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食皆佳的水保树种:沙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棘(Hippophae sp.)为胡颓子科雌雄异株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种。枝具刺,披针形叶互生,具短柄,叶及幼校表面有银白色鳞片或星状毛;发达的根系上存在有大量的根瘤;冬芽小,有芽鳞数片。耐旱、耐寒、耐瘠薄,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同时,沙棘的核果富含各种营养及药用成分,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沙棘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多学科的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2.
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又名“银柳”、“香柳”、“桂香柳”,属于颓子科。沙枣乔木或半灌木,植株高可达7米以上,树干直径可超过35厘米,嫩枝光滑,青灰或棕色,有银白色鳞片。老枝和树干多裂纹,浅灰褐色;老枝常具棘刺。枝条四月中旬萌发,先长叶,叶椭圆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两面均有星状小型银白色鳞片,  相似文献   

3.
1 沙棘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及分布沙棘 (HippophaerhamnoidesL)又名醋柳、酸刺、酸溜溜 ,蒙名其察日嘎纳 ,属胡颓子科沙棘属 ,是具有共生固氮能力的野生落叶灌木或乔木。植株高 3~ 8米 ,随不同的生态环境变幅较大 ,脊薄干旱的坡地上仅 0 .5~ 1米。树冠圆锥形 ,树杆灰褐色 ,枝灰色 ,有锐刺。单叶互生或对生 ,条形或条状披针形 ,长 2~ 6厘米 ,宽 0 .4~ 1.2厘米 ,两端钝尖背面密被淡白色鳞片 ,叶柄短 ,雌雄异株 ,花较叶先开放 ,花期 3~ 4月 ,短总状花序腋生于隔年枝上 ,花小 ,淡黄色 ,花被 2裂 ,雄花轴常易脱落 ,雄蕊 4…  相似文献   

4.
胡颓子属5种植物果实主要类胡萝卜素成分及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华东地区常见的胡颓子属(Elaeagnus) 4种生态型的胡颓子(E. pungens)、2个变种的大叶胡颓子(E. macrophylla)、蔓胡颓子(E. glabra)、银果胡颓子(E. magna)和佘山胡颓子(E. argyi) 9个样品成熟果实所含主要类胡萝卜素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5种胡颓子属植物成熟果实中的主要类胡萝卜素成分为番茄红素, 且在不同种间含量差异显著, 含量最高的是浙江嵊州的胡颓子, 其值为(259.89±26.22) µg·g-1FW, 最低的是佘山胡颓子, 其含量为(91.19±7.74) µg·g-1FW; 其中4种生态型的胡颓子的番茄红素含量都较高。研究表明这5种胡颓子属植物果实富含番茄红素, 是一类珍贵的天然番茄红素资源, 具有较大的市场开发应用价值。研究结果为揭示果实高积累番茄红素的机理提供了理想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5.
祝正银 《植物研究》1984,4(4):121-128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芳香,枝常对生。单叶对生,近对生或互生,革质至厚革质,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边缘全缘。伞房状聚伞花序生于枝顶,花序轴和花序轴分枝上具有小苞片,小苞片披针形或三角状卵形,革质。  相似文献   

6.
太白红杉 Larix chinensis Beiss. 亦称太白落叶松 ,为松科落叶松属 Larix Mill. 植物 ,为秦岭特有种之一 .乔木 ,高可达 2 0 m.树皮灰色或灰褐色 ,薄片状剥裂 .小枝下垂 ,一年生小枝常呈淡黄褐色 .叶倒披针状线形 ,扁平柔软 ,长 1 .5~ 2 .5 cm,在长枝上呈螺旋状散生 ,在短枝上簇生 ,叶表面中脉凸起 ,两侧各有 1~ 2条气孔带 .雌雄同株 ,球花单生于短枝顶端 ;雄球花球形至长圆形 ,黄色 ;雌球花近圆形或长圆形 ,每珠鳞具 2枚胚珠 ,苞鳞显著 ,淡紫红色或紫绿色 .球果卵状长圆形 ,长 3~ 4.5 cm,初红色 ,后渐变为紫蓝色或灰褐色 ,成熟后种…  相似文献   

