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本专辑起因于2009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亚洲新近纪陆生哺乳动物生物地层和年代学"研讨会。作为第一个也是目前最大的一个研究亚洲的古哺乳动物学家和地层学家的聚会(图1),这次会议还同时庆贺了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前身)成立80周年。作为对目前亚洲新近纪哺乳动物年代学的一  相似文献   

2.
国际会讯     
1979年9月27日—10月2日在希腊的雅典召开第七届国际地中海新第三纪会议。会议是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下设的地层委员会地中海新第三纪地层地区委员会召开,并由希腊科学文化部主办,雅典国立卡普第斯特莱大学(地质古生物系)负责组织工作。会议的主要议题是: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近纪哺乳动物生物年代学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基于迄今为止发现的包括大型和小型哺乳动物在内的动物群资料,中国的新近纪被划分为7个哺乳动物期和13个哺乳动物群单位(NMU)。现在,通过对大量新化石地点和新化石记录的研究,中国的新近纪NMU已经得到显著的充实。这些新资料的重要意义在于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动物群转换和分期界线标定的认识。最近几年来,中国的新近纪哺乳动物分期变得更加精细,这主要得益于古地磁地层学的广泛应用,使得这些分期之间的界线能够进行准确的校正和定年。越来越多的古地磁分析资料使中国的新近纪哺乳动物群在与欧洲的动物群进行对比时有了一个良好的标尺。因此,本文主要依据哺乳动物化石和古地磁测年数据在中国的新近纪哺乳动物群单位和欧洲的新近纪哺乳动物分带(MN)之间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4.
后记     
<正>内蒙古二连盆地在我国古近纪与新近纪地层及哺乳动物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这里不仅有发育良好、富含哺乳动物化石的沉积地层,而且研究历史已有90余年,更为重要的是二连盆地古近纪与新近纪地层和哺乳动物化石已经成为我国以及东亚地区相关研究的对比依据,对于认识亚洲乃至全球新生代哺乳动物演化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 2 1次学术年会于 2 0 0 1年 5月 19日至 2 2日在西安市举行 ,来自地矿、石油、煤炭、化工、海洋、科研、教学、出版部门和博物馆系统近的 2 0 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1)选举产生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 ;(2 )讨论通过修改后的《中国古生物学会章程》 ;(3)召开八届一次理事会议、常务理事会议 ,确定八届理事会任期目标 ;(4 )开展学术交流 ;(5 )召开教学讨论会 ;(6 )颁发第四届尹赞勋地层古生物学奖和表彰学会活动积极分子等。会议开幕前夕 ,七届七次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6.
孙航 《云南植物研究》2002,24(3):273-288
横断山-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开端是在晚白垩纪和早古近纪(早第三纪)。古植物资料在古近纪初期横断山-喜马拉雅植物区系是同古地中海沿岸一致的以照叶林为主的暖湿植物区系。古近纪后期和新近纪(新第三纪)以后古地中海气候逐步旱化。原来的暖湿植物区系在地中海地区逐步消失,而在横断山及喜马拉雅和东亚其他地区得以保存和发展,现代横断山及东喜马拉雅的亚热带森林即是其后裔。古近纪中期以后由于古地中海的逐步退却,气候变得干旱,原暖湿植物区系逐步被现代旱生的地中海植物区系所取代。新近纪以后,旱生的现代地中海植物区系由于喜马拉雅和横断山的隆起而转向适应高山环境,逐步分化形成了现代的中国-喜马拉雅成分。横断山-喜马拉雅地区硬中高山栎林的起源;铁筷子属,绿绒蒿属,芒苞草属,假百合属及马桑属的地中海,喜马拉雅-横断山间断分布的形成便是古地中海植物区系残遗的体现;黄花木属,独一味属等众多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就是古地中海祖先的后裔。这些代表类群的分析研究表明现代的喜马拉雅-横断山的高山植物区系以及中国-喜马拉雅成分中有相当的一部分是起源于新生代旱生的地中海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近纪孢粉植物群的区域定位与环境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新近纪孢粉植物群的变迁,与当时全球性和区域性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休戚相关,结果导致现代植物群分布格局的逐渐形成.鉴于新近纪环境变化的错综复杂性,不同地区间的表现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对比孢粉植物群和探讨植物群变化规律时,需要考虑各种不同的影响因素.本文在综述新近纪全球性海洋和气候事件,以及区域性构造和环境变化的同时,结合新近纪地层建阶工作的研究进展,对中国新近纪孢粉植物群的区域定位提出讨论,进而探索孢粉植物群的一些综合性变化规律,以及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在新近纪前期,尤其在中新世气候最适宜期,中国东部地区的孢粉植物群已经受到逐渐盛行的夏季风的影响.随着青藏高原的逐渐隆起,以及全球性气候变冷的加剧,冬季风开始明显增强,导致草原型干旱性植被在内蒙古地区的形成.其影响在我国华北等地上新世孢粉植物群中反映尤为明显.青藏高原的抬升,直接导致高原孢粉植物区的形成;而横断山脉地区的孢粉植物群由于区内地形、气候复杂析拥有多种生境,加上垂直幅度大,上升运动的连续和持久,保留了许多源于不同植物区系的成份,成为一个独立的孢粉植物区.  相似文献   

