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磁学》2012,(16):I0003-I0004
众所周知,为了能够扩散癌细胞必须改变自身使其能够脱离原肿瘤病灶,然后才能扩散至远端器官。近日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维尔医学院的研究者们续写了这一故事,揭示出了接下去发生的一些关键事件,即转移的癌细胞如何逆转上述过程。重新变身为能够形成新病灶的肿瘤的过程。他们的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门静脉注射肝细胞癌细胞的方法,能够在裸鼠肝脏形成多发与弥散的肿瘤病灶,进而模拟进展期肝细胞癌的转移与侵袭性生长。本研究旨在建立基于图像分析软件Image J的裸鼠肝脏原位肿瘤图像定量分析方法。方法:培养高侵袭性的人肝细胞癌细胞系MHCC97-H,通过肝门静脉注射的方法,将MHCC97-H细胞接种于裸鼠肝脏,经2~4周生长,MHCC97-H细胞能够在裸鼠肝脏形成多发与弥散的肿瘤病灶;收集动物获得肝脏脏器进行拍照,对所得图片进行分析;用Image J软件对图像进行定量分析,分别确定整体肝脏脏器的面积与肿瘤病灶的面积,二者之比即可反映出肝细胞癌在裸鼠肝脏形成肿瘤病灶占肝脏脏器的面积比例;在此基础上,对接种有肝细胞癌细胞的裸鼠,行灌胃给药,给予2 mg/kg剂量的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进行治疗,分别确定对照组与治疗组肝脏形成的肿瘤病灶并进行定量分析,可依据此计算索拉非尼治疗对肿瘤病灶的抑制率。结果:MHCC97-H细胞接种能够在裸鼠肝脏形成多发与弥散的肿瘤病灶,用Image J软件可准确圈出肝脏脏器上的肿瘤病灶,确定病灶占肝脏脏器的面积比例。利用本研究的方法能够定量分析索拉非尼对MHCC97-H细胞形成多发、弥散病灶的抑制作用。结论:建立了基于图像分析软件Image J的裸鼠肝脏原位肿瘤图像定量分析方法,对抗肿瘤药物活性评价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癌细胞是正常细胞因某种因素(如内因的细胞DNA异化等和外因的致癌物诱发)而造成的恶果。一旦在机体内扩散而又未来得及有效遏制,无疑对机体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防止癌细胞扩散是战胜癌症极为重要的一步,也是一个重要难题。国内外对癌细胞扩散的研究格外活跃。有两项成果值得注意:一、RNA可阻断癌细胞扩散: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利用RNA分子能够阻断肿瘤细胞中刺激癌细胞扩散的危险基因,从而为至于癌症带来新希望。  相似文献   

