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磁学》2012,(33):I0002-I0002
美国研究人员随访一万余名幼儿睡眠和行为情况,6年后发现,睡觉时打鼾的幼儿长大后出现多动症等行为问题的几率较高。研究人员提醒父母多注意幼儿睡眠时的呼吸状况。  相似文献   

2.
《生物磁学》2012,(18):I0002-I0002
美国研究人员随访一万余名幼儿睡眠和行为情况,6年后发现。睡觉时打鼾的幼儿长大后出现多动症等行为问题的几率较高。研究人员提醒父母多注意幼儿睡眠时的呼吸状况。纽约耶希瓦大学爱因斯坦医学院家庭和社会医学教授卡伦,伯努克带领研究小组,研究英国英格兰西南部地区1991年和1992年出生的婴儿。  相似文献   

3.
睡眠行为在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生活史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关于非人灵长类睡眠地点选择与利用的研究是灵长类行为生态学领域的核心课题之一。本文回顾以往的研究, 总结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睡眠地点选择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 即捕食压力引起的安全因素, 睡眠地点的舒适因素和卫生因素; 分别对非人灵长类睡眠地点选择的三种主要形式进行了初步的成因讨论, 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探索性地展望。  相似文献   

4.
笼养东北虎雌雄行为差异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8年4月-2001年3月在哈尔滨动物园,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5只笼养东北虎(3雌2雄)的昼夜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北虎的睡眠、卧息、运动和其他行为在时间分配上两性存在一定差异,即雌性的睡眠和卧息时间比雄性多,雌性的运动和其他行为时间比雄性少;但摄食行为的时间分配相差不大。两性日活动规律的差异为雄性的睡眠高峰主要在夜晚,卧息较雌性少且相对集中,运动出现和结束的时间较雌性延迟约1h。对两性及不同个体行为时间分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个体间仅运动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性间睡眠、卧息、运动和其他行为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笼养东北虎两性行为的差异可能与其野外的行为习惯有关,而这些行为习惯又与其担当的性别角色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飞行人员中睡眠问题发生率高,影响白天工作效能,危及飞行安全,寻找安全有效治疗方法为保证飞行十分必要,本实验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在治疗飞行人员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为飞行人员慢性失眠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方法:将我院自2007年至2013年收治的52例飞行人员中的慢性失眠患者,排除严重影响睡眠的器质性疾病,随机分为舒乐安定组、中药治疗组和耳针及生物反馈联合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第2天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结束后3组PSQI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其中舒乐安定治疗组优于中成药及耳针及生物反馈联合治疗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成药物治疗组与耳针及生物反馈联合治疗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对于重度的睡眠障碍,单独采用舒眠胶囊或生物反馈治疗,治疗效果欠佳。结论:舒乐安定治疗失眠疗效确切,但由于其影响工作效能,危及飞行安全较少使用,中成药物、耳针及生物反馈治疗安全有效,病人易于接受,是较好的治疗飞行人员慢性失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蚤蝇是重要的法医昆虫,同时是实验室中遗传、发育和生物测定等研究的重要对象。然而,蚤蝇的昼夜活动节律和睡眠行为及其在脑部的神经网络目前还不清晰。本文通过捕获本地蚤蝇并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研究了蚤蝇的昼夜活动节律和睡眠行为,同时表征了蚤蝇脑部核心钟神经元和多巴胺神经元。结果表明:蚤蝇在12h光照∶12h黑暗(12L∶12D)条件下不存在对开灯前或关灯前的活动预期,其双峰活动模式是对开关灯的光反应行为。在全黑暗(DD)条件下蚤蝇内源活动周期接近24h。黑腹果蝇神经肽PDF抗体免疫显示蚤蝇脑部核心钟神经元4~5个,不像黑腹果蝇一样存在明显的神经轴突。在睡眠行为上,蚤蝇雄虫和雌虫在整体活动强度、睡眠节律模式、总睡眠上均没有明显差异。相反,雄虫总睡眠次数和晚上睡眠次数低于雌虫,而总睡眠持续时间、晚上睡眠持续时间、总入睡时间和晚上入睡时间高于雌虫。此外,影响睡眠的重要多巴胺神经元在蚤蝇脑部的分布与黑腹果蝇类似。  相似文献   

