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洲蝮亚科蛇属间系统发生支序分析 (蛇亚目:蝰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鹏  张服基 《生命科学研究》2000,4(3):262-266,280
在大量比较形态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5个特征方面28个性状,以支序分析方法探讨了分布于亚洲蝮亚科蛇5属14种的系统发生关系,结果表明:该亚科蛇类可以划分为3个不同的类群,第一个类群包括尖吻蝮属、瘤鼻蝮属、红口腹属,它们具有较多的祖征,代表了该科中原始一类,基中红口蝮可能是最原始的一属;亚洲蝮属单独形成一个类群;第三个类群为原广义的烙铁头蛇属,包括竹叶青蛇属、原矛蝮属、烙铁头蛇属、黑绿烙铁头蛇属、莽山  相似文献   

2.
周少雄 《蛇志》1998,10(1):77-77
由亚洲蛇伤防治学会、湛江市临床医学研究所共同发起和组织的第一届国际蛇伤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10月15~19日在中国广东省湛江市召开。会议收到论文186篇,其中包括来自俄罗斯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论文36篇;出席会议代表136人,其中国外代表4人。会...  相似文献   

3.
WhiteJ宾萍  胡万达 《蛇志》2003,15(4):79-79
临床毒素学包括着一个较宽的医学情况范围 ,这些医学情况由于陆地和海上的有毒生物体的螯刺毒作用所致 ,而且还包括因摄入植物和动物毒素而引起的中毒。与毒素有关的疾病是引起全球性发病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特别是在那些热带和亚热带大陆地区。蛇咬伤是一种简单而又最重要的与毒素有关的疾病 ,在非洲、亚洲和美洲许多地区实质上是引起死亡的原因。最重要的蛇族是蝰蛇科和眼镜蛇科 ,它们引起一系列临床效应 ,包括局部坏死、神经毒性、凝血病和出血、肌毒性和肾脏毒性。这些效应因蛇的地理位置和种群而异。蜘蛛螯刺毒作用导致的发病率也是…  相似文献   

4.
追命眼镜蛇     
眼镜蛇是一种既美丽又危险的蛇,至少在2000万年前就出现在亚洲和非洲。由于它特有的"皮兜",最初发现它们的葡萄牙探险家把它们称作"戴着帽子的蛇"。我国境内分布的眼镜蛇有两种:中华眼镜蛇,又称蝙蝠蛇、吹风蛇、饭匙蛇,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灌丛、草丛、竹丛、农田耕地和住宅附近,主要吃鼠类、蛙类,也食鸟类、蜥  相似文献   

5.
蝮亚科蛇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对中国产蝮亚科(Crotaline)亚洲蝮属(Gloydius)6种蛇(其中短属蝮取自两个不同地区)[短尾蝮Gloydius brevicaudus (Stejneger).黑眉蝮Gloydius saxatilis(Emelianov),蛇岛蝮Gloydius shedaoensis(Zhao),雪山蝮Gloydius strauchii(Bedriaga),高原蝮Gloydius strauchii monticola monticlal (Werner),乌苏里蝮Gloydius ussurriensis(Emelianov)]与竹叶青属竹叶青蛇Trimeresurus stejnegeri Schmidt共7种蛇8个个体测定了789bp或744bp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用MEGA1.02软件分析了其碱基组成及变异情况,以游蛇科链蛇属半棱鳞链蛇Dinodon semicarinatus序列为外群,用PAUP4.0b2软件构建最简约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竹叶青蛇在全部受试物种中处于原始地位,分布于东北地区的蛇岛蝮,乌苏里蝮,黑眉蝮与浙江与陕西产的短尾蝮所组成的分枝与横断山区的高原蝮,雪山蝮聚集形居的分枝组成姐妹群,支持分布于中国境内的亚洲蝮属蛇种的两个起源及分化地的假说,同时探讨了蝮蛇的分类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6.
钟吉富 《蛇志》2009,21(1):I0001-I0001
应韩国首尔特别市蛇疗研究所邀请,经亚洲蛇伤学会与大会组委会的紧张筹备,第四届国际蛇伤与蛇毒医学学术交流大会于2008年10月24~28日在韩国首都首尔顺利召开。注册参加本次会议的70多名代表分别来自韩国、中国、美国、法国、多哥共和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7.
筒蛇科Anilidae是一类较原始的穴居蛇类,仅知3属11种。其中2属10种分布于东南亚,另有1属1种分布于南美洲北部。分布于亚洲的筒蛇属Cylindrophis有8种,1种见于斯里兰卡,7种均见于东南亚岛屿,唯其中红尾筒蛇Cylindrophis ruffus(Laurenti,1768)除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岛屿外,还广泛见于亚洲大陆马来西亚、缅甸、泰国、柬埔察、老挝与越南。虽然红尾筒蛇的分布范围紧邻中国南缘,但关于中国是否有红尾筒蛇的分布则未见记载。1969年,本文第一作者到福建考察,在厦门大学生物系标本室见到两号红尾筒蛇。据告知该标本采于厦门,系自泥土中挖出。此介绍…  相似文献   

