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科植物地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讨论了姜科的分类系统、起源、进化和地理分布.姜科为一还热带分布科,按Burtt[8]的系统分2亚科4族.全世界有52属,约1377种,其中姜亚科含48属,1268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洲.其现代分布中心在印度-马来西亚。闭鞘姜亚科含4属,109种,主要分布于热带美洲及非洲。本文在化石资料及现代分布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了姜科的早期分化时间、地点及现代分布格局形成。化石记录表明.欧洲、北美及印度的白垩纪、早第三纪均发现过姜科的化石,据此姜科植物的起源时间应不晚于早白垩纪。姜亚科的早期分化中心推论在劳亚古陆的南部.欧洲和北美没有现代姜科的分布是因为第三纪冰期的影响.而亚洲热带地区现代姜科植物繁盛是因为气候适宜.且相对稳定所致.南美的姜亚科种类应是由非洲传人.而大洋洲的姜亚科种类则是由马来西亚传入.闭鞘姜亚科的早期分化中心推论在西冈瓦纳古陆.亚洲及大洋洲的闭鞘姜亚科的种类应是随印度板块飘向亚洲时传入。中国姜科植物有22属.209种(占全世界属的42%.种的15%).主要分布于马来西亚亚区(占全国属的90%).其次为中国喜马拉雅亚区(占全国属的68%)。最少为中国-日本亚区(占全国属的45%)。统计数字表明.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2.
辣木组织培养与四倍体植株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印度辣木(Moringa oleifera)和非洲辣木(Moringa stenopetala)离体再生体系,并利用秋水仙碱进行了四倍体的诱导。结果表明:离体培养时以茎段为外植体可快速获得无菌苗,愈伤组织诱导与不定芽分化时,印度辣木以MS BA0.6mgL-1 NAA0.1mgL-1的固体培养基为最佳,非洲辣木以MS BA0.5mgL-1 NAA0.2mgL-1的固体培养基为最佳,生根培养基均以MS IBA0.2mgL-1最适。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碱对染色体进行加倍诱变,以0.2%秋水仙碱处理5d,加倍效果最好,印度辣木达到40.0%,非洲辣木为36.7%。获得了印度辣木和非洲辣木四倍体新种质,四倍体植株初步表现枝粗、叶片变大变厚且叶色更绿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铁刀木     
铁刀木(Cassia siamea Lam)系观赏树木,原产印度。花可当菜吃,豆荚和叶子中含毒性生物碱。铁刀木种子粉碎后,用石油醚提取可获得种子油。经薄层色谱法分析,其中含有环丙烯和环氧脂肪酸。在20克铁刀木种子油中放入80ml 10%硫酸、200ml醋酸,在室温条件下搅拌一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毛红楝子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毛红楝子(Toona sureni var. pubesoens)与其原种红楝子(Toona sureni)性状相似,系楝科香椿属的高大落叶乔木,是国家明令保护的第三类珍贵树种。该树种,生长快,寿命长,主干端直;木材红褐色,色纹美观、纹理通直,结构细致;少开裂,较耐腐,宜作家俱和建筑用材;树皮富含单宁,能提制栲胶,可与热带美洲出产的著名用材树种——桃花心木(Swietenia mahagoni)相比美,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中国桃花心木”。本树种原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及我国广西、云南、四川等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等地区。然而,1973年在安徽省泾县的汀溪、苏红;1980年在太平县的新明等北亚热带地区,发现了它的分布。  相似文献   

5.
穿山甲的生活习性及资源保护问题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全世界穿山甲共有七种,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出产的主要是中国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分布于南方各省的热带性地区,此外向南延至印支半岛、缅甸、尼泊尔等地。目前穿山甲数量较少,已列为  相似文献   

