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染色体工程作为抗病育种的一项技术,前景十分广阔。实验中用来置换胜利油菜(aacc,4x=38)的基本种是一个春性抗龙头病的蔬菜品种白花芥蓝(B.alboglabra,c'c',2x=18)。其白花性状对黄花为显性,可权充标志性状使用。由于不清楚有关春性及抗病基因的位置及数目,故在设计中采取c'组9条染色体同时置换的方式。另一方面油菜在高价多倍化后表现有“染色体组分割”的异常情况,存在着形成aac配子的可能性。因此通过八倍体胜利油菜(aaaacccc,8x=76)作父本与白花芥蓝杂交,不仅希望获得一般的五倍体(aaccc',5x=47),而且还可能由aac配子受精,产生四倍体类型(aacc'),一次完成整套c组染色体的人工置换。  相似文献   

2.
从以白花芥蓝(B.alboglabra,2n(2x)=18,组型为c′c′)为母本,胜利油菜同源异源八倍体(B.napus,4n(8x)=76,组型为aaaacccc)为父本的杂交组合中,获得了一个染色体数为4x=38的F_1植株(组型为aaac′),实现了c 组染色体的人工置换。F_1杂种在形态、生理上与普通胜利油菜(aacc)相同。但花冠粉黄色,为双亲的中间类型。F_2花色从黄到白,广泛分离。对F_1及F_2进行了形态、生理及细胞遗传学诸特征的研究,并对F_1aacc′染色体组型形成的机理提出了模型。F_3群体对龙头病具有免疫力,十分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3.
采用常规压片方法观察了长萼堇菜Viola inconspicua Blume多倍体复合体18个种群的染色体数目,发现其中4个种群的染色体为2n=4x=24,14个种群的染色体为2n=8x=48.讨论了长萼堇菜四倍体和八倍体种群的分布,并推测其可能的起源和造成目前分布格局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王广艳  周宁  钱敏  张婵  杨永平 《广西植物》2019,39(9):1191-1200
为探讨国产毛茛科(Ranunculaceae)驴蹄草属(Caltha)两种植物的演化,该文利用传统染色体压片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并结合前人染色体研究结果,对我国驴蹄草23个居群和花葶驴蹄草10个居群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驴蹄草是由四倍体(2n=4x=32)、六倍体(2n=6x=48)和八倍体(2n=8x=64)构成的多倍体复合群,花葶驴蹄草具有四倍体(2n=4x=32)和八倍体(2n=8x=64)两种倍性水平。驴蹄草和花葶驴蹄草均是四倍体较为常见,目前尚未见有二倍体报道。由于驴蹄草和花葶驴蹄草大部分居群采自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可能在冰期时存在古二倍体,其适应性较弱,逐渐被其他的倍性取代,这是由于不同细胞型对环境适应性的结果。驴蹄草可能存在两条进化路线:一条是从甘肃到达云南;另一条是从西藏到达云南。前期分子系统学研究显示花葶驴蹄草与驴蹄草的亲缘关系较近,该研究结果中花葶驴蹄草染色体比驴蹄草要小,花葶驴蹄草可能比驴蹄草相对进化。目前花葶驴蹄草只有10个居群,还需进一步增加居群量来解析其演化路线。  相似文献   

5.
王广艳  周宁  钱敏  张婵  杨永平 《广西植物》2019,(9):1192-1200
为探讨国产毛茛科(Ranunculaceae)驴蹄草属(Caltha)两种植物的演化,该文利用传统染色体压片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并结合前人染色体研究结果,对我国驴蹄草23个居群和花葶驴蹄草10个居群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驴蹄草是由四倍体(2n=4x=32)、六倍体(2n=6x=48)和八倍体(2n=8x=64)构成的多倍体复合群,花葶驴蹄草具有四倍体(2n=4x=32)和八倍体(2n=8x=64)两种倍性水平。驴蹄草和花葶驴蹄草均是四倍体较为常见,目前尚未见有二倍体报道。由于驴蹄草和花葶驴蹄草大部分居群采自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可能在冰期时存在古二倍体,其适应性较弱,逐渐被其他的倍性取代,这是由于不同细胞型对环境适应性的结果。驴蹄草可能存在两条进化路线:一条是从甘肃到达云南;另一条是从西藏到达云南。前期分子系统学研究显示花葶驴蹄草与驴蹄草的亲缘关系较近,该研究结果中花葶驴蹄草染色体比驴蹄草要小,花葶驴蹄草可能比驴蹄草相对进化。目前花葶驴蹄草只有10个居群,还需进一步增加居群量来解析其演化路线。  相似文献   

