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医院肺部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掌握医院肺部感染病原菌及耐药变化特点,为临床肺部感染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对107例性肺部感染患者痰液进行细菌学检验,反应K-B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分离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107例性院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增减现原菌244株,其中G^-杆菌占88.4%(G^+球中11.6%。分离的病原菌除泰宁,万古霉外对其他临床应用的抗生素均具有相当离的耐药率。结论 医院肺部感染病原菌以G^-杆菌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感染影响因素,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时间大于48 h的1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引起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115例患者中,18例经确诊出现肺部感染,占15.65%。感染者中7例死亡,病死率为38.89%。18例肺部感染患者中检出35株病原菌,主要包括6株肺炎克雷伯菌,6株铜绿假单胞菌,5株恶臭假单胞菌,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发生与未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糖尿病史、低白蛋白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方式、鼻饲方法、抗生素使用情况、气管切开、定时吸痰和APACHEII评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影响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因素较多,应根据患者病史、病情及危险因素采取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统计其术后慢性疼痛发生情况,分析NSCLC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200例,统计NSCLC患者术后慢性感染情况、发生术后慢性疼痛情况,观察NSCLC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并分析NSCLC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结果:NSCLC患者200例,术后医院感染31例,发生率为15.50%(31/200),以呼吸道感染率最高,占比64.52%(20/31)。31 例术后医院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培养病原菌43株 ,其中革兰阳性菌13株占比30.23%(13/43),革兰阴性菌26株占比60.47%(26/43),真菌4株占比9.30%(4/43)。主要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头孢曲松耐药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主要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耐药率较高。NSCLC患者术后发生慢性疼痛25例,发生率为12.50%(25/2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SCLC患者术后慢性疼痛与年龄、住院时间、手术时长、文化程度、糖尿病史、心理焦虑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d、文化程度小学及其以下、有糖尿病史、有心理焦虑为NSCLC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NSCLC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人数占比较高,应格外重视年龄偏大、住院时间偏长、文化程度低、有糖尿病史、心理焦虑的患者,给予相关防范措施,降低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及降低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从2012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化疗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235例进行研究。调查并统计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感染者的鼻拭子、痰标本及腹水等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35例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65例,感染率为27.66%,共检出病原菌7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1株,占54.67%,革兰阳性菌26株,占34.67%,真菌8株,占10.67%。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80.00%,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最高,为1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94.74%,对利奈唑胺的敏感率最高,为100.00%。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可知,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60岁、临床分期为Ⅳ期、接受放疗、存在贫血、使用抗生素以及住院时间≥15d。结论:导致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且年龄≥60岁、临床分期为Ⅳ期、接受放疗、存在贫血、使用抗生素以及住院时间≥15d均为影响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
医院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监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谢多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9,11(5):282-283
从3904 例住院病人标本中分离出医院内感染病原菌781 株,结合临床常用的14 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革兰阳性球菌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革兰阴性杆菌呈下降趋势。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真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 年间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已> 93 % ,对第三代喹诺酮类的耐药率下降了16.66 % ~40.83 % 。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上升了27.59 % 。克雷伯菌、沙雷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类、第三代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胸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为防控医院感染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医院接受胸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84例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284例患者的临床病历数据资料以及细菌培养与鉴定的结果,分析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及病原菌分布,以及产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84例患者共有82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是28.87%,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占56.10%;检出病原菌88株,革兰阴性菌71株,占80.68%,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30.68%。革兰阳性菌17株,占19.32%,以金葡菌为主,占9.09%。单因素分析发现,胸外科术后医院感染与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糖尿病史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2 h、住院时间15 d以及有糖尿病史是胸外科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胸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铜绿假单胞菌与金葡菌为主,应重点防范影响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统计了我院1992年8月—1994年7月两车间医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离结果,分离出病原菌25种758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63株(占21.51%),革兰氏阴性菌378株(占49.87%),真菌217株(占28.62%)。院感病原菌依次为,白色念珠菌、绿脓假单胞菌表、葡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酵母菌及大肠艾希氏菌等,显示了真菌及表葡菌在院内感染中已经上升到不可忽略的地位。用18种常用抗生素,对除真菌外的上述病原菌541株做耐药谱测定,并发现除了表葡菌及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对喹谱酮类及少数头孢三代抗生素尚属敏感外,大部分均具有越来越广泛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医院环境感染危险因素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玮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6):353-354
目的 调查医院环境感染病原菌的种类、数量以及与婴儿脐部感染的关系。方法 随机对132例婴儿脐部护理后41例细菌培养阳性者和医护人员的手及鼻腔咽试等环境进行细菌学调查。结果 本院产科内环境及医院感染患者的染菌量超标例数达89份,细菌总检出率分别为42.8%和57.5%。结论 内环境染菌量超标及病原微生物的检出与婴儿脐部感染呈正相关,常见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院内感染占有相当的比例(52.9%),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降低带菌者的含量,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金华市中心医院2009年至2011年临床分离的1 693株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是G-菌,占60.7%,G+菌占23.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泌尿道为主,易感人群主要是血液系统疾病、肝病肝硬化患者,科室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放疗科、血液科。G+菌对常用抗菌药耐药严重,但对利福平、呋喃妥因、万古霉素敏感率相对高;常见G-菌对氨基糖甙类、碳青酶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敏感率较高。