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     
《蛇志》2005,(1)
龟鳖蛇无沙土产卵孵化设备已投入批量生产  由武汉市江夏区退休人员李永安发明的专利产品 :龟鳖蛇卵无沙土、无互扰层叠式孵化设备 (兼作产卵设备 ) ,目前已正式投入批量生产。该设备可叠放 2 0层以上 ,每平方米可孵化龟鳖蛇卵一万枚以上。可节约平面沙土孵化法使用面积 80 %以上 ,可节约层架式立体沙土孵化法使用面积 60 %以上。可节约基建投资 ,节约增温能源 ,省去沙土筛选、翻晒、消毒、搬放的麻烦 ,减轻劳动强度。每一枚卵都可单独放在一个无毒透明塑料孵化套内 ,孵化过程中可随时观察到每一枚卵的发育状况。可消除沙土孵化法中易感染…  相似文献   

2.
《蛇志》2003,(1)
由武汉市江夏区退休人员李永安发明的专利产品 :龟鳖蛇卵无沙土、无互扰层叠式孵化设备 (兼作产卵设备 ) ,目前已正式投入批量生产。该设备可叠放 2 0层以上 ,每平方米使用面积可孵化龟鳖蛇卵 1 0 0 0 0枚以上。可节约平面沙土孵化法使用面积80 %以上 ,可节约层架式立体沙土孵化法使用面积60 %以上。可节约基建投资 ,节约增温能源 ,省却沙土筛选、翻晒、消毒、搬放的麻烦 ,减轻劳动强度。每一枚卵都可单独安放在一个无毒透明塑料孵化套内 ,孵化过程可随时方便地观察到每一枚卵的发育状况。出苗后不能自动爬出。可消除沙土孵化法中易感染霉菌…  相似文献   

3.
《蛇志》2003,(3)
由武汉市江夏区退休人员李永安发明的专利产品 :龟鳖蛇卵无沙土、无互扰层叠式孵化设备 (兼作产卵设备 ) ,目前已正式投入批量生产。该设备可叠放 2 0层以上 ,每平方米使用面积可孵化龟鳖蛇卵1 0 0 0 0枚以上 ,可节约平面沙士孵化法使用面积 80 %以上 ,层架式立体沙土孵化法使用面积 60 %以上 ;还可节约基建投资、增温能源 ,省却沙土筛选、翻晒、消毒、搬放等麻烦 ,减轻劳动强度。使用该设备孵化的每一枚卵都可以单独放在一个无毒透明的塑料套内 ,孵化过程可随时方便地观察到每一枚卵的发育状况 ,刚孵出幼苗不能自动爬出 ,避免感染霉菌或由…  相似文献   

4.
《蛇志》2005,17(2):i001-i001
由武汉市江夏区退休人员李永安发明的专利产品:龟鳖蛇卵无沙土、无互扰层叠式孵化设备(兼作产卵设备),目前已正式投入批量生产。该设备可叠放20层以上,每平方米可孵化龟鳖蛇卵一万枚以上。可节约平面沙土孵化法使用面积80%以上,可节约层架式立体沙土孵化法使用面积60%以上。可节约基建投资,节约增温能源,省去沙土筛选、翻晒、消毒、搬放的麻烦,减轻劳动强度。每一枚卵都可单独放在一个无毒透明塑料孵化套内,孵化过程中可随时观察到每一枚卵的发育状况。可消除沙土孵化法中易感染霉菌和由于湿度、通气条件不当造成的苗卵损失。可避免一般的有…  相似文献   