6.
用五叶风藤 (HolboelliafargesiiReaub)茎尖染色体制片 ,研究其染色体组型 ,结果表明 :五叶风藤的染色体组型公式为 2n =2x =16 =12m 4sm ,染色体基数x =8,第 4号染色体上有一对染色体随体 ,核型为 2B类型 ,其中 2n =4x =32 =2 4m 8sm的四倍性细胞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7.
桤木属7种植物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良去壁低渗法对分布于欧美地区的桦木科(Betulaceae)桤木属(Alnus Mill.)7种植物进行染色体数目与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材料染色体形态比较一致,多为由中部(m)及近中部(sm)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意大利桤木(A.cordata)为六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6x=42,核型公式为2n=6x=42=36m+6sm;绿桤木(A.viridis)为八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8x=56,核型公式为2n=8x=56=46m+10sm(SAT);薄叶桤木(A.tenuifolia)、灰桤木(A.incana)、欧洲桤木(A.glutinosa)、裂叶桤木(A.sinuata)和红桤木(A.rubra)均为四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4x=28,其核型公式分别为2n=4x=28=16m(1SAT)+12sm、2n=4x=28=22m+6sm、2n=4x=28=24m+4sm、2n=4x=28=24m+4sm、2n=4x=28=26m+2sm。其中红桤木(A.rubra)的核型属于1B型,其余均为2B型。  相似文献   

8.
利用染色体加倍技术创建油菜非整倍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秋水仙素染色体加倍技术,获得了纯合黑籽甘蓝型油菜品系NJ230(Brassica napus)的染色体加倍材料(2n=76).对加倍材料连续自交3代,观察加倍材料后代染色体数目及性状变异,结果表明:(1)加倍材料当代(D1)植株矮化;(2)加倍材料自交1代群体(D2)呈现雄性不育、种子颜色等性状变异;(3)加倍材料自交2代后(D3、D4),多数植株染色体数为2n≤38;(4)获得了1个2n=32的黄籽非整倍体系.本实验为油菜非整倍体创建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THINOPYRUM BESSARABICUM和THINO-PYRUM ELONGATUM的基因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2个八倍体 C.S- Thinopyrum bessarabicum( AABBDDJJ,2 n=8x=56)和 Goshawk( GHK) - Thinopyrum elongatum( AABBDDEE,2 n=8x=56)的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 C-分带 ,从中分检出 Th.bessarabicum和 Th.elongatum的各自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 ,结果表明 :Th.bessarabicum和 Th.elongatum的大多数染色体都具有端带 ,但 Th.bessarabicum的端带更强 ,很少有中间带 ;而 Th.elongatum的染色体除 E1外其它染色体的端带较弱 ,而且带纹较丰富 ,有较多的中间带。对 C.S- Th.bessarabicum和 GHK- Th.elongatum进行有性杂交 ,其杂交种F1的 PMC染色体在 MI的平均配对构型为 1 5.50 5.0 3 [ 1 4.2 0 ○ 0 .40 0 .2 1 ,其中 Th.bessarabicum和 Th.elongatum染色体平均配对成 2 .5个二价体 ,由 C-分带显示大多数 Th.bessarabicum和 Th.elongatum染色体呈单价体状态。因此推断 ,Th.bessarabicum和 Th.elongatum两物种的染色体应属不同的染色体组  相似文献   

