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是法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伟大的思想家德日进(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逝世四十周年.中法比较文化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于十月二十七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以介绍德日进的生平、事业和思想为主题的学术交流会.会议在古脊椎所学术报告厅举行,有60余人参加.与会者多为法国文学及地质学界的前辈、专家和学者.其中有四位曾与德日进共事过,他们是盛成教授、贾兰坡院士、胡承志和王存义高级工程师.法国驻华大使白乐志夫妇和使馆教育专员杜立业先生也参加了会议,大使先生还讲了话.法国德日进协会主席MauriceErnst先生特为本次会议发来贺电和致词.  相似文献   

2.
世界著名的地质学家,中国微体古生物学创始人李四光──纪念李四光教授诞辰105周年原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长李扬今年10月26日是李四光诞辰105周年,也是他兼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首任所长44周年。李四光对地学的杰出贡献是多方面的:创建了中国微体...  相似文献   

3.
吴胜明 《化石》2021,(2):63-66
从今天开始,笔者来谈谈个人学习英国19世纪著名地质学家莱伊尔(Charles Lyell, 1797~1875)先生的经典著作《地质学原理》的心得、体会、收获并与各位交流、共享. 因为这本书是讲地质学的,就要了解地质学是什么,笔者从中国两位著名地质学家的工作讲起,并且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介绍.  相似文献   

4.
李扬 《古生物学报》1994,33(6):653-656
世界著名的地质学家,中国微体古生物学创始人李四光──纪念李四光教授诞辰105周年原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长李扬今年10月26日是李四光诞辰105周年,也是他兼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首任所长44周年。李四光对地学的杰出贡献是多方面的:创建了中国微体...  相似文献   

5.
潘云唐 《化石》2007,(3):12-14
著名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赵金科先生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今年5月18日,是他逝世20周年纪念日.  相似文献   

6.
潘云唐 《化石》2003,(2):8-10
上期我们介绍了百年前诞生的著名地质学家王曰伦院士。现在我们又介绍另一位百年前诞生的著名地质学家张伯声院士。他们在有些方面似乎有某种相似。王曰伦诞生在东岳泰山南麓的山东泰安县。张伯声诞生在中岳嵩山东北不远的河南荥阳县。王曰伦后期学术成就主要是一“老”一“少” ,即古老地质时期 (太古代、元古代 )及晚近地质时期 (第四纪 )的地层与地史。张伯声后期学术成就也有这两个方面———“嵩阳运动”与“黄土线” ,再加上一个“地壳马赛克”(即“波浪镶嵌大地构造学说”。)从耕读家庭到学贯中西张伯声 ,字骏 ,190 3年 6月 2 3日…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城辽阔,各地质时代地层发育齐全,各门类化石十分丰富,在古生物区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国外学者所瞩目。早在十九世纪,外国一些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就纷纷来到中国从事调查和研究,到了二十世纪,我国一些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如李四光、朱森、斯行健、杨钟健、赵亚曾等进行大量的野外调查和室内鉴定,发现了许多古生物新属新种,建立了我国的地层序列,为研究全球地质发展历史、生物演化和预测沉积矿产资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通报》2013,(1):47-47
《自然》杂志今年再次评选出2012年十大科学人物,这些人在自己的领域作出了重大科学贡献.或者引起过巨大争议。他们分别是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生物学家CedricBlanplain、意大利地质学家BemardODeBernadinis、荷兰伊拉兹马斯医学中心病毒学家RonFouchier、英国剑桥大学数学家Tim Gowers、美国耶鲁大学微生物学家JoHandelsman、欧洲核子研究委员会总干事Rolf—DieterHeuer、美国迈阿密大学遗传学家ElizabethIorns.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质学人的良师益友———纪念葛利普教授逝世50周年王鸿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葛利普是本世纪前半期世界最有名的地质学家之一。他学术造诣既深且广,学术思想开拓创新。一生活动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自1890年至1920年,他在北美从事地...  相似文献   

10.
主编的话     
<正>今年是《生理学报》(以下简称学报)创刊90周年。中国生理学会常务理事会和学报编委会决定编辑出版一期"庆祝《生理学报》创刊90周年"学术专辑,邀请学界资深院士、学报前任主编和本届编委会的编委为专辑撰稿。令我感到高兴的是,学报的约稿得到这些被邀请人的积极响应,使本期专辑得以如期出版。在此,我谨向各位撰稿人致以衷心的谢意。在本期专辑里,我们发表了杨雄里、韩济生和陈宜张三位院士以及姚泰、朱培闳和赵志奇三位前任主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地构造学权威李春昱教授今年八旬初度。3月29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九三学社、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举行集会,庆祝李春昱教授及其同窗学友黄汲清教授八十寿辰及从事地质工作六十周年。李春昱对大地构造学的研究成绩卓著,在当今流行的板块构造学说研究上尤有卓越的贡献,然而,他早年在地层古生物学方面的工作也是为人称道的。  相似文献   

