药性的疟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97例疟疾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原因。发现疟疾患者抗-HCV阳性率为71.13%,其中有单采血浆还输血细胞(下称单采浆)献血史者为89.71%,有受血史者为64.29%,既无单采浆史又无受血史者无一例抗-HCV阳性。有单采浆史的疟疾患者与同村非疟疾的单采浆献血者相比,抗-HCV阳性率无显著不同,且二者均显著高于同村既无单采浆史又无受血史的非疟疾人群。在无单采浆史和受血史人群中,疟疾病例和非病例抗-HCV阳性率很低。说明有单采浆史的疟疾病例HCV感染与单采浆有关,有受血史的疟疾病例HCV感染与受血有关。对当地单采浆血站进行调查,发现在采血、分离血浆和血细胞还输过程中存在血液交叉污染,这是导致有单采浆史的疟疾病例HCV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告2009年大连市大连湾镇疟疾监测点监测结果,为今后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方法监测人群疟原虫抗体(IFA),对监测点发热患者进行病原学监测,采用通宵室外人饵诱捕法监测按蚊密度。结果3名学生间接荧光抗体(IFA)阳性,阳性率为0.97%,血涂片镜检阴性;病原学监测均为阴性;共捕到按蚊4只,占捕蚊总数的1.08%。结论大连市外来人口流动频繁,来自疟区的人员较多,结合疟疾传播媒介的分布及水平,今后存在发生本地病例的隐患,出现暴发疫情的可能性很小,但疟疾防治工作力度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7.
<正>镜检厚血膜是发现疟疾感染最好的方法,该方法的敏感性通常是每5×10~6个红细胞内有一个疟原虫,一位技术员每天可检查50—60张厚血膜。方法简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是一个令人满意的方法。其最大的不足之处是当有大量标本待检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并且显微镜诊断的精确性也有限。此外,目前在疟区对氯喹的广泛应用,亦需要有其它的诊断方法。免疫学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传染病的实验室诊断。目前已发  相似文献   

18.
人类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疟原虫原本是林栖兽类的寄生虫,随着大陆的变迁,人类的活动,疟原虫才逐渐地扩散到人群中来,引起人类疟疾,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至今,全世界每年看成千上万的人死于疟疾。就目前所知人类疟原虫只有四种,其传播媒介仅限于按蚊属。本文以年表的形式记述公元前1562年至公元1987年间,各国学者对人类疟疾特别是疟原虫生物学和媒介研究的主要内容。年代人物主要内容公元前:1562—1066?甲骨文记载有古疟字“”,比意大利人称疟疾“malaria”约早2800年。402—222《山海经》有治疟药记载。三世纪《黄帝内经》明确记载…  相似文献   

19.
恶性疟疾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尤其在非洲地区。目前最有前景的恶性疟疾疫苗是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发的红细胞前期疫苗RTS’S/AS01,其正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然而,疟原虫生活史复杂,抗原成分多,并且同一抗原在不同虫株间存在差异,单一抗原成分的疫苗依然不能有效地预防恶性疟疾。所以,研制一种多表位联合疫苗,使其可以在恶性疟原虫的多个阶段对人体进行免疫保护,达到预防恶性疟疾的目的,这将是恶性疟疾疫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生物磁学》2012,(1):I0003-I0004
疟原虫是导致疟疾的寄生虫。研究人员在5月在线出版的《自然-医学》期刊上报告。原有的疟疾能预防由另一种疟原虫所引发的再次感染,新发现可应用于疟疾流行地区治贫血的铁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