6.
柠檬醛分子蒸馏纯化新工艺与毛叶木姜子果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利用分子蒸馏技术对毛叶木姜子果挥发油中所含柠檬醛进行了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结果所得到的柠檬醛的纯度达到了 95 % ,产率为 5 3% (柠檬醛 /毛叶木姜子果油 ) ,柠檬醛的损失率仅为 15 %。从而表明 ,分子蒸馏这一现代分离技术在从毛叶木姜子果油中分离天然柠檬醛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广西地区栽培的三个姜黄品种:博白姜黄、大新姜黄、市场姜黄的姜黄油GC-MS分析,比较不同姜黄品种姜黄油成分的差异性,为筛选特定姜黄品种提供依据。不同姜黄品种其主要成分含量差异显著,主成份姜黄酮(含芳香-姜黄酮)含量依次为博白姜黄56.07%、大新姜黄47.79%、市场姜黄28.38%,市场姜黄的姜黄酮含量只有博白姜黄的一半。因此从姜黄油主要成份(含量>20%)姜黄酮含量来考察,以种植博白姜黄为最好。  相似文献   

8.
肉豆蔻树(Myristica fragrans)广泛分布于热带地区,肉豆蔻油的化学成分和感觉特征受产地的环境影响极大。在商业上,它被分为东印度型和西印度型两种。而斯里兰卡的肉豆蔻油与上述两种油的化学成分有所不同。斯里兰卡科研人员对该油的成分进行了分析。他们采来肉豆蔻籽样品,冷冻后在搀和器内碾碎。然后,用蒸气蒸馏四小时,冷凝器内的冷却水应保持在5℃左右。内豆蔻种子的含油量为10—15%。  相似文献   

9.
中国柽麦蛾属研究(鳞翅目:麦蛾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柽麦蛾属(Ornativalva Gozmany,1955)隶属于麦蛾科(Gelechiidae)、麦蛾亚科(Gelechiinae)、麦蛾族(Gelechiini)。全世界已记录45种和亚种,其中已知寄主的12个种,除一种可取食柽柳属(Tamarix)和瓣鳞花属(Frankenia)植物外,其余的只取食柽柳属植物。该属的分布与柽柳属植物的分布几乎完全一致,分布在非洲、南欧、印度和蒙古。我国北方柽柳属植物分布广泛,但过去仅有一种该属昆虫的分布记录。  相似文献   

10.
生姜油树脂微囊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生姜为原料,经连续渗漉抽提的油树脂为心材,以食用胶为壁材,经均质、乳化、喷雾干燥获得生姜油树脂微胶囊,对其主要技术参数测定结果表明:含水率为3.81%,心材包埋率为96.76%,收得率为92.1%。姜油酮含量为1.7285%(WW)。溶剂残留量为4.5ppm。研究中用日立S-450扫描电镜研究了微胶囊的外形结构,未发现微胶囊破裂情况,在姜油酮检测中,用电位滴定法发展和完善了羟胺法。  相似文献   

11.
胡芦巴(Trigonella foenum graeeum L.)系豆科植物,主要分布于印度、北部非洲和地中海国家。胡芦巴的嫩叶可以当蔬菜吃,种子可作调味品。最近,胡芦巴作为优质蛋白质资源而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胡芦巴种子含有类脂物7.5%,其物化特征如下: 外观: 25~30℃时金黄色液状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余甘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 )又名“余甘”、“油柑”、“油甘子”、“山油柑”、“庵摩勒”、“牛甘子”、“喉甘子”、“杨甘”。外国的油柑名称有:“emblic,emblic myrobalan,mirobalano,nelli,amla,aonla,awla,malacca tree,Indian gooseberry(印度猕猴桃)、makarn pom(圆形罗望子果)。余甘子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油柑属)落叶乔木或灌木。它既是一种药用植物和粗生、高产、优质水果,又是一种水土保持、绿化荒山、荒地的优良树种和优美风景树。  相似文献   

13.
苍头燕雀(Fringilla coolebs)主要分布于欧洲、非洲北部、中亚和伊朗北部等地,是一种典型森林鸟类,在我国极少见到。1986年我们在内蒙古中部九峰山先后两次扑到该鸟(雌、雄各一只)。 九峰山位于内蒙古中部,系大青山的主峰,  相似文献   

