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蕙 《古生物学报》1989,28(3):402-414,T001,T002
新疆塔里木盆地是我国含油气远景极好的内陆盆地。因本区油气资源勘探工作的需要,笔者对盆地西南缘二叠系化石孢粉组合进行了研究。本文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将原划为晚石炭世塔哈奇组上部的一段地层划入二叠系,并讨论了早二叠世植物群面貌、生态环境特征和孢粉组合中的混生现象。  相似文献   

2.
王蕙 《古生物学报》1989,28(3):402-414,T001,T002
新疆塔里木盆地是我国含油气远景极好的内陆盆地。因本区油气资源勘探工作的需要,笔者对盆地西南缘二叠系化石孢粉组合进行了研究。本文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将原划为晚石炭世塔哈奇组上部的一段地层划入二叠系,并讨论了早二叠世植物群面貌、生态环境特征和孢粉组合中的混生现象。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强含油气盆地的古环境和古气候研究,寻找古环境研究的多种途径,探索用孢粉信息函数半定量恢复古环境和古气候。孢粉是气候变化敏感的信息载体,气候适宜,孢粉信息函数值越高,而且在沉积过程中,从岸边到湖盆中心,随着水体加深,孢粉信息函数值逐渐降低。利用孢粉信息函数的这种变化规律,按<2.0、2.0—2.1、>2.1三个参数值,将辽河断陷西部凹陷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时期的湖盆划分为半深湖、浅湖和滨浅湖环境。并依据沙河街组孢粉信息函数值从沙四段到沙一段呈现低(1.97)—高(2.12)—低(1.88)—高(2.28)的韵律性变化,判断古气候呈干热—潮湿—干热—潮湿的旋回性演变。西部凹陷沙河街组孢粉信息函数的变化规律与古气候演变有很好的响应,同时与盆地不同发育阶段的古地貌、古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孢粉信息函数是重建古气候、古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弥补缺少大化石给含油气盆地沉积环境研究带来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开鲁盆地白垩系发育,至今已有200余口探井钻遇到上白垩统,其中嫩江组滨浅湖相沉积地层厚度稳定,分布广泛,含较丰富的孢粉化石。通过对嫩江组孢粉化石的系统研究,建立了以Schizaeoisporites-BeaupreaiditesLythraites为代表的孢粉组合。孢粉组合和岩石组合的对比表明,开鲁盆地缺失松辽盆地嫩江组中上部地层。根据沉积特征和孢粉植物群面貌,对古植被、古气候和古环境进行了讨论,认为本区晚白垩世处于东北中生孢粉植物区南缘,孢粉植物群具有过渡性质,反应了偏干的暖温带—亚热带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5.
宁夏六盘山盆地晚三叠世孢粉组合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宁夏六盘山盆地炭山、窑山及上流水等3条剖面中原划为中侏罗统延安组下部含煤地层的21块岩样进行了孢粉分析,获得丰富的孢粉化石,鉴定出76属144种,建立了Dictyophyllidites-Aratrisporites-Cycadopites组合。通过与国内外相关孢粉组合对比,认为该组合地质时代应属晚三叠世。首次以孢粉化石为依据,确认了六盘山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塔里木盆地二叠系孢子花粉,讨论了盆地各地层分区孢粉组合特征,建立了从早二叠世至早三叠世早期的6个孢粉组合带,阐述了各组合带孢粉学特征。依据对盆地二叠纪孢粉植物群组成分子的分析及其与国内外相关孢粉组合的比较研究,将盆地孢粉植物群分为3个发展阶段,即:早二叠世早、中期的欧美型植物群,早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的安加拉欧美混生型植物群和晚二叠世中、晚期的安加拉型植物群。文中还从孢粉地层学角度论述了沙井子组、杜瓦组和普司格组的地质时代以及二叠/三叠系界线等问题。描述孢粉25属33种(含2新种)。  相似文献   

