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和方法]鳗弧菌是一种嗜盐的革兰氏阴性细菌,也是鱼类弧菌病的主要病原.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量研究结果表明,鳗弧菌菌株VIB72具有较高的毒力,而菌株CW1的毒力较低.本文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对这两个菌株的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通过对差减文库筛选,分离到59个对菌株VIB72的阳性克隆,并对这些克隆的DNA序列进行了测定.17个基因片断与其它细菌的已知功能的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包括可溶性溶胞壁质转糖基酶、转移蛋白MobA和MobC、转座子IS66、抑制相关蛋白(金属β-内酰胺酶和乙酰转移酶家族)、毒素蛋白(DT-201和alveicin A免疫蛋白)、与OLD家族相似的ATP依赖性核酸内切酶以及SocE和GTP结合蛋白HflX(有高频率的溶原化).这些基因片断有可能是鳗弧菌毒力岛的一部分.其他的基因片断与其它的已知基因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这些结果表明,SSH技术成功地鉴定了不同致病性的鳗弧菌菌株的基因差异及潜在的毒力基因.  相似文献   

2.
【背景】鳗弧菌是海产动物弧菌病的主要病原,在海水水域中广泛存在。鳗弧菌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会生成生物膜,形成自我保护,对其防治是水产养殖行业的一大难题。【目的】探讨致病性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BYK0638生物膜的形成特性,为进一步研究鳗弧菌生物膜形成机制和致病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改良的微孔板法研究静置培养条件下鳗弧菌(V.anguillarum)BYK0638在96孔酶标板上的成膜情况,CCK-8法(Cell counting kit-8)定量检测生物膜中鳗弧菌的活力。【结果】鳗弧菌BYK0638能够在聚苯乙烯酶标板上形成稳定而明显的生物膜,其生物膜的OD450值在24 h达到峰值,60 h后趋于稳定;在107-108 CFU/m L范围内,鳗弧菌生物膜的OD450值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25°C时的生物膜OD450值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生物膜的形成量;在p H 4.0-11.0范围内,当p H值为7.0时鳗弧菌形成的生物膜量最高,在p H值为3.0和12.0时鳗弧菌几乎不形成生物膜;在TSB培养基中加入0.03-2.00 mmol/L Ca Cl2,鳗弧菌生物膜形成量与未添加Ca Cl2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在TSB培养基中加入0.03 mmol/L Mg Cl2,可促进鳗弧菌生物膜形成;Na Cl浓度为5%时,形成的生物膜OD450值最高;鳗弧菌在大黄鱼表皮黏液、肝脏、前肠、后肠组织提取液包被的96孔酶标板上形成的生物膜显著高于其他黏液和组织提取液包被组(P0.05)。【结论】致病性鳗弧菌BYK0638能形成稳定而明显的生物膜,其生物膜形成与外界环境因子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培养时间、初始菌浓度、温度、p H、Mg2+、盐度及不同组织和黏液等各种环境因子均能显著影响鳗弧菌生物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鳗鲡弧菌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患弧菌病的鳗鲡的肝脏分离到编号为E-3-11、E-10-1和E-11-1的三株菌。用此菌人工感染鳗鲡能出现相似的病症,并从肝、肾又重新分离到这种菌,证实为该病的病原菌。这些菌株的特性基本一致,经鉴定为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  相似文献   

4.
宁海地区香鱼弧菌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摘要:【目的】香鱼弧菌病对中国沿海地区的香鱼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然而,病原不明导致了防治上的许多问题。本文鉴定了引起宁海地区香鱼爆发性弧菌病的病原。【方法】采用TCBS平板分离优势菌;采用回归感染试验确认病原菌,采用改进的寇氏法计算LD50;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细菌特异性引物PCR扩增检测及细菌16S rRNA和金属蛋白酶(MP)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细菌;采用药敏实验测定它对部分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分离并鉴定优势菌株ayu-H080701为宁海地区香鱼弧菌病的病原菌,它对香鱼的半致死量为1.2×104 CFU。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测定表明,ayu-H080701与鳗利斯顿氏菌最为接近。PCR扩增检测表明,细菌16S rRNA 基因通用引物和鳗利斯顿氏菌MP基因特异引物均能扩增到预期大小的特异性条带。ayu-H080701与鳗利斯顿氏菌16S rRNA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9.4%~99.5%,与同属的海弧菌和美人鱼发光杆菌分别为94.3%和91.9%;ayu-H080701与鳗利斯顿氏菌MP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7.6%~98.8 %,与其它弧菌科成员则低于75.6 %,系统进化树分析也揭示ayu-H080701与鳗利斯顿氏菌进化相关性最高。【结论】引起宁海地区香鱼弧菌病的菌株ayu-H080701被鉴定为鳗利斯顿氏菌。  相似文献   

