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解安徽省2016-2020年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流行特征与病原谱构成,及分析CVA6(Coxsackievirus A6, CVA6)VP1区基因进化情况。本研究收集2016-2020年安徽省HFMD病例流行病学资料,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三间分布情况。随机选取480份HFMD其他肠道病毒阳性咽拭子样本,RT-PCR扩增肠道病毒VP1基因片段,测定基因序列并鉴定其他肠道病毒基因型别。生物软件分析部分代表性CVA6基因序列相似性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流行病学结果显示,2016-2020年安徽省HFMD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但重症病例与死亡病例数有所减少,5个年度均以其他肠道病毒流行为主,五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要患病人群,男女性别比为1.50∶1。2016-2019年度发病均呈现为双峰流行模式。病原分型鉴定结果为CVA6 215例(215/245,87.76%),CVA1016例(16/245,6.53%),CVA412例(12/245,4.90%),CVA51例(1/245,0.41%),CVA21例(1/245,0.41%)。...  相似文献   

2.
Wang ZG  Liu XL  Yang TT  Yi Y 《病毒学报》2011,27(5):438-441
本研究对2008~2009年青岛地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进行调查研究。首先对HFMD病例的咽拭子标本直接进行病毒核酸的提取,然后采用多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总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Group A 16,CVA16)进行检测,对EV阳性而EV71和CVA16均阴性的标本采用半巢式反转录PCR进行肠道病毒VP1基因部分序列的扩增和序列分析以鉴定其血清型别。结果提示2008~2009年青岛地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为EV71和CVA16,无论轻症和重症病例,EV71的比例都大于CVA16。2008年共获得5个(8株)其它血清型,分别是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的A5、A6、A10、A12及埃可病毒9(Echovirus 9,E9),血清型分布比较分散、均匀。2009年共获得3个其它血清型(13株),分别是CVA9、CVA12及CVB2,CVA12所占比例较大(11/13),分布比较集中。CVA12成为2009年青岛地区HFMD病原中除EV71和CVA16外,新的较为流行的病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2013年大连市手足口病(HFMD)的病原进行鉴定,以了解其型别分布。方法采用realtime-PCR方法对754份标本进行肠道病毒(EV)通用引物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柯萨奇病毒A组6型(CVA6)型特异性引物检测,对EV通用引物检测结果为阳性,但EV71、CVA16和CVA6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的标本采用巢氏PCR进行肠道病毒VP1基因部分序列的扩增、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鉴定其型别。结果 2013年引起大连市HFMD的主要病原CVA6占44.30%(334/754)、CVA16占19.12%(114/754)、EV71占11.54%(87/754),另有少数病例由CVA2、4、5、8型,CVB2、4型,ECHO9型及EV的其他型别引起。结论 CVA6取代EV71和CVA16成为2013年大连市HFMD病原的主要流行型别,后续应加强对HFMD病原的监测,全面了解其型别分布及毒株变异情况以更有效地控制疾病流行。  相似文献   

4.
陈爽  张鸿  黄洁  曾汉日  陈敬鸿 《病毒学报》2023,(5):1285-1296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病例的病原学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分型鉴定,和对CVA6和CVA10开展VP1基因全长序列分析,探究广东省汕头市HFMD病原谱及CVA6和CVA10基因进化特征,为当地HFMD肠道病毒监测及预警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将汕头市病原监测哨点医院2018-2021年的HFMD样本进行RT-PCR肠道病毒病原学分型,筛选出CVA6和CVA10样本进行VP1区全长基因扩增和测序,并通过系统进化分析、同源性和突变位点分析了解其遗传进化特征。结果显示,2018-2021年共监测到HFMD阳性样本706份,其主要病原体为CVA6和CVA10。CVA6和CVA10流行株分别属于D3和C2亚型。CVA6样本VP1核苷酸和氨基酸的相似性分别为91.37%~100.00%和92.79%~100.00%,与2010年的中国台湾株高度同源(GenBank:JQ946055.1)。CVA10样本VP1核苷酸和氨基酸的相似性分别为92.28%~100.00%和96.98%~100.00%,与2014年的广东株高度同源(GenBank...  相似文献   

5.