7.
新疆三塘湖盆地塘参1井晚侏罗世齐古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嫔  徐晓山 《古生物学报》2004,43(2):262-280
研究的孢粉化石发现于新疆三塘湖盆地塘参 1井齐古组 (井深 95 5— 1 2 38m) ,共计 5 3属 1 30种 (包括1新属 :Santanghusporitesgen .nov .和 6新种 ) ,其中蕨类植物孢子 2 4属 4 0种 ,裸子植物花粉 2 9属 90种。组合以高含量的Classopollis、丰富的松柏类花粉及含少量早白垩世的分子为特征。根据孢粉组合特征 。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吐哈盆地南缘的LN1井64块孢粉样品的研究,建立了吐哈盆地南缘晚石炭世Crassispora kosankei-Gardenasporites pinnatus-Hamiapollenites chepaiziensis(KPC)孢粉组合,该组合与、腕足类和珊瑚等动物化石共同保存,以具单裂缝、具肋双气囊花粉和单气囊花粉等比较发育为主要特征,组合特征不同于安加拉植物地理区的孢粉组合,也有别于欧美和华夏植物地理区的孢粉组合,同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上石炭统(车排子组)孢粉组合基本相似,说明吐哈盆地在晚石炭世属于亚安加拉植物地理区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甜菊(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的适宜施肥量,采用"3414"肥料试验设计对甜菊品种‘中山4号’(‘Zhongshan No.4’)的当年生扦插苗进行了盆栽实验,比较了不同氮(N)、磷(P_2O_5)、钾(K_2O)配施条件下甜菊产量相关指标(包括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叶中光合色素含量和单株叶干质量)及叶中糖苷[包括甜菊苷(St)、莱鲍迪苷A(R-A)和总苷]含量和单株积累量的差异,并对拟合的肥料效应方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2组(N、P_2O_5和K_2O施用量分别为300、200和600 mg·kg~(-1))的株高和叶中光合色素含量以及T6组(N、P_2O_5和K_2O施用量分别为600、300和600 mg·kg~(-1))的茎粗均最高;T9组(N、P_2O_5和K_2O施用量分别为600、200和900 mg·kg~(-1))的叶长以及T13组(N、P_2O_5和K_2O施用量分别为600、100和300 mg·kg~(-1))的叶宽均最大;T4组(N、P_2O_5和K_2O施用量分别为600、100和600 mg·kg~(-1))的单株叶干质量最高。T1组(N、P_2O_5和K_2O施用量分别为0、200和600mg·kg~(-1))的St含量略低于CK组(N、P_2O_5和K_2O施用量均为0 mg·kg~(-1)),但高于其余施肥处理组,并且多数施肥处理组的St含量显著低于CK组;T5组(N、P_2O_5和K_2O施用量分别为600、200和600 mg·kg~(-1))的R-A和总苷含量,T9组的St单株积累量以及T4组的R-A和总苷单株积累量均最高,且T5组的R-A和总苷单株积累量略低于T4组。极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肥料中,氮肥对甜菊株高、茎粗、叶宽、叶中光合色素含量、单株叶干质量、St和R-A含量及R-A和总苷单株积累量的影响最大,而钾肥对其叶长、总苷含量和St单株积累量的影响最大。根据拟合的肥料效应方程,单株叶干质量为最高值(4.588 g)时,N、P_2O_5和K_2O施用量分别为701.11、160.20和793.91mg·kg~(-1);总苷含量为最高值(24.71%)时,N、P_2O_5和K_2O施用量分别为365.26、176.96和528.35 mg·kg~(-1)。综合考虑单株叶干质量和总苷含量,并结合拟合的肥料效应方程,适宜甜菊的N、P_2O_5和K_2O施用量分别为365.26~701.11、160.20~176.96和528.35~793.91 mg·kg~(-1)。  相似文献   