8.
横断山-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开端是在晚白垩纪和早古近纪(早第三纪).古植物资料表明在古近纪初期横断山-喜马拉雅植物区系是同古地中海沿岸一致的以照叶林为主的暖湿植物区系.古近纪后期和新近纪(新第三纪)以后古地中海气候逐步旱化,原来的暖湿植物区系在地中海地区逐步消失,而在横断山及喜马拉雅和东亚其他地区得以保存和发展,现代横断山及东喜马拉雅的亚热带森林即是其后裔.古近纪中期以后由于古地中海的逐步退却,气候变得干旱,原暖湿植物区系逐步被现代旱生的地中海植物区系所取代.新近纪以后,旱生的现代地中海植物区系由于喜马拉雅和横断山的隆起而转向适应高山环境,逐步分化形成了现代的中国-喜马拉雅成分.横断山-喜马拉雅地区硬叶高山栎林的起源;铁筷子属,绿绒蒿属,芒苞草属,假百合属及马桑属的地中海、喜马拉雅-横断山间断分布的形成便是古地中海植物区系残遗的体现;黄花木属、独一味属等众多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就是古地中海祖先的后裔.这些代表类群的分析研究表明现代的喜马拉雅-横断山的高山植物区系以及中国-喜马拉雅成分中有相当的一部分是起源于新生代旱生的地中海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和中国植物学会于1989年4月17日至21日在江苏南京市联合召开了全国植物生长物质学术讨论会。来自北京、上海、江苏等16个省市的52位植物激素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的议程有:①交流近几年来我国科技人员在植物生长物质研究方面的成果;②介绍1988年7月在加拿大召开的第13届国际植物生长物质会议的情况;③讨论1991年在北京召开第14届国际植物生长物质会议的筹备工作。  相似文献   

10.
2000年第十届国际孢粉会议将在中国召开──关于第九届国际孢粉会议的报道第九届国际孢粉会议于1996年6月23日至6月28日在美国休斯敦召开,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约500位孢粉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按不同主题在七个会议厅举行学术报告、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国际化石藻类会议”为四年一度的国际学术性会议,自1975年起至今已召开过6次。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穆西南研究员于1995年在土耳其召开的第六届国际化石藻类会议上当选为第七届国际化石藻类协会主席,并成功地争取了“第七届国际化石藻类会议”在中国南京召开。第七届国际化石藻类会议于1999年10月13-17日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举行。会议主席由国际化石藻类协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穆西南研究员担任,与会代表50余人,分别来自中国、英国、德国、巴西、罗马尼亚、西班牙、俄罗斯、克罗地亚等国家。…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遗传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激光生物学会议由中国遗传学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中南大学承办,于2018年4月20日至4月22日在湖南省长沙市枫林宾馆召开。会议期间,邢达主编主持召开了《激光生物学报》第六届编委会第三次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名编委出席了会议。编委会主要内容有:  相似文献   