李洁  张勇  许文波 《病毒学报》2018,34(2):277-284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传染病,通常夏秋季高发于幼儿和儿童;若患儿并发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神经系统受累等临床症状称为重症HFMD。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肺水肿、脑炎和急性弛缓性麻痹等罕见的神经或循环系统并发症,甚至导致患儿死亡。引起HFMD最常见的病原是肠道病毒A71型(EV-A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而EV-A71是引起重症HFMD的主要病原体。EV-A71导致的重症HFMD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减少EV-A71流行范围和预防EV-A71重症HFMD非常重要。EV-A71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重症HFMD发生的措施;中国已经批准了三个厂家的灭活EV-A71疫苗上市并已开展适龄儿童接种,以期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重症HFMD,但这种疫苗不能预防其它肠道病毒如CV-A16,CV-A6和CV-A10等引起的HFMD。据文献报道,小分子抑制剂芦平曲韦可以通过阻止EV-A71的3C pro蛋白活性来抑制EV-A71复制;小干扰RNA和单克隆抗体也可抑制EV-A71复制。研制EV-A71和CVA16双价灭活疫苗是防控HFMD的策略之一,而小分子抑制剂、小干扰RNA和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和应用等也是临床防治HFMD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黄克强  张勇  许文波 《病毒学报》2017,33(3):469-476
肠道病毒A组71型(EV-A71)是引起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也是除脊髓灰质炎病毒以外最为重要的人肠道病毒病原体。截止2017年2月,全球报道的EV-A71共包括7个基因型(A~G)和14个基因亚型,其中B基因型和C基因型是目前全球流行的优势基因型,目前已鉴定B基因型有8个基因亚型(B0~B7),C基因型有6个基因亚型(C1~C6)。C4基因亚型中C4a进化分支是引起中国大陆近年手足口病大规模暴发流行的主要病原之一,也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绝对优势病原体。本文对全球流行的EV-A71基因(亚)型的地理和年代分布、新基因型的发现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分析,为中国检测和监测引起HFMD流行的EV-A71基因型或亚型的动态变化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濮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的全市2008—2012年6月6日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和分析,并对部分病例和重症病例标本进行肠道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全市共报手足口病16 492例,发病高峰是每年的3-5月(第12~20周),呈典型的单峰型曲线;发病年龄以0~4岁居多;男性多于女性;散居儿童多于托幼机构儿童,爆发病例多发生在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病原有EV71、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以EV71和CoxA16为主。结论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年龄和性别差异,小年龄组儿童是手足口病预防控制重点人群,流行年度和流行季节的优势毒株为EV71,重症患者中EV71占到86.35%;非流行年和季节手足病例主要由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防控重点应体现在对病例分类管理上,同时应继续加强重症病例疫情监测和爆发控制。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2010年海南省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本研究对2010年海南省HFMD病例报告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对2010年海南省18县市1346份HFMD病例临床标本进行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实验室检测。核酸检测阳性标本进行EV分离和鉴定,对分离到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的VP1编码区全长基因进行扩增及序列测定,用Sequencher 5.0和MEGA 5.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基于VP1编码区进行EV71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分析表明:全省18个县市均有病例报告,尤其以东北部县市高发,同时以4岁以下的婴儿为高发人群;而与全国大多省份流行规律不同的是其发病高峰期为9和10月份。实验室结果显示:EV71和CA16是引起2010年海南省HFMD流行的主要病原,但EV71感染在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中占绝对优势。除此之外,还存在部分由其它EV感染引起的HFMD病例。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提示:2010年海南省流行的EV71均属于C4a亚型,该亚型为我国近年来流行的优势基因型,同时进化分析提示至少存在3条传播链。