10.
八种国产葱属植物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本文对国产葱属Allium 8个种的14个居群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其染色体基数均为x=8,其中7个居群为二倍体(2n=2x=16),6个居群为四倍体(2n=4x=32),1个居群为多倍体复合体(2n=4x=32,2n=6x=48,2n=8x=64和2n=9x=72)。并发现随体染色体十分活跃,在多倍体中其数目并不都与其倍性相对应,并有“串状随体”现象出现;在有些类群中其形态变异较大,而随体染色体杂合形式的多态现象也较普遍。本文重点讨论了随体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变异及杂合现象在葱属进化中的作用,认为随体染色体形态变异及杂合现象的出现是葱属中遗传变异的重要源泉之一。并对葱属中的染色体基数及种内多倍性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为诱导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同源八倍体,采用组织培养方法,研究了秋水仙素对广藿香同源八倍体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05%秋水仙素浸泡广藿香组培丛生芽72 h的效果最佳,形态学鉴定处理苗的变异率达85%,且八倍体苗的染色体数目为2n=8x=128,八倍体苗的根茎粗壮,叶片大而厚,颜色深,叶形指数小,叶片下表皮的气孔个体大、密度小,保卫细胞中的叶绿体数目多,植株形态学性状优良。这为进一步获得高产、活性成分含量高的广藿香优良品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观赏花卉矮牵牛与野生牵牛花的染色体核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矮牵牛(Petunia hybrida)和牵牛(Ipomoea nil)的根尖细胞染色体作了计数,并讨论了有关细胞学和分类学问题。结果表明,牵牛花的核型公式为2n=2x=30=20m(2SAT) 8sm 2t,属于“2B”型, 在第1号染色体上有1对随体;矮牵牛的核型公式为2n=2x=14=10m 4sm,属于“2B”型,全套染色体上均无随体。二者在染色体水平上无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八种国产大戟属植物的核型报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8种大戟属Euphorbia L.植物的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大戟属不同亚属的染色体基数与其形态变 异的复杂性有一定关系。地锦草亚属subgen.Chamaesyce 3个种染色体基数分别为x=8,9,11;一品红 亚属subgen.Poinsettia两个种染色体基数均为x=7,分别为四倍体和八倍体;乳浆大戟亚属subgen. Esula 3个种,染色体基数分别为x=7,10,10。根据以前学者发表的资料分析,一品红亚属和大戟亚属 Subgen. Euphorbia的染色体基数是很稳定的,分别为x=7和x=10;通奶草E.hypericifolia为x=8 的四倍体,它不仅有染色体整倍性的变异,还有异基数性的变化。结合以前学者的研究,笔者支持x= 10为大戟属的最原始基数的观点。齿裂大戟E.dentata和通奶草具不同的染色体倍性,猫眼草E. esula的细胞染色体数目观察证实了我国存在四倍体的居群,与欧洲和北美的植物构成一个典型的多倍体复合体。  相似文献   

14.
以3个四倍体和6个八倍体栽培品种的根尖为材料,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核型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倍性柳枝稷45S rDNA的染色体定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倍体柳枝稷核型公式为2n=4x=36=32m(SAT)+4sm,且45S rDNA在四倍体柳枝稷染色体上分布稳定,位于3号染色体顶端。八倍体柳枝稷栽培品种以及同一栽培品种不同个体间45S rDNA信号分布位置和数目差异较大,可大致分为四类:第Ⅰ类为较强的45S rDNA信号分别分布于染色体两臂的顶端;第Ⅱ类为较强的45S rDNA信号位于染色体一臂内部,第Ⅲ类为较强的45S rDNA信号位于染色体一臂的顶端,第Ⅳ类为较弱的45S rDNA位于染色体一臂内部。八倍体柳枝稷不同栽培品种以及同一栽培品种不同个体间45S rDNA信号复杂性的成因可能与染色体同源重组以及染色体结构变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用五叶风藤(Holboellia fargesii Reaub)茎染色体制片,研究其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五叶风藤的染色体组型的公式为2n=2x=16=12m 4sm,染色体基数x=8,第4号染色体上有一对染色体随体,核型为2B类型,其中2n=4x=32=24m 8sm的四倍性细胞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16.
在植物生长发育达到成熟的过程中,一般体细胞要经过一次减数分裂才能形成染色体数目减半、功能正常的生殖细胞。例如广为栽培的甘蓝型油菜(Brassica mapus aacc,4x=38),减数后的配子(ac,2x=18)不仅染色体数目准确无误地  相似文献   

