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沙棘种子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和内蒙古等六个省(区)八个产地的沙棘种子的含油率、种子油的理化常数和各种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为中国沙棘种子油的利用和建立统一的沙棘种子油标准提供了依据。中国沙棘种子含油率为7.32~9.83%。油中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之比为1:7.0~8.2。油中VE含量为115~239mg%,其中α-生育酚占20.25~51.73%。胡萝卜素含量在5.70~14.90mg%。  相似文献   

2.
灰喜鹊摄食对中国沙棘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鸟类摄食中国沙棘果实后对中国沙棘种群扩散的作用,对①来自鸟粪肥的种子。②人工用酸和高温处理的种子和③作为对照的天然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速度进行比较,3种类型的种子均区分为具内果皮种子和不具内果皮种子两组。结果表明:酸性和高温环境对两种类型种子的萌发率影响不大,但中国沙棘果实的内果皮不仅使种子萌发推迟,而且还降低了种子的萌发率。灰喜鹊的消化作用虽然降低了中国沙棘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速度,但对中国沙棘种子的传播和种群的扩散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为探究沙棘种子内生细菌对兰州北山几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促进其种子繁殖。方法:通过Salkowski比色法,从17株沙棘种子内生细菌中筛选出1株产吲哚乙酸(IAA)能力最强的菌株H2B03,采用其上清液和发酵液两种处理对北山植物种子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菌株H2B03产IAA的量为22.15μg·mL-1;在菌株H2B03的上清液和发酵液处理下,臭椿、灌木铁线莲、角茴香、沙枣和曼陀罗种子均不萌发;在上清液处理下,宁夏枸杞、侧柏、鹅绒藤、波斯菊、刺槐和牵牛花种子的萌发受到明显抑制,侧柏种子与对照处理相比发芽率降低了51.6%(P <0.05),而上清液处理对五叶地锦和细叶韭种子的萌发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萌发率分别提高了10.0%和31.3%;在发酵液处理下,唯有细叶韭有萌发的趋势,其余种子不发芽。结论:沙棘种子内生细菌H2B03菌液可以促进细叶韭和五叶地锦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沙棘种子油高积累碳十八不饱和脂肪酸的多基因协同作用机制,以近缘低油沙棘品系‘绥棘1号’和高油品系‘新俄3号’6个不同发育期的种子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种子油脂肪酸组份,采用qRT-PCR方法分析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积累相关基因KAR、FATB、Δ9 D、KASⅡ、SAD、FAD2、FAD3、FAD7和FAD8的表达模式,验证多基因表达对碳十八不饱和脂肪酸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绥棘1号’和‘新俄3号’种子油均高积累碳十八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总脂肪酸的87.71%和88.68%;种子发育期间,油酸相对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亚油酸相对含量短时下降后上升趋稳,而亚麻酸相对含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稳。(2)FATB基因下调表达协同Δ9 D基因低表达,使C16∶0-ACP转化为棕榈酸和棕榈油酸的代谢减弱,而KAR和KASⅡ基因的相对上调表达,促进了硬脂酸合成,为碳十八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积累了较多前体。(3)SAD基因的持续高表达催化硬脂酸去饱和为油酸,且持续上升的SAD/FATB基因表达比直接提高了脂肪酸的去饱和速率;FAD2、FAD3、FAD7和FAD8基因在亚油酸和亚麻酸快速合成期间同时出现明显的表达量峰值,进而促进油酸逐步去饱和为亚油酸和亚麻酸。研究认为,沙棘种子油高积累碳十八不饱和脂肪酸源于FATB和Δ9 D基因的低表达及KAR、KASⅡ、SAD、FAD2、FAD3、FAD7和FAD8基因的协同高表达,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理解种子油中碳十八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积累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改良植物油脂的不同脂肪酸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甲麻沙棘颗粒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甲麻沙棘颗粒剂沙棘中的槲皮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槲皮素在0.2~6.5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92%,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4%(n=6).结论 该法能有效分离槲皮素,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甲麻沙棘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东京野茉莉种子油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东京野茉莉种子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种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脂肪油、矿质元素,维生素等,其脂肪油中人体必需的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达85.4%,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鸟类取食中国沙棘果实的方式及其对种子的传播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03年9月~2004年3月,定期观察取食中国沙棘果实的鸟类及其取食方式。共记录取食中国沙棘果实的鸟类18种,其取食果实的方式主要有:1)直接在树冠上吞食果实,有时候在吞食后将种子呕出;2)将果实从树上衔走后,在栖息处吞食或啄食;3)将果实啄落至地面,然后取食果肉和种子,留下果皮;4)啄破果皮,吸食果肉,留下果皮及种子;5)从顶端将果皮啄破后,仅取食里面的种子。不同的取食方式决定了它们对沙棘种子的传播作用不同。收集鸟粪便中的种子与完整的干果实及人工剥离果肉和内果皮的种子做萌发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鸟类消化道过程对种子的萌发有一定影响,但萌发率仍较高。沙棘为多种鸟类提供食物,而鸟类则为沙棘传播种子,它们之间形成一种互利关系。  相似文献   

