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鼠疫耶尔森氏菌质粒上重要毒力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鼠疫耶尔森氏菌含有3种质粒pMT1、pPCP1和pCD1,这3种质粒编码鼠疫耶尔森氏菌的多种重要毒力因子。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选定了18种可能重要的毒力相关基因作为拟克隆和表达的目的基因。通过:PCR技术、TA克隆技术、双酶切技术获得目的片段。这些目的片段再分别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了一系列重组表达质粒,其中12个重要的毒力相关基因在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有稳定的高效表达,表达量占细菌总蛋白的20%~40%。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质粒编码的毒力因子的结构与功能,及其作为新型疫苗选择的可能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弗氏2a志贺菌2457T的毒力大质粒pSF导入大肠杆菌MG1655。方法:通过诱动转移技术,将弗氏2a志贺菌2457T的毒力大质粒导入大肠杆菌MG1655。结果:构建了MG1655/pSF:pXL275-virG的毒力大质粒导入突变株,双向电泳初步比较分析表明在重组MG1655中有志贺菌毒力的表达。结论:成功地将弗氏2a志贺菌2457T毒力大质粒pSF导入了大肠杆菌MG1655。  相似文献   

3.
4.
<正>最近,我们曾报道过从广范围不同地理位置所分离到的志贺氏I型菌株中,绝大多数携带着四种质粒(140,6;4和2Mdal)。这一发现提示这些质粒可能在该群痢疾杆菌的某些毒力相关属性上起着某种作用。我们也分离到了仅含一种上述质粒的一些突变株。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志贺菌毒力大质粒大片段缺失突变体库。方法:首先利用λ-Red重组系统构建弗氏2a志贺菌301株毒力大质粒特定位点缺失株,再在距离此位点20 kb处缺失另一突变位点,最后根据重组酶识别远端FRT位点的特性,将两个远端FRT位点之间的DNA序列全部缺失。结果:敲除了毒力大质粒24 kb的DNA序列。结论:利用λ-Red重组系统及FLP-FRT位点特异性识别重组系统可以对志贺菌毒力大质粒逐步进行大片段的敲除,构建大质粒大片段缺失突变体库。  相似文献   

6.
<正>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氏菌引起的肠道传染性疾病之一,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其流行以福氏菌群为主,在发达国家则以宋内氏志贺氏菌较多。由志贺氏Ⅰ型和福氏志贺氏菌引起的菌痢特别严重,且后者常引起慢性感染。痢疾菌的感染力较强,约为10-100个菌,ID50<1000个菌。由于菌痢的发病率高,感染性强,感染剂量小,血清型多,以及抗药性菌株的增加。因而对它的防治,在发展中国家就成为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多年来人们在痢疾菌苗的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现就其保护性抗原问题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志贺菌福氏2a毒力大质粒DNA全序列的测定与基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志贺菌福氏2a 301株的毒力大质粒pCP301的DNA全序列进行了测定, 并进行了结构分析. 结果表明, pCP301 DNA全序列由221618个碱基对组成, 基因分析共确定了272个开放读码框架(ORF), 经过与基因数据库比较, 其中194个ORF与已知基因或编码产物具有高同源性, 61个ORF同源性较低, 其余17个为新确定的未知功能的ORF. pCP301中的基因主要包括: (ⅰ) 与细菌毒力有关的ipa-mxi-spa, ospiph基因; (ⅱ) 与调控有关的vir基因; (ⅲ) 与质粒的维持、稳定和DNA代谢有关的mvp, stb, reppar等基因; (ⅳ) 转座酶编码基因. pCP301中的插入序列总长68 kb, 占全序列的 30%, 提示pCP301在细菌生长与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多次基因重排. 研究结果对揭示志贺菌的致病机理及大质粒的遗传与进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体内表达技术的研究策略筛选了志贺菌福氏2a侵入上皮细胞后诱导表达的基因,用基因突变技术进一步对它们的功能进行了鉴定.结果共筛选到13个胞内诱导基因,其中2个DNA甲基化相关基因、1个代谢相关基因、1个转录调控基因、3个插入成分、3个反义转录体、3个未知功能基因.突变体分析发现,3-甲基糖基化酶,柠檬酸裂合酶的编码基因和未知功能基因wcaJ的突变体在细胞和动物感染实验中都显示其存活增殖能力的降低,表明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志贺菌在上皮细胞内的存活和增殖.同时也表明,这种在上皮细胞内的存活增殖能力是志贺菌主要的毒力体现之一.但是,未知功能基因yaiC的突变体只在动物体内表现出明显的毒力缺陷,在上皮细胞内没有明显的增殖缺陷,这表明yaiC基因参与其他毒力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对深入认识志贺菌的致病机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体内表达技术的研究策略筛选了志贺菌福氏2a侵入上皮细胞后诱导表达的基因, 用基因突变技术进一步对它们的功能进行了鉴定. 结果共筛选到13个胞内诱导基因, 其中2个DNA甲基化相关基因、1个代谢相关基因、1个转录调控基因、3个插入成分、3个反义转录体、3个未知功能基因. 突变体分析发现, 3-甲基糖基化酶Ⅱ, 柠檬酸裂合酶的编码基因和未知功能基因wcaJ的突变体在细胞和动物感染实验中都显示其存活增殖能力的降低, 表明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志贺菌在上皮细胞内的存活和增殖. 同时也表明, 这种在上皮细胞内的存活增殖能力是志贺菌主要的毒力体现之一. 但是, 未知功能基因yaiC的突变体只在动物体内表现出明显的毒力缺陷, 在上皮细胞内没有明显的增殖缺陷, 这表明yaiC基因参与其他毒力作用机制. 研究结果对深入认识志贺菌的致病机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正时 《微生物学报》1991,31(6):466-472
对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所存,1935年国外分离,国内检定结果不一的一株志贺氏菌51331进行了详细的抗原分析,确定为福氏志贺氏菌X变种。 该菌能与国内外出品的福氏3型特异血清发生交叉凝集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上述诊断用血清中交叉反应性抗体尚未吸收纯净,至少没用类似51331这样的菌株参与成品血清检定的缘故。因此,建议在生产福氏3型特异血清时,应用本菌种参与检定以提高制品质量。本菌种作为诊断血清检定时用的菌种是十分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从GOLD基因组在线数据库中下载志贺氏菌S.flexneri2a301、S.flexneri5b8401和S.sonneiSs046株的全基因组序列,通过SignalP、PSORT-B、Cell-Ploc、TMHMM、Phobius、LipoP和PRED-TMBB等生物信息学工具,筛选可能成为疫苗组份的表面抗原。结果分别从3株志贺氏菌的全基因组中得到了96、158和107个ORF,它们分别编码一系列的脂蛋白、β-桶型跨膜蛋白或分泌性蛋白,组成了一个疫苗候选抗原的信息库。上述ORF编码的蛋白在3株志贺氏菌中呈现良好的同源性,有63种候选抗原在同源性分析中被发现同时存在于3株志贺氏菌中。说明生物信息学方法可以作为高通量筛选志贺氏菌疫苗候选抗原的辅助工具,且为志贺氏菌新疫苗研制提供了大量有用的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12.
13.
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大肠杆菌和志贺氏菌的110个O抗原糖基转移酶与39个O抗原聚合酶的序列进行分析,探讨这两种酶的序列和结构特点。统计了其序列一致性,密码子使用和(G+C)%含量的特点;讨论了O抗原糖基转移酶和聚合酶对底物的特异性;推测了6组糖基转移酶的功能;通过对蛋白拓扑结构的预测,发现O抗原聚合酶中广泛存在一个位于细胞周质中的亲水环(Loop),是可能的功能区域;通过对蛋白高级结构的预测,发现O抗原糖基转移酶属于两个不同的蛋白超家族。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分析志贺菌的质粒图谱及其与细菌药物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从菌痢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6株福氏志贺菌和4株宋内志贺菌,分别对其质粒图谱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不同菌株的质粒图谱具有明显的差异,但福氏志贺菌的5株以及宋内志贺菌的3株具有分子量23Kb的质粒带。各菌株的质粒图谱与其对头孢三嗪,头孢唑啉,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氯霉素的耐药特性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获自患者的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具有不同的质粒图谱以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提示在我市引起菌痢的志贺菌具有不同的来源。  相似文献   