17.
欧洲油菜(Brassica napus)和广东小油菜(B.chinensis),是芸苔属植物中的二个起源不同的种,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前者是异源四倍体(2n=38),染色体组型为aacc,所用品种早生朝鲜,叶片琴状深裂,冬性迟熟。后者是二倍体(2n=20),染色体组型为aa,所用品种为广东小油菜,叶片全缘无裂。以早生朝鲜为母本,广东小油菜为父本,杂交结实率可达90%左右。杂种F_1的性状介于二亲之间。F_2杂种群体出现了广泛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属间杂种的遗传特点以及改良甘蓝型油菜油分品质,进行了甘蓝型油菜和紫罗兰的属间杂交.杂交母本为甘蓝型油菜奥罗(Brassica napus L. cv. oro),父本为紫罗兰(Matthiola incana (L.) R. Br.).将授粉7 d后的油菜子房切下,消毒后,培养于添加适当植物激素的MS培养基.从750个离体培养的油菜授粉子房中,获得了2粒成熟胚胎,其结籽率为0.26%.将胚胎取出,转接于MS培养基(添加2.0 mg/L 6-BA和0.1 mg/L NAA),获得了丛生芽.将丛生芽分割为许多单芽,转接到新鲜培养基中,长成了22株小苗.杂种一代植株呈中间性,它的许多性状介于两个亲本之间,一些性状倾向母本,少数性状表现显著的超亲杂种优势,植株结实性差.杂种后代(F2)植株表现多样性,多数植株的性状倾向母本,能育.部分植株表现中间性、育性差,少数植株发育不良、不育.染色体研究表明,杂种一代植株为混倍体.在杂种体细胞中,许多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26,为两个亲本的配子染色体数之和.杂种后代(F2)中,倾母植株的染色体数为2n=38,矮小植株的许多细胞具非整倍染色体数,如2n-1=37、2n+1=39.从杂种后代中获得了种子油分品质较好的植株,有可能用于油菜的品质育种.  相似文献   

19.
八倍体小大麦新物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戎均康  汪丽泉 《遗传》1989,11(3):1-4
本研究从[(Tritisum aestivnm c. v.、中国春“Hordeum bulbosum) F,“T.“,“““,c.,·中 国春5B单体]BC,F,连续自交而获得的78个一13C,F,单株中筛选出8株染色体数为%的植株,经细 抱学鉴定,这些植株是2n=8x二56的八倍体小大麦。按其形态差异分成二类、Ap-1.AP-2)o两老 都具有球茎大麦甸伏生长,对白粉病、小麦黄花叶病免疫和蛋白质含量高(2001o)等特性,而且从苗期开 始就表现出强烈的杂种优势。二个八倍体的终变期配对正常。中期I平均每细胞有2.9个单价体和 4.9个棒状二价体。后期和末期出现了高频率的落后染色体和微核。二个八倍体的稳定性分别是80% 和82%.  相似文献   

20.
木兰科13个分类群和12个杂交组合的染色体数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木兰科Magnoliaceae 13个分类群的染色体进行了计数, 其中落叶木莲Manglietia decidua、香港木兰Magnolia championii、馨香玉兰Magnolia odoratissima、香木兰Magnolia guangnanensis等12个种的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同时对木兰科属内属间的12个人工杂交组合的后代进行了染色体鉴定,其中,二乔玉兰红元宝Magnolia×soulangeana“Hongyuanbao” (♀,2n=4x=76)与云南含笑Michelia yunnanensis (♂,2n=2x=38)、红元宝与金叶含笑Michelia foveolata(♂,2n=2x=38)杂交后代的染色体为2n=3x=57,为其亲本染色体半数之和,证明这两个远缘杂交后代为真实杂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