本研究数据对阐明海南HFMD的流行传播规律,以进一步指导HFMD防控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是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的重要致病原,常与另一重要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A71)共同或交替流行。该病毒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起过暴发流行,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CVA16可分为A和B两个基因型;其中基因型B可以分成B1和B2两个基因亚型;B1亚型又可进一步分成B1a、B1b和B1c三个进化分支。基因型A与B2在世界范围内已不再流行;我国大陆分离到的CVA16毒株均属B1a和B1b进化分支。CVA16感染多为自限性轻症,但亦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引起患者死亡。目前尚无针对该病毒的有效药物或治疗手段,研发安全有效的疫苗成为控制该病毒的重要措施。随着EV-A71疫苗三期临床试验的成功完成,CVA16疫苗的研究也显得更加迫切。多家机构正在研究各种类型的CVA16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及DNA疫苗等。本文就CVA16的分子流行病学及其疫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上海市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进行了分析。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取上海市2009年HFMD的流行病学数据;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来自上海15个区县的799例HFMD进行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核酸检测;对部分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的VP1区和部分其它EV的VP4区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采用Office excel软件进行简单数据统计分析,用BioEdit和MEGA软件进行病毒基因特征分析,通过BLAST服务器的在线比对进行EV型别鉴定。分析显示:上海市18个区县均有病例报告,地区分布无显著特点;小于6岁的婴幼儿期为疾病高发年龄段;4~7月为发病高峰期;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Coxsackie virus A16,CA16)为主要病原,不同地区、不同月份的病原构成各不相同,CA16为轻症病例的主要病原,EV71则为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基于VP1区序列分析,上海EV71毒株与C4a亚型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性和最高的同源性;2株其它肠道病毒经鉴定属于CA2和CA10型。结果表明:EV71和CA16为2009年上海HFMD流行的主要病原,EV71属于C4a亚型;除EV71和CA16外,还存在小部分其它EV(如:CA2和CA10)引起的HFMD。  相似文献   

11.
探讨2018-2019年云南省15 702例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标本中的EV-A71(Enterovirus 71,EV-A71)、CVA16(Coxsackievirus A16,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15 702份标本的病原检出率为75.78%(11 899/15 702),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占阳性标本的48.85%(5 813/11 899);其次为CVA16,占阳性标本的40.98%(4 876/11 899);EV-A71感染较少。手足口病病例每月均有报告,高峰出现在4-7月。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约为1.44:1。病例主要集中在1岁组和2岁组,分别占30.72%(4 824/15 702)和23.66%(3 715/15 702)。不同标本类型的阳性检出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28.857,P<0.001),粪便>咽拭子、肛拭子。不同病例类型的标本阳性检出率不同,重症病例明显高于轻症病例,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了解2012?2013年浙江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病原构成,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2013年浙江省手足口病疑似患者粪便、咽拭子、疱疹液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对收集样本进行HFMD病原体检测。结果 2012?2013年共采集样本1 792例,患者以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浙江省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在5~6月份,9月份出现发病次高峰;肠道病毒总检出率为72.9%,其中2012年浙江省手足口病优势病原体为EV71(40.3%),其次为CoxA16(31.3%),2013年浙江省手足口病优势病原体为其他肠道病毒(77.2%) (非EV71和CoxA16),以CoxA6为主(51.3%)。不同样本类型中,肠道病毒检出率依次为疱疹液(100.0%)、粪便(76.2%)和咽拭子(65.1%)。结论 手足口病的流行具有季节性和人群性,不同年份引起手足口病的优势病原体存在变化,持续地病原监测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暴发。  相似文献   

13.
