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暗纹东方鲀侧线系统早期形态和生长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的侧线系统进行形态学及组织学的研究。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暗纹东方鲀侧线系统除了主侧线外还包括辅助侧线和辅助神经丘。主侧线分布主要包括眶上线、眶下线、耳后侧线、下颌线、前鳃盖线、上颞线、背侧线、腹侧线。辅助侧线和辅助神经丘分布主要包括口部辅助侧线、眶下辅助侧线、下颌前辅助侧线、下颌后辅助侧线、眶上后辅助侧线、上颞腹辅助神经丘、上颞背辅助神经丘、前鳃盖后辅助神经丘、背部辅助神经丘、尾部辅助神经丘。暗纹东方鲀侧线器官为接受机械刺激的神经丘,数目上千,神经丘分布在体表的凹槽里,且位于高低不同突起顶端。神经丘由套细胞、支持细胞和感觉毛细胞组成。感觉毛细胞呈圆形排列,并且每个细胞的游离面均有一根动纤毛和几十根静纤毛。据本研究对暗纹东方鲀侧线分布特征和神经丘的生长特征等的观察结果,认为尽管暗纹东方鲀侧线系统没有如其他真骨鱼类的管道系统,但是依然具有两套不同生理机能的机械感受系统,符合"七管模式"的主侧线神经丘与管道神经丘同源,而辅助侧线和辅助神经丘才是真正的表面神经丘。  相似文献   

2.
版纳鱼螈侧线系统的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桂芬  许崇任 《动物学报》2007,53(2):346-353
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a)是我国无足目的仅有代表,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版纳鱼螈的侧线系统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的研究表明:版纳鱼螈幼体表皮中的侧线器官有接受机械刺激的神经丘和电接受壶腹器官两种,神经丘包括表面神经丘和陷神经丘。侧线分布主要包括:头部的鼻侧线、眶上线、眶下线、眶后线、口侧线、下颌线、咽侧线、鳃孔上线和身体上的背侧线。侧线器官的分布密度、大小和凹陷深度明显与周围表皮的厚度和不同部位有关。幼体的侧线器官退化与鳃孔的退化同步,亚成体以后不保留侧线系统。版纳鱼螈的侧线分布和器官结构与其它无足类的大致相似,仅在眶上线和眶下线的器官分布上存在微小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鱼类侧线系统由感受水流的机械感受器和传导信息的侧线神经组成.stat3在斑马鱼侧线神经丘和侧线神经节中特异性表达,但stat3在斑马鱼后侧线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功能仍然不清楚.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在斑马鱼中成功敲除stat3基因.然后,利用Tg(SqET20:GFP)转基因鱼追踪后侧线神经丘的发育.从4 dpf...  相似文献   

4.
研究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的胚后幼鱼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同时利用荧光染料DiA4-(4-Diethylaminostyryl)-1-methylpyridinium iodide对侧线管中侧线神经丘毛细胞特异性标记的特点,示踪了西伯利亚鲟胚后仔鱼各个时期侧线神经丘分化发育的过程。结果显示,西伯利亚鲟侧线管内侧线神经丘毛细胞如纤毛状,呈竖立紧密排列。出膜3d仔鱼眼眶后神经基板发育分化活动剧烈,出膜10d的仔鱼眼眶后方的神经基板分化出眼眶上下侧线神经丘的两个分支,同时眼眶后神经基板进一步向后分化发育在眼眶后部形成躯干侧线神经丘,但整个侧线神经丘还未完全发育完成,待出膜15d时,眼眶上下和躯干侧线神经丘已基本发育完全,出膜22d的仔鱼侧线神经丘发育基本完成。研究为今后深入研究西伯利亚鲟侧线发育过程中的神经分化发育、细胞迁移奠定了初步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西伯利亚鲟仔鱼侧线系统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ng W  Song JK 《动物学研究》2012,33(3):261-270
鲟鱼属软骨硬鳞鱼,在电感受器的进化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该文以光镜和扫描电镜手段研究了西伯利亚鲟侧线系统早期发育,包括侧线基板发育及感觉嵴的形成、侧线感受器的发育和侧线管道的形成。1日龄,听囊前后外胚层增厚区域出现6对侧线基板;除后侧线基板细胞向躯干侧面迁移外,其他侧线基板均形成感觉嵴结构;每一侧线基板中均有神经丘原基形成。7日龄,壶腹器官在吻部腹面两侧出现,壶腹器官的发育比神经丘晚一周左右。9日龄,神经丘下的表皮略有凹陷,侧线管道开始形成。29日龄,在吻部腹面两侧可见少数个别的壶腹器官表皮细胞覆盖壶腹器官中央区域留下3~4个小的开口;壶腹管内可见大量的微绒毛存在,在其他鲟形目鱼类、软骨鱼类中也存在类似的结构。57日龄,躯干侧线管道已完全埋于侧骨板中;壶腹器官主要分布在吻部腹面,3~4个聚集在一起,呈"梅花状",分布紧密,并且该部分皮肤表面凹陷,形成花朵状凹穴;侧线系统发育完善。  相似文献   