4.
《生物磁学》2011,(23):I0001-I0002
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意大利肿瘤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小RNA分子:miR-200s在肿瘤转移过程中扮演了一个"两面派"的角色,一方面miR-200s能减缓原发性乳腺癌细胞向血液循环系统的初始逃逸。抑制这个过程中癌症的扩散速度,另外一个方面当癌细胞已经逃逸出来,寻找新的"殖民地"(比如肺部)的时候,这个相同的小分子竟又能够帮助促进这个过程。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8月7日的《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在线版上。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ー项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伯明翰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描述了ー种此前未知的分子机制这种特殊的分子机制能够导致特殊类型的恶性癌细胞出现遗传突变,同时细胞自身的转录机器也参与到了该过程中。遗传突变对于机体中形成恶性肿瘤的癌细胞的扩散非常重要,通常这种遗传突变是由于细胞内的复制压力所导致的,即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稳定表达GFP的人高转移肺巨细胞癌细胞株95D,在体观察肿瘤的生长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方法:利用逆转录病毒感染人高转移肺巨细胞癌细胞株95D,经过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GFP的细胞株.接种裸鼠皮下,成瘤后使用Nikon公司SMZ1000 P-FLA型荧光体视显微镜观察皮下原发肿瘤病灶及转移淋巴结.结果:使用逆转录病毒感染,可以获得稳定表达高强度GFP的肺癌细胞株,且生物学行为无明显改变.接种至裸鼠皮下后,2周左右成瘤,皮下肿瘤原发病灶在荧光体视镜下可清晰观察到肿瘤侵犯范围及周边血管生长情况.切开皮肤,可以观察到表达的GFP的转移淋巴结.结论:GFP标记人高转移肺巨细胞癌细胞株95D,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能更方便的观察肿瘤的生长、侵润和转移,为研究肿瘤的生长转移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癌症的转化     
在发育过程中的一个转变或许能够作为研究肿瘤生长的实用模型。 一直到最近,在癌症研究领域,人们普遍认为癌细胞是细胞复制过程中多次突变的累积形成的。根据这个观点,导致肿瘤迁移扩散到全身的突变发生在肿瘤形成的晚期。但是最近随着对癌症干细胞(CSC)的认识逐步深入,这个观点受到了挑战,癌症干细胞为癌症的发生和增殖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正在癌症治疗过程中一个主要障碍在于肿瘤能够"策反"身体的免疫细胞,让它们为癌细胞干活。来自EPFL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重新召回"腐化"免疫细胞的新方法,使其变为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的信号,甚至可以阻止癌症转移。巨噬细胞是保护宿主防止病原体入侵的重要免疫细胞类型。但是在癌症病人体内,巨噬细胞能够被肿瘤"劫持",帮助维持肿瘤恶性生长和  相似文献   

9.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体的免疫细胞虽然能够抵御外界细菌的入侵,但在特殊条件下,免疫细胞可能会促进癌细胞生长。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研究人员戴维·德纳多在柏林召开的一个国际会议上.报告了癌细胞是如何利用免疫细胞在体内快速生长和扩散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发现,取自蓝铜蛋白azurin的一段多肽p28能够进入癌细胞,结合到肿瘤抑制因子p53的DNA结合域上,进而增加p53的抗癌能力.本工作中,通过拉伸分子动力学方法,在原子尺度上研究了p28-p53 DBD复合物的解离过程.分析结果显示复合物的解离过程遵循着一定的分离顺序.对解离力的分析以及对沿着解离路径的不可逆做功的计算,使我们能够从复合物的能量地貌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也决定了复合物的解离过程.  相似文献   

11.
正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癌细胞在脱离实体瘤组织后,无法耐受机体血液环境的不适冲击。然而,有些顽强的癌细胞不仅幸免于难,还可以重新返回肿瘤原发灶,发挥促瘤组织生长的作用。近日,来自新墨西哥大学癌症中心的夫妻档研究团队Renata Pasqualini和Wadip Arap,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杂志上发表了关于利用癌细胞"潜返"病灶特性进行抗肿瘤应用开发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英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型抗癌药物,医生希望这将改变许多肿瘤的治疗方法。据说,这种药物无毒性副作用,并能阻止癌细胞的扩散。早期试验表明,新药使肿瘤周围形成一个壁,从而阻止恶性肿瘤的生长。然后,再用传统的化学疗法根除肿瘤。  相似文献   

13.
近十多年来实验和临床肿瘤免疫研究的结果说明,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以后,癌细胞表面出现了许多新的抗原。在不同类型的肿瘤中,这些抗原可以是病毒抗原、胚胎抗原、组织专一抗原或其他的肿瘤相关抗原。所谓胚胎抗原一般指的是胚胎组织和肿瘤组织所共有的、而成年机体相应的正常组织所很少有的抗原,它们有的是可溶性的,由癌细胞合成和分泌到体液,有的也可以存在于癌细胞的表面,可能是属于膜的组成部分的结构抗原。这些胚胎抗原的发现和研究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在理论上为肿瘤的产生与胚胎发育和分化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线索,如基因重新激活学说的提出等等;在实践上已为肿瘤的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来自克利夫兰临床研究中心、牛津大学以及墨菲特癌症中心的研究者们共同研究表明:虽然癌症对于靶向治疗的耐受性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但我们也有机会能够克服癌症的耐受性。尽管需要更多的研究加以佐证,研究者们相信对于肿瘤耐受性的理解能够帮助他们拓展癌症临床治疗的思路。癌细胞对于治疗的耐受性是影响如今靶向治疗效果的重要的因素。在癌症恶化过程中,癌细胞不仅仅会产生对处理药物耐受性,而且也会产  相似文献   