12.
乐森(王寻)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中国古生物学会创始会员和名誉理事,现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今年适逢乐森(王寻)教授八十五寿辰,为祝贺他从事地质科学和教育工作六十年,中国古生物学会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联合在北京大学举行学术讨论会,会议从5月8日到10日,参加会议的有乐森(王寻)教授的好友、同事和学生共600多人。  相似文献   

13.
今年9月19日,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地质教育家乐森教授100周年诞辰,而今年2月12日则是他的10周年忌辰。这位以90高龄辞世的伟大学者,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光辉的道德风范给国家、社会献上宝贵财富,也给后人留下无限的缅...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0月26日是李四光教授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我们怀着景仰的心情缅怀这位科学巨人.李四光是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是中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5.
路石 《化石》2003,(2):32-34
今年是中国第一个旧石器遗址———水洞沟遗址群发现 80周年 ,也是裴文中先生领导的系统发掘该遗址、弄清诸文化层时代关系的 4 0周年。 1963年的往事浮现脑际 ,历历在目 ,仿如发生在昨日。那年的金秋 ,在张三小店前坐着两位边抽烟 ,边聊天的老人 ,缕缕青烟在他们间袅袅升起 ,昵昵交谈 ,象老友重逢。两者之一是小店主人张三 ,另一位是来此考察的裴文中教授。此时的他与村民融为一体 ,自然地显露乡土科学家的本色 ,以至发生稍后的一幕。当裴先生津津有味地听张三讲 192 3年德、桑神甫发现和发掘水洞沟遗址奇闻轶事时 ,一位过路的中年人插了进…  相似文献   

16.
徐欣  魏屹  牛东伟 《人类学学报》2012,31(4):334+333
2012年7月5~14日,第5届亚洲旧石器考古学年会暨第17届"垂杨介与她的邻居们"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叶尼塞河畔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隆重举行。来自俄罗斯、中国、韩国、日本、美国、英国、波兰、以色列等9个国家的40余位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和第四纪地质学家应邀出席。会议由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和俄罗斯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诺贝尔科学奖设立一百周年。这一奖项就象科学皇冠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是对全世界最高科学成就的奖励。众所周知 ,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领域 ,其中细胞的生命活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细胞分裂是一切生物机体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的基础。一个世纪以来 ,通过无数生物学家的拼搏、奋斗 ,作为细胞分裂基础的细胞周期调控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了。今年10月 ,三位有世界声望的科学家因对此项研究做出的卓越贡献而共享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他们是美国西雅图弗莱德·哈钦森 (FredHutchinso…  相似文献   

18.
今年1月18号是我的恩师,中国微体古生物学介形类学科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侯祐堂先生的周年忌日.记得去年清明节后,在一个春雨霏霏的日子,我代表我们全家去南京郊区给侯祐堂老师和杨敬之教授的墓地祭扫,我跪拜在两位老人的墓碑前,久久注视着他们慈祥的照片,想到再也听不到两位老师的教诲了,泪水不由自主地流...  相似文献   

19.
尊敬的盛金章院士于今年一月离开了我们。这段时间我时常想起盛老师生前给予的种种教诲和他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感触良多,似乎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了一位真正的学者的高尚品格,一位学风严谨、学术道德高尚的老教授的正直,和一位成果享誉国际学界的科学工作者的质朴。他在我的心目中,永远是一位关心国家和科学事业的爱国者,一位博学、睿智的研究者和学术领军人物,一位热情的良师益友,一位谦虚谨慎淡泊名利的知识分子,一位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勇者,和一位乐于关心人帮助人的贤者。这里借《微体古生物学报》编辑盛金章院士纪念专集的机会,从个…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拉馬克的伟大巨著——动物学的哲学出版的150周年,又是达尔文的伟大巨著——物种起源出版的100周年(1859—1959),也恰好是达尔文誕生的150周年(1809—1959)。我国、苏联、英国、美国、日本等許多国家都在举行一系列的集会、学术报告会,或发表专門的学术论文来紀念生物科学上的这三件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