6.
鱼类侧线系统的分布随其分类地位和不同的生存环境呈现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与侧线系统的胚后发育密切相关,但对于侧线系统胚后发育调控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敲除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 var)edar基因,获得皮骨缺陷的突变体,进而利用染色技术分析鳞片和侧线管道在侧线胚后发育中的作用.利用...  相似文献   

7.
盔甲鱼类的侧线系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本文对盔甲鱼类的侧线系统作了系统的描述;盔甲鱼类与异甲鱼类、骨甲鱼类和七鳃鳗在侧线系统方面可作相近的对比;盔甲鱼类众多的横行感觉管暗示在原始脊椎动物里,横行感觉管按节排列、由前而后分布整个头区;在盔甲鱼类中侧线系统存在多鳃鱼型和真盔甲鱼型,两者的分化至迟在早志留世已经完成.  相似文献   

8.
鱼类侧线机械感觉猎物识别和定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鱼类侧线机械感觉猎物识别和定位的研究进展梁旭方(暨南大学生物系广州510632)关键词鱼类侧线机械感觉猎物识别和定位1侧线机械感觉在鱼类捕食中的作用虽然早已证实侧线对水面波的感受被某些鱼类用来捕食落于水面的陆生昆虫,但这种现象仅见于极少数具有奇特捕食...  相似文献   

9.
半滑舌鳎侧线器官和无眼侧皮肤表面的特殊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爱军  王新安  庄志猛 《动物学报》2007,53(6):1113-1120
为了解决半滑舌鳎的摄食难题,探讨其摄食机理,本文采用光镜和扫描电镜手段对半滑舌鳎有眼侧侧线管和无眼侧皮肤表面的特殊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有眼侧:半滑舌鳎侧线孔圆形,孔径与所在部位侧线管径相同,孔上并连有一胶质管,这种特殊结构既可以提高管道内感觉器官(管道神经丘)的敏感性,又可阻止外界异物进入侧线管内部,具有保护作用;半滑舌鳎口腔附近的侧线管管径及侧线孔孔径较其它部位大,侧线孔密度高,认为口腔附近侧线管道内的感觉器官(管道神经丘)的敏感性较其它部位高,在鱼类捕食行为中具有重要作用;(2)无眼侧:躯干部表面覆盖圆鳞,头部皮肤无鳞,表面被覆相互连结的黏液管,形成黏液管皮肤;极其发达的黏液管构成管状黏液分泌系统。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在头部黏液管皮肤表面镶嵌着一种乳头状突起(Pailla),其典型特征是在表面被覆一盾牌状结构,一般多个簇生在一起,很少单独存在,其分布密度是从吻端向内逐渐减少,组织切片显示内部结构周边是套细胞,中央是感觉细胞,具一柄或两柄。根据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作者推测,这可能是半滑舌鳎特有的一种触觉器官,并在其摄食行为中起重要作用。半滑舌鳎极其发达的黏液分泌系统对于裸露的乳头状突起(Pailla)具有相当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4,38(2):298-303
观察了实验室养殖条件下齐口裂腹鱼稚鱼鳞片的发生和覆盖过程。结果表明,稚鱼体长为30.732.3 mm时,鳞片最先出现在鳃盖后缘侧线处;体长为45.347.9 mm时,鳞片覆盖完毕,体长和日龄对鳞片覆盖均有显著影响。在鳞片覆盖过程中出现6个鳞片发生起始位置,依次是鳃盖后缘侧线处、尾柄部侧线处、臀鳍基部、腹鳍基部、背鳍基部和峡部。此外,组织切片的观察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鳞片发育主要经历了形态发生早期、形态发生晚期、分化早期、分化晚期和折叠期五个阶段。这些研究结果丰富了齐口裂腹鱼早期发育的生物学资料,将有助于了解其在系统学和功能形态学上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观察了实验室养殖条件下齐口裂腹鱼稚鱼鳞片的发生和覆盖过程。结果表明,稚鱼体长为30.7—32.3 mm时,鳞片最先出现在鳃盖后缘侧线处;体长为45.3—47.9 mm时,鳞片覆盖完毕,体长和日龄对鳞片覆盖均有显著影响。在鳞片覆盖过程中出现6个鳞片发生起始位置,依次是鳃盖后缘侧线处、尾柄部侧线处、臀鳍基部、腹鳍基部、背鳍基部和峡部。此外,组织切片的观察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鳞片发育主要经历了形态发生早期、形态发生晚期、分化早期、分化晚期和折叠期五个阶段。这些研究结果丰富了齐口裂腹鱼早期发育的生物学资料,将有助于了解其在系统学和功能形态学上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对盔甲鱼类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1)盔甲鱼类侧线系统的感觉管既不存在通向体表的上升管,迄今亦未发现其具通向体表的任何通道,所谓的感觉管裂隙,实乃假像。因此,其侧线如何与外在水体沟通和如何发挥功能仍是令人困惑的问题;2)网状安吉鱼Anjiaspis reticularis所谓的网状侧线系统,实系对皮下脉管丛(subaponeurotic vascular plexus)的误判,其真实的侧线系统目前仍不详;3)耿氏鸭吻鱼Gantarostrataspis gengi的侧线系统与华南鱼类和多鳃鱼类可作一对一对比,只是其唯一的一对中横管位置超前,未见于其他已知盔甲鱼类;4)巢湖汉阳鱼Hanyangaspis chaohuensis中所谓"腹片"和其上的侧线感觉管"腹侧沟"实乃不完整头甲背面和其上的裂隙,盔甲鱼类的腹片上迄今尚未发现感觉管的存在;5)盔甲鱼类是否存在松果孔长期存在争议,现查明是由于覆盖松果区的骨甲薄而易损毁,以致常现出松果孔存在的假象,真实的松果孔只存在于极少数种类。正在编写中国古脊椎动物志第一卷第一册无颌类盔甲鱼类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们对盔甲鱼类近50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大量标本作了重新观察、照相和重绘复原图等基础性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同时也发现不少需要商榷的问题。这些问题无法在志书中三言两语讲清楚,十分有必要专文加以讨论。为此,本文尝试从以下5例先行论述,作为对志书工作的一个有益补充。1盔甲鱼类侧线系统如何与外界沟通的困惑  相似文献   