5.
鳗弧菌侵染对青蛤溶菌酶和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蛤样品分别注射鳗弧菌和生理盐水,在注射后3 h、6 h、12 h、24 h、36 h和48 h取不同处理组血清,测定其溶菌酶(LSZ)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析鳗弧菌对青蛤体内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鳗弧菌感染组的青蛤血液中LSZ和SOD活性均有显著升高的趋势,SOD在12 h时达到最高,LSZ在36 h达到最高,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随后呈现下降趋势.表明鳗弧菌对青蛤的LSZ与SOD酶活性影响较大,对其免疫防御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6.
仔鳗肠道微生态的重建与嗜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应用不同来源肠道菌株,进行了仔鳗肠道微生态重建试验。菌株包括肠微球菌,贝内克菌分离自成鳗体内。非O-I群弧菌(NCV)分离自黑斑泥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肠道。两歧双歧杆菌分离自婴儿粪便。结果表明,两试验组仔鳗肠道微生态重建后,仔鳗的嗜食性比对照组均有显著性提高(t=8.282,p<0.001;t=5.458,p<0.005)。这一结果,可清楚地看出肠道微生态重建,在宿主生理功能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菱鲆病原鳗弧菌的检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对从发病死亡的养殖大菱鲆鱼苗中分离的10株细菌进行检验与分析。运用表观分类学指征、16S r RNA基因序列与系统发育、免疫血清学、人工感染的致病作用等方法进行检验。经过检验,结果表明为弧菌属(Vibrio Pacini 1854)的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 Bergeman 1909),对供试大菱鲆显示强致病性;与用不同来源的鳗弧菌制备的全菌体抗血清能够发生免疫血清学的强凝集反应。  相似文献   

8.
旨在检测从凡纳滨对虾体内选取的一株鳗弧菌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利用报告菌株结合薄层层析法鉴定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VA)分泌的高丝氨酸内酯类(AHLs)信号分子,利用哈维氏弧菌V.harveyi JMH597和V.harveyi JAF375作为报告菌株分别检测了VA分泌的AI-2和CAI-1信号分子活性与细菌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VA能分泌3种类型的信号分子:AHLs信号分子、AI-2信号分子和CAI-1信号分子,其中分泌的AHLs有N-3-羟基-己酰基-高丝氨酸内酯(3-OH-C6-HSL)、N-3-辛酰基-高丝氨酸内酯(C_8-HSL)和N-3-氧代-辛酰基-高丝氨酸内酯(3-oxo-C_8-HSL)。VA分泌的AHLs、AI-2和CAI-1均具有密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一株牙鲆皮肤溃烂症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从山东荣成养鱼场发病牙鲆分离到一株病原菌M3,革兰氏阴性,杆状,能运动,菌落半透明,用BIOLOG细菌鉴定系统不能鉴定。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检索发现M3菌株与弧菌属的同源性较高,为94%~98%。系统发育学分析表明菌株M3与鳗弧菌关系最近,相似性为996%,其生化性状也和鳗弧菌的特征相似,故可把M3定为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  相似文献   

10.
抗鳗弧菌独特型单克隆抗体 1E10是能够模拟鳗弧菌的保护性表位 ,可以作为疫苗使用的一种单克隆抗体 .利用基因工程抗体技术从抗鳗弧菌独特型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 1E10中克隆出抗体的重链及轻链可变区基因 (VH 和VL) .通过定点突变技术将VH4 4和VL10 5突变为半胱氨酸并且连接到噬菌体表达载体pCANTAB5E中 ,突变后的VH 和VL 基因位于cpⅢ先导序列和cpⅢ基因之间 ,在LacZ启动子调控之下 ,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被导入细胞间隙 ,依靠链间二硫键组装成二硫键稳定型Fv抗体 (dsFv) .加入辅助噬菌体M13K0 7后 ,dsFv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在噬菌体表面 .ELISA测定显示 :dsFv噬菌体能够与抗原结合并且这种结合呈噬菌体浓度依赖 .结果表明 :成功构建出了抗鳗弧菌独特型单克隆抗体dsFv基因并使其在噬菌体表面获得了正确呈现 .该dsFv噬菌体有望成为新一代基因工程疫苗用于预防鱼类鳗弧菌感染  相似文献   