5.
《蛇志》2005,17(1):i001-i001
由武汉市江夏区退休人员李永安发明的专利产品:龟鳖蛇卵无沙土、无互扰层叠式孵化设备(兼作产卵设备),目前已正式投入批量生产。该设备可叠放20层以上,每平方米可孵化龟鳖蛇卵一万枚以上。可节约平面沙土孵化法使用面积80%以上,可节约层架式立体沙土孵化法使用面积60%以上。可节约基建投资,节约增温能源,省去沙土筛选、翻晒、消毒、搬放的麻烦,减轻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6.
《蛇志》2003,(3)
在龟鳖蛇的养殖过程中 ,有时为了科研和选育良种 ,需要了解龟鳖蛇的繁殖谱系。在孵化时需要对卵进行编号登记。因此 ,在龟鳖蛇卵无沙土孵化设备中 ,每一个孵化套的盖子上 ,都设计了一个五角星。这是用于钻孔标记法编号的标记。在五角星所在的同一圆周上有 1 8个格。从五角星的左边算起 (顺时针方向 ) ,依次为第 1格 ,2格 ,3格 ,4格 ,5格……第 1 8格。从第 1格起 ,如在上钻有孔 ,则分别依次表示的编号数为 :1 ;2 ;4;7;1 0 ;2 0 ;40 ;70 ;1 0 0 ;2 0 0 ;40 0 ;70 0 ;1 0 0 0 ;2 0 0 0 ;40 0 0 ;70 0 0 ;1 0 0 0 0 ;2 0 0 0 0。如在这 1 8个格…  相似文献   

7.
尖吻蝮(Agkistrodon acutus)人工室外孵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福生  刘军  周剑涛  陈景辉 《蛇志》2002,14(4):10-12
目的 研究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人工孵化尖吻蝮蛇卵的孵化成活率。 方法 试验于 2 0 0 1年 6~9月在湖南永州之野异蛇实业有限公司试验蛇场内进行。试验基地室内外结合室内面积为 4 m× 3 m,建成多层立体式蛇窝。室外面积为 1 5 m× 1 0 m,灌木和杂草覆盖度 90 %以上 ,有 1个 3 m× 2 m的饮水池 ,供蛇饮水。种蛇 1 5条。孵化湿度 75 %~ 85 % ,温度比场外自然环境温度略低 2~ 3℃。 结果 尖吻蝮蛇平均产卵数为 1 4 .3枚 ;平均孵化天数为 2 2 .5天 ,孵化率为 95 %以上。 结论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可以人工孵化尖吻蝮蛇卵 ,而且受精良好的雌尖吻蝮蛇卵出壳率高  相似文献   

8.
四川南充崖沙燕的洞巢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20 0 3年 2~ 6月 ,通过观察法对崖沙燕福建亚种的洞巢进行了考察。崖沙燕巢多筑于水边沙质硬土悬壁的沙土与黄壤交错的沙土层 ,且主要选择在沙土顶部与黄壤交界的部位啄洞营巢 ,喜利用旧巢洞。巢洞呈椭圆形、坑道状 ,多单洞道 ,洞末端扩大成椭球形巢室 ,具巢的洞深 ( 64 3 8± 1 1 73 )cm(n =5 0 )。巢室内外温度差异大 ,而巢室内昼夜温度稳定。繁殖力高、体型大的个体占据中心区深洞繁殖 ,巢多呈半圆状。窝卵数 ( 3 89± 0 92 )枚 (n =3 6) ;多数巢内有一枚卵未孵出 ( 63 3 %) ,孵化率 83 0 4%。  相似文献   

9.
纵纹腹小鸮的繁殖生态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雷富民 《生态学报》1994,14(2):205-208
本文报道了纵纹腹小(Athenenoctuaplunipes)的繁殖和生活习性等,繁殖期雌雄成对活动。巢位于陡峭悬崖壁的土洞或裂缝里,内无巢材.雌鸟产卵于洞内松软的沙土上。每窝产5一6枚卵,由雌鸟孵化.卵化率平均92.7%,幼鸟成活率58.3%.雌雄共同育雏,育雏期39d.繁殖期食物以鼠和甲壳类昆虫为主。  相似文献   

10.
乌梢蛇的人工孵化与冬眠前的人工饲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室内人工孵化乌梢蛇卵16 7枚。平均卵重10 . 4 1g ,孵化出幼蛇14 2条,孵化率85 % ,其中11枚未受精,受精率93. 5 %。对幼蛇做了形体度量,挑选活泼健康的幼蛇98条,平均体重6 . 2 6±0 . 89g ,随机分成3组进行人工饲养,一组为群体饲养,另两组为单个饲养。开口饲料采用两种处理,一种是人工填喂瘦猪肉,另一种是饲喂活幼体泽蛙。饲养时间为冬眠前两个月。群体饲养组冬眠前平均增重率达4 0. 4 % ,单个饲养组平均增重率达4 6. 5 % ,未达差异显著(P >0 . 0 5 )。结果表明,活幼体泽蛙是乌梢蛇幼蛇良好的开口饲料  相似文献   

