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是目前唯一在细胞内稳定表达,不需要任何反应底物及其它辅助因子,无种属,组织和位置特异性,其产物GFP对细胞无毒性,且检测简单,结果真实可靠的新型报告基因,其特有的生物化学性质使其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绿色荧光蛋白(GFP)是海洋生物水母(Aequoreavictoria)体内的一种发光蛋白,分子量27kD,由238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65~67位SerTyrGly三种氨基酸环化加氧形成特殊的生色团结构。野生型GFP发光较弱,而且gfpcDNA含有隐蔽型剪切位点,而加工改造的GFP在植物中能够正常表达并且加强了荧光信号。GFP作为新的报告基因和遗传标记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3.
利用GFP示踪细胞内源性P53活性检测DNA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DNA损伤的检测对预防癌症和遗传病等非常重要。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置于SV40基本启动子调控下,构建成对照载体pSV-GFP。在SV40基本启动子上游插入寡核苷酸P53RE,构建成示踪载体p53RE-GFP。转染NIH3T3细胞,以GFP示踪细胞内源性P53的转录激活活性。紫外线照射或H2O2处理转化细胞使DNA损伤,诱导细胞内源性P53的表达。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成像系统(LSCIS)对细胞进行红、绿、蓝三色光融合成像,并测定GFP经488nm激发后发出的绿色荧光光密度,验证GFP示踪P53的特异性。p53RE-GFP转化细胞3T3-REG经紫外线照射或H2O2处理后,GFP的表达增高,处理后1hr光密度即达到最高水平,随后逐渐降低。血清“饥饿”—非DNA损伤处理的3T3-REG细胞,以及经紫外和H2O2处理的对照载体pSV-GFP转化细胞3T3-SVG,GFP的表达无明显增强。实验表明:GFP示踪内源性P53转录激活活性用于检测DNA损伤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EGFP基因在粉纹夜蛾细胞中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基因是从一种水母体内分离的新型报告基因(reportgene)(Chalfie等,1994),其编码的、由238个氨基酸组成的GFP是一种对光稳定的可溶性蛋白,在长波紫外光或蓝光激发下就能发出绿色荧光,而不需添加任何酶或底物,因而检测十分方便快速,无背景干扰。同时GFP也是目前唯一能在异源细胞内表达后自发产生荧光的蛋白质。EGFP基因是由野生型GFP基因经人工改造后更适合于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的突变体,基因编码区长717bp,编码…  相似文献   

5.
PDGF-BB多肽刺激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DGFmRNA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地高辛(Digoxigenin)标记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A和PDGFB链cDNA探针,原位检测了PDGFBB多肽对单层培养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DGF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血清培养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PDGFA和PDGFB链mRNA阳性表达颗粒稀少,PDGFBB多肽培养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DGFA和PDGFB链mRNA阳性表达颗粒增多,较密集的分布于整个细胞内。全自动图像分析结果显示,PDGFA和PDGFB链mRNA表达,PDGFBB培养组分别为无血清培养组的174倍和17倍,差异显著(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PDGFBB多肽能刺激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DGFmRNA表达,促进其分泌,在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绿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是源于水母(Jelyfish)、海笔(SeaPen,SeaPansy)等海洋无脊椎动物的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体外经适当波长的光激发便可发出绿光,所发出的绿光用普通荧光显微镜或荧光激活细胞分拣器(FACS)均可检测到。GFP作为动、植物以及微生物基因工程研究上的一种选择标记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对机体毒副作用小且不需要添加任何底物或辅助因子等优点,更重要的是检测GFP无损于细胞或胚胎的完整性及活力。本文概括介绍GFP的生化、发光光谱及遗传学特征及其在转基因动物研究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以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报告基因,pl6基因为目的基因,将pl6基因分别插入GFP基因的上游和下游,构建成GFP-pl6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Cpl6G和pCGp16,并通过酶切、电泳技术对重组体进行了鉴定。该表达载体的构建成功为开展pl6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特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以及由其演变而来的突变体或来自于其他物种的各色荧光蛋白,因为良好的荧光激发特性、稳定的真原核细胞表达及较小的细胞毒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为蛋白质定位的重要标记分子和报告基因,在生命科学的诸多研究领域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9.
绿色荧光蛋白的发光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管水母(Aequoreavictoria)中分离纯化的绿色荧光蛋白(GFP)是由23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多肽,分子量约27kD,1992年其cDNA被克隆[1]。1994年重组野生型GFP(WtGFP)在异源细胞中表达[2]。野生型GFP被紫外光和蓝光激发后能发出绿色荧光,最大荧光吸收/激发峰在395nm,在475nm有一个肩峰,荧光发射峰为508nm。GFP的结构和光致荧光非常稳定,而且因GFP生色团的形成是自催化的,检测GFP的光致荧光不需要外加底物和辅因子,便于活体观察[2]。如今…  相似文献   

10.
GFP转基因指示系统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GFP(绿色荧光蛋白)是存在于发光水母体内的一种吸收蓝光或紫外光(395nm)后能够发出绿色荧光的天然蛋白质。本文报道了将GFP表达质粒导入BHK、DK、RK等真核细胞,建立GFP真核细胞转基因指示系统。研究表明,GFP在BHK、DK、RK等传代细胞中表达的最佳条件是33℃,pH7.2、5%CO2和转染后48h观察等。并对野生型GFP和突变型GFP的发光强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突变型GFP的荧光比野生型的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