11.
精氨酸酶II(arginase II,Arg-II)是精氨酸酶的一种,不仅可以参与机体尿素循环,还与机体病理过程密切相关。通过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单核/巨噬细胞转录组测序获得香鱼Arg-II基因全长c DNA序列,结果表明,Arg-II基因由4 707个核苷酸组成,包含一个大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48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38.09 k D,等电点为6.15。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结果显示,香鱼Arg-Ⅱ具有典型的Arg-Ⅱ结构特征,与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Arg-Ⅱ同源性最高,为85.3%;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鱼类Arg-Ⅱ形成一个大簇,香鱼Arg-Ⅱ与虹鳟Arg-Ⅱ进行相关性最高。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ive real-time PCR,q RTPCR)结果显示,香鱼Arg-Ⅱ基因m RNA主要在健康香鱼肝、脑、头肾和单核/巨噬细胞中表达;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感染后,香鱼肝、脑、头肾和单核/巨噬细胞Arg-Ⅱ基因m RNA的表达量显著上调。综上,香鱼Arg-Ⅱ基因的表达与鳗弧菌感染紧密相关,揭示其可能在鱼类抗感染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条件致病菌,每年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其致病机制、对其进行快速的检测鉴定是其病害防治的前提和基础。核酸适配体因其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等多种优点,在微生物的靶标分析、检测鉴定以及致病机制等多个领域都呈现出较好的应用潜力。因此,筛选鳗弧菌的核酸适配体,利用核酸适配体对鳗弧菌相关位点进行分析鉴定,不仅能为鳗弧菌的检测鉴定提供一个新的手段,对于探索鳗弧菌相关位点在其病害防治中的作用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鳗弧菌为靶目标,采用每轮测序的SELEX筛选方法,从高频序列中筛选鳗弧菌的核酸适配体;采用单链DNA浓度法测定核酸适配体的亲和力,研究核酸适配体对鳗弧菌的亲和特异性;采用Origin软件、选择反比例函数(Hyperbola函数)进行非线性拟合,获得核酸适配体的亲和常数(Kd)和最大亲和力(Am);采用磁分离技术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纯化出核酸适配体H5的结合蛋白,通过质谱对该蛋白质进行分析鉴定,并利用Prabi、Phyre2、Psortb 3.0等在线网站分析该结合蛋白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鳗弧菌、哈氏孤菌、副溶血孤菌、溶藻胶弧菌、霍乱弧菌和创伤孤菌六种水产常见病原菌.方法:以toxR-toxS为靶基因设计引物,建立了一种多重PCR( multiplex PCR,mPCR)快速检测方法.结果:本研究设计的mPCR引物特异性强,与其他弧菌及非孤菌无交叉反应,每次反应的敏感性为10-100 CFU(cell forming unit)/每个反应.结论:应用建立的mPCR方法结果稳定可靠,有望成为检测病害弧菌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4.
哈维氏弧菌(V.harveyi)的VHH溶血素是对海水养殖鱼类的潜在致病因子。哈维氏弧菌的VHH溶血素基因与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的TLH热不稳定性溶血素基因具有高度相似性,其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达到85.6 %。根据哈维氏弧菌vhhA溶血素基因序列,合成一个地高辛标记的VHH基因探针,利用其进行Southern Blot ,检测VHH溶血素基因在57株弧菌(包括26株国际标准菌株,20株哈维氏弧菌,11株副溶血弧菌)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VHH基因探针与13株弧菌标准菌株有强杂交信号,包括2株溶藻胶弧菌(V.alginolyticus) ,2株哈维氏弧菌以及1株霍氏格里蒙菌(Grimontia hollisae) ,坎贝氏弧菌(V.campbellii) ,辛辛那提弧菌(V.cincinatiensis) ,费氏弧菌(V.fischeri) ,拟态弧菌(V.mimicus) ,飘浮弧菌(V.natriegens) ,副溶血弧菌,解蛋白弧菌(V.proteolyticus)和火神弧菌(V.logei)。与6株弧菌标准菌株有弱杂交信号,包括鳗弧菌(V.anguillarum) ,河口弧菌(V.aestuarianus) ,美人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damselae) ,河弧菌(V.fluvialis) ,弗尼斯弧菌(V.furnissii)和创伤弧菌(V.vulnificus) ,而另外7株弧菌标准菌株中无杂交信号。所有的哈维氏弧菌菌株至少含有一条杂交带,其中菌株VIB645 , VIB 648和SF-1分别含有2条杂交带。11株副溶血弧菌中均含有一条杂交带。上述数据表明,vhh/tlh溶血素基因广泛分布于弧菌中,尤其是哈维氏弧菌相关菌株和费氏弧菌相关菌株中。另外对鳗弧菌VIB 72 ,坎贝氏弧菌VIB 285 ,飘浮弧菌VIB 299和哈维氏弧菌VIB 647的vhh/tlh溶血素基因进行克隆并测序,其氨基酸序列与VHH溶血素和TLH溶血素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67 %~99 %和69 %~91 %。对vhh/tlh溶血素基因在弧菌中的分布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确定这类溶血素基因在病原弧菌致病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菱鲆鳗弧菌灭活疫苗原液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大菱鲆鳗弧菌灭活疫苗中试生产,通过对大菱鲆鳗弧菌菌株VAM003二级种子培养时间、盐度、培养基、接种量、补料等发酵条件的优化筛选,确定大菱鲆鳗弧菌菌株VAM003灭活疫苗发酵原液的发酵工艺条件。鳗弧菌菌珠VAM003接种于含2. 5%Na Cl的TSB液体发酵培养基,28℃振荡培养12~14 h,制备二级种子液,按发酵罐培养基总量的10%接种二级种子液,28℃补料发酵10~12 h。在该条件下鳗弧菌菌株VAM003发酵活菌数达到1. 20×1010cfu/m L,比优化前提高120%以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弧菌是水产养殖生物中常见的病原菌,本研究旨在寻求水产养殖病害可能的生物防治途径.[方法]本文于2006年春季、2005年秋季从沿岸海水及淡水湖采样,通过"双层平板法"分离裂解性弧菌噬菌体;对噬菌体及宿主进行电镜形态观测,同时采用16S rDNA分子测序技术鉴定宿主,并对噬菌体进行生理特性测定.[结果]从10个样品中分离出96株弧菌、2株裂解性噬菌体(Vibrio/XM/P1、Vibrio/XM/P2),噬菌体宿主分别属于Vibrio alginolyticus(溶澡弧菌)和Vibrio anguillarum(鳗弧菌);噬菌体头部都呈六边形,Vibrio/XM/P2有尾;两株噬菌体活性最适pH分别为7、8,最适温度分别为25℃、30℃,并都对高温和紫外线敏感;Vibrio/XM/P1对乙醚、氯仿不敏感,Vibrio/XM/P2对乙醚、氯仿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克隆鳗弧菌flaE基因并分析其蛋白结构,为研究该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免疫原性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方法对鳗弧菌flaE基因进行扩增,利用生物学软件对其序列及蛋白质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所得flaE基因的大小为841bp,其开放阅读框长度为798 bp,编码262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为28 411.4,理论等电点p I为5.70,脂肪系数为81.60,不稳定系数为31.81;为疏水性蛋白;没有信号肽和跨膜螺旋结构;保守区结构域属于flagellin家族;二级结构中以α螺旋为主,其次是无规则卷曲和β片层,少量β转角;三级结构与3k8v.1.A的结构模型相似率为90%。[结论]成功克隆了鳗弧菌flaE基因,Gen Bank登录号为KM091934。  相似文献   