7.
黎斌  任毅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3):417-417
太白红杉 Larix chinensis Beiss. 亦称太白落叶松 ,为松科落叶松属 Larix Mill. 植物 ,为秦岭特有种之一 .乔木 ,高可达 2 0 m.树皮灰色或灰褐色 ,薄片状剥裂 .小枝下垂 ,一年生小枝常呈淡黄褐色 .叶倒披针状线形 ,扁平柔软 ,长 1 .5~ 2 .5 cm,在长枝上呈螺旋状散生 ,在短枝上簇生 ,叶表面中脉凸起 ,两侧各有 1~ 2条气孔带 .雌雄同株 ,球花单生于短枝顶端 ;雄球花球形至长圆形 ,黄色 ;雌球花近圆形或长圆形 ,每珠鳞具 2枚胚珠 ,苞鳞显著 ,淡紫红色或紫绿色 .球果卵状长圆形 ,长 3~ 4.5 cm,初红色 ,后渐变为紫蓝色或灰褐色 ,成熟后种…  相似文献   

8.
中国胡颓子属植物利用价值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胡颓子属植物利用价值的初步分析胡丰林(安徽农业大学森林利用学院,合肥,230036)胡颓子科在我国有沙棘属和胡颓子属(ElaeagnusLinn)。我国的沙棘属植物虽然只有4种,但目前开发得已很深入,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胡颓子属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索胡颓子科叶绿体基因组演化趋势,从而为胡颓子科植物物种鉴定以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从头组装并注释了沙棘属(Hippophae)和野牛果属(Shepherdia)共4个类群的叶绿体基因组,结合已发表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比较了胡颓子科各类群叶绿体基因组的基因构成、重复序列和结构特征,建立了系统发育树,并通过高分化区定位了该科叶绿体基因组的潜在DNA条形码区域。【结果】胡颓子科各属叶绿体基因组在四分体结构、基因数量和排列上高度相似;沙棘属和野牛果属的反向重复区(IR)和整个基因组重复序列数目较胡颓子属有扩张和增加的趋势。基于胡颓子科18个类群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的系统发育树中,胡颓子属、沙棘属和野牛果属各自聚为一支,前者先分化出来,沙棘属和野牛果属有最近共同祖先;从长单拷贝区(LSC)和短单拷贝区(SSC)筛选出3个DNA条形码候选区,其中ycf1基因的鉴定效果最佳,基于此构建的各类群系统发育关系与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结果一致。【结论】胡颓子科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保守,但其非编码区序列在各属间存在明显差异,且IR区序列与重复序列在演化过程中分别有扩张和增多的趋势。研究选定的DNA条形码序列能很好区分胡颓子科各属之间以及胡颓子属内物种间关系。  相似文献   

10.
小鱼仙草     
小鱼仙草(Mosladi anthera)又称小本土荆芥、山苏麻 ,为唇形科石荠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四棱形 ;叶卵状披针形或菱状披针形 ,具凹陷的腺点 ;总状花序生于茎和枝的顶端 ,花冠二唇形 ,淡紫色 ,花萼也呈二唇形 ;小坚果褐色 ,卵状椭圆形或近球形。花期5—11月  相似文献   

11.
一、形态特征及分布胡颓子(Elaeagnus pungens Thunb.)又名羊奶子,卢都子,是胡颓子科植物。植株为攀援状灌木,高3~4米,具棘刺,小枝褐锈色,被红色鳞片。叶革质或纸质,椭圆形,长5~7cm,两端钝形或基部圆形,宽楔形,边缘微波状,表面绿色,有光泽,被面被褐色鳞片,通常侧脉5~9对,与网状脉上面显著,叶柄粗壮,褐锈色。花淡白色,被褐色鳞片,  相似文献   

12.
灌木,高2~4m;嫩枝密被星状毛和微柔毛,老枝具纵沟槽,具皮孔,变无毛。叶纸质,稀薄革质,倒披针形,长11~27cm,宽3.5~8cm,顶端渐尖,基部浅心形,稀楔形,嫩叶两面被星状毛,老叶变无毛,侧脉14~16对;叶柄嫩时被星状毛,老时变无毛,长2.5~5.5cm。总状花序腋生,长6~15cm,被紫红色星状毛,下倾或下垂。小苞片披针形,长4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胡颓子属植物种质资源及果实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标本查阅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广东省胡颓子属(Elaeagnus L.)植物资源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产量高且可生产性强的部分种类的果实矿质元素及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广东产胡颓子属植物11种1变种,其中一些种类的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角花胡颓子(E.gonyanthes Benth.)和密花胡颓子(E.cottferta Roxb.)果实的营养价值较高、果实较大、有明显酸味,可作为第3代果品加工的生产资源;生存环境的保护对广东省胡颓子属植物资源的保护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4.
栀子     
文彬 《生命世界》2023,(2):36-37
<正>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系茜草科栀子属灌木,高0.3~3米,枝圆柱形,灰色,嫩枝常被短毛。叶对生,革质,少数为3枚轮生,叶通常为长圆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或短尖,上面亮绿,下面色较暗,具有膜质托叶。花大、芳香,通常单朵生于枝顶,萼管倒圆锥形或卵形,  相似文献   