7.
《生物磁学》2013,(19):I0003-I0003
睡眠不好会让人精神不振。注意力无法集中,但睡眠不好的影响远不止这些。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睡眠不好或许还会增加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冰岛大学研究人员5月7日在美国《癌症流行病学、生物标志和预防》期刊上报告说,睡眠问题损害健康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问题。比如,此前有研究发现,睡眠不好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高。但科学家并不清楚睡眠问题与男性前列腺癌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在睡眠研究使用的各种实验动物中,除了常用的啮齿类动物,还有猫、果蝇、猴和斑马鱼等.啮齿类动物因制作其睡眠相关的模型简便易行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是采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制作失眠动物模型;转基因小鼠主要应用于药物干预睡眠及睡眠发生机制的研究;果蝇和斑马鱼多用于遗传学中睡眠的研究;猫用于睡眠研究的历史悠久,多用于体内试验,对内源性神经递质进行定量分析;猴睡眠结构与人相似,被广泛用于神经生物学,行为药理学等领域与睡眠的关系研究中.由于各种实验动物特殊的生理特征,在睡眠研究中多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睡眠质量是维护人体健康和体力的重要保证,且与机体免疫调节、营养代谢等生理功能关系极为密切。睡眠机制目前还不清楚,绝大部分研究仍处于起始阶段。体内肠道菌群的微生物丰度及其代谢活动会对机体的行为产生深远影响。针对影响睡眠机制的因素,本研究综述了调节睡眠机制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讨论肠道微生物对睡眠的调节作用以及与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旨在为今后研究肠道微生物对人体的健康以及睡眠等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日本大阪市立大学教授稻叶雅章率领的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卷》上报告说,他们通过脑电图仪检测,证实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恶化,血糖值上升后,睡眠质量也会随之降低。研究人员注意到,日本很多Ⅱ型糖尿病患者都并发睡眠障碍,失眠率是健康人的约2倍。为弄清血糖水平与睡眠障碍的直接关系,研究小组对63名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6月6日,来自纽约大学医学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甘文标教授在Science发表其研究成果。该研究组采用可视化技术,记录下来了活体小鼠运动皮层中的树突棘变化,证明了睡眠可导致新突触的生长,从而提出了睡眠可巩固记忆,而这是通过促进脑中新的突触的生长来实现的。研究人员首先教小鼠学习一种新的运动技能,这会引起它们脑中形成新的树突棘,这表明哺乳类动物脑中的突触变化是学习的基础。为了更深入了解睡眠是否会影响突触变化,研究人员又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2.
动物的睡眠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睡眠是动物的一种周期性行为。这种静止状态的本能行为并不是高等动物所特有,昆虫、软体动物、鱼类、两栖和爬行类也有睡眠行为。本文对有关动物睡眠行为的几个问题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探讨补充支链氨基酸 (branched -chainaminoacids ,BCAA)对睡眠剥夺 (sleepdeprivation ,SD)大鼠的行为和血清游离脂肪酸 (freefattyacids,FFA)水平的影响。采用小站台水环境 (flower -pot)睡眠剥夺模型对大鼠进行睡眠剥夺。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 5 6只 ,按体重随机分为C(对照组、自由睡眠 )、2 4hSD(剥夺睡眠 2 4h)、2 4hSDB(睡眠剥夺 2 4h ,进食添加BCAA的饲料 )、4 8hSD、4 8hSDB、72hSD、72hSDB组 ,每组 8只。睡眠剥夺结束后 ,采用旷场实验 (openfieldtest,OPT)评价大鼠的精神行为。结果各睡眠剥夺组大鼠的OFT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中以 4 8hSD组最高 ,72hSD组的OFT得分又显著低于 72hSDB组 (P <0 .0 5 )。睡眠剥夺各组大鼠血清FFA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剥夺组 ,72hSDB组显著高于 72hSD组 (P <0 .0 5 )。结论为补充支链氨基酸可以改善睡眠剥夺大鼠的旷场实验行为 ,降低睡眠剥夺大鼠血清FFA水平。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ー项研究报告中,来自西南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两个关键的核心基因这两个基因能够帮助调节机体深度睡眠和做梦的水平相关研究或为阐明相关的基因控制睡眠的网络提供新的线索。此前研究者通过对小鼠进行研究发现了能够控制机体快速眼动睡眠的基因,同时该基因还能够诱导深度睡眠,而第二个基因能够控制  相似文献   