14.
油菜优质新不育系黔油2AB选育及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双低油莱品种油研2号的天然不育可遗传突变株,采取田间选择和品质筛选相结合、不育株后代连续兄妹交保持纯化的定向培育方法,育成甘蓝型油莱双低不育系——黔油2AB。经田间性状和遗传鉴定表明:其恢保关系有别于其它不育源,育性受两对细胞核显性基因(杂合型两型系)控制,属细胞核显性不育系;该不育系芥酸含量低于1%、硫甙含量低于30μmol/g,含油量达40%以上;其育性分明、不育性稳定而彻底;具有田间长势强、经济性状好,较抗(耐)油菜菌核病和配合力较强等优点,是开展优质杂交油菜品种选育的重要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三棱栎群落的区系成分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根据三棱区栎群落的野外调查结果,分析了该落的区系成分。热带及亚热带区系成分占很大的比重(占总种数90.25%),其中印度-马来西亚成分占有绝对优势(占41.46%),滇、顷、老、泰、越周边地区的区系成分次之(共占29.27%),与热带非洲有微弱联系,但与热带大洋洲与美洲并无联系。这就在该群落区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有力地支持Kevin C.Nixon和William L.Crepet的论点:三棱栎的独  相似文献   

16.
大片吸虫(Fasciola gigantica Cobbold,1855)是Cobbold(1855)采自英国马戏团的长颈鹿而描述的。此后巴基斯坦、印度、土耳其、菲律宾、夏威夷和非洲等地区皆有牲畜感染的报导,给当地畜牧业带来严重损失。以往学者描述的安哥片形吸虫变种(F.hepaticavar.angusta Railliet,1895)、埃及片形吸虫变种(F.hepatica var.aegyptiaca Loss,1896)和印度片形吸虫(F.indica Varma,1955)等,目前认为皆是大片吸虫的同种异名(Jackson1927:Sarwar 1957)。  相似文献   

17.
海南坡鹿     
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 別名:泽鹿、“梅花鹿”、眉角鹿、暹罗鹿 一、分布与数量 我国鹿科动物有19种,在南方热带性地区出产的只有水鹿(C.unicolor)、赤鹿(Muntiacus muntzak)、豚鹿(Axis porcinus)和坡鹿等数种,后者在我国仅分布于海南岛200米以下低海拔的坡地,故名坡鹿。其种的分布范围则包括越南、泰国、缅甸和印度的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8.
现存狒狒类(Papionin)生活于非洲(如Papio和Theropithoan)、亚洲(如Macaca)和北非(M.sylvanas)。在上新世和更新世,Theropithecus经历了从非洲到亚洲的扩散过程,在印度发现了类似化石。这次在云南中甸金沙江附近发现的下更新世狒狒化石(Papio)证明,如同亚洲猕猴和现代人类祖先一样,非洲狒狒类(Papio和Theropithecus)在同一时期从非洲扩散到亚洲。所不同的是它们没有像猕猴和人类一样生存下来。这次化石的发现对于研究以下生物学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1)探讨旧大陆猴类在上新—更新世从非洲到亚洲的扩散过程;2)研究不同旧大陆猴类的进化和环境适应性;3)为现代人类祖先在非洲—亚大陆的扩散研究提供证据;4)由于化石产地包括有人类祖先和其他动物的化石,因此,狒狒在亚洲的生态适应研究将为探讨人类在同一时期的生态适应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9.
赖茂祥   《广西植物》1988,(3):257-258
<正> 密苞山姜(Alpinia densibracteata T.L.Wu & Senjen)和靖西山姜(A.jingxiensisD.Fang)系姜科山姜属植物,其果实在广西民间作土砂仁入药。两者的外部形态极为相似,一般情况下不易正确区分。近年来,国内有的学者对它们能否定为二个独立的种提出疑义。我们根据植物的繁殖器官较营养器官变异小,特征稳定等特点,采用两种植物的果实和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猪屎豆属植物的外部形态和细胞染色体特征以及地理分布特点,论述了该属植物的起源、发展和迁移等问题;并运用组相似性和种相似性分析方法,论证了非洲、马达加斯加和印度之间,以及印度与其在亚洲的邻近地区之间在种类组成上的共有关系和亲缘关系。本文还侧重于该属植物在云南的分布格局,提出它们从印度向中国散布的可能存在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