8.
陈远辉 《蛇志》2002,14(4):64-65
我们从 1 983年至 2 0 0 1年在对莽山蛇类资源调查时发现 ,莽山现有毒蛇资源 3科 1 7属 2 0种(含无毒牙类毒蛇 6种 ) ,其中包括中国特有种——莽山烙铁头蛇。主要致伤蛇种有 8种。符合赵尔宓院士关于中国毒蛇咬伤有关医学地理区划中的低纬地区和中纬地区之间的毒蛇种 [2 ] ,蛇伤发病率也符合赵尔宓院士有关毒蛇咬伤危害区划中的严重蛇害区。现报告如下。1 莽山的毒蛇种类  莽山地区有蛇类资源 4科 2 7属 5 0种 [1] ,其中毒蛇分隶 3科 1 7属 2 0种 (含无毒牙类毒蛇 5属 6种 ) ,分别是蝰科中的白头蝰、尖吻蝮、蝮蛇、原矛头蝮、竹叶青、山…  相似文献   

9.
论横斑钝头蛇是横纹钝头蛇的次定同物异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庆云 《四川动物》2004,23(3):207-208
M.Smith(1943:116)根据横纹钝头蛇背鳞平滑和横斑钝头蛇背鳞起棱为鉴别特征来检索此二种。又在对横斑钝头蛇的描述中指出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后者背中部3~7行起棱和半阴茎特征的不同(M.Smith,1943:118)。现根据观察标本及文献记述,对横斑钝头蛇的有效性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几种蛇的种下分类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赵尔宓 《四川动物》1995,14(3):107-112
本文研究了海南闪鳞蛇、紫沙蛇、山烙铁头蛇与竹叶青蛇各地居群的鳞被特征,采用经典的亚种划分标准,描述了海南闪鳞蛇大陆亚种、紫沙蛇台湾亚种、山烙铁头蛇贡山亚种及竹叶青蛇海南亚种第4个新亚种。  相似文献   

11.
华南几种泥盆纪及石炭纪鱼化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江 《古生物学报》1964,(1):139-183
本文所描述的鱼化石有下列一些种属:棘鱼包括二属三种,广西的高氏亚洲棘鱼(新种)及孙氏亚洲棘鱼(新种)系侯鸿飞同志及笔者1957年采自广西桂平新隆村早泥盆世莲花山羣的中部;中华武昌棘鱼系薛志照、陈安泽诸同志及笔者1956—1957年采自武汉蛇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蛇在养殖状态下的血液学参数,对人工孵化繁育的棕黑锦蛇Elaphe schrenckii、赤峰锦蛇E.anomala和王锦蛇E.carinata进行了比较研究。观测的参数包括血细胞形态和大小、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以及血栓细胞计数。结果表明:3种蛇血细胞的形态、大小和数量各有不同,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王锦蛇的红细胞表面积和体积最大,数量最多;白细胞中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均为最高;除王锦蛇为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仅次于淋巴细胞外,其余2种蛇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在白细胞总数中所占比例仅次于淋巴细胞。特别的是王锦蛇的嗜酸性颗粒细胞和血栓细胞均高于其他2种锦蛇的2倍以上,而嗜中性颗粒细胞却只有其他2种锦蛇的一半。  相似文献   

13.
我从事蛇类生态学研究已经三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到过许多地方,研究过各种各样的蛇,包括远在亚洲苏门答腊丛林里的巨蟒,太平洋地区裴济、瓦努阿图和新喀里多尼亚的海蛇,北美洲马尼托巴湖大草原的带蛇,还有非洲纳米比亚的眼镜蛇等等。我满世界寻找能够进行细致的蛇类生态学和行为学研究的地方,但太难找了。在大多数地区,蛇类很稀少,而且都很隐蔽,研究人员很难深入了解它们,尤其是很难观察到蛇类的日常活动,比如取食,交配和产仔。从这一点上说,在我到过的所有地方里,有一个小岛非常特别,为蛇类研究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条件。这就是蛇岛,一个位于中国辽宁省渤海中的遍布岩石的小岛。  相似文献   

14.
钝头蛇类系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钝头蛇类不同类群在外形、色斑及鳞被特征上有很高的相似度,关于其种属划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根据已有文献资料及笔者自己的研究成果,主要从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方面叙述了钝头蛇类分类学的研究进展,从属以上、属级以及种级分类阶元叙述其研究历史及成果,主要进展如下:1整个亚洲食螺蛇类(钝头蛇类)构成一个科,即钝头蛇科(Pareatidae),而非隶属于游蛇科(Colubridae)的钝头蛇亚科(Pareatinae);2单楯蛇属(Aplopeltura)和弱钝头蛇属(Asthenodipsas)为有效属,最大的钝头蛇属(Pareas)理论上可进一步分为两个属,但需要更充分的分子系统学与形态学资料验证;3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提示台湾钝头蛇(P.formosensis)与中国钝头蛇(P.chinensis)不构成单系,应恢复后者的有效性;4综合分类学研究恢复了Asthenodipsas tropidonotus的有效性,并设立新种A.lasgalenensis。本文同时提出了钝头蛇类分类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中国钝头蛇种组(Pareas chinensis species group)的内部分类关系需进一步厘定。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亚洲蝮属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鹏  张服基 《四川动物》1998,17(4):166-169
1概述亚洲蝮属(Gloydius)在分类上隶属于蝰科(Viperidae)、蝮亚科(Crotalinae)。该亚科蛇以具短而高的上颌骨和管状毒牙而别于其他类群。现有14属约250余种(亚种),主要分布于美洲,亚洲、欧洲也有分布。依据外部形态特征,蝮亚...  相似文献   