13.
《生理学实验》中 ,观察神经动作电位这一实验 ,都是用蟾蜍的坐骨神经为实验材料。但我感到以蟾蜍的坐骨神经为实验材料有不方便处 :如受季节的限制 ,造成取材难 ,神经的长度不够 ,在进一步做动作电位的传导实验时 ,不能完成。为此 ,笔者采用鱼的侧线神经 ,来做这一实验 ,克服了上述的不足 ,实验效果很好。具体的做法是 :在市场购买中等大小的活鲤鱼 ,用单面刀片在鱼体的侧线前端 (近鳃盖后缘 1.5cm左右 )切开 1cm左右深的横向切口 ,后端切开 0 .5cm左右深的横向切口 ,然后用镊子从前端把侧线神经轻轻拉出 ,置生理液中保存备用即可。经对比…  相似文献   

14.
Zhu DG  Zhu Y  Lan JH 《动物学研究》2011,32(2):204-207
该文记述了采自广西贺州市贺江水系——洞穴的鲤科鲃亚科金线鲃属鱼类一新种,命名为黄田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huangtianensis Zhu,Zhu et Lan sp.nov.)。新种眼睛正常,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柔软,后缘无锯齿,与属内同分布在贺江水系的已知种季氏金线鲃及邻近漓江水系的桂林金线鲃相似,但新种侧线鳞为52~59枚,侧线上鳞17~23,侧线下鳞16~17,围尾柄鳞40~46,鳃耙9~10,眼径为体长的4.3%~5.4%,眼间距为体长的9.2%~9.6%,口宽为体长的6.0%~7.3%,与季氏金线鲃和桂林金线鲃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5.
伊洛瓦底江中国境内江段裂腹鱼属二新种描述及分类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伊洛瓦底江水系的裂腹鱼属进行分类订正。发现了两种未被描记的鱼类新种,即白体裂腹鱼(Schizothorax leukussp.nov.)和奇异裂腹鱼(Schizothorax heteri sp.nov.)。白体裂腹鱼下唇完整不分叶、表面具发达乳突,下唇后缘平直呈横带形;下颌内侧角质突起甚厚,充满整个口腔,角质前缘锐利;胸鳍末端之前的峡部和腹部裸露无鳞;须长约等于眼径;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较软,基部~1/3扩大变硬、后缘具明显锯齿;侧线鳞94~105,侧线上鳞26~34,侧线下鳞21~27;第一鳃弓外侧鳃耙16~20;体侧暗褐色,无明显黑斑。这些特征可将白体裂腹鱼与本属其他种类相区分。奇异裂腹鱼吻皮与上唇约等厚;下唇发达,分三叶,中间叶小,约与触须基部直径相当;唇后沟连续;下颌无锐利角质;胸鳍末端之前的峡部和腹部裸露无鳞;须长约等于眼径;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扩大,为粗状的硬齿,后缘具强锯齿;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后;侧线鳞89~104,侧线上鳞24~33,侧线下鳞19~29;通体浅灰色,体侧无斑纹;这些特征可将白体裂腹鱼与本属其他种类相区分。该研究否定了圆颌裂腹鱼(S.rotundimaxillaris)的有效性,澄清了墨脱裂腹鱼(S.molesworthi)、灰裂腹鱼(S.griseus)和保山裂腹鱼(S.paoshanensis)等在伊洛瓦底江水系的记录均属误订,确定该水系中国境内裂腹鱼属有效种为8种,并制定了伊洛瓦底江裂腹鱼属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6.
中国麦穗鱼属一新种(鲤形目,鲤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于2001年在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天池采到鲤科鱼类8尾,经鉴定为1新种,定名为断线麦穗鱼Pseudorasbora interrupta sp.nov..新种口上位、无口须,归入麦穗鱼属.新种与同属的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Temminck et Schlegel)相似,但有如下鉴别特征:侧线不完全,侧线鳞仅7~15枚;体较低,不及头长;上颌骨侧突和下颌骨冠状突较不发达.  相似文献   