10.
广西百色盆地那读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3年至197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广西队在百色盆地进行新生代古生物地层调查时,找到不少新的脊椎动物化石。为了配合脊椎动物化石研究,探讨当时古气候和古植被,在田东那楼附近,采集了部分层位的孢粉样品。经分析后,仅在那读组获得丰富的孢粉化石。现将这部分孢粉研究结果作一简单报道,供有关同志参考。百色盆地下第三系,根据我所和广西石油队的研究可划分为:早、中始新世六吜组,晚始新世早期洞均组,晚始新世晚期那读组和早渐新世公康组。关于孢粉命名,文中基本上采用自然分类,一般鉴定到属,并适当地采用器官属、形态属。工作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赤道几内亚境内西部里奥姆尼(Rio Muni)盆地K-1井白垩纪地层含丰富的沟鞭藻类,孢粉,钙质超微和介形类等化石,自下而上可以划分出3个生物组合带,A带含孢粉Classopollis-Cicatricosisporites-Inaperturopollenites-Afropollis组合和介形类Hourcqia,Petrobrasia等,时代属于Aptian—Albian期。B带含孢粉Schizaeoisporites-Ephedripites-Jugella-Tricolpites组合,沟鞭藻类Dinogymnium,Oligosphaeridium,Impletosphaeridium,Florentinia,以及钙质超微化石Eiffelithus eximius,Lithastrinus grillii,Eprolithus moratus等,时代为Cenomanian—Santonian期。C带含孢粉Polypodiaceae-Psophosphaera-Proteacidites-Tricolpopollenites组合,沟鞭藻类Peridiniaceae,Dinogymnium,Tenua,Spiniferites,和钙质超微化石Micula concave,Arkangelskiella cymbiformis等,时代为Campanian—Maastrichtian期。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晚石炭世孢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鄂尔多斯盆地晚石炭世太原组的孢粉组合,共计68属,148种(类型)。本文描述了其中的9个新种,2个新组合和4个未定种,并建立一个组合带,即 Pseudolyosporaradialis-Gulisporites discersus-Thymospora thiessenit。根据孢粉组合情况,可看出盆地东部更接近于华北,西部则发生区系上的变化。整个孢粉组合可与盆地北缘、华北地区的太原组以及欧美等地区的维斯法期 C-D 和斯蒂芬期的孢粉组合比较。地质时代当属晚石炭世。  相似文献   

13.
《古生物学报》1990,29(1):127-127
前言1980年9—10月,笔者随北疆队,在沙湾县马纳斯河剖面,对中生代地层进行了地质调查,并系统地采集了孢粉样品,仅在西山窑组分析出保存完好的孢粉化石(有12块样品含孢粉),对每块样品都进行了孢粉统计。这一孢粉组合的研究对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煤系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以及与我国北方侏罗纪煤系地层进行对比,提供了古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甘肃平凉安国镇白垩系六盘山群的孢粉植物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甘肃—宁夏交界处六盘山群一个露头剖面进行了孢粉分析,从和尚铺组、李洼峡组、马东山组和乃家河组中获得了孢粉化石。这些材料表明,六盘山群的孢粉植物群中白垩纪分子丰度高、分异度大,时代可能为晚Aptian—早、中Albian。孢粉反映当时的气候条件中性偏干,其中和尚铺组和乃家河组比李洼峡组和马东山组要更干一些。根据孢粉资料,六盘山群的和尚铺组至乃家河组的沉积可与盆地主体的志丹群的上部即泾川组对比,三桥组则可能相当于罗汉洞组。陕甘宁盆地西部边缘区缺少相当于志丹群宜君组至环河华池组的早白垩世早期的沉积。  相似文献   