13.
第七届国际植物抗寒会议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存福 《植物学通报》2004,21(5):617-617
低温寒害是农林业生产中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世界每年因此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据统计达2 000亿美元。查明植物抗寒性形成的生理机制及其遗传因素,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上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国际植物抗寒会议(International Plant Cold HardinessSeminar)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李本湘教授和日本北海道大学酒井昭教授发起,是世界上研究植物抗寒性的科学家进行学术交流和切磋的盛会。1977年在明尼苏达召开第一届会议;之后,1981年在日本札幌召开第二届会议;1986年在中国上海召开第三届会议;1991年在瑞典乌普萨…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55年2月在华沙召开的第七届国际植物检疫及植物保护会议决定,第八届国际植物检疫及植物保护会议於1956年秋季在中国召开。无疑的,这次会议对我国的植物检疫与植物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将起极大的推动作用。 国陈植物检疫及植物保护会议,是由苏联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生物学会牙形类学科组第二届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5月5—8日在扬州市举行,会议代表47名,收到论文32篇。 为迎接1987年第十一届国际石炭纪地质大会在我国的召开,会议着重讨论我国石炭纪的牙形类生物地层。 近年来,牙形类在海相古生代和三叠纪地层中的主导作用,已是举世公认。它已成为生物地层,特别是界线层型研究中的主导门类。我国牙形类生物地层的研究已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寒武系奥陶  相似文献   

16.
20 0 1年 5月 8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在上海召开了第 7届 4次常务理事会 .会议就将于 9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 8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组织筹备情况进行了研究讨论 .因原定会期与中国科协后来公布的中国科协 2 0 0 1年学术年会的时间冲突 ,为保证协会的顺利进行 ,决定将会议时间由原定 2 0 0 1年 9月 12~ 14日改为 2 0 0 1年 9月 10~ 12日在上海浦东召开 .此次大会正式各称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 8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9月上海会议时间改为10~12日$《中国生…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中国南方早二迭世地层的分层,以往多依据(竹蜒)类及珊瑚,腕足动物化石研究得较少,除黄汲清教授的著作中有零星的报导之外,尚无系统研究。特别是早二迭世晚期,世界各地古地中海的大部分地区,腕足动物无论在数量或种类方面,都占据显著地位,因此,从腕足动物方面进行二迭纪沉积的对比,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近百年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发现了丰富的新近纪哺乳动物化石,命名和描述了10余个哺乳动物群,其时代跨越早中新世至早上新世。它们已经成为建立中国北方新近纪哺乳动物生物年代地层框架的重要依据。早在1959年中苏古生物联合考察过程中就已经发现土城子地区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但这些化石以大–中型哺乳动物为主,缺乏小哺乳动物。土城子动物群的构成和其在中国北方新近纪哺乳动物年代地层框架中的位置长期以来不是特别明确。报道了在土城子新发现的6种小哺乳动物化石。根据Lophocricetus grabaui–Sinocricetus zdanskyi–Prosiphneus licenti–Hansdebruijnia pusilla–Moschus grandaevus的组合特点,认为土城子动物群的年代应该可以很好地约束在晚中新世(或者保德期)的晚期。土城子动物群明显比内蒙古的宝格达乌拉动物群要进步一些,与二登图动物群非常相似,时代上晚于前者,略早于后者。依据动物群整体面貌,推测在晚中新世晚期土城子地区存在森林和草原混合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李博 《植物生态学报》1982,6(2):169-170
第十四届国际草地会议于1981年6月15日至6月24日在美国肯塔基大学(UK)召开,共有60多个国家800多名代表参加。中国草原学会应邀派出4名代表(其中教育部2名)赴会,这是我国首次参加国际草地会议。国际草地会议(IGC)是一个国际性学术组织,第一届会议于1927年在德国莱比锡召开,目的在于交流草地科学研究及管理经验,促进草地科学的发展。以后每4年左右召开一次,至第四届会议始具世界规模。1977年在德国召开的第十三届会议上所拟定的会章中更明确规定,国际草地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天然草地与人工  相似文献   

20.
利用莺歌海盆地钻井中获得的丰富的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等微体古生物资料,对研究区新近纪各地层沉积时期的古环境及演化进行了研究。结合古环境及地震资料分析,重新认识了莺歌海盆地新近纪各层序界面。S40、S30、S28、S27等界面都具明显的峡谷侵蚀特征。另外,①号断层上升盘地层受峡谷侵蚀搬运后在下部S29界面上形成较好的储层,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