17.
鱼类侧线管内部结构的研究一向较少,鳗鱺目鱼类更是寥寥无几。吉野1950,浅野1955,小林1960,对日本康吉鳗科部分属种的研究,为本目鱼类侧线管结构的几篇重要著述,且已为分类学家及生态学家所引用(松原1955,浅野1958,Okada 1958,高井1959,洼田1961),并逐渐被用为分类学上内部形态的佐证。但关于鳗鱺目各科鱼类侧线管结构的形态研究还很少,特别有关我国鳗鱺目种类的研究。为此,作者对我国鳗鱺目9科22属,进行了侧线管结构形态特征的比较观察,并对其分类意义及亲缘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小卷蛾线虫脱水休眠的形态与耗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小卷蛾线虫 Steinernema carpocapsae (BJ品系)在高渗液中脱水进入休眠的形态变化和耗氧量。结果表明:脱水线虫的形态变化与耗氧量相关,线虫在高渗液第30 h内,脱水程度越强,耗氧量越低。线虫脱水进入休眠从形态上分为螺旋、鞘壁分离和侧线弯曲三个阶段。在螺旋阶段脱水线虫代谢开始减慢,耗氧量较对照减少了14%。在鞘壁分离阶段脱水线虫开始进入休眠,耗氧量较对照减少了65%,加水后线虫在10 min内100%复苏。在侧线弯曲阶段Ⅰ脱水线虫进入了深度休眠,耗氧量较对照减少了79%,加水后在30 min内100%复苏。  相似文献   

19.
中国澜沧江南鳅属鱼类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7月,于澜沧江下游支流勐腊县境内的南腊河中采获一尾南鳅属(Schistura)鱼类标本,经鉴定为一新种。命名为版纳南鳅(S.bannaensissp.nov.)。其主要鉴别特征:侧线完全;尾鳍叉形,两叶稍尖,下叶稍长于上叶;胸腹鳍均较短小,胸鳍长约为胸鳍和腹鳍基部起点之间距离的一半;腹鳍末端后伸不达肛门,其长约为腹鳍基部至臀鳍基部起点之间距离的一半;颊部无斑;体侧有4个醒目的棕褐色宽横斑,由背部延伸至腹面;横斑显著,在侧线以下较窄,其宽度等于或小于斑纹间距;在侧线以上较宽,其宽度远大于斑纹间距;沿体侧无黑色纵纹。    相似文献   

20.
硬骨鱼类多是雌雄异体,但有少数雌雄同体。已见报道的,如东海鲈、鳕鱼、鲭鱼和鲱鱼等。有关鲤科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雌雄同体现象尚未见报道。1989年3月21日,我们在解剖实验课上,发现一例雌雄同体的鲫鱼。1材料来源1989年3月20日下午购自市场,据称在菏泽市北郊的七里河中捕得。2鱼体测量(单位:毫米)全长220,体长190,体高81,头长45,躯干长91,尾长61,吻长12,眼径8,眼间距28,眼后头长29,尾柄高27,侧线鳞30,侧线上鳞7,侧线下鳞5。DⅢ,7。AⅢ,6。体重200克。3解剖特点从外形观察,该鱼腹部特别膨大,象是雌鱼,但解剖后发现:其左侧的生殖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