15.
对分布于青海境内的中国沙棘、肋果沙棘和西藏沙棘的ITS区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并以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沙枣为外类群,对胡颓子科沙棘属15种植物的ITS序列进行聚类分析, 探讨沙棘属各植物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 3种沙棘属植物的ITS区长度为600~605 bp,其中,ITS-1区为201~203 bp,5.8S为166~167 bp,ITS-2区为232~236 bp.核苷酸分析显示,3种沙棘属植物的ITS区存在丰富的变异位点.聚类分析表明,棱果沙棘种的2个亚种——棱果沙棘和理塘沙棘为2个不同种,江孜沙棘与柳叶沙棘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中国沙棘亲缘关系较远;沙棘种下9个亚种间的聚类结果与形态学分类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李志真 《微生物学报》2008,48(11):1432-1438
[目的]了解福建省放线菌结瘤植物共生固氮菌Frankia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16S-23SrDNA间隔区(rrn)和nifD-K基因间隔区的PCR扩增和RFLP技术,分析了福建省木麻黄、杨梅、桤木、胡颓子等共生Frankia纯培养菌株的遗传差异.[结果]17个菌株获得rrn扩增片段,2个杨梅菌株和1个胡颓子菌株扩增未成功,酶切图谱经聚类分析表明6个地点的细枝木麻黄、短枝木麻黄、粗枝木麻黄12个共生Frankia菌株同源性高,属于一个类群,2个地点的4个杨梅菌株和1个四川桤木菌株亲缘关系近,为另一类群.25个Frankia菌株的,nifD-K基因间隔区PCR-RFLP分析结果显示,7个地点的3种木麻黄14个菌株聚类为一个类群,4个地点的7个杨梅菌株、2个地点的2个四川桤木菌株以及1个台湾桤木菌株聚类为另一个类群,胡颓子菌株则为独立的类群.[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共生Frankia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17.
曹瑞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8):1694-1694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又称四翅、油柴,隶属于蒺藜科四合木属,仅1种。为落叶小灌木,多分枝。偶数羽状复叶,老枝叶近簇生,当年枝叶对生;小叶2,倒披针形,近无柄,长5~7mm,宽2~3mm,先端锐尖,两面密被伏生叉状毛。花单生于叶腋;萼片4,卵形;花瓣4,白色或淡黄色;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蔓胡颓子种群和个体内叶片生理特征的变异,理解其适应策略和指导栽培实践,对不同植株和部位叶片的叶面积、比叶面积和C、N、P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蔓胡颓子不同个体的平均叶面积为9.32~21.97 cm~2,比叶面积为113.24~170.77 cm~2/g;叶片C含量较接近,平均值为490.22 mg/g,N含量为33.47~41.78 mg/g,P含量为0.7493~1.69 mg/g,C:P和N:P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0.203和0.1879;化学计量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N:P与P含量、C:P相关性显著(p0.05)。不同部位的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差异不显著,但下部叶片的N、P含量高于中上部的叶片,上部叶片的C:N、C:P和N:P高于中下部的叶片,仅植株下部叶片的比叶面积与N含量相关性显著(R=0.553,p0.05)。小生境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与叶片性状存在一定相关性,能较好地解释不同蔓胡颓子植株叶片P含量的变化(R~2=0.578,p0.05)。综上,该地区蔓胡颓子受明显的P养分限制,不同部位叶片养分含量及比例存在差异,叶片性状表现出了较强可塑性和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正金丝蒲桃[Anthostemon chrysanthus(F.Muell.)Benth.]为桃金娘科(Myrtaceae)金丝蒲桃属常绿小乔木,树皮黑褐色。叶片革质,假轮生,聚生于枝顶,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聚伞花序簇生枝顶,花序呈球状;花瓣退化,花萼倒卵状圆形;花丝金黄色,呈放射状。全年有花,盛花期为11月到次年2月。原产澳大利亚,为澳大利亚昆士兰省凯恩斯(Cairns)市花。中国南方有栽培。金蒲桃叶色亮绿,株形优美,花期  相似文献   

20.
林祁 《植物研究》2006,26(6):656-657
根据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标本馆(IBSC)、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PE)和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标本馆(SZ)复份标本的研究,对中国胡颓子科(Elaeagnaceae)胡颓子属(Elaeagnus)的6个植物名称作出后选模式指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