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青霉素诱发癫痫及耳穴电针后大鼠前脑生长抑素mRNA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高辛标记的生长抑素(SS)RNA探针原位杂交法观察大鼠在青霉素诱发的癫痫及耳穴电针抑制癫痫发作后有关的脑区中SS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青霉素致痫后24小时梨状皮质、额叶皮质、扣带回、隔外侧核、杏仁基底核海马CA1-CA4区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多形层等脑区SS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耳穴电针抑痫(80100HZ,6mA)后额叶皮质、杏仁基底核、海马齿状回、前梨状皮质SS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提示前脑结核中的生长抑素与青霉素致痫和耳针抑痫有关。 相似文献
2.
铝对大鼠纹状体内生长抑素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Wistar大鼠30只,分为对照组(A组)、硫酸铝钾组(B组)和硫酸铝钾加柠檬酸组(C组),分别喂养半年。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大鼠纹状体内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给铝组大鼠纹状体内SSmRNA表达减少,与对照组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谷氨酸单钠对大鼠胃窦部生长抑素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谷氨酸单钠(MSG)对大鼠胃窦部生长抑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胃窦部生长抑素mRNA的表达并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谷氨酸单钠可使胃窦部生长抑素mRNA表达增强。以52天(青春期)最为明显,120天(成年期)次之,11天(新生期)最弱,经统计,差异具有显性(P<0.01)。结论:谷氨酸单钠可使胃窦部D细胞生长抑素mRNA表达增强,这就能是MSG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采用地高辛标记生长抑素反意RNA探针经原位杂交和显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生长抑素mRNA在大鼠脊髓内的定位。结果显示:脊髓内含有大量呈紫蓝色的生长抑素mRNA阳性神经细胞,岍性磷酸酶反应产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对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内生长抑素mRNA(SOMmRNA)的分布进行研究。发现生长抑素mRNA主要分布于弓状核的神经元胞体及近端树突内。含SOMmRNA的神经元可分为浓染大细胞及淡染小细胞两种类型。结果表明弓状核内某些神经元可以合成生长抑素。 相似文献
6.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取胎龄18天Wistar大鼠中脑腹侧组织,纯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以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检测了体外培养的不同时间的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mRNA表达,结果表明中脑星形胶质细胞能合成生长抑素,并且其相对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本文并对星形胶质细胞合成神经肽SS的功能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用PRV和SOM免疫荧光双标记法研究了前脑中SOM样神经元对孤束核中食管前运动神经元的支配。当PRV注射于大鼠颈部食管后,在大脑皮质前部嗅沟背侧的无颗粒型岛叶皮质后部和嗅沟腹侧的梨状前皮质前部可见较多PRV和SOM双标记细胞。在终纹床核、内侧视前区、外侧视前区和正中视前区、终板血管器、穹隆下器、以及嗅结节等处也可见少量PRV和SOM双标记细胞。本文推测脑对颈部食管运动的调节是由广泛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人胃窦部胃泌素和生长抑素及其相关mRNA表达和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人胃窦粘膜内胃泌素和生长抑素及其mRNA在细胞内的表达和定位。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结果:G细胞内的胃泌素主要位于细胞的基部和侧部,而其mRNA则位于核周和核上区;D细胞内的生长抑素不仅位于细胞的基部,也见于细胞突起,其mRNA则位于核周、核上区以及突起。G、D细胞均有开放型和闭合型。结论:G细胞为内分泌方式,而D细胞在人胃窦部可能存在两种细胞亚群,除旁分泌外,也有内分泌方式。 相似文献
9.
电针可促进前脑啡肽原mRNA在大鼠脊髓和延髓的表达:原位杂交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室以往的研究表明电针可促进脊髓脑啡肽释放,本研究进一步利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电针后前脑啡肽原mRNA在脊髓和延髓的表达。结果表明电针刺激(2Hz,1-2-3mA,30)后24h同侧脊髓背角前脑啡肽原(PPE)-mRNA阳性细胞数高于对侧。电针后对侧延髓腹内侧网状结构[包括延髓网状巨细胞核(Gi)及其α部(GiA)和Gi的外侧旁核(LPGi)]PPE-mRNA阳性细胞数高于同侧。我们推测电针诱发前脑啡肽原mRNA表达增加可弥补因脑啡肽释放增多而导致脑啡肽前体物质的损失,从而参与针刺镇痛的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选用电惊厥大鼠为实验性癫痫模型,观察了电刺激耳大神经对大鼠电惊厥发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刺激耳大神经能抑制电惊厥诱导的大脑皮层痫样放电,并可以明显缓解惊厥症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电惊厥及电刺激耳大神经抗惊厥后海马神经元生长抑素及其mRNA的变化。结果显示:电惊厥时海马CA4区、下托处生长抑素免疫反应明显减弱,生长抑素mRNA表达显著增高;电刺激耳大神经抗惊厥后,CA4区,下托处生长抑素免疫反应明显增强。生长抑素mRNA表达显著下降。提示:电惊厥时海马生长抑素释放增加,生长抑素基因表达增强,生长抑素的合成增加;电刺激耳大神经抗惊厥后海马生长抑素释放减少,生长抑素基因表达下降,生长抑素的合成减少;电刺激耳大神经对电惊厥的抑制作用与其在海马调控生长抑素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慢性缺氧对大鼠肺内皮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ABC法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了慢性缺氧时大鼠肺组织内内皮素-1(ET-1)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①正常肺血管内皮细胞有少许ET-1样阳性染色物质呈现。②缺氧IW后,肺内ET-1含量增加,主要位于肺血管内皮细胞和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③缺氧2W和3W后,ET1阳性免疫物质进一步增加,于肺泡细胞内也见到阳性染色。④缺氧1W后肺内ET-1mRNA表达增加,缺氧2W和3W后,ET-1mRNA的表达进一步加强。提示缺氧可刺激肺内ET-1mRNA的表达,慢性缺氧时肺内ET-1持续分泌增加,这可能是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生长抑素mRNA与神经肽Y,催产素在大鼠前脑内的分布及其共存现象──地高辛标记c-RNA探针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联合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实验应用地高辛标记cRNA探针原位杂交组化和免疫组化联合法在同一切片上先后显示了生长抑素mRNA神经元和催产素神经元,生长抑素mRNA神经元和神经肽Y神经元。结果表明生长抑素mRNA及神经肽Y广泛地共存于大鼠的大脑新皮质,尾壳核,以及海马等处的神经元中。所有位于大脑新皮质,尾壳核处的神经肽Y神经元均含有生长抑素mRNA,部分位于海马的神经肽Y神经元含有生长抑素mRNA,而所有位于下丘脑弓状核,室周核的神经肽Y神经元均不含有生长抑素mRNA;生长抑素mRNA与催产素虽然共同分布于下丘脑许多核区,但未见共存于同一神经元。本文对地高辛标记cRNA探针原位杂交组化以及它与免疫组化联合法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在大鼠睾丸恒冷箱切片上研究了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TRH-R)RNA的表达和定位。由DNA合成仪合成两个含48个碱基的寡核苷酸探针,两个探针分别与小鼠垂体TRH-R1005-1052和1332-1379区段的cDNA互补,生物素在5′末端标记寡核苷酸探针。结果显示TRH-R寡核苷酸探针与其互补的mRNA杂交信号集中在大鼠睾丸的间质细胞中,生精细胞地交信号,杂交信号的强度依探针浓度而增加,该结果表明RTH可能通过自分泌调节生殖功能和发育,TRH-R作用途径可能与在垂体的作用类似。 相似文献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