9.
沙棘油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述沙棘油药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沙棘的深入研究、综合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对现有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系统阐述沙棘油研究现状。沙棘油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具有广泛的影响,且具有抗衰老、抗肿瘤、抗炎等药理作用。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张爱梅  郭保民  韩雪英  李曦冉 《生态学报》2020,40(15):5247-5257
植物内生菌广泛分布于植物的各种组织及器官中,对植物的生长表现出各种作用,而植物种子中的内生菌对植物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榆中县和秦安县两种不同生境的中国沙棘种子为材料,分析中国沙棘种子内生细菌多样性,以期探究生境对种子内生菌多样性的影响,并为进一步研究种子内生菌与沙棘的相互作用提供依据。研究利用纯培养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方法分别进行中国沙棘种子内生细菌多样性分析。对纯培养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结合形态学特征进行内生细菌的鉴定;对高通量测序得到的数据进行基于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可操作分类单元)的物种注释分析。通过纯培养方法从榆中县中国沙棘种子中分离得到4株内生细菌,分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秦安县中国沙棘种子中分离得到5株内生细菌,分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到榆中县中国沙棘种子内生细菌分属于7个...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 JMS-D300气质联用仪和日立163气相色谱仪分别对沙棘油及其皂化物中可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从沙棘油挥发物中共确定28种化合物,主成分为3-甲基丁酸甲基丁酯,3-甲基丁酸丙酯,开已酸乙酯和辛酸乙酯等。沙棘油不皂化物的成分主要是脂肪酸酯类,维生素E和甾醇类化合物,其中主成分为十八碳烯酸甲酯,α-维生素E和β-谷甾醇,其总和占总不皂化物的一半以上。VE及甾醇在本实验条件下的GC分离效果较佳,将为进一步研究其GC定量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沙棘粉、蓝莓超微果粉为主料,复合适当比例沙棘油,并按照比例加入白砂糖、果葡糖浆、柠檬酸、果油和明胶等辅料,通过合理的工艺,研制开发出了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沙棘蓝莓粉复合油软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结合感官评价得到风味独特的保健软糖。其在口感和各项性状指标最佳的工艺配方为:沙棘、蓝莓果粉的添加量为18%,沙棘油的添加量为08%,固定比例组分明胶的添加量为14%。软糖成品水分含量为206%、硬度为275g、pH为54,维生素C含量为5368mg/100g,弹性良好,咀嚼性好,胶黏性小。  相似文献   

13.
14.
苦楝种子油的性质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若楝种子机榨出油率为4%-6%。油的比重(25℃)0.9264、折光率(25℃)1.4794,皂化值20.1,酸值3.6,磺值113.7。油的主要脂肪酸有棕榈酸(9.31%)、硬脂酸(3.08%)、油酸(18.7%)、亚油酸(65.5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是其油的特点。初步证明油中非脂肪部分含有多种萜类化合物。通过室内和大田试验,证明苦楝种子油乳剂对多种农业害虫有较好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大果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种子萌发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学 《生态学报》2007,27(6):2215-2222
俄罗斯丘依斯克大果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为优良的沙棘引进种。经测定,俄罗斯大果沙棘丘依斯克种子的千粒重为17.75g,与其它沙棘属的种子相比,其千粒重较大,为其2倍左右。四唑(TTC,1.0%)染色测种子的生活力的结果表明:有生活力的种子占97.75%,说明俄罗斯大果沙棘种子饱满度好;染色结果与对比发芽实验的结果很接近,说明用四唑染色来测定俄罗斯大果沙棘种子的发芽能力是较准确的方法。在水、气适宜的条件下,分别研究了温度分别为15、20、25、30℃,光照强度分别为25%、50%、75%、100%的不同处理对丘依斯克种子萌发的影响,并采用胚根生长量和全株生物量对沙棘种子发芽效果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沙棘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和光强。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种子萌发最早,发芽势高达33.0%±4.76%,发芽率高达95.5%±1.5%,且主根生长量和生物量最大,分别为(4.5±0.09)cm和(0.137±0.002)g;75%光强最适合沙棘种子萌发,种子萌发最早,发芽势高达61.5%±1.7%,发芽率高达86.0%±1.1%,且主根生长量和生物量最大,分别为(3.7±0.2)cm和(0.108±0.004)g。因此,在直播营造大果沙棘林时,应首选25℃的温度条件,同时,建议进行适度遮荫处理。  相似文献   

16.
应用解剖镜和扫描电镜对沙棘属(Hippophae Linn.)6种6亚种植物种子形态、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沙棘属植物种子形态、种皮微形态等性状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同时种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于种及种下类群的分类、鉴定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中种皮微形态可分为4种类型:拟脑纹状纹饰、线纹-穴状纹饰、近平滑-细疣状纹饰、浅穴-疣状纹饰.从内果皮和种皮结合程度及种皮表面光泽一致性等方面可明显地将沙棘属植物划分为二者紧密结合与分离两种情况,基本支持将沙棘属植物划分为有皮组和无皮组两大类群的观点,但观察结果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在普通饲料中追加10%的沙棘籽油或硒强化沙棘籽油来提高食物中V-E或者V-E和硒的水平后,观察了其对正常大鼠红细胞膜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棘籽油组和硒强化组大鼠红细胞膜上LPO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膜上唾液酸与巯基总量却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硒强化组动物红细胞内Se-GSH-Px活性明显高于其它两个组。然而,红细胞膜流动性却在三组之间未发现有明显差异。实验提示,沙棘籽油和硒强化沙棘籽油能稳定正常大鼠红细胞膜的结构可能与其抑制膜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
沙棘油对实验性血栓形成及凝血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棘油能使实验性血栓形成延迟,具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沙棘油有一定的抗凝作用,主要参与内源性凝血系统;且有促纤溶作用,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使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夏枯草果穗不同采收时间对其熊果酸含量、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采收期。方法:以果穗成熟度(发黄程度)为采收指标,分6个采收期,分别测定其果穗熊果酸含量、种子千粒重与发芽率,并进行对比。结果:采收期对夏枯草果穗与种子质量存在明显的影响,熊果酸含量、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均随果穗成熟度的增加而提高,至果穗全黄时达最大值。果穗全黄7 d后采收,熊果酸含量下降明显;千粒重与发芽率无明显变化。结论:夏枯草果穗应在果穗全黄后及时采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