11.
2008~2010年,北京动物园在陕西洋县长青自然保护区采集血雉卵进行人工孵化研究。卵的保存及运输期为5~7d,卵保存温度17.14~18.66℃,湿度73.5%~87.1%,卵使用防震运输箱经34h运输后入孵,运输过程温度在16.38~25.95℃之间。孵化前使用碘氟稀释液擦拭卵表面。35枚受精卵中,19枚使用3台孵化机孵化,孵化温度37.4~37.5℃,使用14%~33%、40%~45%和60%~70%3个湿度梯度孵化;16枚卵使用乌鸡代亲孵化,袖珍温度记录仪测量乌鸡孵化温度在34.81~39.18℃之间,孵化环境湿度为23.4%~72.4%。记录孵化过程中的卵重量变化和孵化期。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血雉卵平均孵化率为76.5%,其中机器孵化率为84.2%,代亲孵化率为68.8%;平均孵化期为27d11h;卵失重率11.23%~16.54%,平均为13.77%±1.51%。  相似文献   

12.
棕黑锦蛇卵的孵化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玉峰 《动物学杂志》1995,30(6):37-38,52
从1975-1990年,观察了棕黑锦蛇卵在室内的孵化。共获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棕黑锦蛇51条,其中雌蛇26条。收集卵83枚,在室温下孵化,孵化期为45-62天。仔蛇第一次蜕皮后即可饮水捕食。投饲乳鼠(每只重2.5-3.5克)咬住猎物不松口,并缠绕挤压,然后寻其头部吞食,如食物丰富,仔蛇易成活。  相似文献   

13.
王德青  杨典成  崔俊生 《蛇志》2012,24(1):41-42
目的探讨室温条件下虎斑颈槽蛇的孵化及幼蛇饲养情况。方法选用同一条虎斑颈槽蛇产的同窝蛇卵31枚,随机为A组(实验组)、B组(对照组),A组16枚,B组15枚。两组蛇卵分别置于2个完全相同的打孔整理箱中进行孵化,孵出幼蛇用小泽蛙饲养。结果在室温条件下,孵化期58天,孵化率为96.77%。出壳后7~9天,幼蛇第1次蜕皮,蜕皮周期在11~16天不等。结论对虎斑颈槽蛇进行工厂化人工养殖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曹梦洁  祝思  蔡若茹  毛飞  林隆慧 《生态学报》2012,32(21):6836-6841
以双斑锦蛇(Elaphe bimaculata)为对象,在24 、27和30 ℃下孵化双斑锦蛇卵,研究孵化温度对孵出幼蛇吐信频次、选择体温、二氧化碳代谢量、生长过程中的呼吸代谢、初次摄食个体数和初次摄食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孵化温度对双斑锦蛇孵出幼蛇的各项行为指标均没有显著影响。自幼蛇孵出至体内剩余卵黄消耗完这一时间段内,呼吸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量逐步减少到最低值。24 、27和30 ℃孵化温度下孵出幼体呼吸每分钟所产生的CO2量分别为10.58、12.06和10.88 μL;初次摄食量分别为4.92、4.34和3.60 g,各温度下摄食个体的数目分别约占该温度下孵出幼体总数的46.2%、56.3%和40%。鉴于3个温度处理下孵出幼体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24-30 ℃是双斑锦蛇适宜生存的温度区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尖吻蝮(Dienagkistrodon acutus)幼蛇成活率低的原因,观察不同温度条件和不同卵大小对尖吻蝮幼蛇的孵化、幼体特征、转化率、幼蛇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将不同窝尖吻蝮蛇卵按产卵日期相差不超过1天分为同一组,每组随机选择不同的温度进行孵化,采用隔水式恒温培养箱进行控温,以常温孵化作为对照试验,幼蛇出壳后采集相关试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在环境条件、养殖模式和养殖方法相同情况下对幼蛇饲养3个月,然后统计各组成活率。结果尖吻蝮幼体的孵化和幼体特征及存活率与孵化温度条件有明显相关性,孵化温度越高,孵化期越短,畸形率越高,蛇卵重量转化为幼体体重的转化率越低,3月龄幼蛇存活率越低。较大的尖吻蝮蛇卵孵出的幼蛇个体较大,生存力较强,存活率较高。结论尖吻蝮幼蛇的存活率与孵化温度条件及蛇卵重量大小有明显相关性,较适宜的孵化温度为24-26℃,蛇卵越大幼蛇存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两种雀形目鸟类孵化行为对子代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高寒草甸地面营巢的小云雀 (Alaudagulgula)和灌丛筑巢的黄嘴朱顶雀 (Acanthisflavirostris)繁殖方式的研究表明 :①小云雀孵化异步性较弱 (1d) ;平均卵重与产卵顺序不显著相关 ,但最后 1枚卵最重 ;出壳顺序与雏鸟生长率极显著正相关 (P <0 0 1) ;出壳顺序对幼鸟的雏期和离巢体重无显著影响 (P >0 0 5 )。②黄嘴朱顶雀孵化异步性较强 (2~ 3d) ;平均卵重与产卵顺序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最后 1枚卵最重 ,第 1枚次之 ;出壳顺序对雏鸟生长率、雏期和离巢体重均无显著影响 (P >0 0 5 )。结果分析表明 ,2种雀形目鸟类都选择了异步孵化和加强窝雏数对策的繁殖模式。  相似文献   

