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经过英国的古多尔等人多年来对野生黑猩猩生活的观察,发现它们的行为中有许多十分类似人类的地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用天然物体作工具黑猩猩常用草棍或细的树枝作为探针去寻找食物。它们先把长而阔的草叶撕成细条,或者摘除树枝上的枝杈和叶子,使制成品能顺利地捅进白蚁窝。它们用这种工具捅进朽木的洞中,拔出来嗅一下,如果没有异味便舍此而去;如闻出特别气味便把木头撕开,取出里面的  相似文献   

2.
美国科学家在最新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首次发现了黑猩猩的化石,为研究这种灵长类动物的进化过程提供了证据。与人类祖先不同,黑猩猩祖先的化石此前未被证实发现过。科学家曾认为,这是因为绝大部分黑猩猩都生活在西非和中非的原始森林里,那里的酸性土壤和高降雨量使化石无法保存。人类祖先则生活在东非大裂谷等相对干燥的地区,这些地区有利于化石的保存,却不适合黑猩猩生存。但是,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却在东非大裂谷中找到了3颗黑猩猩牙齿化石。据考证,这两颗切齿和一颗臼齿的“主人”生活在50万年前。与这3颗牙齿化石…  相似文献   

3.
奇云 《生命世界》2006,(6):36-39
想像一下吧,一个两只脚的古人类和一只四条腿的古黑猩猩,彼此视对方为合适的配偶,那会是一幕什么样的场景?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2006年5月18日报道,美国科学家通过对比人类与黑猩猩的基因序列后发现:人类祖先与黑猩猩从一个共同的祖先分离出来后,曾再次和黑猩猩“联姻”了很长时间,最终进化成后期的人类。这些基因组分析结果,对于人类进化理论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黑猩猩是咱们的“亲兄弟”?人类与黑猩猩有过一段”浪漫情缘”?电影金刚中美女与野兽的爱情故事果真在生物进化历程中上演……  相似文献   

4.
灵长类学家发现,黑猩猩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非常像我们人类,它们的社会组织跟人类简直一模一样。毕竟黑猩猩是我们最近的亲戚,我们同它们的基因仅有百分之几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赵凌霞 《人类学学报》2002,21(4):292-292,306
已往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证据均集中在东非地区。然而最近MichelBrunet等在英国《自然》(2 0 0 2年 7月 1 1日 )上报道了他们的最新发现 :在距离东非大裂谷 2 50 0km的非洲中部乍得发现了 6件人类化石 ;与人类化石相伴的动物群年代为 60 0— 70 0万年 ;人类化石具有独特的原始特征和衍生特征镶嵌现象 ,研究者将之订立为人科的一新属新种 :撒海尔人乍得种 (Sahelanthropustchadensis)。这一发现表明最早的人科成员分布范围比以前认为的要广 ,人类与黑猩猩的分离时间也要早于由分子生物学估计的分离时…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通报》2005,40(5):60-60
在基因水平上很难对一个人和一只黑猩猩作出判断。但是在对两者的大脑和行为进行对比后,就会发现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与大脑发育有关的重要基因的进化或许将有助于解释这一区别。  相似文献   

7.
《生命世界》2009,(6):5-5
科学家在纽约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考古发现找到了,人类进化中的“缺失环节”。考古学家在德国挖掘的一个0.47亿年前类似狐猴的骨骼化石,可能是现今猿类、猴类和人类的共同祖先,这无疑是人类进化研究中的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的中国人类古生物学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22  
吴新智 《人类学学报》1999,18(3):165-175
本文回顾中国人类古生物学在20世纪的主要研究进展。中国的化石曾经数度入围最早期的人类。目前中国已有60余处地点发现了人类化石, 其中最古老的暂时要推云南元谋上那蚌的两颗门齿。对中国人类化石的研究提出了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模式, 支持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进化说。中国各时期的化石人类有较显著的地区差异。中国人类的发展可能比喻为既有分支间的杂交融合, 又有小分支的绝灭和局部替代的河网状。  相似文献   