16.
中国瓶尔小草科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产瓶尔小草科2属7种的孢子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瓶尔小草属6种,即裸茎瓶尔小草(OphioglossumnudicauleL.f)、尖头瓶尔小草(O.pedunculosumDesv.)、钝头瓶尔小草(O.petiolatumHook)、狭叶瓶尔小草(O.thermaleKom.)、心脏叶瓶尔小草(O.reticulatumL.)和瓶尔小草(O.vulgatumL.),蛇蕨属1种,即蛇蕨(又名带状瓶尔小草OphiodermapendulaPresl),对每个种的孢子形态特征进行描述。根据孢子形态特征,我们认为将中国的瓶尔小草科植物分为瓶尔小草属和蛇蕨属两个属是合适的。通过观察,进一步认定孢子外壁的纹饰特征极具分类参考价值,并可以作为种的界限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龙岩市急诊蛇伤流行病学特征和综合救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1年资料完整的458例蛇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8例急诊蛇伤患者中,死亡6例,病死率1.3%,致伤蛇种以竹叶青蛇、烙铁头、眼镜蛇、银环蛇、眼镜王蛇为主,近年来还发现一些罕见蛇类如白头蝰蛇、红脖颈槽蛇咬伤病例;掌握了我市蛇伤的发病季节、致伤人群、致伤部位及转归。结论初步掌握了龙岩市急诊蛇伤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了有效的综合救治措施,为今后开展蛇伤的防治、教学、科研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尖吻蝮(Dienagkistrodon acutus)幼蛇成活率低的原因,观察不同温度条件和不同卵大小对尖吻蝮幼蛇的孵化、幼体特征、转化率、幼蛇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将不同窝尖吻蝮蛇卵按产卵日期相差不超过1天分为同一组,每组随机选择不同的温度进行孵化,采用隔水式恒温培养箱进行控温,以常温孵化作为对照试验,幼蛇出壳后采集相关试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在环境条件、养殖模式和养殖方法相同情况下对幼蛇饲养3个月,然后统计各组成活率。结果尖吻蝮幼体的孵化和幼体特征及存活率与孵化温度条件有明显相关性,孵化温度越高,孵化期越短,畸形率越高,蛇卵重量转化为幼体体重的转化率越低,3月龄幼蛇存活率越低。较大的尖吻蝮蛇卵孵出的幼蛇个体较大,生存力较强,存活率较高。结论尖吻蝮幼蛇的存活率与孵化温度条件及蛇卵重量大小有明显相关性,较适宜的孵化温度为24-26℃,蛇卵越大幼蛇存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生物圈保护区森林茂密,生态环境多种多样,为各种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适宜条件,所以动物资源丰富且有个蜚声中外的“蛇的王国”。“王国”的“首府”坐落在大竹岚和挂墩。有人曾把这块弹丸之地视为研究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为什么称这里为“蛇的王国”呢?据考察,这里是属于深谷小地貌,具有深谷小气候特征,深谷内光照弱,风力小、湿度大,谷底溪流潺潺,形成特殊的小气候环境。在生物资源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中,蛇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云南南部、广西南部、台湾南部和海南岛,它们具有与亚洲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其他热带雨林类似的群落结构、生态外貌和物种多样性,是亚洲热带雨林的北缘类型。由于发生在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北缘,受到季节性干旱和热量不足的影响,它们在植物区系组成上缺少典型的热带分布属种;在生态外貌上,低地的热带雨林的林冠层中具有一定比例的落叶树种,大高位芽植物和附生植物比例相对较低,而藤本植物和叶级谱上的小叶植物更为丰富;与热带亚洲非季节性气候地区的低地热带湿润雨林有一定区别,被称为热带季节性雨林。中国的热带季节性雨林在西南部与热带山地的常绿阔叶林交错过渡,在南部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交错过渡。通过比较,云南与广西的热带季节性雨林在群落结构和生态外貌特征上最接近;云南含龙脑香科植物的热带季节性雨林尽管分布海拔偏高(可分布到海拔1 100m,最高可达1 300m),但体现了低地热带雨林的群落结构特征,并在植物区系组成上具有最高比例的热带亚洲分布属种。中国不同地区对热带雨林研究的文献在对其界定、分类、描述及生态外貌特征和树种丰富度等方面的记载都不尽相同。该文简要评述了中国热带雨林的群落特征、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