16.
克隆与志贺氏菌属侵袭力相关的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国富  徐永强 《遗传学报》1989,16(4):305-311
本文以柯斯质粒pJB8作载体,经体外包装构建了志贺氏菌属弗氏5大质粒(140Md)基因文库,获得重组子4000多个。用已证实与侵袭力相关的17kb基因片段作探针,从基因文库中筛选出66个相应的重组子。对其中部分重组子进行分析,表明这些重组子均包含一个大的重组质粒,它们与17kb探针杂交呈阳性反应。当用EcoR 1酶解这些重组质粒时,均产生大小相当于17kb的DNA片段,它们与17 kb探针杂交,也呈阳性反应。表明这些重组子均含与侵袭相关的基因片段。这为以后构建预防痢疾的口服活菌苗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志贺菌毒力检测的常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贺菌属的细菌以人类为特异性宿主,感染人类肠上皮细胞,多导致痉挛性腹痛、腹泻、发烧等症状,是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菌。志贺菌的致病机理主要由其Ⅲ型分泌系统调节。志贺菌侵袭力的高低及毒力强弱决定了其致病性的强弱。我们简要介绍志贺菌属细菌的毒力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陶江  刘斌  王荃  郭宏杰  冯露 《微生物学报》2004,44(3):345-350
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大肠杆菌和志贺氏菌的 1 1 0个O 抗原糖基转移酶与 39个O 抗原聚合酶的序列进行分析 ,探讨这两种酶的序列和结构特点。统计了其序列一致性 ,密码子使用和 (G C) %含量的特点 ;讨论了O 抗原糖基转移酶和聚合酶对底物的特异性 ;推测了 6组糖基转移酶的功能 ;通过对蛋白拓扑结构的预测 ,发现O 抗原聚合酶中广泛存在一个位于细胞周质中的亲水环 (Loop) ,是可能的功能区域 ;通过对蛋白高级结构的预测 ,发现O 抗原糖基转移酶属于两个不同的蛋白超家族。  相似文献   

19.
<正> 志贺氏细菌性痢疾可以通过一种有效的菌苗而加以控制,从而解救少年儿童。虽然由灭活志贺氏菌组成的非肠道菌苗没有保护作用,而某些志贺氏菌的减毒菌株通过人群和现场的试验攻击中经口服已证明其型特异性保护作用。然而这些减毒的志贺氏菌苗因为它们偶尔有遗传学不稳定、轻度副反应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免疫原性不足而没有广泛应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