9.
解读人类和黑猩猩之间的差异性对于研究人类的进化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类和黑猩猩Y染色体相继测序完毕,利用dot-plot程序可以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人类和黑猩猩MSY区在结构和基因含量上有很大的差异,人类MSY常染色质主要由扩增序列、X退化序列和X转座序列组成,而黑猩猩MSY常染色质主要由扩增序列和X退化序列组成。黑猩猩的MSY区含有19个回文序列,而人类只有8个回文序列。黑猩猩MSY区的基因只包含了人类MSY区基因的三分之二。通过分析可以推测,黑猩猩和人类MSY之间的显著差异主要来源于四个因素的协同作用:MSY在精子生成中的主要作用;MSY区内频繁的异常重组;减数分裂交叉重组中的"遗传便车"效应;配偶行为引起的精子的竞争。综合比较黑猩猩和人类Y染色体结构和基因含量将对研究Y染色体的进化历史及其动力产生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昆虫知识》2009,(4):496-496
日本和西班牙科学家研究发现,来自欧洲、美国以及日本3个巨大蚁群的阿根廷蚂蚁实际上是地球上一个超级群体的组成部分。这种富有进攻性的蚂蚁原产自南美洲,人类活动错误地将它们带到世界的4个角落,其中就包括日本和欧洲在内。  相似文献   

11.
《昆虫知识》2009,(1):128-128
美国《连线》杂志网站24日公布了2008年度十大新发现物种,史前金色火星蚂蚁上榜,排名第3.迄今为止,科学家仅发现3只火星蚂蚁Martlalis heureka的化石,而且发现它们的地方都位于亚马逊丛林城市马瑙斯以外。但是科学家要想弄明白蚂蚁的发展历史.须对这种生活在大约1.2亿年以前的、现有蚂蚁的史前祖先的直系进化血统进行研究。这些生存于1.2亿年以前的蚂蚁喜欢生活在地下。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通报》2007,42(5):41-41
《自然》和《科学》杂志在4月16日报道,进化过程中发生遗传变异最多的并非人类,而是黑猩猩。 研究表明,自从600万年前人类和黑猩猩的祖先开始“分道扬镳”后,黑猩猩的基因组经历了更多的“正选择”(自然选择倾向于对生物有益的突变)。  相似文献   

13.
魏敦瑞对北京猿人化石的研究及其人类演化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汝康 《人类学学报》1999,18(3):161-164
魏敦瑞对中国猿人(现为直立人北京亚种),化石作了详尽而深入的描述并指出了直立人的典型特征。他正确地推测,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首先是直立姿势的采用, 跟着是头骨的变化, 脑的扩张是头骨变化的动因。本世纪前半叶, 魏敦瑞第一次用一个图将所有已知的人类化石集合在一起, 作系统排列的尝试, 来表示整个人类的演化过程。他相信所有化石人类属于一个种, 能够互相杂交, 人类不是起源于一个地方, 而是起源于几个地方。他反对南方古猿曾经参与人类进化的说法, 代之以认为人类进化的早先各期是巨人阶段, 但是他的巨人理论迄今没有化石的证据。关于现代人的起源, 多地区起源说和非洲起源说目前正在激烈争论之中。  相似文献   

14.
李俨 《化石》2011,(4):53-56
周口店"北京人"的发现,历来被称为"古人类历史中最有意义、最动人的发现"。是二十世纪古人类学界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在从猿转变到人的过程中包括用火、制造工具、狩猎、采集都集中体现了人类进化的过程。这些珍贵的化石材料,为研究人类发展史和阐明劳动创造人的理论提供了珍贵而生动的实证。这些实证真实地告诉人们:  相似文献   

15.
蚁群社会生物学及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沛 《昆虫知识》1999,36(4):243-247
1蚂蚁群体的进化蚂蚁是最古老的社会昆虫,它的起源可追溯到1亿年前,大约与恐龙同一时代,蚂蚁的祖先直到颇为晚近才被加以肯定。Sphecomyrma属的化石与臀钩土蜂科的非社会性寄生土蜂异常近似。人们认为蚂蚁社会行为的多样性很可能起源于独居地下的胡蜂状昆虫。这些昆虫脱去翅,修建地下巢穴以饲喂一小群幼虫。虽然我们观察不到蚂蚁从孤独行为到真社会行为的众多步骤,但从下述蚂蚁化石的记述和它与现代种的比较中,就可以看到蚂蚁社会的存在已有漫长的岁月。1963年,在肯尼亚维多利亚湖的Mfwangno发现了蚁化石的…  相似文献   