15.
正英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延缓乳腺癌生长的新方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Oncogene上。来自牛津大学和诺丁汉姆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使用一种叫做JQ1的药物能够改变癌细胞对低氧产生的应答反应,在许多乳腺肿瘤中都存在低氧情况,特别是最难以治疗的三阴性乳腺癌。研究发现JQ1通过阻止癌细胞对低氧产生的适应性变化发挥作用,JQ1能够延缓肿瘤生长并限制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6.
免疫逃逸是指恶性肿瘤细胞通过免疫编辑过程后具备浸润、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并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最终促进恶性肿瘤病情发生发展的过程。除其他因素外,免疫细胞还积极影响肿瘤发展的每一步,决定了癌细胞在受威胁的微环境中生存的机会。一旦发现第一个癌细胞,抗肿瘤免疫机制就会被激活,并在原发肿瘤形成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然而,免疫功能受损时,肿瘤细胞就会通过逃避或者阻挠免疫反应的机制来促进自身的增殖,就会导致肿瘤的持续性发展。而中医药干预癌症免疫逃逸机制需以“扶正”为基本原则,补益正气以治其本,增强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力,阻止癌症免疫逃逸,从而抑制癌症的发展。根据现有文献分析可知,目前通过免疫逃逸治疗癌症多用补益类药物,这可能是因为机体免疫调节功能与中医“扶正”观点相符合。因此,研究癌症免疫逃逸机制不仅能够提高治疗癌症的效率,而且通过对中医药的开发利用,能够延缓疾病的发展进程,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血清抑癌多肽(SCSP)对癌细胞表面的效应和其表面蛋白质分子的侧向扩散及其内的F-actin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是SCSP作用后,艾氏腹水癌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变为平坦而光滑的结构.从荧光漂白恢复技术测得的结果是上述癌细胞表面蛋白质分子的侧向扩散系数(?)降低.用Rhodamine—Pha-lloidin标记上述癌细胞得知其内的F—actin增加.从上述结果推测,在SCSP杀伤艾氏腹水癌细胞过程中,使F—actin在癌细胞内重组,有更多的F—actin与癌细胞质膜内大分子紧密相连,使癌细胞表面分子的活动性降低,故在癌细胞表面的结构变平,其蛋白质分子的扩散受限制而变慢.  相似文献   

18.
《科学时报》消息:癌症往往会在肿瘤扩散到其他组织后发动致命一击。一项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网络版上的研究为人们了解这一被称为转移的过程提供了最新的认识。研究人员报告说,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DNA)突变能够刺激转移,但这一过程同时能够被药物所逆转——至少在小鼠身上是这样。  相似文献   

19.
<正>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孙伟课题组运用自主开发的细胞三维打印技术,在世界上首次构建出Hela细胞(一种子宫颈癌细胞)的体外三维肿瘤模型。相关研究发表于最新一期的《生物制造》(Biofabrication),英国广播公司也对此成果进行了报道,并称之为"令人着迷的技术进展"。据了解,三维打印构建的癌细胞三维结构能够更好地反映体内肿瘤的生长和发育情况,是一种更接近体内癌细胞病变特性的肿瘤模型。其对  相似文献   

20.
研发动态     
<正>清华大学和中国医科院打印出世界首个体外肿瘤模型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特聘教授孙伟课题组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程书钧院士课题组合作,运用自主开发的细胞三维打印技术,在世界上首次构建出Hela细胞(一种子宫颈癌细胞)的体外三维肿瘤模型。相关研究发表于最新一期的《生物制造》杂志。三维打印构建的癌细胞三维结构能够更好地反映体内肿瘤的生长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