了解陕西省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致病病原体柯萨奇病毒A10型(CV-A10)的流行特征及VP1区基因特征。对2014年收集的HFMD病例标本,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确定肠道病毒型别,对CV-A10引起的HFMD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RD细胞进行病毒分离,RT-PCR扩增CV-A10的VP1区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使用Meg Align软件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同源性分析,并使用MEGA5.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2014年CV-A10是陕西HFMD病原谱中的第三大病原,占其他肠道病毒的57.71%,13例重症HFMD病例的致病病原体鉴定为CV-A10,占重症病例的9.03%。CV-A10感染HFMD病例以≤3岁年龄组儿童为主(83.07%),男女性别比为1.15∶1。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7月。实验室分离出101株CV-A10,覆盖全省10市(区)。完成测序的18株CV-A10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4.0%~100.0%和97.3%~100.0%,与A型原型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6.2%~77.5%和91.9%~93.0%,与近年来河北、湖南和河南地区流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显示陕西CV-A10分离株属于C基因型。CV-A10是2014年陕西HFMD的优势病原,能引起重症HFMD,本次分离到的CV-A10毒株均属于C基因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咸阳市2016-2019年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病原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阐明了咸阳市近四年HFMD病原谱的构成和流行特征,为HFMD防控工作提供依据.对2016-2019年收集的2711例HFMD病例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确定肠道病毒型别,构建咸阳市HFMD病原谱并对阳性病例的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2711例HFMD病例实验室确诊1444例(阳性率为53.26%),其中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71,EV71)占病原谱构成的 12.74%、柯萨奇病毒 A组 16型(Coxsackievirus A16,CoxA16)占27.49%、柯萨奇病毒 A组 10型(Coxsackievirus A10,CoxA10)占5.19%、柯萨奇病毒 A 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oxA6)占43.21%、其他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占11.36%.CoxA6和CoxA16交替居于咸阳市HFMD病原谱首位.咸阳市HFMD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和地区差异以及特定人群高发,夏季(5~7月)为发病主高峰,秋冬季(10~11月)为次高峰,主要集中在人口较多的市区,4岁以下散居儿童为易感人群,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今后的防控工作中应继续加强咸阳市HFMD监测,重视其他EV的监测工作,实时监测HFMD病原谱的变化.在高发季节,针对高发人群,采取积极有效干预措施,加强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研究2010年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引起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病原谱及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HEV71)的分子特征。采集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门诊就诊的HFMD患者粪便和咽拭子标本共921份,进行病毒分离,然后利用三通道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同时检测H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和人肠道病毒(HEV)]对阳性分离物进行鉴定,对鉴定为其它HEV的阳性分离物进行VP4和VP1编码区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921份标本共分离出153株病毒,阳性率为16.61%,其中61株为HEV71,占39.87%,82株为CVA16,占53.59%,7株为其它HEV(分别为6株CVB4和1株Ⅱ型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株),占6.53%,3株为腺病毒。重症病例中分离到9株病毒,其中6株为HEV71,3株为CVA16。选取从临床诊断分别为普通型病例、重型病例的HFMD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32株HEV71代表株进行VP1编码区基因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与HEV71其它各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代表株构建亲缘性进化树。32株内蒙古HEV71代表株与1998年以来中国大陆HEV71分离株的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都较高,尤其与2008年的北京代表株同源性最高,与C4基因亚型代表株聚为一支,属于C4基因亚型C4a进化分支,但它们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略有差异,分别为96.4%~100%和98.14%~100%,与2007年的内蒙古代表株存在一定的差异,核苷酸同源性为96.95%~97.87%。亲缘进化关系树显示,这些HEV71处于不同的簇中,属于多个病毒传播链。2010年内蒙古HFMD的病原谱以CVA16和HEV71为主,重症病例中以HEV71居多。内蒙古流行的HEV71属于C4基因亚型C4a进化分支,并且存在多个传播链,与2008年北京代表株亲缘关系比2007年内蒙古代表株亲缘关系近,说明内蒙古流行的HEV71不是独立进化的,而是与中国流行的HEV71在共同进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介素18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儿童EV71感染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EV71感染患儿177例,单纯HFMD组127例,HFMD并脑炎组50例,提取外周血DNA,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技术及基因测序法检测IL-18启动子区-137G/C、-607A/C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结果:EV71感染患儿与健康儿童IL-18-607基因型以CA为主,AA、CC次之,EV71感染患儿AA基因型、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儿童.EV71感染HFMD并脑炎组患儿AA基因型分布显著高于单纯HFMD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V71感染患儿与健康儿童IL-18-137基因型以CC为主,CG次之,GG占少数.