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SL-R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两种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间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8例,以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其中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观察组采用SL-R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高于对照组,但住院时间、开始负重时间则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8%(2/49),低于对照组的18.37%(9/49)(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时患者髋关节各项评分相比术前均有升高,术后3个月的各项评分高于术后1个月(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过程当中,采用SL-R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减少住院时间,疗效确切,无严重并发症,且可改善髋关节各项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人群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稳定性及愈后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110 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5 例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55 例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愈后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大于对照组,但患者平均卧床时间及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为87.27%,对照组手术总有效率为70.90%,观察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27%,显著低于对照组(25.45%)(P < 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为8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61.82%)(P < 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手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下地活动时间早,局部组织修复速度快,对于体质较差、年龄大的老年患者,该术式是延长预期寿命的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 年7 月-2015 年3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0 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THA 组)和双极人工股 骨头置换组(BHA 组),每组45 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手术效果。结 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A 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HA 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年,两组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年及三年,THA 组手术优良 率明显高于BH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A和BHA 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THA具 有更好的远期疗效,而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人群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稳定性及愈后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110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55例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愈后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大于对照组,但患者平均卧床时间及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为87.27%,对照组手术总有效率为70.90%,观察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27%,显著低于对照组(25.45%)(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1.82%)(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手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下地活动时间早,局部组织修复速度快,对于体质较差、年龄大的老年患者,该术式是延长预期寿命的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外科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90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PFNA组及PFLP组,各4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内固定并发症情况。结果:PFNA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91.11%明显高于PFLP组的71.11%(P0.05);PFNA组比PFLP组骨折愈合时间短、内固定并发症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术后内固定并发症少的特点,治疗效果较PFLP更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入院的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半髋关节置换组和髓内钉固定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半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较髓内钉固定组短(P0.05),半髋关节置换组和髓内钉固定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PFN与DHS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PFN与DHS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下骨折的预后及评其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我科共收治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129例,男59例,女70例,年龄51~86岁,平均61.7岁随机选择PFN或DHS内固定,PFN组62例,DHS组67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二天CRP值、张力侧出现骨痂时间、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等6项指标。结果:116例获得13~48个月的随访,平均18.7月,除手术时间及Harris评分无差异外,PFN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第二天CRP值、张力侧出现骨痂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等方面与DHS组比较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PFN内固定创伤小、术后并发症率较低,可以成为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朋斌  袁志  阚成双  李岩  于忠英  张伟 《生物磁学》2011,(5):873-875,879
目的:探讨应用动力髋螺钉结合转子稳定钢板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动力髋螺钉结合转子稳定钢板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共22例,统计骨折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所有病人骨折全部愈合,术后半年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90.9%。结论:正确的手术操作和恰当的术后康复锻炼,应用DHS结合TSP,治疗A2.2、A2.3型不稳定性骨折及外侧壁薄弱的经大转子骨折的转子间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人工置换组和内固定组两组,每组各60例,内固定组采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人工置换组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评定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结果:人工置换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4.8±16.7)min、(369.2±99.7)ml,明显高于内固定组的(73.5±15.1)min、(78.4±25.6)ml;但人工置换组术后下地时间为(15.3±4.8)d,明显低于内固定组的(40.2±7.5)d;人工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66.7%,人工置换组明显低于内固定组,其中,泌尿系褥疮的组间差异最为显著;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良率,相比于内固定组的61.67%,人工置换组为78.33%,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方面各有优劣,对于能够耐受人工关节置手术且经济条件好的的老年患者而言,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 are a major problem in the elderly because of higher bone fragility due to osteoporosis. Numerous chronic illnesses, which usually affect the elderly, aggravate and complicate their surgical treatment. 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 results in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elderly patients. The aim of our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hemiarthr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 Between 2000 and 2005, 50 patients with unstable 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 (41 women) aged 75 to 92 years (mean 86 years) underwent cemented hemiarthroplasty. The surgical procedure was performed within first 48 hours after the fracture (out of which 14 in the first 12 hours, 27 in the first 24 hours and 9 in the first 48 hours), with minimal blood loss. Hemiarthroplasty was indicated in patients where stability was important to allow early mobilization. In forty patients (80%) early ambulation with full weight bearing was achieved during the short period of hospitalization (9-14 days). Given that the affected population is predominantly the elderly, who are less mobile and demanding and thus put less strain on the endoprosthesis, we believe that this kind of treatment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unstable 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 in these patients. This assumption is corroborated by the fact that we did not have any endoprosthesis luxation, apparent acetabular protrusion or instability during the mean follow up period of 15 months (range 12-18 months).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PFN与DHS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下骨折的预后及评其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我科共收治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129例,男59例,女70例,年龄51~86岁,平均61.7岁。随机选择PFN或DHS内固定,PFN组62例,DHS组67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二天CRP值、张力侧出现骨痂时间、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等6项指标。