15.
《生物学通报》2010,(9):14-14
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发现,睡眠时间过短或过长均会提高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  相似文献   

16.
基底外侧杏仁核对大鼠睡眠和行为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和方法 :本研究运用多导睡眠描记 (PSG)方法、大白鼠开阔实验法及强迫游泳实验观察杏仁核的基底外侧核 (BLN)内微量注射谷氨酸、吗啡和纳络酮对大鼠睡眠、觉醒和行为的影响。结果 :用谷氨酸选择性兴奋BLN内神经元胞体可增加觉醒 ,减少慢波睡眠 (SWS)和总睡眠时间 (TST) ,增加大鼠自主活动和缩短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吗啡作用与谷氨酸相似 ,而阿片受体阻断剂纳络酮引起的作用则与之相反 ,并可完全阻断吗啡的作用。结论 :BLN神经元兴奋可引起觉醒增加、SWS减少和自主活动增加效应 ,阿片受体激动剂是BLN调节睡眠、觉醒和行为的重要递质。  相似文献   

17.
《生物磁学》2013,(13):I0002-I0002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日前公布的研究报告称,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女性脑部所受损伤大于男性。  相似文献   

18.
《生物磁学》2012,(25):I0002-I0002
波士顿布里格姆妇科医院的研究者奥菲尤o巴克斯顿等人让21名健康试验对象在受控环境中度过近6周。其间,试验对象的饮食和活动水平保持稳定。在研究开始阶段,每名试验对象保持正常作息规律。在随后3周内,他们每24小时只睡眠五六个小时,睡眠有时在白天,有时在黑夜,以模拟昼夜倒班员工的作息时间。研究人员随后还通过改变试验对象的睡眠时间,模拟4小时航空飞行时差的影响。在研究结束前,试验对象通过9个夜晚的“修复睡眠”恢复正常作息。  相似文献   

19.
睡眠紊乱是人类所遇到的普遍问题,根据1979IOM报道,在美国约有五千万成年人存在"睡眠问题",约有一千万人求助于医师的帮助.目前,美国和加拿大有四十多家获得许可证的睡眠紊乱研究中心,这些中心的成员包括睡眠学研究人员,睡眠实验室技师,以及耳鼻喉科、心血管科、神经科、精神病科、心理学、泌尿科等方面的专家.有些人是良好睡眠的宠儿,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睡得酣.对于那些轻度或中等程度  相似文献   

20.
韩家亮  胡刚 《兽类学报》2012,32(4):362-367
因昼行性灵长类动物一天中相当一部分时间在其夜宿地度过,其夜宿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它们的活动方式与行为特点(Anderson,1998).对夜宿行为的观察可收集白天无法收集到的灵长类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信息,如夜宿地分布(sleeping site)、睡眠时间(time)、睡眠抱团组成(huddling)等(Takahashhi,1997;Ogawa etal.,2007;黎大勇,2010),灵长类夜宿行为的研究对于分析了解其白昼活动方式与行为适应特点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Anderson,19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