16.
黑猩猩是动物界中很聪明的动物,在亲缘关系上与人类最为接近,关于这位近亲,有许多吸引人的内容,科学家正不断把它们新的一面展现给我们。人类的近亲黑猩猩是生活在非洲的一种猿,生活在横贯赤道两百多万平方  相似文献   

17.
发现于埃塞俄比亚MiddleAwash地区Bodo地点距今60万年的人类头骨化石是迄今发现的最为古老和完整的非洲中更新世人类化石。由于Bodo头骨化石在形态特征上兼有直立人与智人的特点,多年来学术界对其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Rightmire认为Bodo头骨化石与BrokenHill及Petralona等在分类上属于古老型智人的中更新世人类更为接近,是非洲直立人向古老型智人过渡的代表。至少在距今60万年的中更新世早期直立人向古老型智人转变的成种事件在非洲就已经发生。以Bodo头骨为代表的一批更新世中期非洲和欧洲人类化石构成了可能是后期人类祖先的人属海德堡种。这些观点导致了近年学术界对古老型智人在非洲及欧亚出现时间以及更新世中期非洲和欧亚地区古人类相互之间演化关系的关注。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对年代与Bodo化石接近的周口店直立人头骨特征与Bodo头骨的相似及差异表现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Bodo头骨在一系列特征上与周口店直立人相似,同时在包括颅容量在内的其它一些特征上呈现出后期智人的特点,但总体形态上似乎与直立人更为相似。作者认为尽管这种进化上的镶嵌现象在中国古人类化石记录上也广泛存在,但由于中国人类化石标本在年代上的不确定性,目前还没有可靠的证据说明这种集直立人与智人化石特征为一体的镶嵌性在中国古人类化石出现的时间接近或早于非洲。考虑到中国与非洲直立人生存年代的巨大差异及人类演化的不同步或地区间差异,具有较多后期人类特征表现的人类首先出现在非洲是完全可能的。根据这些研究对比,作者就人类演化的镶嵌现象、更新世中期非洲与亚洲地区人类演化上的差异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生命世界》2008,(8):7-7
美国科学家发现了比目鱼过渡形式的重要化石证据,终于解开了比目鱼进化过程中一个长期存在的争论。尽管未成年比目鱼的眼睛在头的两侧,但它们在成年过程中,一只眼睛会在头骨周围逐渐移动,直至两只眼睛处于头的同一侧。一些进化生物学家都认为这一特征是通过多代的进化逐渐出现的,然而,处于进化中间阶段的比目鱼(眼睛部分偏移的比目鱼)化石在之前却—直没有找到。  相似文献   

19.
现存狒狒类(Papionin)生活于非洲(如Papio和Theropithoan)、亚洲(如Macaca)和北非(M.sylvanas)。在上新世和更新世,Theropithecus经历了从非洲到亚洲的扩散过程,在印度发现了类似化石。这次在云南中甸金沙江附近发现的下更新世狒狒化石(Papio)证明,如同亚洲猕猴和现代人类祖先一样,非洲狒狒类(Papio和Theropithecus)在同一时期从非洲扩散到亚洲。所不同的是它们没有像猕猴和人类一样生存下来。这次化石的发现对于研究以下生物学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1)探讨旧大陆猴类在上新—更新世从非洲到亚洲的扩散过程;2)研究不同旧大陆猴类的进化和环境适应性;3)为现代人类祖先在非洲—亚大陆的扩散研究提供证据;4)由于化石产地包括有人类祖先和其他动物的化石,因此,狒狒在亚洲的生态适应研究将为探讨人类在同一时期的生态适应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20.
吴秀杰 《化石》2005,(1):8-13
化石人类脑演化主要是研究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脑的变化过程,它是随着古神经学和古人类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古神经学(Paleoneurology),是神经学和占生物学的交叉学科,通过对化石脊椎动物和现牛动物的神经系统的比较,探索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