18.
旨在从海洋环境中分离筛选抑制鲈鱼病原鳗弧菌的拮抗菌,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抑菌条件及药物敏感性进行研究。采用十字交叉划线法和平板点种法筛选鲈鱼病原鳗弧菌的拮抗菌,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 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分离拮抗菌进行鉴定,采用单因子变量法对拮抗菌WTD的最佳抑菌条件进行研究,采用平板药敏纸片法对其药物敏感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从海洋环境样品中分离出126株细菌,筛选出19株拮抗菌。其中菌株WTD的拮抗效果最强,细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最佳抑菌条件研究表明,该菌在温度35℃、p H7、盐度为1%Na Cl的时候,拮抗效果最好。药敏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对麦迪霉素等29种抗生素敏感,而对多粘菌素具有抗性。拮抗菌解淀粉芽孢杆菌WTD对鲈鱼病原菌鳗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条件致病菌,每年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其致病机制、对其进行快速的检测鉴定是其病害防治的前提和基础.核酸适配体因其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等多种优点,在微生物的靶标分析、检测鉴定以及致病机制等多个领域都呈现出较好的应用潜力.因此,筛选鳗弧菌的核...  相似文献   

20.
李贵阳  肖鹏  郭养浩  莫照兰 《生物磁学》2011,(Z1):4748-4752
目的:检测鳗弧菌、哈氏弧菌、副溶血弧菌、溶藻胶弧菌、霍乱弧菌和创伤弧菌六种水产常见病原菌。方法:以toxR-toxS为靶基因设计引物,建立了一种多重PCR(multiplex PCR,mPCR)快速检测方法。结果:本研究设计的mPCR引物特异性强,与其他弧菌及非弧菌无交叉反应,每次反应的敏感性为10-100 CFU(cell forming unit)/每个反应。结论:应用建立的mPCR方法结果稳定可靠,有望成为检测病害弧菌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