结果:116例获得13-48个月的随访,平均18.7月,除手术时间及Harris评分无差异外,PFN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第二天CRP值、张力侧出现骨痂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等方面与DHS组比较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PFN内固定创伤小、术后并发症率较低,可以成为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FL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60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乱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PFLP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PFNA治疗。统计分析两组的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以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患侧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FNA与PFLP均能够有效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但PFNA治疗方式在近期疗效中的作用优于PFLP,且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胫前减张切口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老年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减张组和内固定组。减张组行胫前减张切口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内固定组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AOFAS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张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内固定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张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高于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前减张切口结合LCP内固定治疗老年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姜晓芬  宋云霞  王娟  曾艳美  薛清 《生物磁学》2013,(36):7094-7096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6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取DHS和PFN不同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FN组的优良率为91.18%,明显高于DHS组的70.59%(P=0.031〈0.05);PFN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均优于DHS组(P均〈0.05)。PFN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低于DHS组的17.65%(P=0.046〈0.05)。结论:PFN较DHS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更有效,并发症少,安全性大。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不同麻醉深度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并分析其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30例老年THA患者。根据术中麻醉意识深度分为A、B、C组,其中A组41例,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为40~49;B组43例,BIS值为50~59;C组46例,BIS值为60~69。观察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包括苏醒质量、术后谵妄发生情况、麻醉不良反应。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将患者分为无谵妄组和谵妄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THA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A组、B组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呼叫开始至睁眼时间短于C组,且B组短于A组(P<0.05)。B组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A组和C组低(P<0.05)。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和C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的谵妄发生率较A组和C组低(P<0.05)。A组、C组的谵妄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谵妄的发生与年龄、体质量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分级、冠心病、术中出血量、血钠浓度、术后低氧血症、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术前焦虑、麻醉时间、术后贫血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高、术后贫血、体质量指数偏低、血钠浓度偏低、术中出血量偏多、术后低氧血症、麻醉时间偏长、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是老年THA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BIS值为50~59的情况下复合右美托咪定治疗老年THA患者,可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可降低术后谵妄、不良反应发生率。此外,年龄、术后贫血、体质量指数、血钠浓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低氧血症、麻醉时间、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均是老年THA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ENA-Ⅱ)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 Ta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ENA-Ⅱ组与Inter Tan组,每组各46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PENA-Ⅱ治疗和Inter Tan治疗,术后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前后骨密度水平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ENA-Ⅱ组优良率为89.13%,略高于Inter Tan组的86.96%,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NA-Ⅱ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5.2±15.3)min、(57.2±29.3)m L,明显低于Inter Tan组患者的(84.3±13.8)min、(104.7±36.5)m L(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2周以及术后24周PENA-Ⅱ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水平与Inter Ta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拴、近端股骨外侧皮质劈裂以及髋内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NA-Ⅱ与Inter Ta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相当,且两种手术方法对骨密度水平的影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似。但PENA-Ⅱ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以及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06例桡骨远端骨折,分别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切开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分别对骨折复位比较及功能评分。结果:完整随访106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随访时间3~21个月。对保守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进行骨折复位测定及改良Garland和Werley评分,A,B型骨折无显著性差异;C型骨折中,手术组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对于C型骨折,建议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于A,B型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近几年收治的56例老年粗隆部粉碎性不稳定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了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其中内固定36例,人工关节置换20例。结果:本组平均随访24个月,内固定组出现2例内置物断裂,再次人工关节置换,2例感染,1例清创后好转,1例取出内置物后创口方愈合;人工关节组1例术后关节脱位。术后harris评分内固定组75.6,人工关节组85.6。结论:老年患者,不同程度骨质疏松,较多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基础疾病,粗隆部粉碎骨折内置物选择及治疗难度大,人工关节置换对于功能康复及降低并发症等都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椎弓根入路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预后评价及继发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5例纳入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2)。对照组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PKP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情况、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继发性骨折发生情况及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继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椎体高度丢失率明显下降,但两组术后7 d、术后6月两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术后12月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12月,其中22例(25.88%)发生继发性椎体骨折,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性别、骨折部位、局部矢状面后凸角度、骨水泥量、椎体高度恢复、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原因、骨水泥椎间隙渗漏、术后支具佩戴、原发骨折类型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发生继发骨折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骨质疏松原因、骨水泥椎间隙渗漏、术后支具佩戴、原发骨折类型均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发生继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应用PKP可有效改善手术情况,随着时间的延长,PKP更有利于维持患者椎体高度;骨质疏松原因、骨水泥椎间隙渗漏、术后支具佩戴、原发骨折类型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发生继发骨折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对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引起重视,并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MIPPSO)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 年1 月~2014 年12 月在我院就诊 胸腰椎骨折患者28 例,随机分成开放组和微创组,每组各14 例。开放组行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微创组行MIPPSO进 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创口长度、住院天数、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后凸Cobb 角指标,并进 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创口长度和住院天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且开放组均大于微创组(P<0.01);两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后凸Cobb 角术后较术前比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间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SO 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切开椎弓根 螺钉内固定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且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