结论 医院感染监控应从感染科室、感染部位、易感人群等多方面进行,及时动态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利于指导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一年来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住院患者送检的标本6983份,标本采集主要有痰液、尿液、咽拭子、分泌物、血液、粪便等,采用全自动分析仪鉴定菌种,药敏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结果:6983份标本中以痰液标本为主,占52.6%;送检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1065株,其中排在前五位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以肠杆科细菌为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很低,其他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但肺炎克雷伯菌对大多数抗生素都敏感;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也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为0,而对其他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我院感染病原菌以肠杆科细菌为主,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除肺炎克雷伯菌对大多数抗生素都敏感,其他病原菌对多数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因此了解不同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合理应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开放性骨折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降低院内感染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院内收治的186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对存在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类型、病原菌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研究。结果:1860例患者中共计65例出现医院感染情况,发生率为3.49%,感染类型主要为骨髓炎占35.38%,肺部感染伴血气胸占23.08%,颌面部创伤后发生颅内感染占18.46%;65株病原菌中包括38株革兰氏阴性菌,占58.46%,23株革兰氏阳性菌,占35.38%,4株真菌,占6.15%;病程、骨折部位、损伤程度及住院时间为开放性骨折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开放性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有利于医院防治工作的开展,为医院感染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Zeynep Cantürk Nuh Zafer Cantürk Berrin etinarslan Nihat Zafer Utkan Ilhan Tarkun 《Obesity (Silver Spring, Md.)》2003,11(6):769-775
Objective: There is an increas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surgery in the obese patient.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risk factors and compare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in obese and nonobese surgical patients. Research Methods and Procedures: A total of 395 surgical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BMI was calculated for each patient. Various conventional risk factors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s were recorde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with plasma total cholesterol an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evels were measured. The diagnosis of infection was made according to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riteria. Univariate and two‐step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methods were used for determina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risk factors. Results: There were 117 nosocomial infections identified in 96 of 395 surgically operated patient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total number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was determined in obese patients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weight patients (p < 0.05). 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below the 10th percentile increased risk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Discuss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obesity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postoperative nosocomial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我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临床分离的非重复性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R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RICU 2008年-2011年临床分离的非重复性感染病原菌及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2008-2011年RICU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4.15%,每年分离的前3位病原菌均为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2)大肠杆菌连续4年ESBLs检出率为100%,四年间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最高达95.5%,葡萄球菌中MRSA检出率较高(〉89.6%);(3)RICU院内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其次为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位于第3位;(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机械通气、住院时间〉15天及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是R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1)连续4年RICU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2)ESBLs和MRSA检出率较高,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巨大的挑战;(3)机械通气、住院时间〉15天及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是R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了解我院几个重点临床科室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以加强控制.方法对医院2002年内利,外利,骨科的6890例住院病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有41例患者医院感染,感染率为0.60%.感染部位:尿道为43.9%,呼吸道为26.8%,手术伤口为19.5%,其它9.8%.感染细菌以G 菌为主,其次是真菌.结论通过监控和加强培训教育能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啮齿动物分散贮食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散贮藏食物是许多啮齿动物所采取的一种重要的觅食策略。分散贮藏方式对于植物的幼苗建成、更新、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有着积极的意义。多种因素影响啮齿动物对食物分散贮藏。内部因素有性别、年龄、社群关系、饥饿状态等;外部因素包括食物特征、竞争与盗食环境条件等。这些因素并非独立地发挥作用,内部因素受外部刺激的综合影响,而且外部因素只能通过改变动物的内部状态才能发挥作用。特别是在一些室内的或围栏实验中,实验设计的差异不仅影响动物的食物贮藏及其管理,也会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8月到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发生医院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324例,检验并分析其病原体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324例患儿中,病毒感染260例,占80.25%,共检出病毒272株,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构成比最高,占47.43%,其他依次是柯萨奇病毒(CBV)占9.93%、鼻病毒(RV)占4.04%、腺病毒(ADV)占3.68%及冠状病毒(COV)占3.31%,其他病毒占31.62%;细菌感染64例,占19.75%,共检出细菌7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构成比最高,占41.10%,其他依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1.51%、肺炎克雷伯菌占17.81%、阴沟肠杆菌占6.85%及不动杆菌属占2.7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6个月、早产儿、父母患有呼吸道疾病及家庭经济状况差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感染源复杂,临床应对不同性别、年龄、是否早产儿、父母是否患有呼吸道疾病及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患儿进行差别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统计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细菌耐药性情况,分析影响CHD患儿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行CHD手术治疗的患儿3800例,收集临床标本进行致病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统计CHD术后医院感染患儿病原菌种类及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情况,分析影响CHD患儿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3800例CHD患儿术后医院感染率为3.13%(119/3800),共分离出菌株172株,G-菌、G+菌、真菌分别占55.81%(96/172)、26.74%(46/172)、17.44%(30/172)。肺炎克伯雷菌、大肠杆菌对头孢类抗生素高度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逐年增高,且仅对多黏菌素B保持敏感;肺炎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克林霉素、青霉素高度耐药,对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保持敏感。术后医院感染与年龄、体重、病程、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合并肺动脉高压、吸痰次数、静脉营养、应用丙种球蛋白或白蛋白有关(P<0.05),且合并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时间≥100 min、机械通气时间≥120 h、吸痰次数≥5次/d是CHD患儿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G-菌、G+菌是CHD患儿术后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且对常用抗生素高度耐药,此外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和耐药性上升极为明显,合并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过长、吸痰次数多的CHD患儿医院感染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心力衰竭自我管理量表、心力衰竭知识测评量表、患者信息调查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调查1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现状。结果:心衰患者自我管理状况呈中等水平,自我管理水平与教育程度、心衰相关知识水平以及社会支持程度呈中度正相关关系,与抑郁情绪和年龄呈中度负相关关系。结论:慢性心衰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受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