17.
李丕鹏  陆宇燕 《四川动物》2008,27(2):220-222
1990~2007年,对虎斑颈槽蛇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产卵、孵化条件和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虎斑颈槽蛇的产卵期为6月~7月中旬,一年一次性产卵6~22枚, 孵化期为41~43天,胚胎发育分为16期.卵产出时胚胎已发育到第10~11期,孵化至37天时仔蛇已基本发育完全.详细描述了11~16期胎蛇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发育时序.  相似文献   

18.
五步蛇的简易人工孵化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罗安阔 《蛇志》2002,14(1):79-79
五步蛇一般在 6~ 8月间产卵 ,但在贵州的一些山区 ,有在 8月下旬至 9月初产卵的现象 ,时值气温偏冷 ,给孵化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笔者曾在野外观察到五步蛇的母蛇在洞穴附近既能避光线直射又有散射光反射到 ,既能避雨水又能通风的环境下产卵孵化 ;孵化时 ,母蛇盘伏在其卵上 ,以自身体能转化为热量 ,营造一个较理想的孵化环境。在此启示下 ,笔者于 1 999年 8月至 2 0 0 0年 9月在气温偏低的自然环境里 ,以人工方法分 3次孵化74个蛇卵 ,孵化率达 96 %以上 ,现介绍如下。1 材料准备  半熟农家肥 (牛粪和草料的混合物 )约 2 5 0 kg、1口陶缸…  相似文献   

19.
乌梢蛇的人工孵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提高乌梢蛇的人工繁殖率,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乌梢蛇的自然资源。方法采用重复实验法、观察法和对比法等方法对乌梢蛇卵进行了人工孵化的研究。结果每年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乌梢蛇的产卵高峰期,每次产卵数量为7~16枚(平均为11枚);最佳孵化温度为28~32℃,孵化环境的相对湿度为70%~85%,乌梢蛇的人工孵化率为75%6~100%,平均为83.84%。结论只要能满足乌梢蛇卵孵化温度和孵化环境的相对湿度等条件,就能够使乌梢蛇的人工孵化率平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孵化水热环境对渔异色蛇孵化卵和孵出幼体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渔异色蛇卵孵化时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导致质量增加,卵质量的增加与初始卵质量和孵化基质湿度有关。较大幅度的孵化基质湿度变化对孵化期、孵化成功率、胚胎动用孵内物质和能量、孵出幼体的性比、大小和质量无显著影响。孵化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并显示极强的窝间差异。温度对孵出幼体的性别无影响,但显著影响孵化成功率、胚胎对卵内物质和能量的动用、幼体的大小和质量、躯干和剩余卵黄的质量。孵出幼体总长的两性差异不显著,但雌体体长大于雄体而尾长小于雄体。32℃不适于孵化渔异色蛇卵,该温度下孵出的幼体躯干发育不良,剩余孵黄较多,尾部均呈畸形,孵化过程中能量转化率较低。24℃和26℃中孵出的幼体躯干发育良好,孵化过程中能量转化率较高,各项被测定的幼体特征指标均极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