15.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沈249井早白垩世九佛堂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249井九佛堂组孢粉材料是目前所知辽河盆地孢粉类型最丰富、数量最多且保存最完好,可确定63属,包括蕨类植物孢子40属和裸子植物花粉23属;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可称其为Cicatricosisporites Concavissimi sporites Classopollis孢粉组合,具有裸子植物花粉相对含量明显较高、分异性较低,而蕨类植物孢子分异性明显较高、相对含量较低的特点;该组合与辽西九佛堂组、内蒙古二连盆地赛汉塔拉组一段的孢粉组合具有很强的一致性。本文资料可弥补辽河盆地九佛堂组孢粉组合的空白,并为深入认识我国北方区九佛堂组沉积时期植物群特征提供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云南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 生物多样性丰富, 季风气候特征明显。新生代剧烈的构造活动形成了众多山间盆地, 其间保存了大量精美的植物化石, 是探讨新生代以来植被、植物多样性和地球环境演变的理想地区。但是长期以来, 由于地层年代学证据的缺乏, 这些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地质年代还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通过对滇东南地区富宁县普阳盆地的含煤地层开展深入的孢粉学研究, 探讨盆地含煤地层年代及其古气候演化过程。剖面下部煤层孢粉组合以杉粉属(Taxodiaceaepollenites)为主, 指示以杉科为主的湿润沼泽森林, 冬春季相对湿润; 剖面上部孢粉组合指示以常绿栎类为主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生长山核桃粉属(Caryapollenites)、冬青粉属(Ilexpollenites)、胡桃粉属(Juglanspollenites)、枫香粉属(Liquidambarpollenites)等亚热带常见树种, 气候温暖湿润, 季节分明。结合新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证据和周边地区不同地质时代的孢粉组合, 普阳盆地含煤地层的沉积时代应为晚始新世; 同时, 孢粉组合也表明滇东南地区植被现代化面貌至少在晚始新世就已经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孔雀坪剖面金沟组孢粉组合中Protohaploxypinus,Striatoabieites等具肋双气囊花粉非常发育,类型丰富,达7属32种之多;Cordaitina,Zonalasporites等单气囊花粉分异度较高,但含量较低;少量出现单沟花粉、具肋纹花粉、无肋双气囊花粉和蕨类植物孢子等。所见孢粉类型中约1/2的已知种在新疆北部只见于二叠纪地层中,1/3已知种在晚石炭世至二叠纪地层中均可见到。孢粉组合特征与盆地南缘下二叠统塔什库拉组上部组合相似,地质时代为早二叠世空谷期。  相似文献   

18.
宁夏横山堡中、上石炭统孢粉组合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蕙 《古生物学报》1984,(1):91-106
陕甘宁盆地西缘中、上石炭统,分布于桌子山、贺兰山、牛首山、烟突山一带,是一套海陆交互相的含煤建造。笔者对宁夏银川市东南横山堡横5井、横3井,灵盐地区灵6井和灵2井的中、上石炭统岩心标本进行了孢粉分析研究,其  相似文献   

19.
艾森贝格盆地(Eisenberg Basin)位于梅因茨盆地(Mainz Basin)西南部,为莱茵地堑的一部分,因为化石稀少,这里的地层和梅因茨盆地典型的第三纪地层很难对比,因此,它们的地质时代长期处于争论中。对于Lautersheim 1钻孔及Lautersheim附近地层露头的孢粉地层学研究表明,这一地区的第三纪可以三分,Lautersheim 1钻孔的下部属于中始新统,相当于Krutzsch的SPP 15/16带,该钻吉中部的一部分可置入早渐新世,相当于SPP19带;这部分可以再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含大量始新世微体植物化石,而上部此类化石很少,上部属于下渐新统,与含孢粉的Sandpit “Friedlich”可以对比。Lautersheim 1钻孔最上部属于晚渐新世(早Chattian),与“过滤层”顶部及“淡水层”底部可以对比,其所含的孢粉和Marxheim组合可以比较,相当于SPP 20F/G带。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乌兰盖盆地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孢粉组合自上而下划分为两个组合:下部组合以Cyathidites-Cica-tricosisporites-Podocarpidites为代表,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欧特里夫期(Valanginian-Hauterivian);上部组合以Cicatricosisporites-Appendicisporites-Pinuspollenites为代表,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欧特里夫期-巴雷姆期(Hauterivian-Barremian)。在区域上可以与辽宁西部地区下白垩统九佛堂组、沙海组,内蒙古二连盆地下白垩统赛汉塔拉组,海拉尔盆地和大兴安岭地区的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孢粉组合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