该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EV71感染组与健康儿童、单纯HFMD与HFMD并脑炎组的分布无显著差异.结论:IL-18基因多态性与EV71感染相关,IL-18-607AA基因型、A等位基因携带儿童更易感染EV71病毒,且AA基因型患儿易并发脑炎,-607AA基因型可能为EV71感染的易感基因型.-137C/G位点基因多态性与EV71感染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辽宁省2014-2018年手足口病病原构成以及其他(非EV71和非CA16的肠道病毒)肠道病毒基因进化特征。方法采用2014-2018年辽宁省14个市送检的手足口病确诊病例的阳性标本,通过细胞培养法分离肠道病毒,提取病毒RNA,采用RT PCR法对肠道病毒VP1区基因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利用BLAST对测序结果比对后确定病毒基因型别,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手足口病阳性标本病原构成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构成比为51.96%,在重症病例中阳性标本构成比是59.29%。优势流行病原在2014和2016年以CA16为主,其他年份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CA10、CA6和CA4肠道病毒的分离株与相应的原型株的亲缘关系较远,与国内的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较近。结论EV71和CA16感染的构成比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他肠道病毒的构成比缓慢上升,是本地手足口病的优势病原,要加强对其他肠道病毒的检测和分型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  相似文献   

18.
分析2008~2017年新疆维吾尔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8~2017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例和新疆手足口病网络实验室数据的进行分析。2008~2017年新疆累计报告手足口病例68 820例,重症107例,死亡10例,年均发病率为31.33/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市、伊犁州、昌吉州和塔城地区,占总病例数68.26%;5月~7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以1岁~4岁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4.46%,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分别占51.52%和40.34%;对12 345例手足口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阳性8 872例,阳性率71.87%,普通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A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l6)和其他肠道病毒分别占33.01%、40.33%和26.65%,重症和死亡病例的病原型别均以EV-A71为主,分别占91.03%和100%。新疆1岁~4岁的儿童为手足口病主要发病人群,不同地区发病水平不同,手足口病病原谱呈现EV-A71、CV-A16和其他EV交替流行态势。  相似文献   

19.
手足口病的研究进展和预防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柯萨奇病毒A16(Coxsackievirus A16,CVA16)、肠道病毒71(Entemvirus71,EV71)等20多个人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HEV)血清型引起的全球性幼儿和儿童常见传染病。全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少数国家发生过爆发并报告死亡病例。阐明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表现、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对制定疫情监测、病原学监测、爆发处理、疾病和并发症预防的策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是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的主要病原体.近年来非EV-A71和非CV-A16的其他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已成为HFMD流行或暴发疫情的优势病原体.安徽省HFMD监测数据显示,2017-2018年HFMD样本非EV-A71和非CV-A16其他EV核酸阳性率超过50%,其中大部分为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为了解安徽省2017-2018年HFMD其他肠道病毒构成和CV-A6基因进化特征,本研究收集2017-2018年HFMD咽拭子EV核酸阳性标本,采用人横纹肌肉瘤(RD)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对分离到的CV-A6毒株VP1全长序列基因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从NCBI GenBank数据库下载CV-A6原型株和代表性毒株基因参考序列,运用生物软件MEGA 6.0构建VP1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其基因遗传特征.结果 显示,安徽省2017-2018年HFMD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他EV占66.1%,CV-A16占23.5%,EV-A71占10.4%.52株CV-A6毒株均为D3a基因亚型,其VP1区核苷酸序列间相似度为93.7%~100%,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为98.3%~100%;与CV-A6 Gdula原型株核苷酸相似度为78%~82.3%,氨基酸相似度为94.6%~96.3%.VP1区15个氨基酸位点有变异,氨基酸位点Q98L和G160S的变异发生率为100%.其他EV已成为安徽省引起HFMD流行的重要病原体,D3基因型CV-A6为优势流行毒株.持续加强其他EV的病原学监测与分析,对安徽省HFMD防控策略制定与疫情处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